回归创业工作

【概况】2013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各地各部门扎实做好推进回归创业发展各项工作,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工作措施不断优化,落实力度持续加大,全市回归创业工程取得新成效。据统计,全市新引进回归企业(项目)894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下回归企业173个,投资500万元以上回归企业721个),合同金额855.65亿元,实际到资188.87亿元;历年回归企业到资691个,到资金额188.82亿元。全年安排就业5.69万人。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引进数量多。与2012年相比,2013年新引进回归企业(项目)个数增加109个,增长14%;二是企业规模大。全年新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回归企业(项目)721个,其中,投资规模达亿元以上的企业(项目)120个。分别比2012年增加72个和36个,增长11%43%。三是投资强度高。与2012年相比,全年新引进回归企业合同投资额增加了324.18亿元,增长61%。全年新引进及历年回归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增加了158.46亿元,增长72%;四是产业类型全。2013年新引进企业(项目)中,一产业124个,二产业457个,三产业313个;五是集群特色明。各地回归企业特色明显,逐步形成回归创业产业聚集发展的良好局面。如孝南的纸品加工、汉川的纺织服装、应城的厨卫家居、云梦的皮草加工、安陆的畜禽水产养殖、大悟茶产业、孝昌的电子产业群等。

【回归创业工作的成效】回归工程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途径。全市全年引进投资在5000万元的回归企业(项目)210个,占总引进项目个数的61.4%。回归工程成为经济增长的硬支撑。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3 家,其中回归企业395家,回归企业所占比重39.3 %,回归创业投资额占到招商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一点,投资领域涉及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金属制品、商贸流通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当年,全市回归企业创造工业产值 409.36亿元,上缴税收 14.4亿元,其中高新企业工业增加值51.95亿元,上缴税收2.19亿元。全市招商引资1370 项目,协议资金2646.95 亿元,其中,回归项目745个,协议资金886.03 亿元。回归企业积极参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45.57亿元,社区建设项目67个。回归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化162 家,投资85.58亿元。回归工程成为感恩文化的强磁场。全市在外创业和回归创业人员支持新农村建设、医疗卫生、教育、交通、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的无偿捐赠达1.5亿元。应城回归企业—武汉中投纵横投资集团公司为李集小学捐赠190万元新建了科技楼;孝昌回归企业家王学东投资1800多万元,为全湾32户无偿新建了2层新房,在规划布局、配套设施上达到了城市住宅小区标准。

【回归创业工作常态化机制建设】  建立沟通联系常态化机制。利用招商小分队沟通联系,外出引回。每年,市、县市区都组建招商小分队,有选择地到我市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相对集中的珠三角、长三角、东北三省等地区,走访慰问、联络感情、洽谈引进回归项目。利用举办重大活动沟通联系,重点引回。2013年,市委、市政府利用“湖北省首届楚商大会”系列活动向孝感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宣传孝感,诚邀他们回家乡创业。活动中共签约项目34个,总投资654.6亿元。其中回归项目21个,投资486亿元。利用异地商会、驻外机构沟通联系,牵线引回。全市已组建50多家市、县(市)区异地商会,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异地商会制度,每年举办异地商会书记、会长联席会议,把异地商会打造成回归工程的“联络办”,促进了与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交流合作。利用传统节日沟通联系,亲情引回。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重大节假日通过邮发贺卡、打电话、发短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沟通联络感情,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利用沿海挂职锻炼机会沟通联系,交流引回。有关县市区主要领导人利用在浙江、上海、广东等地挂职锻炼的机会,采取重点拜访、召开在外成功人士座谈会等形式,介绍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规划、发展环境,推介重点项目,公开服务承诺,感召他们回归创业。建立项目对接常态化机制。认真做好“回归创业工程”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建立了在外务工人员信息库,收录1369名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在外务工经商创办实业成功人士、2867名孝感籍在外各界成功人士的基本信息(包括经营状况和投资意向)。建立了回归创业投资项目库,从全市项目库中筛选出了一批适合回归人员需求、适宜回归人员投资的项目。定期向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公布本地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人才、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回归创业人员选准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定期公布在外务工成功人士项目需求信息;实现外来项目需求与本地资源承接的充分对接,最大限度提高项目生成落地的成功率。建立要素回归常态化机制。坚持引资引智并举,把回归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引进工作计划,对回归企业引进的海外人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技术创新团队,给予相应奖励和补贴,鼓励广大在外成功人士携带优质产业、资本资源、高端人才、高新技术,回乡投资发展,不断促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回归。近几年,全市回归企业共引进管理、技术人才15377人,其中高级职称40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62人;在外创业人士传回各类政策、资金、技术信息9701条,技术回援1709项。

【营造回归企业健康成长环境】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依托高新区、开发区等平台,引进回归项目。回归企业在高新区、开发区内创办,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回归创业园区,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外出务工农民回乡投资兴业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如孝南区广场街 投资5亿多元,征地800亩,兴建了5个回归园区,为回归人员提供创业的平台。孝昌县每个乡镇都规划建设回归创业园区,其中花园镇征地1500亩建设中小企业回归创业园,已有7个回归项目签约,4家回归企业落地。据不完全统计,市、县市区、乡镇先后投入30多亿元建设回归企业(项目)落地的各类园区95个。强化项目落地服务。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三个关于加快推进回归创业的重要文件,从市场准入、创业用地、税收政策、金融服务、财政支持、人力资源、软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回归企业大力扶持。积极促进回归企业同金融机构银企对接,设立回归创业基金,市县两级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1300万元回归创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奖励回归企业和有功人员;把有意回归创业者和回归企业的农民工纳入 “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范围,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科技等部门积极为高科技回归企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引导与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回归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对回归项目坚持实行“五个一”包保责任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专班、一抓到底”,全程负责回归企业的引进和发展。同时将重点回归企业纳入“三集中”管理,实行专班工作法和直通车制度。在回归企业服务上,实行“全程代办、义务承办、限时办结”的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对回归企业审批快、收费少。据统计,全市共有1200多名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40多个工作专班联系回归的在建项目和示范企业。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为表彰先进,激励回归创业,市委、市政府每年评比表彰“十大回归创业杰出人物”、“十大引进回归创业热心人物”、“在外务工经商十大风云人物”。从2013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每年将开展“十强回归创业企业”、加快推进“回归创业工程”和支持服务“回归创业工程”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比表彰活动。各县市区也都制定实施考核奖励办法,拿出专项资金,召开专门会议,重奖典型回归企业和有功人员。各级新闻媒体开辟专栏,深入宣传报道回归创业典型。对回乡创业且有突出贡献的回归人才,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让他们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机会,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发挥才智,使这些回归创业的成功人士,在经济上有实惠,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社会上有地位,以他们的成功典型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回归创业。目前,有38名回归人士被列于党外代表人士人才库, 125名有在外务工经商经历的成功人士担任村“两委”主职干部,有265名符合条件的回归创业、支持公益事业的回归人士,被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让他们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机会,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

(孝感市回归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