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15年

【孝感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15年】 孝感市卫生局

建市1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市卫生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医疗服务环境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卫生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截止2008年,全市卫生系统有卫生机构563个,其中综合医院29个,中医医院6个,专科医院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院8个,卫生院115个,卫生所2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医务室40个,专科疾病防治所(站)36个,其它机构11个,机构布局进一步合理,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全市在职卫生工作人员18475人,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每千人口拥有医生1.14人,较1993年上升0.12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0.79人,较1993年上升0.03人。病床8251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1.6张,较1993年增加0.06张。万元以上设备11889台件,业务用房面积6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4亿元,较1993年增长10.1亿元。2007年全市卫生事业费为11.55亿元,较1993年增长11.3亿元。财政投入13952万元,较1993年增长12720万元。一个遍及城乡的卫生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起来,能够满足全市及周边人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非典”疫情出现之后,为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国家和省先后安排我市公共卫生建设项目112个,总投资6417万元,改、扩、新建业务用房4.32万平方米,重点建设了1个紧急救援中心、7个疾控中心、8个传染病院(区)和96个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改善了公共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配备了必要设备,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执法机构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组建了思想过硬、技术精湛、反应灵敏、装备精良的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机构、人员、经费、房屋、设备均已落实到位。各项业务工作稳步推进,卫生监督执法成效明显。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覆盖率达到98%,并逐步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推进职业病监测哨点工作,全市职业健康监护率达到100%。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率和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7%。对13家大型单位的放射卫生进行监督检查,监测点次数352点次,合格327点次,合格率93%。开展城区医疗服务市场摸底调查,联合工商、公安部门工组织21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城区无证行医。抓好了创建依法治理示范医院工作,市中心医院、市康复医院、湖北航天医院被评为首批示范医院。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由1993年的500m2扩大到近3000m2。添置了大型先进检测设备,如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度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智能测汞仪、微波消解系统、PCR扩增仪、超高倍显微镜、凝胶成像系统等,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建起了科学规范的专业实验室:艾滋病初筛中心实验室、100级1000级洁净实验室、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PCR实验室)。检测参数由原来200多个增加现在的600多个,服务领域包括职业卫生、学校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等,为疾病控制与防治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完成了3个科研课题的研究,并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填补了实验室科研项目的空白。

三、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显著

自1993年以后,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血吸虫病、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相继纳入法定报告系统,通过15年来不断提高疫情报告质量,2008年发病率为285.70/10万,死亡率0.54/10万,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维持平稳,年报告发病率维持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15年以来,成功地防控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的传播;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重大成果;丝虫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新生儿破伤风、头癣、碘缺乏病(地甲病)、麻风病得到基本消灭;曾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霍乱、血吸虫病、流脑、乙脑、出血热、钩体病、疟疾、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其它免疫针对性疾病也得到有效控制。血吸虫病防治,1994年国家六部委批准我市为全国血防综合试点,对汉北河开展了5年的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应城市、云梦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05年,汉川市作为国务院血防办、卫生部血防工作联系点,加大了人群和畜牧传染源管理,率先在汉北河开展了河滩禁牧;2007年,汉川市作为全省14个血防“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县市之一,建立综合治理示范区,大力实施项目工作。孝南区实施“整村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孝南区、汉川市先后达到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2004年至2008年,我市共免费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2315人,治愈好转率达到91%,大大改善了晚血病人的生活质量。1993年至2008年,我市免疫规划工作由儿童计划免疫时期进入了全新的免疫规划时期。免费接种疫苗由4苗扩大到14苗,预防疾病由6种增加到14种。接种总针次由36.4万针次增加到51万针次,受益儿童由21万人增加到25万人。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近5年来全市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提高到97%以上。通过持续实施免疫规划工作,全市基本消灭了白喉、新生儿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免疫相关疾病,百日咳、流脑、乙脑等疾病的发病率较1993年分别下降了30.8%、72.3%、99.6%。结核病防治工作分别利用世行贷款/英国赠款实施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项目,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由0到100%。共免费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8249例,其中有传染性的涂阳病人36463例,临床治愈41012例,治愈率由70%提高到89%。以母婴安全和“两降一消”项目为重点,加强孕产妇和婴幼儿两个系统管理,继续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5.2/10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68‰、6.96‰,住院分娩率达99.05%,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均控制在1‰以下。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我市每年将卫生创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大事来抓。先后有孝感、应城、云梦、大悟、孝昌获“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另外还创建了一大批省、市级“卫生村(镇)”和“卫生单位”。积极在群众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提高了我市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

四、农村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

从2002年起,全市七个县(市)区开展了新一轮农村卫生三项建设项目(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2007年,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完成建设项目68个,投资4751万元,完成建设规模80115平方米,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业务用房面积得到了扩充,就医环境明显加强,危房得以修缮,设备得到补充,业务量明显得到提升,建设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面加强了村卫生室硬件建设。2007年对394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改造升级,建设总投资767.8万元,目前已全部完工,完成土建面积42224平方米。2008年新增352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目前正在进行建设规划。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由试点阶段转向全面推进。全市7个县(市)、区均开展了新农合工作,参合农民327.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87.23%,截止2007年年底,全市共筹得农村合作医疗基金2.6亿元,为农民报销医疗费2.3亿元。2008年平均补偿率提高到41.2%。农民患病应住院治疗而因经济原因没有住院的,由52%下降到23%,农民门诊就诊率和住院率分别比未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前上升了15%和10%。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农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

五、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机构、人员、医疗技术逐步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1994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市严格依法加强医疗的准入和监管,鼓励、支持个体、民营等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服务体系。至2008年,全市注册医疗机构2588家,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503家。全市注册执业医师6156人、执业助理医师2546人、注册护士4349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2人,注册护士0.86人。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心血管疾病诊疗介入技术、器官移植技术、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人工关节置换等技术得到临床应用。医院内涵建设得到加强。1993年开始,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促进了医院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群众就医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医院硬件医疗条件和软件管理水平得到同步提高,医院“两个效益”、整体服务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孝感市中心医院被授于三级甲等医院,全市有6家综合医院被授于二级甲等医院、4家综合医院被授于二级乙等医院,79家医疗机构被授于一级甲等医院,35家医疗机构被授于一级乙等医院。2006年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被省卫生厅批准为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至2008年6月底,全市建立市临床重点专科37个。无偿献血事业稳步推进。1997年8月,孝感市政府将原云梦县血站更名为孝感市中心血站。自愿无偿献血率达100%,自愿捐献成分血比例达100%,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临床统一供血。紧急医疗救援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4月,孝感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正式投入运转,急救体系的建设发展带动了全市急救体系的完善,大幅度提高了全市医疗急救能力。2007年启动了“1+8”武汉城市圈急救网络,为两地急救力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孝感市融入武汉城市圈和“两型社会”建设步伐。惠民医疗制度逐步建立。截至2008年7月31日,我市市直及7个县(市)区已有6家惠民医院正式运行,覆盖低保人群8万余人。惠民医院运行机制基本为政府投入建立惠民医院,构筑基本医疗服务平台,惠民医院实行“特惠+普惠”方式,主要为低保困难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云梦县中医院被省卫生厅确定为湖北省示范中医院建设单位和湖北省中医疳病治疗中心。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进步和诊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我市确定了第一批肝病科等八个孝感市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