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附

金石附凡名胜处碑碣,散见各门,兹不赘。

曾侯钟一惟王五十有六祀,徙自西阳,楚王韵章,作曾侯乙宗弈,置之于西 阳,其永时用享。

曾侯钟二作曾侯乙宗彝,置之于西阳,其永时用享。《钟鼎款识》云:右二钟,前一器藏方城范氏,皆得之安陆。铭云:“惟王五十有六祀,楚王韵章。”按惠





王在位五十七年,其名为章。然则此钟为惠王作,无疑也。前钟背有一 “穆”字, 两“商”字,后钟背有“卜罕反宫反”五字,其义未晓。然恐“宫”、“商”乃二钟 所中之声律云。

舜子巷义井碑《随州志》。在城南一里许舜子巷。石理皴剥,其间有“光和三 年”,知其为汉碑也。元祐丁卯,郡守许觉之始徙于后圃。《方舆胜览》:“舜井在随 州,碑字漫灭,惟碑阴有‘五大夫’三字,相传秦时碑。旧在舜子巷草间,今东汉 东阁下。宋许觉之有《舜井断碑》诗,此碑于宋初尚谓之‘舜子巷义井碑’,而今 直谓之‘舜井碑’。‘舜井’之名,当自此始。”又杨升庵《法帖神目》云:“舜井 碑,秦时隶书,在随州。”又云:“碑阴题名之下,尚有数十字。盖纪事之辞残缺, 无成文者。”考《隶释》,有“光和三年”字,而《方舆胜览》则又云,惟碑阴“五 大夫”三字尚存。是“光和”字又已剥蚀矣。升庵于二百年后,忽复见碑阴题名, 其下又有数十字,岂所见别是一碑耶? “义井”见于《水经注》,不知是否。

蔡昭墓碑《天下碑录》:“在随州光化县,今失。”

洪山石梁石柱题刻《随州志》。洪山顶有一峰曰钟鼓楼峰,东有石梁、石 柱,上刻“永和六年”字。

妙济寺碑《随州志》。碑为宋大明五年立。其字剥蚀已尽。按:欧阳公《集古 录》搜罗天下碑刻,而于随之义井、蔡昭墓、紫阳塔铭,俱未收入,殆不可解。此 碑以地僻故,并不见《舆地志》及他碑目,特表出之。

随郡太守刘道成墓砖《随州志》。上刻“梁天监四年岁次乙酉本郡太守刘道 成之墓”。乾隆四十三年,居民于土中掘出。






北周

大鹤山铁炉《安陆志》。沈会霖《问鹤诗序》:郧东旧有大小鹤山,大山之扇 得铁炉二: 一铸于后周武成二年,一为至正元年铸。

仁寿元年碑佚。在安州。无撰书姓名。见《湖北金石录》。

孝昌公许君墓碑《麈史》。安陆之东三十里相公林,旧有孝昌公碑,高六七 尺,阔三尺余,白石也。今佚。详“冢墓”。

郝处俊碑佚。《麈史》:处俊相高宗,为中书侍郎。既终,葬于州西南三十 里。庆历中,太守校理孙公甫之翰尝命令狐子先为文,将饞石立于湏津之侧以表 之。会温成张氏方以修媛宠贵,之翰畏谗,终不立。议者或讥其太忌。元丰中,滕 甫元发守是邦,将及罢任,又为文刊石以遗安陆令,俾建诸道左。未几,故相清源 公蔡确谪知州事,暇日有一绝云:“矫矫名臣郝甑山 ①,忠言直节上元间。钓台芜没 知何处,叹息思公俯碧湾。”是时,宣仁圣烈皇后垂帘,坐是讪上窜岭表以卒。其 滕公所刊之石,今尚委于令廨之门。《安陆志》按:道光二十年,诸生易中简于屋 壁掘得白石残碑一段,仅存数字。字大径寸,一行“其时亦”三字,一行“其民太 守”四字,一行“郝处俊以忠”五字,“郝”、“忠”字亦不全,共十二字。石既莹 白,书法亦工,必是郝公碑中字无疑。

金泉寺石塔刻字佚。《舆地碑目》:德安军金泉寺有石,浮屠九级,上镌数百 字。延载元年所立。

紫阳先生塔铭《随州志》。在随州南三十里光化镇。《寰宇记》所谓“在废光


①郝甑山:郝处俊(607—681 ),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其父为郝相贵,许 圉师的外甥,生于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十岁早孤,好读书,嗜《汉书》。贞观年间 进士,吏部侍郎高士廉很看中他。做过甑山(汉川)县令,故时人郝甑山。累迁吏部侍 郎。武则天当政时,极力反对高宗让位武则天。



化县”者,是也。宋敏求作《太白文集后序》云:同舍吕缙叔出汉东紫阳先生碑 文,而残缺间莫能辨,因不复收入。近时钱塘王琦收辑李白诗文,于《茅山志》中 录此碑,且云虽有缺文,而与集中所称“元丹丘、僧倩公、仙城山、餐霞楼”等, 多所取证,其文系太白真作。铭辞曰:鸣呼,紫阳竟夭,其志以默,化不昭然白日 而升九天乎?或将潜宾皇王非世所测□□□□□□□□□□□□挺列仙明拔之英姿 明堂平白,长耳广颡。挥手振骨,百关有声。殊毛秀采,居然逸异。□□口□□口 □□□I□而直达,何龟鹤早世,蟪蛄延秋。元命乎,遭命乎?予长息三日,懵于变 化之理。先生姓胡氏,□ □□口□□族也。代业黄老①,门清儒素,皆龙脱世网, 鸿冥高云,但贵天爵②,何征阀阅③。始八岁,经仙城山□□口□□口□□口□□有 清都紫征之遐想。九岁出家,十二休粮,二十游衡山。云寻洞府,水涉冥塾。神王

□ □□□□□□□召为威仪及天下釆经使,因遇诸真人,受赤丹、阳精、石景、 水母,故常吸飞根,吞日魂,密而修之。口口口口口口。所居苦竹院,置餐霞之 楼。手植双桂,栖迟其下。闻金陵之墟,道始盛于三茅波乎。四许华阳□□□□

□ □□陶隐居传升元子,升元子传体元,体元传贞一先生,贞一先生传天师李含 光,李含光合契乎紫阳。□□口□□于神农之里,南抵朱陵,北越白水,禀训门 下者三千余人。邻境牧守,移风问道,忽遇先生之宴坐□□口□□隐机,雁行而 前,为时见重。多此类也。天宝初,威仪元丹丘道门,龙凤厚礼致屈,传箓于嵩 山东京,大唐口□□宫三清,固辞偃卧。未几而诏书下,贲不得已而行,入宫一 革轨仪④,大变都邑。然海鸟愁臧文之享⑤,猿狙裂周公之衣⑥。志往迹留,称疾


①黄老:黄帝和老子的并称。后世道家奉为始祖。亦指道家或道教。

②天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因德高则受人尊敬,胜于有爵位,故称。

③阀阅:指门第。

④轨仪:法则,仪制。

⑤海鸟:《国语•鲁语上》:“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 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 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⑥猿狙:泛指猿猴。《庄子.天运》:“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挽裂, 尽去而后慊


辞。帝刻期离阙①,临别自祭,其文曰:“神将厌予,予非厌世。”乃顾命侄道士胡 齐物具平肩舆,归骨旧土。王公、卿士,送及龙门。入叶县,次王乔之祠。目若有 睹,泊然而化。天香引道,尸轻空衣。及本郡太守裴公以幡花郊迎,举郭雷动,□□ □□,开颜如生。观者日万,群议骇俗。至其年十月二十三日,葬于郭东新松 山。春秋六十有二。先生含宏光大,不修小节。书不尽妙,郁有崩云之势;文非夙 工,时动雕龙之作②。存也宇宙而无光,没也浪化而蝉蜕③。岂□□口□□口□口 乎?有乡僧贞倩,雅仗才气,请予为铭。予与紫阳神交,饱餐素论④,十得其九。 弟子元丹丘等,咸思鸾凤之羽仪,想珠玉之云气。洒埽松月,载扬仙风。篆石颂 德,与兹山不朽。其词曰:贤哉仙士,六十而化。光光紫阳,善与时而为龙蛇,固 亦以生死为昼夜。有力者挈之而趋,劫运颓落,终归于无惟。元神不灭,湛然清 都。延陵既没,仲尼呜呼。青青松柏,离离山隅。篆石颂德,名扬寰区。

后周

安州防御使李琼德政碑佚。《湖北金石录》:“李贾俨撰,赵仁朗行书。显德 五年七月五日建。”《宋史》本传:“琼字子玉,世宗初,改安州防御使。治郡宽 简,民请立碑颂德。诏中书舍人窦仪撰文赐之。”

平靖关古鼎《麈史》。关南涧水盘纡,随山而行。忽一日暴雨,村民得小鼎于 涧侧,铜为之,色如涂金。两耳三趾,趾皆空,中可受五升,甚轻,民言山助有鼎 痕十数,皆为水所漂,止得此耳。连庶君锡得之甚爱,以为华而不侈,质而不陋。 后归永叔。

安州景福寺重修钟楼记佚。《宋景文集》。

白兆山磨崖存。《安陆志》:“郑獬、张偃、僧文莹同游,熙宁戌申九月六日。


①刻期:限定日期。

②雕龙之作:泛指大作。

③蝉蜕:喻脱胎换骨。多指修道成真或羽化仙去。

④素论:高论。


横书,字径三寸。”按:文莹,钱塘人。尝访郑毅夫于湏溪,毅夫为序其集。张 偃,未详。

石岩村镜佚。《麈史》:安陆石岩村耕夫得宿藏一镜,光明莹然,不为土所 蚀,视之可见十余里草木人物。

尚书都官郎欧阳哗墓志铭《应城志》。在应城西高风乡。欧阳修撰。庆历四年。

连处士墓表碑《湖北通志》。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曰,欧阳修撰。按:《欧阳文 忠公集》有《连处士墓表》。处士讳舜宾,应山人,卒葬蔽山之阳。今片石无存, 其墓不可识。

四贤堂记《应山志》。四贤者,宋郊、宋祁、连庶、连庠。集贤校理谯郡张耒 记,蕲春林敏功书并题额。宣和五年七月一日,孙朝散郎权知南剑州军州事连端夫 立石o

安州白兆山经藏寺记碑佚。《湖北通志》:范纯仁撰。

范忠宣公像记碑其碑今在府学东庑中。为公像,朝服冠冕,秉笏肃立。前书 “范忠忠宣公像”,下记“大丞相忠宣范□□勋巨业,为宋名臣。治平三年言事, 谪安州别驾。人德之,建祠以祀。孙□政肯堂思□□□□□□彰等字。”按:范愉 《忠宣公祠堂记》称,安陆之人有怀遗爱,为堂三楹,榜以思贤,且绘公之像于 壁。绍兴曱子,公之从孙彭复通守是邦。越明年,公之季子正国持节出典刑事, 即谋于思贤堂之侧,更筑堂以奉。则公像本绘堂壁,不知何时镌石。记文残缺, 无立石岁月而有“公孙肯堂”等语,则碑当即是时所立。堂久废,乾隆癸丑岁, 邑民锄地得之。又按《安陆志》载,陈中龙《记》云:乾隆曱寅,郡守马公肇 基,从郡西太和古刹得范公刻像,辇致学宫,嵌诸东庑。谓公灵爽不昧①,俾冠 裳鞸舄②,岩岩道貌③,犹得瞻于六百年后,一时仰止者莫不钦为异宝。及咸丰曱 寅,迭次兵燹,学宫尽毁,而公之像石亦不知沉埋何所,可惜也。

宣和残碣《安陆志》。旧嵌白兆寺壁。今佚。



①灵爽:精气神。

②舄:鞋。特指木底的鞋。

③岩岩:高大。


司马东崖题字安陆县沈《志》云:余髫年时,闻之先大人,云谷下凿石为 洞,有“司马东崖”四字。万历戊子,水啮石出,见洞中一词曰:“楚山青,湏水 绿,春风淡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酌,歌相续。信浮尘,无管束,钓回 乘月归湾曲。酒盈樽,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口诵属霖记之。再越崇祯己卯, 予以省试,复从北城登舟,令长年挽舟过崖下,而字已灭没,不可认识。

广水镇图古塔《应山志》。碑文剥落,有可识者,“宋元丰八年建”。今残碑犹

范忠宣公布衾铭碑《随州志》。宋英宗时,纯仁以御史出为安州通判,作《布 衾铭》,以示学者。后落职知随州,而铭无传焉。明正统五年,随州知州高昇得于州 南之土山。隶书甚古。铭曰:“黎藿之甘”①绨布之温②,名教之乐,德义之尊,求之 孔易,享之常安。锦绣之奢,膏粱之珍,权宠之盛,利欲之繁,苦难其得,危辱旋 臻。舍难取易,去危就安。至愚且知,士宁不然。颜乐箪瓢③,万世师模。对居琼 台④,死为独夫。君子以俭为德,小人以侈丧躯。然则衾之陋,其可得而忽诸。”

谢上蔡石刻见朱文公《谢上蔡祠堂记》,云刘君之来访其遗迹,仅得题咏留刻 数十字。今佚。

谢上蔡先生祠堂记旧志:绍兴辛亥冬十月丙子,新安朱文公记。

慕连亭碑淳熙丙申,知府周颉建。详“古迹”。

随州大洪山灵峰寺记《随州志》。张商英撰。崇宁元年上元曰。

昌乐县君时氏墓志通直郎李扬庥夫人也。襄州南漳县令皇甫淳撰,通直郎郑 洛书,承议郎王公彦篆额。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详“冢墓”。

报恩寺铁钟在随州。泰定四年十一月铸。

景陵寺碑在安陆。至正二年,僧洪远开山,其护法神石像背各负一碑。上作


①黎藿:野菜之类的粗食。

②绨布:比绸子粗厚的纺织品。

③颜乐:孔子学生颜回,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后因以“颜乐”谓安贫乐道。

④琼台:相传为桀纣所建的玉台。


蒙古书,不可识;下正书“景陵禅寺”及傷二首。惜年久字多磨灭。

应城谢公祠记《应城志》。谢祖锦撰。年月佚。

应山关圣祠碑记《应山志》。安庆路经历陶素撰。至正四年戌寅季冬月。

应山社稷坛碑文《应山志》。中牟令鲁潘珣撰。至正四年。

重修应山学宫碑记《应山志》。鲁潘玛撰。至正昭阳协泠之相月。

随州知州林公木轩颂《随州志》。蒙谷子撰。年月佚。

随州三皇庙碑记《随州志》。梁天祥撰。至正三年癸未仲冬长至曰。

随州铁塔寺铁塔《随州志》。至正四年铸。高三丈有奇。

大洪山重建崇宁万寿禅寺记《随州志》。邓文原撰。至元二十五年。

太平桥石塔存。《应城志》:太平桥北有石塔,镌曰“太平元至正五年”。

西城石刻存。《云梦志》:乾隆二十年,刘姓掘得一石,黑而有光,声清越。 刻五言律诗一首:“可惜寒山道,而无车马踪。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泣露千 般草,吟风一样松。此时迷住处,形问影何从。”石方有字,云邻人有以此为浣帛 石者。一日语余曰:“上有字若干,不识云何,亦不知所从来。”亟取涤涓视之,乃 山谷笔也①。于是乎易而置之。至正壬午人日,东田斋许仲能。

洪武赐无念诗碣《安陆志》。在府城报恩寺。同治年间迭遭兵焚,寺燬福佚。 明太袓遗像及御制碑《应山志》。在应山宝林寺。

无念禅师影像并御赐松实诗碑《应山志》。在应山宝林寺。

赠都御史知县陈祥墓铭旧志。杨溥撰。无年月。

赠都御史陈居敬墓志铭旧志。杨溥撰。无年月。

云济峰山顶寺钟旧志。在安陆柳林寺,其山即云济峰也。宣德十年铸。

报恩寺铁佛三尊旧志。正统七年铸。在随州。

凤鸣冈塔《安陆志》。上书“正统十三年十二月”铁板一块。春和乡聚石山


①山谷: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 (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冈,俗称“锥子冈”。塔南一面环镌竺经,题名有“比丘月溪和尚,当正统九年, 奉依万寿禅寺助缘,僧净”等字。

经藏寺钟存。《应城志》:上镌“景泰二年僧智鉴重开”九字。在应城。

大安兴教寺石炉存。旧志:炉凡九层,周镂罗汉、金刚、云凤、龙狮诸像。 凡二层。上层题“本寺住持明证明都刚继元祖戒”等字;下镌“安陆县春和乡高窍 村大安山东冲,居住奉佛信官何汝霖同妻陈氏言念,信官于成化八年六月十六日, 除授四川嘉定州蒲江县知县。起程间,虑前途不测,发心焚香,恭叩本境大安山兴 教禅寺,舍造石香炉一座,就于蒲江县鸠工镂造”云云。成化十八年八月。

重修应城儒学记《应城志》。黎淳撰。弘治年间。今佚。

瑞莲亭碑记旧志。华清撰。碑半残缺,无年月。在随州。

应山渡蚁桥记旧志。沈钟撰。弘治年间。

应城高桥记旧志。华清撰。弘治七年。

随州李公桥记旧志。宗弈撰。弘治丁卯七月。

随州温泉记旧志。俞钦撰。弘治戌午孟秋。

德安府重修学记碑《湖北通志》。按察司杨春撰,左布政使李浚书,按察使 吴雄篆额。

重修随州城隍庙记《随州志》。张延寿撰。正德十年。

重修东岳观记碑《安陆志》。马龠撰。正德十一年。

白兆山马龠磨崖《安陆志》。德安府知府马龠,游教授林琨,千户吴径、赵 琮,生员韩曙、杨汝莹、胡东阳、赵玺,僧续灯、宗睿、从明。正德十二年八月二 十五日。

应山龙兴寺碑记《应山志》。向光振撰。嘉靖四年。

云梦筑河碑记《云梦志》。陈金撰。嘉靖五年。

大安寺石佛像《安陆志》。在安陆。凡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背刻“嘉靖八 年三月造”。

德安府重建城隍庙碑记及碑阴《湖北通志》。嘉靖十一年知府宋钺撰,同知

 康天爵书,通判徐悉篆额。




应城上蔡书院记余应绪撰。嘉靖乙卯。

应城重修高桥记余应绪撰。嘉靖十三年。

重修城隍祠记碑何迁撰。嘉靖乙卯。

繁丘药师寺记碑何迁撰。嘉靖庚子。在安陆。

应城燋楼记周珑撰。嘉靖二十四年。

郝瓶山钓石《湖北通志》。嘉靖四十二年。何迁书。原在安陆县西三十里钓鱼 台,后移南城上文昌阁。咸丰乙卯,以兵燹佚。癸酉,邑人王德元摹临补刊。 重建望洪寺碑记陈士元撰。嘉靖中。在随州。

大洪山藏经阁碑记巡抚顾璘撰,记僧绍满置五大部经,绘诸佛像,庋藏经阁 中事。嘉靖初。在随州。

随州欧阳子祠堂记颜木撰。年月佚。

前太守李公去思碑颜木撰。年月佚。在随州。

范曹二使君去思碑颜木撰。年月佚。在随州。

应山修城碑记颜木撰。年月佚。

应山教场碑记颜木撰。无年月。

应山马都司祠记巩臣撰。无年月。

应山印台书院记罗洪先撰。无年月。

重修应山学宫记刘化撰。无年月。

重修云梦令尹子文庙记童如淹撰。年月佚。

接引庵碑记《应城志》。在应城。年月、撰人姓名俱佚。

重建社稷坛碑记《安陆志》。何迁撰。隆庆三年。在安陆。

重建风云雷雨山川坛碑记《安陆志》。陈士元撰。隆庆二年。在安陆。

吉阳洞天石刻二吉合璧石刻《安陆志》。俱四字横列。隆庆三年,何迁 书。在安陆五十五里赵村。相传为吉阳书院旧物。

户部侍郎余应绪墓铭陈士元撰。隆庆己巳。

重修应城上方寺碑记陈蕖撰。万历庚子七月。

重修应城学宫碑记孙继皋撰。万历十二年。





百法寺石刻《云梦志》。西城旧有五显庙,在百法寺东隅。乾隆戌戍年,波祠 中三眼井,得一石。长三尺余,阔尺余。刻“百法寺”三楷字,旁署“万历曱寅岁 秋八月信士吴琦”。

新建随州城隍庙碑记尹儒撰。年月佚。

重建合河新城记王纳言撰。年月佚。

李太白安陆白兆寺桃花岩寄刘侍御史诗石刻《湖北通志》。万历三十五

年,何宇度书。

李太白山中问答绝句碑《湖北通志》。何宇度书。年月佚。在白兆寺。

明太傅何文毅公神道碑《随州志》。随州南十里。年月佚。

南刑部侍郎何迁神道碑府东三里。年月佚。

创置云梦学田记刘伯燮撰。年月佚。

修云梦县城记刘伯生撰。年月佚。

陆邑侯修堤碑记涂楫撰。年月佚。

重修云梦儒学记邹观光撰。年月佚。

读书草堂记尚行精舍记俱邹观光撰。年月佚。

云梦石堰桥成并报功祠碑记程德良撰。万历丙辰年三月。

汉东书院碑记何宗彦撰。无年月。

大司马徐养量墓志铭《应城志》。贺逢圣撰。天启癸丑。在应城。

应城宏济桥碑记陈禺虞撰。祟祯己巳年。

朝议大夫陕西布政司太参议刘公神道碑《湖北通志》。天启□年,大泌山人

李维桢撰。在德安府西寇家茶棚。

太傅何文毅公专祠碑记李佺台撰。崇祯九年丙子九月。

杨忠烈公墓志铭钱谦益撰。崇祯□年。

随州夜光池碑详“古迹”夜光池注。

大洪山灵峰寺碑额曰“楚山望刹”。进士田见龙撰。崇祯七年。

神农洞天碑记范钦撰。无年月。

重修龙潭寺真空庵碑记《随州志》。御史南丰宋原端撰。无年月。《记》称真




空为新淦陈氏子,幼披剃于袁州慈化寺。按空即觉海、月空受度师,曾主赭阳普严 道场。一峰碑称其禅行高洁,亦当时耆宿也。

骑孀坡三字刻石《随州志》。在随州唐县镇聩骝桥上。旧刻石尚存。无朝 代年月。

铁牛《应城志》。在应城县西南二里铁牛坝。旧有铁牛镇堤,不知何代铸。今没。

惠泉碑在府署西惠泉井上。不知何时镌立。今佚。

司狱碑光绪十一年,清理百步穿心街,于沟中得此碑。今嵌在府署仪门西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