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经史子集


《易疏精义》《安陆志》。宋令狐揆撰。

《警心易赞》《随州志》。宋孟珙撰。

《易义存疑》《通志》。明何迁撰。

《大易骈枝集录》《安陆志》。明沈光宇撰。

《大易图说》《安陆志》。明万之奇撰。

《易解》《云梦志》。明邹梦龙撰。

《大易精解》《云梦志》。明万极撰。

《易象钩解》四卷《四库全书提要》。明陈士元撰。是编专阐经文取象之义①




①取象:取某事物之征象。




有士元自序称:“朱晦庵、张南轩善谈《易》者①,皆谓互体、五行、纳甲、飞伏之类②,俱不可废。盖文、周彖爻③, 虽非后世纬数琐碎,而道则无不冒焉④。传注者 惟以虚元之旨例之⑤,有遗论矣⑥。”其“履卦”注又曰:“京房之学⑦,授受有自。 今之学,士大夫摈斥不取。使圣人不因卜筮而作《易》,惟欲立言垂训,则画卦揲 蓍⑧,何为哉? ”朱子曰:“易之取象,固必有所自来,而其为说,必已具于太卜之 官⑨。今不可复考,亦不可谓象为假设。然则,京氏之学,安知非太卜所藏者也。 云云。”按太卜之法虽不可考,然《左传》所载变爻互体,诸占犹可以见其崖略。






①朱晦庵:朱熹(1130—1200),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人(今江西婺源)。字元 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 人,谥文,又称朱文公。南宋理学家,理学集大成者。张南轩:张栻(1133—1180), 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綿竹人,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喜、吕祖谦合称“东南三贤”。

②互体:《易》卦上下两体相互交错取象而成之新卦,又叫“互卦”。五行:水、 火、木、金、土。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古人常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 源和变化。纳曱:谓天干分纳于八卦。即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 戌,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相传出于《京氏易传》,后代卜筮家以干支与卦爻、五 行、五方相配,本此。飞伏:汉代易学术语。以卦见者为飞,不见者为伏;以飞为未 来,伏为既往。汉儒用以占验吉凶。

③文:指周文王。周:指周公。彖:《周易》中断卦之辞称“彖”。爻:爻辞的省

④冒:笼罩,覆盖。

⑤虚元:又作“虚玄”。指道家思想。元,同“玄”。

⑥遗论:指前人留下的正确的观点、见解。

⑦履卦:履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卦。京房之学:京房之学是《易经》学 的一支。易有三坟、五典此乃上古易,又有连山归藏此乃中古之易。据说孔子传易于 商瞿子木,再五传至齐田何子庄,再三传为孟喜,而孟再传焦县之延寿即焦赣;焦氏 著有《焦氏易林》,焦氏终传京房。京房本姓李,字君明,顿丘人。生活在西汉元帝 时期。

⑧揲蓍:亦称“揲蓍草”。数蓍草。古代问卜的一种方式。

⑨太卜:官名。为殷六太之一。周时属春官,为卜官之长。




汉《易》自田何之下无异说。孟(尧)[喜]六日七分之学云出田王孙①。而田王孙之 徒,以为非焦赣直日用事之例②。云出孟(尧)[喜],而孟(尧)[喜]之徒又以为 非。刘向校书亦云:惟京氏为异党。《汉书•儒林传》原委秩然,可以覆按。京氏 书虽多散佚,而《易传》三卷犹存,其占法亦大概可考,与《左传》所载迥殊。士 元以京氏《易》当太卜所藏,殊为无据。且京氏之法,绝不主象引以为明象之证, 亦失其真。然其谓《易》以卜筮为用,卜筮以象为宗,则深有合于作《易》之本 旨。故其论虽或穿凿,而犁然有当者为多③,要胜于虚谈名理,荒蔑古义者矣。是 书每卷标目之下,皆题“归云别集”,卷数自五十八至六十一。盖当时编入《全 集》,如李石方《方舟集》收《易》互体之例。其《序》又称,往为《汇解》二 卷,括其大凡。考《明史•艺文志》载士元《易象钩解》四卷、《易象汇解》二 卷,则《汇解》亦发明象学者。今以未见其书,故不著录焉。

《易象汇解》二卷《明史.艺文志》陈士元撰。按《明史.艺文志》及士元 《钩解•自序》并云二卷,与今本合。程大中《归云书目记》作二十卷,误。

《易经崇义》何氏诗刻。明何镐著。镐幼从吴康斋游,精性命之学,以 《易》教授生徒,著有《易经崇义》行世。

《易识五翼义阶》

《易义初阶》

《易义识疑》《安陆志》。国朝余庆长撰。

《周易见意》四卷《安陆志》。国朝余庆远撰。自序略曰:昔者商瞿子木受 《易》于孔子,五传而至田何,又传及施、孟、梁、邱,皆谨守孔子古训。至焦







①孟尧:疑为孟喜。孟喜,汉东海兰陵人。孟喜父孟卿,善《礼》。孟喜从田何再 传弟子田王孙学《易》,与施雠、梁丘贺同学,各成一家,故《易》有施、孟、梁丘之

学。

②六曰七分:易学术语。指卦爻分主時節氣及日,即所謂《易纬》卦气之說。汉孟 喜首传其学,后京房、扬雄、榖永等皆依以为说。焦赣:或作“焦贡”。汉代人。字延 寿。相传《易林》为焦赣所作,称《焦氏易林》。

③犁然:明察,明辨貌。


赣、京房,以灾异说《易》,而孔子之《易传》微矣。郑康成传费直之《易》犹本 于象①,得田何之遗绪。至王弼②,以崇虚之理说《易》,天下靡然从风,郑《易》 废,而孔子观象之训无复言者,甚矣《易》失其本,盖自王弼始也。圣朝经学昌 明,《钦定周易折中》,理不遗象;《周易述义》象原于理,集四圣之大成,先后揆 一③,千古以来未有也。远年十九,获请折中之书。又二十年,获读述义之书。凡 习于《易》,扞格得两书④,悉有以通之,极尽利尽神之乐。频年游食万里,因《会 要纂录》贮之行笈,时资展诵。及游滇,获见《通志堂经解》,各家《易》中言 象,有不悖于折中述义者,亦为附纂。其愚者一得,间有异于古人,可以发明两书 者,悉亦纪存。积历三十余年,化而裁之,一以折中述义为归,镕合成书曰《周易 见意》。因引伸于十翼之言,为义例五十条、图表说七篇。其于圣人立象尽意者, 未必悉有以见之,而经传互证,因文求义,详稽群言,披沙拣金,集腋成袭,期 于旨远。曲中变通鼓舞之言,经传一贯互得指归⑤,患罔智怅或可免焉。程启孙 曰:“言《易》者主象数则以义理为虚浮,主义理则以象数为穿凿,各执其是,以 名家而不知其均无当于《易》。盖有慨乎言之也。观象求理,言象即所以言道。庶 几有当于《易》乎? ”

《周易经传通解》三卷《安陆志》。国朝潘麟翔撰。西昌龙叙伦序略曰:此 书于汉人飞伏纳甲爻辰,一切《易》外别传与夫互象变卦为易中所自有,而非正义







①郑康成:即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末年 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 统一时代”。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 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费直:字长翁,东莱(郡治今莱州市)人, 西汉古文易学“费氏学”的开创者,官至单父(今单县境内)令。

②王弼:字辅嗣,三国时代曹魏山阳郡(今山东济宁)人,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 要代表人物之一。

③揆一:言归于一个准则之下。

④扞格:相互抵触。此言两书观点相互抵触。

⑤指归:主旨;意向。


所急者,无一语阑入①。而每卦必根据序卦、杂卦为指南② 可谓独抱遗经,究终始矣。

《周易集解纂疏》

《易筮遗占》《安陆续志》。俱国朝李道平撰。集解纂疏自序略曰:古人之说 《易》也,言象数而义理在其中;后人之说易也,言义理而象数因之以隐。梓州李 君鼎祚恐逸象就洇,乘其时古训未散③,取子夏以下三十余家成《集解》一书。表 章汉学,俾古人象数之说得以绵延至今弗绝,则此编之力居多。予少时尝取其书读 之,隐辞奥义,深邃难窥。予不自揣,辄欲有所阐发,以通变宣幽④,萃会众说, 句梳而字栉之。义必征诸古,例必溯其源,务使疏通证明,关节开解,读者一览而 得其旨趣。旧注间有未应经义者,或别引一说以伸其义,或旁参愚虑以备一解。习 是编也,其有当于洁静精微之教与否,则不敢知。其于汉魏诸大儒之学,则未尝无 一日之功焉。

《易说》《云梦续志》。国朝彭练撰。

《易经讲略》《云梦志》。景渐逵撰。

《大易郛说》《云梦志》。田制禄撰。

《大易选》《应城志》。易永升撰。

《周易分解》《应城志》。金士裳撰。

《周易一得》《应山志》。见国朝《杨维谞传》。







①阑入:无凭证而擅自进入。后泛指擅自进入不应进去的地方。

②序卦:序卦亦称《序卦传》。《十翼》中的一篇。说明《易经》六十四卦排列的次 序,从天地万物说起,以“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来说明乾坤 两卦居于首位。杂卦:杂卦亦称《杂卦传》,《十翼》之一,说明各卦之间的错综关系, 晋韩康伯注:“杂卦者杂揉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以相反相成 观点把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对,两两一组,一正一反,用一两个字解释其卦义和相互关 系,与《序卦传》互相补充印证,一般认为与《序卦》相同,都是晚出作品,可能出于 汉人之手。

③逸象:指《周易》未收录的象辞。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序》:“刊辅嗣(王弼)之 野文,补康成(郑玄)之逸象。” “洇”:同“湮”。埋没,泯灭。

④通叟宣幽:言弄通深奥的道理并将其宣扬出去。


《加倍数数》《应山志》。国朝陈新元著。

《周书章段》、《盘庚浅说》《安陆志》。俱国朝余庆长撰。

《尚书地理直指》一卷《安陆续志》。国朝寇钫著。

《书经传注汇纂》四卷、《诗次补注条解》二卷《安陆志》。俱国朝潘麟翔

《诗经直解》十卷《安陆志》。国朝沈华绂撰。

《诗经探奥》三十八卷《云梦志》。明郝明徽著。

《诗经参义》《云梦志》。国朝景星撰。

《毛诗施娆集》《云梦志》。国朝杨治衢撰。

《毛诗笺义》《云梦志》。国朝彭作楫著。

《诗传》四卷《应城志》。国朝程大中著。

《诗经说意》《应城志》。国朝闺秀沈遐清撰。

《春秋比事集训》、《春秋大义》、《春秋传辨》《安陆志》。倶国朝余庆长 春秋考义》二卷、《左衡》二传《安陆志》。倶国朝潘麟翔撰。

《春秋属断》《云梦志》。明陈善变撰。

《春秋补遗》《云梦志》。国朝景星撰。

《礼记通论》

《月令启蒙》《安陆志》。国朝余庆长撰。

《礼经搜义》《云梦志》。明邹观光撰。

《礼记集成节略》《应山志》。明周统著。

《周官编文》

《仪礼释要》《云梦志》。国朝陈大猷撰。

《考工•释车》一卷《安陆续志》。国朝寇钫著。

《家礼图》《云梦志》。明邹梦龙撰。

《周礼萃液》《安陆志》。国朝何天衢撰。

《周礼外义》二卷《应城志》。国朝程大中撰。自序云:说经之文皆曰外





义,盖无当于经之本旨故也,犹夫史曰外史,传曰外传云尔。周礼稿本托始于壬 戌,成于癸酉。是时客江陵莱川曹侯欲为捐梓①,予坚谢之。今年删去其繁复者十 五六,始议版行,而箓川已下世,不复为订正,可慨也夫!

《七礼解选》《随州志》。国朝颜木撰。

《琴谱》、《乐要》《宋史•艺文志》。俱令狐接著。

《大乐图》《宋史•艺文志》。宋宋祁撰。

《三圣乐书》一卷《书录解题》。宋祁子京撰。

《景祐广乐记》《东都事略》。宋祁著有《广乐》六十五卷。《书录解题》,翰 林院侍讲学士冯元等撰,阙八卷。景祐元年,判太常寺燕甫建言钟律不调②,欲以 王朴律准③,更加考详。诏宋祁与集贤校理李照共领其事。遂欲改定《大乐》,制管 铸钟,并引校理聂冠卿为检讨官。又诏元等修撰《乐书》,为一代之典。三年七月 书成,然未几照乐废不用。按《宋史•艺文志》作“冯元、宋祁、景祐《广乐记》 八十一卷”。

《律吕音韵图》四卷《安陆志》。国朝潘麟翔撰。

《孝经三注》《安陆志》。国朝王旒撰。

《尔雅捷解》《云梦志》。国朝陈大散撰。

《景祐集韵》十卷《书录解题》。直史馆宋祁、郑戬等修定,学士丁度、李 淑曲领字训,皆本《说文》。余凡例详见于序。说文所无,则引他书。为解字五万 三千五百二十五,比旧增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

《古俗字略》七卷提要:明陈士元撰。是编标题之下题曰《归云别集》,与 所注《周易》同,盖亦别集之一种也。其例仿颜元孙《干禄字书》而小增损之④,







①捐梓:谓出钱予以刊刻发行。

②钟律:音律。汉蔡邕《弹琴赋》:“爰制雅器,协之钟律。”

③王朴:后周大臣。字文伯,东平人。朴精明机敏,多才多艺,不仅有治理国家的 才能,也精通阴阳律历。显德三年,命王朴校定历法,撰成《钦天历》十五卷。

④颜元孙:字聿修,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市附近),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 东),生卒不详。少孤,寄居舅殷仲容家,由殷氏教授书法。自幼聪颖超群,善文辞, 工书隶。


亦以韵分字,所列首一字即元孙所谓“正”也,所列古体及汉碑借用字即元孙所谓 “通”也,所列俗用杂字即元孙所谓“俗”也。古字多以钟鼎之文改为隶体,已失 其真,又不注所出,弥为难据。他如“窗”之为“胸”,“瞢”之为“音”,则周伯琦 之讹文;“傭”之为“天”,“卍”之为“万”,则释典之谬体。一概滥收,殊失考 正。其有已见经典者,如《左传》“民生敦庞”,《毛诗》“民之方殿屎”等字,皆斥 为俗字,而徐铉校正《说文》所云俗书如“秦”、“个”等二十八字,反未刊正,弃 取亦殊失伦。士元撰述之富,几与杨慎、朱谋伟相等。而是编疏舛不一而足,亦贪 奇爱博之过与?

《韵苑考遗》四卷《明史•艺文志》。陈士元撰。今佚。

《古今韵分注撮要》五卷提要:甘雨撰,陈士元注。雨字子开,永兴人。万 历丁丑进士,由翰林院检讨谪德安府推官,迁南京刑部郎中。是书列今韵而以古韵 附后,今韵误称沈约,足见其茫无根据。古韵又误执通转之说①,既云“东通冬转 江阳”,则四顧为一部矣。而东朝后所列之古韵与冬韵、江韵、阳韵后所列之古 韵,乃各有其字,是其随叶取读②,有通而不知所以通,愈繁愈乱,似治丝而券之 矣③。

《字苑统解》《应城志》。国朝卢如参撰。今佚。

《裔语音义》十卷《应城志》。陈士元撰。按程大中《归云书记》作“弈语 音释十卷”,未知孰是。

《平仄读误》《云梦志》。国朝程应璘撰。

《幼学杂仪》《应城志》。国朝田敷芷撰。今佚。







①通转:音韵学名词。古音学上指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者之间及各自的韵转 现象。

②随叶取读:南北朝时,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合,便以为作品中 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宋代而大

③“治丝”句:谓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 问题更加复杂。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 券之也。’’


《论语集注》十卷《隋书.经籍志》。晋李充撰。

《论语类考》二十卷提要:明陈士元撰。是编皆考证论语名物典故,分十八 门,又分子目四百九十有四。朱子以后解《四书》者,如真德秀、蔡节诸家,主于 发明义理而已①, 金履祥始作《论语孟子集注》。考证后有杜瑛《语孟旁通》、薛引 年《四书引证》、张存中《四书通证》、詹道传《四书纂笺》,始考究典故,以发明 义理。今杜薛之书不传,惟金氏、张氏、詹氏书尚传于世。三人皆笃信朱子,然金 氏于集注之承用旧文,偶失较正者,必——辨折,张氏、詹氏皆于舛误之处讳而不 言,其用意则小异士元。此书大致遵履祥之例,于集注不为苟同,每条必先列旧 说,而搜讨诸书互相参订,以“元”、“按” 二字别之,凡一切杜撰浮谈,如薛应旃 《四书人物考》称“有若,字子有”之类,悉为糾正,较明代诸家之书殊有根柢。 特以专考《论语》,不备四书,故不及应旃书之盛行,实则有过之无不及也。

《学庸心开》《安陆志》。明何迁撰。

《学庸说》《云梦志》。明邹梦龙撰。

《续大学衍义补》《云梦志》。明邹观光著。

《孟子杂记》四卷提要:明陈士元撰。自宋熙宁以来,《孟子》仅列于儒 家。史家以孟子、荀卿合传,寥寥十数语,于所历邹滕,任薛鲁宋之事略不一书, 至朱子纲目始于适卫之齐大书特书,明圣贤之去就,而编年之体亦不能详述一人之 始末。明薛应旃撰《四书人物考》始采摭他书以为补传,而应旖不长于考证,舛漏 颇多②。士元嗣辑此书,第一卷叙孟子事迹,后三卷发明孟子之言,名以“杂记”, 实则经解居多,其所援引亦皆谨严有体,不为泛滥之卮言,若赵岐注义以尾生抱柱 不去证不虞之誉③,以陈不瞻失气而死证求全之毁,概为删薙④。与所作《论语类 考》均为有裨于经义焉。







①发明;阐述;阐发。义理: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②舛漏:错误和遗漏。

③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男子。《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於梁下,女子 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④删薙:删除。


《染柳轩四书讲义》《安陆志》。国朝李煜撰。

《四书签得》《安陆志》。国朝寇廷玥撰。

《四书举要》《安陆续志》。国朝孙曙撰。

《四书经史考证纂要》《安陆续志》。国朝易暹恒撰。 《四书证》四卷《易证》、《书证》、《诗证》、《三传证》、《礼证》共二 十卷《安陆续志》。俱国朝陈廷钧撰。

《四书说约》《云梦志》。明蔡季成撰。

《四书衍奥》四十九卷《云梦志》。明郝明徽著。

《四书目录》《云梦志》。国朝李士竑撰。

《四书集说》《云梦志》。国朝景星撰。

《四书讲义》《云梦志》。国朝杨治衡撰。

《四书讲略》《云梦志》。国朝景渐逵撰。

《四书经注》、《四书扩解》、《四书略言注解》《云梦志》。俱国朝许翰撰。

《四书讲义》、《或问注释》《云梦志》。国朝彭作楫著。

《四书讲义》《云梦志》。国朝彭源著。

《四书浅说》《云梦志》。国朝赵腾蚊著。

《汇纂四子精义》《云梦志》。国朝李为焯撰。

《四书典制考略》八卷《云梦志》。国朝李元奋同弟元献撰。

《四书精义》《云梦志》。国朝彭天垛撰。

《四书酌编》《云梦志》。国朝赵仁怀著。自序略曰:戌辰春,东明张生、吉 荣金生来学于余,执旧时所讲书乞余解,并询讲章当以何家为宗。余曰:“今之初 学所为家弦户诵者,莫如体、发二注。而体注每多骑墙两可之见,发注矫其失而亦 有未免过略处。他如《朱子或问》以及《异同条辨》等书,浩繁之极,尔等聪明有 限,万难记忆。”诸生闻言,默然久之,乃索余另构一讲义以作指南。余曰:“作者 甚难,述亦不易。自我国家用帖括取士①,四子书讲家不下数十,固已探天根而蹑







①帖括:明末研习科举应试的八股文的学派。此指八股文。


月窟矣。余以识陋才,何能复参一解、复赘一辞? ”而诸生索之益力。因不摇荒 谬,会通诸说,略者详之,繁者省之,手摹心校,日积月累,总以简括易记、爽豁 易解。编成,质诸同志,佥曰:“斯编也,斟酌颇善,曷即名之曰‘酌编’ ? ”而 余终不敢自信,复加校雠。其废寝食者,前后约经四载矣。夫泰山之高,不让土 壤;河海之大,不择细流。“酌编”之目,非敢借他人虚誉,以此名家。但念童蒙 示以浅近,成材语以高深,二者虽难而犹易,惟此半上落下辈最难引导。斯编介于 浅深之间,不难省记,或可为导路之先鞭云。

《四书讲义》《云梦志》。国朝张继照撰。

《四书大略二子问》《应城志》。明齐东鲁撰。今佚。

《四书遵注臆说》《应城志》。国朝黄师宪撰。今佚。

《四书偶见》五卷《应城志》。国朝程大中撰。

《四书逸笺》六卷提要:国朝程大中撰。是书采辑诸书之文与《四书》相发 明者,或《集注》所已引而语有舛误,或《集注》所未发而义可参订,皆为之笺其 出处;其与《集注》小异者,则为附录。其他书所载四子书文与今本异者,则为附 记。第六卷则专考人物遗事。又杂事数十条,别为杂记,援据颇极详明。中如“束 带” 一条,不引《玉藻》“肄束及带,勤者有事则收之”之文;“朋友死无所归” 一 条,引《白虎通》而不引《檀弓》“夫子曰‘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之文; “廛无夫里之布” 一条,《集注》止载师职,而此不引“闾师职,凡无职者出夫 布”之文以补之,未免疏漏。至杂记内引《论语》“有梦周公”之语,通引尧、 舜、禹、文诸梦事,如《梦书》、《六帖》皆为引入,似稍涉泛滥。然词皆有据,虽 不能与阎若璩《四书释地》并驾齐驱,较张存中之《通证》、詹道传之《纂笺》,要 无所让也。

《四书遗义》四十卷《应城志》。国朝郭信撰。

《四书讲义》《应城志》。国朝杨亨撰。

《四书旁解》《应城志》。国朝尹祖伊撰。

《四书集讲》《应山志》。国朝刘武向撰。

《朱子大全纂要》《随州志》。国朝李振藻撰。







《四书发注》《随州志》。国朝朱奇生撰。

《乡党义证》《随州志》。国朝高崇志撰,梓行。

《经义考佚》《麈史》。宋令狐揆撰。

《五经异文》十一卷提要:明陈士元撰。是编考订五经文字异同,大抵以许 慎《说文》、陆德明《经典释文》为主,而捃摭杂说附益之①。所援据颇为寒窘②,如《易本义》“坤”初爻小象“顺,当作慎”;《诗集传》“景,古影”之类,亦缕 载之。又如宋本“恒”之作“惊”,避慎宗讳,犹“贞”之作“贞”,避仁宗讳; “慎”之作“眘”,避孝宗讳。而于“恒舞”注曰:“恃,《释文》作恒。”殊为失 考。至雍、雖一字,而于《书》“于变时雍”注:“《路史》作‘时雖’”;潸、眉一 字,而于《诗》“以介眉寿”注:“《吕氏读诗记》‘眉’作‘着’。”益可以不必

《十经摄提》《安陆志》。国朝余庆长撰。

《七经鼓吹》《安陆志》。国朝王旒撰。

《七经汇诂》十二卷 《群经宫室图简明说》一卷《安陆续志》。国朝寇镑撰。

《四书外义抄》、《诸经款启录》《安陆续志》。俱国朝李道平撰。

《六经定旨》《云梦志》。国朝李士竑著。

《御铨定汉书》八十七卷《唐书•艺文志》。郝处俊奉高宗敕撰。

《晋年统纬世总》《宋史•艺文志》。令狐挨•撰。

《纪年通谱》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书录解题》:丞相宋庠公序撰。自 汉文后,元有年号之后以甲子贯之,曰正、曰闰、曰伪、曰贼、曰蛮夷。以正为 主,而附列其左,号统元,为十卷。其二卷曰类元,因文之同,各以汇别。庆历 中,表上之宣义郎毕仲荀,续补一卷,止元符三年。







①捃摭:采取,采集。

②寒窘:此指不丰富。


《尊号录》《书录解题》:丞相安陆宋庠公序撰。大意以为徽号夸诩非古①,而 我祖宗往往谦逊不居,犹愿超然远览,尽屏前号。其爱君以德者与?至神宗,遂却 不受。至于今,行之。

《掖垣丛志》三卷《书录解题》丞相安陆宋庠公序撰。时为正字。按《湖北 通志》云:盖知制诰时所撰。

《国语补音》三卷《书录解题》:丞相安陆宋庠公序撰。先儒未有为《国 语》音者,近世传《旧音》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盖唐人也,简陋不足名书,因以 广之,悉以陆德明《释文》为主②,所不载则附益之。《四库全书提要》:唐人旧 本,宋.宋庠补葺本,附庠所较《国语》后,后人苟求简易,散入句下,舛漏宏 多。此本犹从宋椠录出,其例以唐人所音居前,庠所增者题补,注以别之,其释正 文者大书其事,夹注其音、其释,注文者则冠一 “注”字。《宋元宪集自序》曰: 班固《艺文志》种别六经,其春秋家有《国语》二十一篇,注左邱明著。至汉司马 子长撰《史记》,遂据《国语》、《世本》、《战国策》以成其书。当汉出《左传》秘 而未行,又不立于学官③,故此学亦不显,惟上贤达识之士好而尊之,俗儒勿识 也。逮东汉《左传》渐布,名儒始悟向来公、榖肤近之说,而多归左氏④。及杜元 凯研精训诂,木铎天下⑤,古今真谬之学一旦冰释,虽《国语》大行,盖其书并出 邱明。自魏晋以后,书录所题皆云《春秋外传国语》。是则《左传》为内,《国语》 为外,二书相副,以成大业。凡事详于内者略于外,备于外者简于内。先儒孔晁亦 以为然。自郑众、贾逵、王甫、虞翻、唐固、韦昭之徒并治其章句,申之注释,为 六经流亚⑥,非复朱子之伦。自余名儒硕士,好是学者不可胜记。历世离乱,经籍







①徽号:褒扬赞美的称号。旧时专指加给帝王及皇后的尊号。

②陆德明: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人。经学家。

③学官:指古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如汉代开始设置的五经博士、博士祭

④公:指《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榖:指《春秋榖梁传》。儒家经典之一。

⑤木铎:以木为舌的大钤,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 意。后喻宣扬教化。

⑥流亚:同一类的人或物。


亡逸,今此书惟韦氏所解传于世,诸家章句遂无存者①。然观韦氏所叙,以郑众、 贾逵、虞翻、唐固为主而增损之,故其注备而有体,可谓一家之名学。惟唐人文柳 子厚作《非国语》二篇②, 捃摭左氏意外微细以为诋訾,然未足掩其宏美。左篇今 完然与经籍并行无损也,庸何伤于道?若夫古今卷第亦多不同,或云二十一篇,或 二十二卷,或二十卷。然据班《志》最先出,贾逵次之,皆云二十一篇,此实旧书 之定数也。其后或互有损益,盖诸儒章句烦简不同,折简并篇,自名其学,盖不足 疑也。要之,《艺文志》为审矣。又按先儒未有为《国语》音者,岂非内传文多相 涉,字音亦通故耶?然近世传《旧音》一篇,不著撰人名氏,寻其说,乃唐人也。 何以证之?据解犬戎树惇引鄯州羌为说③,夫改善鄯国为州,自唐始耳。然其音简 陋,不足名书。但其间时出异闻,义均鸡肋④,庠因暇记其所阙,不觉盈篇。今因 旧本而广之,凡成三卷。其字音反切⑤,除存本说外,悉以陆德明《经传释文》为 主,亦将稽旧学,除臆说也。惟陆音不载者,则以《说文》、《字书集韵》等附益 之,号曰《国语补音》。其间阙疑,请俟鸿博,非敢传之达识,姑以示儿曹云。

《益都方物略记》提要:宋祁撰。是篇乃嘉祐二年,祁由端明殿学士、吏部 侍郎知益州时所作。因东阳沈立所撰《剑南方物》二十八种,补其缺遗,凡草木之 属四十一,药之属九,鸟兽之属八,虫龟之属七,共六十五种,列而图之,各系以 赞,而附注其形状于题下。赞居前,题列后,古今体例大抵如斯。今本《尔雅》犹 此式也。其图已佚,赞皆古雅,盖力摹郭璞《山海经》,图、赞往往近之,注则颇







①章句:剖章析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亦泛指书籍注释。

②唐人文:原文如此。疑“文”字衍。

③犬戎:西戎之别名。树惇:为性格淳朴。树,立也。鄯州:是中国从北魏到宋朝 的一个地名,北魏孝昌二年( 526)设置,治所在西都县(隋朝改名湟水县,今青海乐 都)。唐朝时辖境包括今天的青海乐都、西宁、湟中。羌:我国古代民族名。主要分布 地相当于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秦汉时,部落众多,总称西晃。

④鸡肋:鸡的肋骨。比喻无多大意味、但又不忍舍弃之事物。

⑤反切:我国给汉字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亦称“反语”、“反音”。用两个汉字来注 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两个字中,前者称反切上字,后者称反切下字。被切字的声母和清 浊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


伤謇涩①,亦每似所作《新唐书》。盖祁叙记之文,类如是也。胡震亨跋引范成大 《圣瑞花》诗,证是花开于春夏间,祁注称率以秋开为非,殆由气候不齐,各据所 见。按《格致镜》,原作宋祁《益州方物图》。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同撰。按《书录解题》曾公亮进 《新唐书表》及《文献通考》、郑樵《通志》所著卷数并与此同,惟《宋史.艺文 志》作二百五十五卷,于李绘补注者仍作二百二十五卷,其互异所由,不可考。

《唐书纪志》《麈史》。宋祁撰。

《江夏辩疑》《宋史•艺文志》。王得臣撰。

《郑獬江氏书目》《湏溪集.郑獬江氏书目记》:旧藏江氏书数百卷,缺落不 甚完。予凡三归安陆,大为搜访残帙坠编,往往得之闾巷间,无遗矣。仅获五百十 卷,通旧藏,凡千一百卷,江氏遗书具此矣。江氏名正,字元叔。江南人。太祖时 同樊若水献策取李氏,仕至比部郎中,尝为越州刺史。越有钱氏书,正借本誊写, 遂并其本有之。及破江南,又得其遗书,兼吴越所得,殆数万卷。老为安陆刺史, 尽辇其书筑室贮之。正既没,子孙不能守,悉散落于民间,火燔水溺,鼠虫啮弃, 并奴仆盗去,市人裂之以藉物。有张氏者,所购甚多,其贫,乃用以为爨②,凡一 箧书为一炊饭。江氏书至此穷矣。然予家所有幸而仅存者,盖自吾祖田曹始畜之, 至于三世矣。于予则固能保有之,于其后则非予所知也。然物亦有数,或存或亡, 安知异日终不亡哉?故记盛衰之迹,俾子孙知其所自,则庶乎有能保之者矣。书多 用油拳纸,方删如笏头③,青缣为标④,字体工拙不一。《史记》、《晋书》或为行 书,笔墨尤劲。其未用越州观察使印,亦有江氏题。予在杭州,命善书者补其缺, 未具也。

《宣和使金录》《书录解题》:太常少卿安陆连南夫鹏举吊祭阿骨打⑤,奉使所







①謇涩:言辞不顺畅;晦涩难懂。

②爨:烧饭所用的引火物。

③笏头:古代大臣上朝用的笏板之头。

④缣:双丝织的细绢。

⑤阿骨打:完颜阿骨打(1068—1123),女真族,金朝开国皇帝。他对金朝灭亡辽 朝、统一北方具有奠基意义。



纪。时宣和六年。

《德安守城录》提要:宋右正议大夫陈规在德安御寇事迹也。是书凡分三 种,首为规所撰《靖康朝野佥言后序》,次曰《守城机要》,次曰《建炎德安守御 录》,乃浏阳汤躊作规《本传》载。乾道八年,诏刻规《德安守城录》,颁天下为诸 守将法。《艺文志》亦别有刘荀《建炎德安守御录》三卷,而无躊书之名,疑荀所 撰者,即乾道所颁之本。涛书上于绍熙时,距乾道已二十余年,或又据荀书而重加 增定与?

《刘荀建炎德安守御录》三卷《宋史•艺文志》。按《书录解题》:郡丞东平 刘荀子卿编次。陈规守御群盗事迹。

《郧城志》十二卷《书录解题》:教授傅岩撰。庆元戌午,太守李楫叙。

《史说》明《一统志》。万鹏撰。鹏字子钟,安陆人。性孝友介直,工文词。 隐居授徒,从游者众。著有《史说》,藏于家。

《成化四明郡志》十卷钱维乔《鄞县志》,漕运总督张瓒与宁波杨实撰。

《德安府志》八卷《安陆志》。明张瓒撰。

《江台政略》、《全楚志》《湖北通志》。俱明何迁撰。

《德安郡志》《安陆志》。明何迁撰。

《德安府志》《明史•艺文志》。知府马俞撰。

张寅《安州志》《湖北通志》。

《德安府志》《安陆志》。明陈士元撰。

《益部谈资》三卷提要:通判何宇度撰。皆记四川山川、物产及古今轶事, 分上、中、下三卷,以体例不似《图经》,故署曰“谈资”,实亦地志之支流也。蜀 虽僻处一隅,而蚕丛、鱼凫以下①,古迹为多。长卿、子云以后,文士为众。又地 形奥衍,百产繁饶,富庶之余,溢为奢丽。岁时游乐,亦自古为盛,故其见于记 载、形于歌咏者,自扬雄《蜀王本纪》、谦周《三巴记》、李克《益州记》以下,图 籍最多,遗事轶闻,皆足资采摭。是书掇拾搜罗,尚未能一一赅备,然诠释不苟,






①蚕丛、鱼凫:传说远古时代古蜀国的两个国王。


去取颇严。其后曹学佺作《萄中广记》,征引较博,不免稍涉汜滥,不若此本之雅 洁,在明人杂说之中,尚可称简而有要者。原本有李维祯跋,亦极推为善本,盖不 诬云。

《云梦十书》《云梦志》。明邹观光著,即县志也。其目有十:征古、识今、 鉴政、崇教、经赋、维俗、总宪、尊纶、载言、陈诗。每目总括成篇,故名。

《荒史》六卷提要:明陈士元撰。是书述洪荒开辟之事。九头等十纪之前, 增以元始本纪,言盘古;《二灵本纪》,言天皇、地皇,共为十二纪。疏仡纪则至帝 挚止焉。共为三卷,帝师、帝臣、叛臣之传各一卷。大抵以罗泌路史为蓝本而稍附 益之,皆恍惚无稽之说。胡宏《皇王大纪》未至侈谈神异,陈振孙《书录解题》已 有无征不信之疑,况动引道藏以为史乎?

《世历》四卷、《新宋史》、《新元史》、《史纂》程大中《归云书目记》。俱 明陈士元撰。今佚。

《江汉丛谈》二卷提要:陈士元撰。不著撰人名氏,惟卷首题曰“环中迂 叟”,前后无序跋,其著书年月及作者时代亦无考。按陶蜓《续说郛》载有此书, 题陈士元撰,当即作《易象钓解》之陈士元也。其书于楚地故实,凡众说异同者, 各设为问答,以疏通证明,故曰“丛谈”。若童士畴《沔志》以楚之风姓非伏羲 后,士元则引《路史》“伏羲之后,封国者十有九,而风国居其首”,不得谓伏羲之 后无风国。又《山海经》旧称伯益作,士元则摭其中长沙、零陵乃秦汉郡名①,知 其为后人附益。《后汉书》载南方诸夷为槃瓠犬种②,士元则以为人名。如斯之类, 持论皆极精确。惟隋侯得珠、孟宗得笱之类,旧籍相传,事涉神怪,正可存之不 论,士元必辗转征引以实之,未免失于附会。盖夸饰士风,标榜乡贤,乃明地志之 陋习,士元亦不免是。要其引据赅洽、论断明晰,则非明人地志所及也。观所著 《易象钩解》,多发明汉学,知其留心古籍,非空谈无根者比矣。自序:余年景就





①樜:选取,择取。

②槃暮:古神话中人名。据《后汉书.南蛮传》、晋干宝《搜神记》等书记载,远古 帝喾时,有老妇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茧。妇人盛于瓠中,覆之以槃,顷化为犬,其 文五色,因名槃瓠。


衰,发苍齿豁,瞳光逊于少时,无复阅书之劳。今岁井里告丰,余时时出郊,蹑场 圃,与田更野叟班荆坐嘯,或馈黄鸡白酒,辄陶然一醉,顿忘畦畛,岂非无怀葛天 之世至快乐民哉!以故,余不与儒宿诠经史、诵陈言,以为衰年徒自苦。乃有公安 陈仁卿奉檄校《楚志》,道经应城,造余环碧园,讯楚中古昔奇事,余未之应也。 仁卿固讯不已,余乃据所讯漫答之,侍童录为二卷,题曰“江汉丛谈”,篇无伦 次,言无缋藻①,不暇删矣。嗟乎,躁人词多,大易所戒,览者其亦谯予衰年而躁 乎?隆庆六年秋八月中秋后二日

《楚故略》二十卷《明史•艺文志》。陈士元撰。

《楚绝书》二卷周亮工《书影》。明陈士元撰。今佚。

《岳记》六卷《书影》。陈士元撰。按应城奚《志》云:《程大中书目记》谓 士元弃官,遍游五岳,所至辄为记述。则是编乃其游迹所至,得诸目击者。今佚。

《溧州志》十一卷《明史.艺文志》:陈士元撰。张居正序云:余尝披舆地 图,观京师形势,周览畿甸冯翊之区②,未尝不欣然仰皇居之壮也。今《溧志》可 见矣。溧盖碣石地,自黄帝肇域于涿,獯鬻远遁③,始被纯风。周时,孤竹二子以 其让国④,又避纣居北海之滨。今其俗犹慷慨狷忿,尚谦让,有夷齐之风焉。然自 黄帝以来,异姓叠兴,皆在伊洛崤函之间。则滦州之距中州,盖数千有余里,或沦 没于夷狄,其幸者仅同于边郡耳。我国家建都幽冀,以控制峦夷,则太行以东薄 海,皆左辅之地,而滦之去京师仅数百里,层峦叠峰,周回环拱,披拂皇风,密迩 天邑,盖屹屹乎重镇矣。嘉靖乙巳,养吾陈子以王命来守兹土。越明年,政成民 和,百废俱举,乃周祀四封,躬按往牒,考世系之传,溯土风之旧,喟然叹曰:昔 诗人咏歌周业,始于二南⑤,岂不以王风所被,自近及远者乎?今溧土,亦王郊 也。予牧于兹,一方之事阙焉不载,上无以比于周风,下无以昭示来兹,予甚惧





①缋藻:华丽的文采。

②畿甸:指京城地区。冯翊:郡名。此边远地区。

③獯鬻: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夏商时称獯鬻,周时称猃狁,秦汉称匈奴。

④孤竹二子:指周武王时代伯夷、叔齐二人。

⑤二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两个地区的民歌。


焉。于是搜罗载籍,博访耆旧,编摩阅岁乃成帙。汇为四类:曰世编、曰疆理、曰壤则、曰建制。将以授梓,驰书请予为之序。夫州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周 礼•职方》所载八索、九丘,小史之帙,尚矣。萧相①入关,先收秦籍,襄郊之迷 识者病焉。夫以宇宙之寥廓,万类之区分,古今之沿革,陵谷之迁换,山川方物, 诡状殊形,精察强记,有所弗逮。然据程按牍,半武不出于户而通塞毕谙者②,以 有志焉耳。且滦固北边要郡也,自三代以来,虽汉唐盛时,犹不能尽隶中国,况五 季而后,蛮夷猾夏,腥秽同风,岂犹知有礼义、纲纪、民彝如今日者乎?今幸而释 椎髻而冠裳③,又幸而列于畿辅,为声教之所首被。盖自黄帝至于今世,相去数千 有余载,而藩屏之胜,绝代悬符;文物之隆,后先相望。则夫侈国家舆图之广,记 斯地蛮夷之迹,以垂示不朽者。微斯文,乌能有征于后世哉?若夫征往古以昭鉴 戒,则“世编”可考;经画野以定民,则“疆理”可稽;“壤则”示维正之义;“建 制”昭民力之存。规画经理寓于槳括之中者④,开卷可得矣。吾又安知后之官于斯 者,不籍以为指掌之资乎?则是书也,其有系于滦者,重矣。敬赘数语简端,俾省 方者有以观焉。嘉靖丁未。


《孝感县志》《应城志》。明陈士元撰。

《日涉编》十二卷提要:明陈阶撰。是书杂釆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 一月为一卷。先叙月令节候,而三十日以次列之,皆以故实居前,诗歌居后。所釆 颇为芜杂,前有康熙二十七年巩昌府知府文安纪文重刻序,乃惜其列代事迹有关劝 戒者,尚未详录,非也。至谓其不载闰月为疏漏,则所言当矣。按《应城县志》: 《日涉编》一名《编日新书》,一名《事类新编》。或以为陈士元撰,或以为士元子 阶撰。要系重刻有讹耳。

《崆峒志》《应城志》。明州判许登撰。今佚。

《汉东编年志》《随州志》。明颜木撰。赵士桢有序。志者,识也。志故有



       ①萧相:指汉ifj祖时代的宰相箭何。



②毕谙:全部都清楚明白。

③椎髻:一种发型。常表示未开化的民族的发型。冠裳:指儒家的礼服。

④槳括:矫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搮曲叫槳,正方称括。泛指矫正。

体,大概不越职方氏所掌。识地舆则山川、疆域、形胜、分野、祥异、风俗备;识 食货则户口、贡赋、徭役、物产备;识职官则品秩;履历;祀典;公署备;识学校


体,大概不越职方氏所掌。识地舆则山川、疆域、形胜、分野、祥异、风俗备;识 食货则户口、贡赋、徭役、物产备;识职官则品秩;履历;祀典;公署备;识学校 则黉宫、书院、社学、义塾备;识选举则辟荐、公车、乡会、宾贡、恩例、封赠 备;识人物则道德、文章、忠孝、节义、宦迹、士行备。至于骚人墨客抒襟写抱、 触物咏歌,靡不采录,斯乘之概乎。今颜氏之《随志》,殆异乎是。其属词也古, 其托致也远,其自任也重。论者曰:此颜氏之《春秋》也。夫《春秋》不易言也。 昔姬辙既东,王政不纲,子臣纪裂。孔子欲行周道以正之而不果,于是取史氏文而 笔削之,以褒以贬,以创以惩。其义则曰“某窃取之”,盖其懔矣。后之作者若是 弗获已乎?曰,非然也。夫人各以其身为身,而大人则以天下为身。吾欲身天下而 弗得,天下之大位以行其志,若縛贲育手,即痛痒在躬,弗及抚摩,何暇拯溺乎? 然莫禁其神往也,颜子是已。颜子鸿襟元览①,志身天下,进退古今。国家治忽否 泰②,人品芳秽淑匿,出处章微枉直③,靡非志气联属,精神激发。郁勃于胸中,无 以自喻,乃假一方之乘,以发舒其欲行未行之蕴,则知我罪我之虑,有不必见之。 言而隐,隐可想见矣。昔杨子云草太元抱独知之契,而几幸于数百世之后。后世不 必无子云,而亦不必皆子云,则神契讵不寥寥乎?今《随志》文辞具在,即耳食者 靡不鼎弈宝之④。然未及百年而卷帙脱落,字迹朽蠹,不特鲁鱼亥豕⑤,已尔再传, 而不草莽委者几希,知喆匠之音邈而弗洞焉⑥。獻欷,非夫也。不肖吏于兹土,谒 郡帅朱大人,望见芝宇冲和,渊穆胞与之怀⑦,厝之经济⑧,诚体天地万物,而不仅 以文章政事为海内宗者。孜孜下询随事,命辑补颜志,盖隐悉前修之隐衷,惟湮没







①鸿襟:开阔的胸襟。元览:明察。

②治忽:治乱。否泰:《易》的两个卦名。天地交,万物通谓之“泰”;不交闭塞谓 之“否”。后常以指世事的盛衰,命运的顺逆。

③章微:彰显隐微。枉直: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

④耳食:谓不加省察,徒信传闻。

⑤鲁鱼亥豕:“鲁”和“鱼”、“亥”和“豕”篆文形似,以致引起误写错读。

⑥喆匠: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音乐家、画家等。

⑦渊穆:极其美好。胞与:“民胞物与”之省。犹言泛爱一切人与物。语出宋张载 《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⑧厝:放置,安放。




之是惧,不肖安敢不仰承德音,辑蠹正讹①,以付之梓。学博谢君属颜子旧治追咏 甘裳,雅助校阅,越叙其端,于是拜手谨书,非敢曰窥颜之一端也。提要:明•颜 木撰。木字维乔,应山人。正德丁丑进士,官亳州知州,《明史■文苑传》附见 《王廷陈传》末。是志乃木罢归后,随州知州蓬溪任德属木所作。上卷编年纪事, 始自羲皇,迄于明代;下卷皆录诗文。虽以“随志”为名,而木籍隶应山,与随接 壤,志中所载,皆合二邑收之。其编年之例,全仿《春秋》经文。称随为“我”, 而以地之沿革,官之迁除,士之中乡会试、贡大学者,按年纪载,皆地志未有之例 也。史称嘉靖十八年诏修承天大志,巡抚顾璘以王廷陈、颜木、王格荐。书成,不 称旨,赐银币而已。其书今未之见,观于是志,亦约略可知矣。

《知州徐世淳莅随掏难录》《随州志》。明梁凝祺撰。魏禧有序曰:呜乎!此 知隋州徐公殉节录也。当时州县吏使尽能守死拒贼如公,则虽强其锋,必数折锐 铫,而不可用群州县清野坚壁,劳于攻,无所得食,其势可以自毙,何至全楚被陷 蹂躏,秦豫神京陆沉②, 岂不悲夫!献贼攻随州,凡十三月。公以羸卒乘城,出奇 兵杀贼,力竭援绝,身巷战,攒刃断脰以死③,一子二妾诸奴婢从死者一十八人, 可谓烈矣!天子嘉悯,赠官太仆卿,赐祭,予荫生,建特祠二,褒忠之典于是为 盛。州县吏宜观感奋兴,毕命疆场,争自致身忠臣烈士。乃其时,叛降相继闻风弃 城守,抱头窜伏以免者,往往而是,抑独何与?天下之乱,莫不始于州县。州县得 人,则乱不及府;府得人,乱不及省;省得人,乱不及京师。州县选非其人,釀毒 决疽,祸延都会,势有必至。然当时州县吏权太轻细,故兴除必积累而上大有司, 不报可,终不得行。又所简科目,士率皆以时文进身,不习世务。夫以不习世务之 学,士居甚轻之任而当大难,民社存亡系于反掌,死生决于呼吸,虽贤者犹不克 胜,况贪庸龌龊者乎?此公之才与烈所为,不可及也。公讳世淳,字中明。嘉兴县 人。中万历戌午举人。先任重庆推官,有政声。禧特叙其大节,因及州县治乱,以 告后之人,使有变计焉。





①辑蠹正讹:指整理文稿,纠正谬误。

②陆沉:比喻国土沦陷于敌手。

③断脰:身首异处。形容死之壮烈。



《大洪山志》《随州志》。国朝高育亭撰。蒋详墀有序云:高君育亭,佘故人 兰谱先生子也。寓书京邸,以所辑《大洪山志》属余勘定,且乞言以并其首。忆少 时试于郡,距洪山百里而近,三峰耸峙,宛然在目。林壑参差,隐见于烟云缥渺 间。心向往之,而不及登览其胜。释褐后①, 备员史馆,兰谱以明经教习官学②,时 得接晤,每酒酣耳热,为余道洪山甚详,不仅百里外望其仿佛已也。自兰谱下世二 十余年,余宦辙久羁,终无游山之缘。今老矣,乃得披览育亭之书于数千里外。其 体例完善,考据精博,足以资儒雅之观,览备辅轩之采择。视葛稚川之记幡阜、康 对山之志武功,古今人未必其不相及也。余虽生平未登此山,凡山川之胜概、建置 之废兴、人文之钟毓、物产之珍奇,以及名胜之迹、幽异之事,与夫古今金石之 文、风骚流览之作,靡不于几席间得之,又何必凭高涉险,身游其地而始足快耶? 斯志也,与斯山垂不朽矣。

《抚淦纪略》《安陆志》。国朝潘岭撰。华亭施维干有序,略曰:侯髫年负隽 于三楚,以天下事为己任。来莅淦邑,时当鼎革未久,百事隳废。侯筑城缮隍,修 黉序③,葺圜扉④,筑新市,扦堤建阮口通衢桥梁,又修陶桓公读书台,建忠贞枋东 隅负固。侯感之以诚,单骑所至,刀剑化为牛犊。去之日,持《纪略》一册向余 曰:“共事四年,日兢懔四知、三不惑以从事,其心可对天地、质鬼神。谅于淦民 而并见谅于先生者,此数册楮耳。度不靳一言以弁其端。予目击其事,故不辞,序 次其大略如此。

《德安安陆郡县志》二十卷《安陆志》。国朝沈会霖撰。

《郧小纪》、《安陆旧志补刊》、《安陆文献考》、《读史款启录余录》《安陆 续志》:俱国朝李道平撰。

《安陆县志》四十卷《安陆续志》。国朝李廷锡撰。《安陆县志补正》二卷 《安陆续志》。国朝陈廷钧撰。





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言职。

②备员:充任。

 黉序:古学校的称呼。

④圜扉:狱门。亦借指为牢狱。



《云梦县志》十二卷国朝张蚕华撰。

《德安府志》二十卷国朝云梦李士竑、安陆万年观同撰。

《武宁县志》三十卷《云梦志》。国朝冯其世撰。

《广舆纂要》《云梦志》。国朝彭作楫撰。

《连江县志》二十卷《云梦志》。国朝李摹著。

《日下纪事》《云梦志》。国朝万法周著。

《分宜县志》三十二卷《云梦志》。国朝龚笙撰。

《通鉴正统》二百二十卷《云梦志》。国朝冯瑄著。

《云梦县志》十二卷《云梦续志》。国朝程怀璟著。

《明儒考》一卷《应城志》。国朝田敷芷撰。

《应城县志》八卷知县樊司铎、教谕吴元馨同撰。

《应城县志》十二卷国朝李可菜撰。

《重修应城县志》十二卷国朝知县奚大壮、邑人吕庭栩同撰。

《蕲州志》、《廿一史偶见》八卷、《会史》二卷《应城志》:俱国朝程大中

《五岳杂志》六卷《应城志》。吕庭栩撰。

《增订十七史蒙求简注》国朝邓垲撰。今佚。 《古今隐逸类编》十六卷应城志。国朝熊汝弼撰。

《蒲骚人物志》二卷《应城志》。国朝李宗简撰。

《应山县志》国朝周祐撰。

《连宝学奏议》二卷《书录解题》:宝文阁学士安陆连南夫鹏举撰。

《奏疏集》《湖广通志》。高钟允升著。

《何文毅春曹疏草》《随州志》。何宗彦撰。刘一煉有序曰:奏对之文,不徒 以文重也。要在达国体,通时势,准古今,揆治乱。荐之以悃诚①,出之以大





①悃诚:至诚;忠诚。



纲,自信而人信之。我无盈缶之孚①,而冀君有转圜之听②,不可得也。汉臣封事 劇切③,人主以危激贾重者不少,而史独称贾太傅、刘更生,以两君子图事揆策④, 委成于国家也。今少宗伯汉东何公奏疏若干编,煉受而读之。所奏国家大典礼,大 经制,关系安危。补牍更端,章十数上,不得报。愚公之移山,精卫之填海,精诚 之极。贯幽明而腾灵怪,观何公,不益信哉!公繇端尹晋少宗伯,摄尚书事。于 时山陵、储讲、藩封、婚礼诸大政,一切倚办,而适际其难。盖昔之朝上夕下 者,今积日累月,而九阍莫问⑤;昔之按功令专裁决者,今左顾右盼,而飞蓬之议 不能调⑥。当群策并骛之朝事,刚明独任之主,外剂物情,内毗主德⑦,此緬縮千 万言,皆公之呕心血指而成也。公每与余谈国家事,扼腕借著,如家负债,身负 癱不能一息⑧。待至意有所激,墨泚淋漓无顾忌,小夫傷士曾不能一树颐颊而神 沮气夺⑨,公岂以利害祸福摇其中者哉!公书无所不读,学无所不窥。其为文冲 口肆笔,瓴建而云委⑩。读之者如川岳之孕育、天汉之昭回。虽不足尽公,而荣光 休气,亦何可掩也。遑余闻臣忠于君⑪,大臣与小臣异。大臣安国家、利社稷而 已,不必有其名,故众人猇虢⑫,众谋汹汹,大臣泊然若无事,而措国于泰山。斗 杓不与众星同运,乃可以酌四气。是道也,范富而下,未易言也。然则公之指切慷





①盈缶之孚:《周易•比卦•初六》:“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手,诚信。意思 是说:诚信如满缸的美酒,最终会带来幸福吉祥。

②转圜:调停,斡旋。

③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④图事揆策:图谋划策。

⑤九阍:喻朝廷。

⑥飞蓬:比喻轻微的事物。

⑦毗:辅佐,帮助。

⑧负痛:负病。

⑨小夫傷士:平民百姓无见识者。一树颐颊:谓神情激昂。冲口肆笔:谓才情奔

⑩瓴建:即建银。语本《史记.高祖本纪》:“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建银,即 “建飯水”之省,谓倾倒瓶中之水,形容居高临下、难以阻挡的形势。

⑪遑:古文“往”。

⑫虢虢:恐惧貌。



慨,与人主持尺幅之间,岂得已哉。公门下士子纯何君、蓼止张君等谋梓①,公疏 而问于予②。予曰:“言非公得已也。虽然,以诏来者,范我驰驱③,在是录矣。”因 不辞而引其端。

《清军事略》

《两巡疏草》《应城志》。明杨绍芳撰。今佚。

《张乖崖事文录》四卷提要:明颜端、徐漭同编。端,应山人,官成都县教 请。游,杭州人,官华阳县教谕。前有《文安邢表序》,盖弘治三年表为四川左布 政使以张咏为萄名宦,故属二人辑录。此编一卷为本传及事实,二卷为遗文十二 篇,三卷、四卷为同时赠答及后人祠祀祭文类咏。全集尚有传本,端等未见,故所 辑颇挂漏焉。

《登仕一纪录》、《缅古编略》《安陆志》。俱国朝余庆长撰。 《维西见闻纪》《艺海珠尘》。余庆远撰。

《豫楚孚风录》《云梦志》。冯其世录。

《燕台日纪》一卷《云梦志》。程绳伊著。

《居官居家四镜》三十二卷《云梦志》:左俊著。

《黔游日记》《云梦续志》。左瑛著。

《金陵驿程语》一卷《应城志》。吕之仪撰。

《随安说约》四卷《应城志》。陈式勋撰。

《圣庙崇祀录》《应城志》。国朝熊汝弼编。

《释庄论》上下三篇《晋书•文苑传》。晋李充撰。《参同契解》《隋州 志》。见《征旧录》。唐紫阳先生胡公撰。

《科名定分录》王锃《默记》。宋张君房纂。





①谋梓:计划刊刻成书。

②疏:超逸貌。

③范我驰驱:按照法度去驾车奔驰。



《潮说》一卷《书录解题》:知钱唐县张君房撰。凡三篇。

《乘异记》《读书志》:皇朝张君房撰。其序谓:“乘者,载记之名;异者,非 常之事。盖志鬼怪、变怪之书。凡十一门、七十五事。”《书录解题》:咸平癸卯

《搢绅脞说》二十卷《读书志》:皇朝张唐英君房撰。君房博学,通释老, 善著书。如《名臣传》、《蜀祷杌》、《云笈七签》,行于世者,毋虑数百卷。此书亦

详实。

《邱途辖要》《麈史》。

《默书谗脑》《宋史•艺文志》。俱令狐搂撰。

《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读书志》:皇朝张君房等撰纂。君房祥符中谪 官海宁,时圣祖降,朝廷尽以秘阁道书付杭州,俾戚纶、陈尧臣校正,纶等同王钦 若荐君房专其事。君房铨次得四千五百六十五卷,于是掇其蕴奥① 总万余条成是 书。仁宗上之。《书录解题》:凡经法符箓修养服食以及传事,无不毕录。顷于莆中 传录才二册,盖略本也。后于平江天庆道藏得其全,录之。《四库全书(题)[提] 要》:其称“云笈七签”者,盖道家之言。以天宝君说洞真为上乘,灵宝君说洞元 为中乘,神宝君说洞神为下乘。又太元、太平、太清三郡为辅经。又正一法文遍陈 三乘,别为一部,统称三洞真文。总为七部,故君房取以为名也。其铨次之例,自 一卷至二十八卷总论经教宗旨及仙真位籍之事,二十九卷至八十六卷则以道家服食 炼气、内丹外丹、方药符图、守庚申尸、解道术分类缕载,八十七卷至一百二十二 卷则前人文字及诗歌传记之属,凡有涉于道术者,悉编入焉。大都摘录原文,不加 论说。其引用《集仙录》、《灵验记》亦多有所删削,然类例既明,指挥略备,纲条 科格无不兼该,道藏精华亦大略具于是矣。《文献通考》作一百二十卷。此本为明 中书舍人张萱所刻,中多二卷,盖《通考》脱误也。

《较本庄子南华经》《安陆志补》。宋张君房注。

《谈苑》十五卷《读书志》:皇朝宋庠编。初,杨文公亿里人黄鉴裒撰平生异





①蕴奥:精深,精华。


闻为一编,庠取而删类之,分二十一门。《书录解题》:丞相宋庠公序所录杨文公亿 言论。初,文公里人黄鉴从公游,纂其异闻奇说,名《南阳谈薮》。宋公删其重 复,为二十一门,改为《谈苑》。

《太素脉法》一卷《宋史》。随州僧智缘撰。

《宋景文笔记》三卷《读书志》:皇朝宋祁撰。皆故事异闻,嘉言奥语,可 为谈助。不知何人所编,每章冠以“公曰”。景文,乃祁谥也。《四库全书提要》: 其书上卷曰释俗,中卷曰考注,多正名物音训,裨于小学者为多,亦间及文章史 事。下卷曰杂说,则欲自为子书,造语奇隽,多似焦赣《易林》、谭峭《化书》。而 终以廷戒、治戒、左志、右铭,未审为平日豫作,为其后人附作也。末有宝庆二年 上虞李桁跋,称其可疑者七事。如以骨朶为胍肚,不知“朶”为“菓”字之误;以 鲍照作“昭”为误,而不书唐避武后之讳;以牛耕始汉赵过,而不知冉耕字伯牛, 古犁字文亦从牛;以栘为开而反合,而不知为郁李;以臣瓒为于瓒,而不知郦道元 《水经注》称“薛瓒”;以朴无璞音,而祁所豫修之《集韵》实有蒲质、匹角二 切;以卯本“柳”字,而不知实古“卿”字。所摭多中其失,然大致考据精详,非 他说部游谈者比。其中如论汉高祖S后一条后,苏洵《高祖论》全本之。又如萧该 《汉书音义》而颜师古所未见者,亦赖此书存其略。晁公武《读书志》称是书每章 冠以“公曰”,不知何人所编。此本无之,或传刻者所削。《文献通考》引《中兴艺 文志》以是书为宋肇次其祖庠之语,与公说异。马端临谓二笔录卷数相同,祁、庠 又兄弟,不能定为一书二书。今考书中称引莒公者不一,莒公即庠,则此录为祁明 矣。或肇所编又别一书,亦名笔录耳。

《麈史》三卷《书录解题》:司农少卿王得臣彦辅撰。序称行年八十,自号凤 台子。盖王昭素之后、王锃性之伯父也。提要:陈振孙《书录解题》以为王锂之伯 父。案书中神受门第七条称“王乐道幼子锃,少而博学,善持论”。又诗话门第十 九条称“王锂性之尝为子言”。谗谤门第三条称“王莘乐道奉议颖人也”。则与锂父 子非一族。陈氏误也。是书前有政和乙未自序,称“时年八十,追为之序”。书中 称“予在大农,忽得目疾,乞宫观,已而挂冠,年六十二”。以政和五年乙未逆推 至其六十二时,为绍圣四年丁丑。成书当在其后,是时,绍述之说方盛。而书中于 



他人书官、书字、书谥,惟王安石独书名,盖亦耿介特立之士。考所自书,初受学 于郑獬,又受学于胡瑗。其明义一条复与明道程子问答,疑为洛党中人①。然评诗 论文,无一字及苏黄亦无一字攻苏黄②。其论诗小序,两申苏辙程子之说,而倶 不出其名。苏轼以杜甫同谷歌中“黄独”为“黄精”,为《后山诗话》所较者得臣 申轼之说,亦不出其名。知其无所偏附,故元祐党碑独不登其姓氏,亦可谓卓然不 染者矣。所纪凡二百八十四事,分四十四门。凡朝廷掌故,耆旧遗闻,耳目所及咸 登编录。其间参稽经典,辨别异目,亦弥资考证,非他家说部惟载琐事者比。《朱 子语录》亦称王彦辅《麈史》载幞头之说甚详云。道光二十四年,知县梅体萱撰 《重刊麈史序》云:癸卯春,余来宰安陆,思所以正人心、厚风俗,征文考献,网 罗散失,既与李公碧山纂修邑乘,复集书院课士文选而评之。案牍之余,与多士晦 明风雨,参互厘订。终岁间,梨枣之役次第举矣。章山刘君手携一帙出以示余,谓 将付梓人而属为之序。视之,则其乡先生宋儒王彦辅所著《麈史》也。今四库馆藏 其本,坊间无之。先是,章山从父敬堂先生尝慨然以邑乘待修引为己任,未果而 卒。今碧山既自藏其事,章山不忘其从父之志,故将为是刻。余维《麈史》,非史 也。然其为书,关一代治乱兴衰。自朝廷迄州巷,政令所出,学术所本,教化所 由,天时人事,细大之故,其义略备。综得失之林,著法戒之意,无溢美,无隐 恶,言者无罪,而闻之足戒。使读是书者肃然敬,怵然畏,卓哉有古史之遗意焉。 是大有功于风俗人心者。然至今天下文人学士有不得见此书,虽有正人心、厚风俗 之用,乌从而效之。章山梓以行,功不在作者下矣。



《濡削》一卷、《刀笔集》二十卷、《出麾小集》《安陆志》:俱宋祁撰。

《觥记注》陶宗仪《说郛》。宋郑獬撰。

《传道图》、《伊洛发挥》、《师友图》、《希贤录》《安陆志》:俱超复撰。 《元史》本传:复以周程而后其书广博,学者未能贯通,乃原羲、农、免、舜所以 继天立极,孔子、颜、孟所以垂世立教,周、程、张、朱所以发明绍续者作《传道





①洛党:哲宗元祐年间,反对王安石新法的朝臣三党之一。洛党以程颐为首,主要 成员有朱光庭、贾易等。因程颐是洛阳人,故称。

②苏黄:苏东坡、黄庭坚。





图》;而以书目条列于后,别著《伊洛发挥》以标其宗旨;朱子门人散在四方,则以见诸登载与得诸传闻者,共五十有三人,作《师友图》,以寓私淑之志;及取伊 尹、颜渊言行作《希贤录》①,使学者知所向慕。然后求端用力之方备矣。北方知 有程朱之学,自复始。


《友问集》、《世行录》、《隐淑集》《安陆志》。俱明何迁撰。

《易屏游言》《安陆志》。明刘伯生大鹤撰。

《家训遗矩》《安陆志》。明柯颂功撰。

《虞山问业》《安陆志》。明主事张节令常熟时撰。

《学指测言》《安陆志》。明何迁著。

《淡泊养生说》《白云山房辑略》。明方伯杨芷撰。

《素言》《安陆志》。明刘伯生撰。

《不常谈》、《三一子》《云梦志》。俱明程德良撰。提要:德良,字凝之,号 云连。云梦人。万历癸未进士,官崇信县知县。《云梦志》载所著有《不波馆正续 集》、《白莲汫》、《代豆日钞》、《明文览》诸书,今皆不传。传者惟此书。前有自序 谓:是书作于宰崇信时。若三才一人焉,则吾岂敢;若人不朽而居一焉,则亦不 敢。第次三篇而名曰“三一子”。三篇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序,其大旨亦欲合 儒、释而一之。

《代豆日钞》《云梦志》。明程德良著。

《两期未可录》《云梦志》。明聂亮工撰。

《堤疾恒谈》十五卷《应城志》。明陈士元撰。

《象教皮编》六卷、《释氏源流》二卷《明史•艺文志》。俱陈士元撰。

《玉洞藏书》四卷提要:明李堪撰。堪号楚愚,应城人。书首何思沛序称其 屡失意于棘闱②,则尝为诸生也。是书成于万历壬子。前二卷取宋张伯端《悟真





①伊尹: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尹是右相之意。颜渊:颜回,字子渊,春秋 末期鲁国曲牟(今属山东省)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②棘闱: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篇》句为笺释,而附以诸仙修炼之说;后二卷则注汉魏伯阳《参同契》、《三相 类》。其以《三相类》为淳于叔通作,用杨慎本也。

《俚言解》二卷《书影》。

《梦林元解》二十四卷提要:明陈士元撰。何栋如重辑。士元初作《梦书 元解》,栋如因而广之,分“梦占” 二十六卷,“梦禳” 二卷,“梦元” 一卷,“梦 征”五卷。前有凡例,称是书在宋景祐间名《圆梦秘策》,为晋葛洪原本①,而 宋.邵雍辑之者。其言无可证据。又有孙奭序一篇,词气虽俗,盖术家依托之言②, 士元等不及辨也。

《梦占逸旨》八卷《明史•艺文志》。陈士元撰。自序:嘉靖壬戌之秋,八月 既望,陈子坐蒲阳轩中,蜷月色之渐高③,忻桂华之始放。感盈亏之转轂,念荣瘁 之循环。于是举酒命酌,兴发成酣。枕簟载清,颓然就寝。梦皓眉之老叟,霞服而 降庭。授余一函,金文眩目。宛蝌蚪之古篆,欲宣诵而未能。藏袭袖间,犹恐遗 脱。获兹奇赏,心复生疑。乃再拜而问叟曰:“余与君遇,毋乃梦乎? ”叟笑曰: “何遇非梦,何梦非真。”忽起谦声,余遂惊觉。坐而叹喟,何其祥也。研思终 曰,莫得其由。嗟夫!夜之所梦也,其真也耶?晨之喟叹也,其梦也耶?将询兆于 古人,慨辉经之坠地。辄据见闻之末,撰兹内外之篇。用述微惊,题为逸旨。拂常 隐语,岂逭醉梦之讥④。遁世朽夫,聊增嗓谈之助尔。

《名疑》四卷提要:明陈士元撰。是书上自三皇,下迄元代。博采史传及百 家杂说,凡古人姓名异字及更名更字与同姓名者,皆汇萃之。其中如以司马迁讳 “谈”为“同”,遂谓谈、同一音;以童乌为杨雄小字,以扬雄本姓杨,字讹为





①葛洪:东晋道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 苏)人。自幼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从郑隐、鲍玄学炼丹术和道术。后闻交趾出丹砂, 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 传》、《西京杂记》等。

②术家:此指操占验、阴阳等方术的人。

③踡:回视;返顾。

④逭:逃避。


垒等,皆许载之体,类亦颇冗杂,然其采摭繁富,颇广见闻。如“洞仙”部载三皇 姓名;《列仙传》称介子推姓王、名光之类,皆指驳其谬。又据《史记.佞幸传》 辨朱建传误闳孺为“闳藉”,“孺”;据颜延之诔①辨陶征士名渊明、字元亮,亦皆有 所根据。存以备考,固亦有资参证焉。

《姓鱅》十卷提要:陈士元撰。是编亦《归云别集》之一种,捃摭姓氏诸 书②,依韵编辑,略载源流支派,凡平声一千七百一十四姓,上声六百八十九姓, 去声六百一姓,入声六百二十一姓,外蕃九十九姓不入韵中,共三千七百二十四 姓。征引寡陋,且多疏舛,又在凌迪知《万姓统谱》之下。

《姓汇》四卷提要:陈士元撰。是编亦《归云集》中之一种,故标曰别集。 其说谓姓氏之原,由来已久,因推本于五帝,分列世系,兼综而条贯之。然大概钞 撮《氏族略》之文,鲜有考订。夫自有天地,即有君民。据姓氏书所说,无不出自 神明之后,即至微如仓庾之类③,亦出世官。然则洪荒以后,秦汉以前,其庶人皆 后嗣珍绝乎?是只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耳。而士元又拾其余唾,著为此书,是亦 不可以已乎?

《氏疑》四卷《归云书目记》。明陈士元撰。今佚。

《归云别集》七十五卷《应城志》。陈士元撰。程大中有《归云书目记》:养 吾子,应城人。姓陈氏,名士元,字心叔。少跅弛,负干济才。举明嘉靖曱辰进 士,牧滦州,有能声。旋弃官去,遍游三岳,所至辄为记述。及归里,杜门博考者 垂四十年。所著有《归云别集》七十五卷、《论语类考》二十卷、《孟子杂记》四 卷、《古俗字略》七卷、《韵苑考遗》四卷、《五经异文》十一卷、《易象钩解》》四 卷、《易象汇解》二十卷、《梦占逸旨》八卷、《滦州志》十一卷、《姓汇》四卷、 《姓鵰》二十卷、《名疑》四卷、《象教皮编》六卷、《释氏源流》二卷。书目载





①颜延之: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

②捃摭:采取,采集。

③仓庾:贮藏粮食的仓库。




《明史.艺文志》。又《楚故略》二十卷、《楚绝书》四卷、《堤疾恒言》十五卷、 《五岳记》六卷、《氏疑》四卷、《俚言解》二卷、《江汉丛谈》二卷、《荒史》八 卷、《世历》四卷、《弈语音释》十卷,皆已版行。又未版行者有《新宋史》、《新元 史》百余卷,《史纂》数十卷。其他散佚不传,若外国传评经诸类,尚共十余种。 考有明一代撰述之富,若升庵杨氏凡二百余种①,郁仪朱氏凡百余种。予读先生之 书,该博与两家等。其独造而不苟同,则郑渔仲所云后十五略人未之闻者,盖两家 不如也。然《明史》有先生书目,而无传,应城邑志有传而不列书目,予尝遍搜邑 人所藏,竟无一二存者。负才之士不幸不得志,穷而著书,已足悲已!然犹不能必 其书之传,幸而传,而邑之后生小子尚不能览其全以自广益,书之存否,其又足恃 耶!昔扬雄草《太玄②》,慨自以五百年后有杨子云必能知者。迨于桓谭③,雄书果 行。然吾谓雄幸而言中耳,向使其书早灭没于晋魏以前,虽有百桓谭,何如也?此 予所以重为先生悲也。先生之子阶著《日涉编》十二卷,近见藏书之家,往往有 之。岂其易读而可喜者,众人反爱惜而传之耶?乾隆丙寅。

《太平本论》应城旧志。明陈善变撰。今佚。

《遵古便览》《应城志》。明余仍绪撰。

《覆瓿资笑》应城旧志。明陈邦宝撰。

《续酌古论》、《说郛辑要》《应城志》。俱国朝程坦撰。

《家政》《随州志》。明颜木撰。

《楚音正讹》《应山志》。明闵衍撰。

《医学管见》何氏诗合刻。明随州何其大著。

《未信存逸》、《墨池绀珠》、《德治堂家训》、《习园丛谈》《安陆志》。俱 国朝余庆长撰。





①升庵杨氏: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四川新都(今 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於陵。正德六年状元。

②太玄:西汉扬雄著,是一部拟《周易》之作。

③桓谭:桓谭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 北)人。



《挑菜余谈》《安陆志》。国朝寇廷玥撰。

《医学新编》《安陆志》。国朝张于廷撰。

《济世良方》《安陆志》。徐芝撰。

《先儒赵子言行录》《安陆志》。国朝陈廷劫编。

《续续书谱》《安陆志》。国朝杨锡亿撰。

《名画题跋》《安陆志》。国朝寇钥著。刘增有序,略曰:仲浑颇留意于 画,诗亦时时间作,遇得意,画间题其上,摆落凡近,倜傥不羁,无骰跛搶娜之

态①。

《车盖亭脞志》十卷《安陆续志》。国朝寇钫著。

《怡云篸随笔》、《家训》四卷《安陆续志》。俱国朝陈廷钧著。

《医学摘要》二卷《安陆续志》。国朝席光玉著。

《子史随见录》六卷《安陆续志》。国朝余德基著。《寡过痛惩录》《安陆续 志》。国朝吴从善著。

《希贤正宗》、《圣学正统》、《阴骘文言行录》、《功过全编》《安陆志》。 俱国朝徐芝撰。

《守城记》《安陆续志》。国朝程云鸿撰。

《敦行录》十卷、《实学谱》十卷《云梦志》。俱国朝彭国殿撰。

《迩言》二卷《云梦志》。国朝王正撰。

《格致录》《云梦志》。国朝李载阳撰。

《读书管见》三卷

《王氏家训质言》二卷《云梦志》。王正著。

《乌家言》《云梦志》。左维翰撰。

《六十四孝编》《云梦志》。赵腾蚊著。

《尺牍笔记》二卷《云梦志》。冯炳时撰。

《蓬窗琐语》李莘著。





①被骰:谓为人曲意依从,无骨气。



《见闻约编》二十卷、《脉诀》一卷《云梦志》。俱彭维燕著。

《方音辨误》《云梦志》。左淋著。

《客窗随笔》五卷《云梦志》。冯瑄著。

《成语对偶》四卷、《事类心裁》六十四卷《云梦志》。俱国朝戴利均撰。 《间鸣集杂录》《云梦志》。熊飞撰。

《器用原始》一卷、《文林隐义》六卷、《旧事考遗》四卷、《逸姓名 录》六卷、《四事笺》十六卷、《广宾实录》十二卷、《青浪草渔洋三书》六 卷、《备问录》二卷、《讳补正》三卷《应城志》。俱国朝程大中撰。

《砥非语录》二卷S混撰。

《我陶随笔》八卷呂明撰。

《记事珠续编》四卷《应城志》。吕之仪撰。

《芝轩杂录》呂之俨撰。

《阅世存略》陈文蟢撰。

《训子琐言》褚于杜撰。

《企磘野语》四卷《应城志》。熊倩撰。

《经世要言》《应城志》。郭季鱗撰。

《淼书》二卷《应城志》。国朝程大中撰。自序:余读刘蜕山书,爱而私之, 既而强学之,命之曰“螽书”。明乎其不足自存于书也。使夫蟫鱼者食而甘焉,不 亦可乎?

《测言》二卷《应城志》。程大中撰。是编上卷凡一百一十八条,下卷凡九十 五条。皆取经史传记诸书论之,其见解甚卓。

《孔子外语》四卷《应城志》。程大中著。

《四书成语联珠》二十卷、《丽藻引机》八卷、《赋谱》二卷《应城志》。 俱国朝吕庭栩撰。

《省身汇览》《应城志》。国朝熊汝弼著。

《省身琐言》四卷《应城志》。国朝周邦国撰。

《萍窗偶记》《应城志》。国朝闺秀沈遐清著。







《四字心法》《随州志》。国朝朱奇生撰。

《检心集》提要:国朝闵则哲著。则哲,字濬光。应山人。是集为其子衍所 编,以语录、讲义、杂著与杂文参错成书,颇无条理。其有书名者为《说书管见》 四卷,又《说书》一卷、《订学肤言》二卷。其不能以一卷者,曰《宽酌篇》、《敢 问篇》、《偶及篇》、《经说略》、《史说略》、《子说略》、《仕语节略》、《论兵摘略》、 《迁议存稿》、《惕愆质语节录》、《内则续言》、《蕉窗笔谈》。余皆杂文。其中论说 既繁,不免小有抵梧。如《史说略》中引《史记》“桀观炮烙于瑶台”①云云,乃符 子之寓言,《史记》实无此文也。

《医学秘传》何氏诗合刻。国朝随州何操敬著。

《宝月集》《安陆志》。僧仲殊撰。

《眉山和尚语录》十八卷《安陆志》。释道沛撰。

《百灵和尚语录》六卷、《后录》四卷、《九龙和尚后录》一卷《安陆 志》。释传然编。

《式彝鼎禅师语录》二卷《安陆志》。白兆寺僧宗鼎撰。

《古昱源长宗禅师语录》三卷、《书问》三卷、《杂著》二卷、《行实》 一'卷、《别录》一'卷《安陆志》。僧宗結等编。

《伊灿禅师语录》五卷、《颂偈》一卷《安陆志》:僧戒珩等编。

《词源基禅师语录》五卷《安陆志》。僧明印等编。

《果英毓禅师语录》四卷《安陆志》。侍者如彦等编。

《崇圣欣禅师语录》一卷《安陆志》。释宗毓撰。

《归宗拙一'柱禅师语录》一‘卷、《诗偶》一‘卷《安陆志》。门人祥成等编。

《槐陌明禅师语录》一卷《安陆志》。祥成等编。

《佛裔荫禅师语录》四卷门人际珍等编。

《二生语录》《应城志》。释响山撰。





①炮烙:相传是殷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荀子.议兵》:“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



《集曹洞宗派》三卷、《授菩提心戒文》一卷、《语录》三卷《随州志》。 宋僧报恩撰。见范域塔铭。

《归元语录》《安陆续志》。僧彻虚编。

《黄香集》三卷《唐书.艺文志》。焦竑《国史经籍志》。

《赋笺奏书令》凡五篇又《辞颂》俱黄香著。见《古文苑》。

《郝处俊集》十卷《唐书•艺文志》。

《丽情集》王锂《默记》:朱张君房撰。

《鸡跖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宋庠撰。《读书志》:《淮南子》“善学者 如齐王食鸡(跖),必食其跖®,名书之意,殆以此。

《宋元宪集》四十卷《书录解题》:丞相郑国公安陆宋庠公序撰。庠,本 名郊,字伯庠。后有忌之者谗之,以姓符国号,名应郊天,仁宗命改焉。忌者 之力止此,卒大用为名臣。提要:史称庠所著有《国语补音》三卷、《纪年通 谱》十二卷、《别集》四十卷、《掖垣丛志》三卷、《尊号录》一卷。今惟《国语 补音》有传本,已著录。余书与文集并佚。厉鹗编《宋诗纪事》仅采掇《西清 诗话》、《侯鲭录》合璧’事类《扬州府志》所载,得诗八首,则海内绝无其 本,已三四百年矣。《永乐大典》修于明初,距宋末仅百余年,旧刻犹存,故得 以采录,而庠文章淹雅可取者,故所载特为繁富。今以类排比,仍可得四十 卷,疑当时全部收入也。方回《瀛查律髓》载:夏竦守安州日,庠兄弟以布衣 游学席上,各赋落花诗,竦以有台辅气。赵令畤《侯鲭录》亦云二宋落花诗为 时脍炙。今考庠诗所谓“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楼危到地香”;郊诗所谓“将飞 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特晚唐秣丽之格,实不尽其所长。祁集有《和 庠赴镇圃田游西池作》,极称其“长杨猎近寒熊吼,太液歌残瑞鹄飞”句,叹其 警迈。蔡条《西清诗话》亦称之,又载其《许昌西湖》诗:“凿开鱼鸟忘情地,





①鸡跖:鸡足踵。古人视为美味。语本《吕氏春秋•用众》:“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 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齐王食鸡跖”句中“跖”字,疑为衍文。


展尽江湖极目天。”旷古未有。然集中名章隽句络绎纷披,固不止是数联也。文 章多馆阁之作,皆温雅瑰丽,讽讽乎治世之音。盖文章至五季而极弊,北宋诸 家各奋起振作,以追复唐贤之旧。穆修、柳开以至尹洙、欧阳修则沿回韩柳之 波,庠兄弟则方驾燕许之轨①,譬诸贾董枚马②,体制各殊,而同为汉京之极 盛,固不必论甘而忌辛,是丹而非素矣。陈振孙称③: “景文清约庄重不逮其 兄,以此不至公辅。今观其集,庠有沈博之气,而祁多新警之思。其气亦复小 殊。所谓文章关乎器识者欤?④”《书录解题》载是集作四十四卷,与史不 合。然《文献通考》亦作四十四卷,似非讹舛。疑别本以《掖垣丛志》三卷、 《尊号录》一卷编入集中,共成此数。唐宋诸集往往有兼收杂著也,《通考》 于是集之下又附注曰:“一作《泛中集》二十卷。”其名又异。然《永乐大 典》实只标《宋元宪集》,则非《湲中集》明甚,故仍旧目,不取《通考》之 名焉。

《缇巾集》十二卷、《操缦集》六卷、《连珠》一卷《宋史•艺文志》。俱 宋庠撰。

《宋景文集》六十二卷、《附遗》两卷、《附录》一卷《读书志》:宋 祁,字子京。与其兄俱以词赋妙天下,号大小宋。以文章擅名一时。景文通小 学,故其文多奇字。苏子瞻常谓其“渊源皆可考,奇险或难句。”世以为知言。 集有《出麾小集》、《西州猥稿》之类,合并而为一。提要:晁公武《读书志》 谓祁诗文多奇字,证以苏轼诗“渊源皆可考,奇险或难句”之语。以今观之,





①燕许:唐玄宗时名臣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颞的并称。两人皆以文章显世,时号 “燕许大手笔”。

②贾董:汉贾谊和董仲舒的并称。二人以文才著名。枚马:汉代著名辞赋家枚乘、 司马相如的并称。

③陈振孙: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字伯玉,号直斋。

④“景文清约”句:此段话见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景文,即宋祁( 998— 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北宋文 学家。与其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




殆以祁撰《唐书》雕琢劁削①,务为艰涩,故有是言。实则所著诗文博奥典雅,具有唐以前律格,残膏謄[賸]馥,霑丐靡穷,未可尽以佶屈斥也。又陈 振孙《书录解题》称祁自言“年至六十,见少时所作,皆欲烧弃。”然考祁笔记 尝云:“年二十五,即见奇于宰相夏公,试礼部,又见称于龙图刘公。盖少作未 尝不工,特晚岁弥为进境耳。”至于举陆机之“谢华启秀”,韩愈之“陈言务 去”,以为文之要则,其生平得力,俱可想见矣。祁笔记又深戒其子无妄编缀作 集,使后世嗤诋。然当时已裒合成编,且非一种。据《本传》称集百卷,《艺文 志》则又称百五十卷。又有《濡削》一卷、《刀笔集》二十卷,已与《本传》不 符。马端临《通考》亦称百五十卷,《书录解题》暨焦竑《经籍志》俱止称百 卷,王偁《东都事略》则文集百传之外,又有《广乐记》六十五卷。记载互 殊,莫详孰是。《陆游集》载祁诗有《出麾小集》、《西州猥稿》。萄人任渊曾与 黄庭坚、陈无已二家同注,今亦不传。近人所传《北宋小集》中有《西州猥 稿》一种,乃从《成都文类》、《瀛查律髓》、《文翰类选》诸书采辑而成,非其 原帙。兹就《永乐大典》所载,汇萃裒次,厘为六十有二卷,又旁采诸书,纂 成补遗二卷,并以逸闻余事,各为考证,附录于末。虽未必尽还旧观,名章巨 制,谅可得之十七八矣。


《损溪集》三十卷《读书志》:郑獬撰。字毅夫,安州人。少俊异,为诗赋 有声。廷试第一。累迁知制诰,入翰林学士。王安石不说之,乘宰相在告,除獬知 杭州。为文有豪气,峭整无长语⑤。与滕达道少相善,并嗜酒,落魄无检操,人目 之为“滕屠郑沽”云。提要:獬,字毅夫,安陆人。皇祐五年进士第一。通判陈 州,入直集贤院知制诰。英宗即位,数上疏论事。出知荆南通判三班院。神宗初, 召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以不肯行新法忤王安石,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



①剗削:此谓文章陡峭硬涩。

②残膏賸馥:犹余泽。剩余的美好事物。

③霑丐:使人受益。

④佶屈:曲折,形容文字艰涩难懂。

⑤峭整:严肃端庄。



庆宫,卒。事迹其《宋史•本传》:初,獬以进士较试于廷,舍人刘敞得獬卷曰: “此文似皇甫泛。”獬尝与敞书,亦言“韩退之时,用文章雄立一世者,独李翱、 皇甫是、张籍耳。然翱之文尚质而少工,是之文务实而不肆,张籍歌行乃胜于诗。 至于他文,亦不少见。计亦在歌诗下,使之质而工,奇而肆,则退之作也。”云 云。观其所言,则文章宗旨实出韩门矣。《宋志》载《溻溪》五十卷,淳熙十三 年,秦焴尝序而刊之,今已久佚。惟从《永乐大典》内裒辑编次①,又以《宋文 鉴》、《两宋名贤小集》诸书所载分类补入,勒为三十卷。王得臣《麈史》称:“郑 内翰久游场屋,词藻振时。唱名之日,同试进士皆欢曰‘好状元!’仁宗为之慰 悦。”《本传》亦称其“文章豪伟峭整,议论剀切,精练民事。”今以所存诸作核 之,殆非虚美。秦焴序称:“于《论绥州》,见其计深虑远;于论毁誉,见其居宠思 危。辨杨绘救祖无择②,则特立不诡随。”今其文虽不尽传,然大概亦可想见矣。

《西州猥稿》见《陆游集》。宋祁撰。

《江夏古今纪咏集》五卷、《杜诗》三卷、《凤台集》若干卷《宋史•艺 文志》。俱宋王得臣著。

《安陆酬唱集》六卷《宋史艺文志》。倪恕撰。

《竹林集》三卷《文献通考》。宋廖明略撰。《石林叶氏集序》略曰:明略尝 言:“吾深服左氏”,而乐道范晔之秀正。温绎晔尝自叙其书,以为但多公家之言, 而少事外远致吾所恨。亦云邱明不可及也。异时有置吾于晔伯仲之间,吾尚无愧。 往有评吾文似尹师鲁者,吾虽不学师鲁,然意善其言。是时,余见明略文,固多知 其所自道不诬也。明略自为举子时,即不沿袭场屋一语,再举而取进士。其所试杰 然已若可以名世者,至今为学者推重,盖其用志深苦而思致精悫,渊源所从来者远





①裒辑:收集辑录。

②杨绘:字元素,号先白,绵竹(今属四川)人。宋仁宗嘉祐元年登进士第,历官 荆南府通判、开封府推官等职,后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 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卒于神宗元丰八年。为人好义,驾于师友。亦工诗。登进士高 第,历迁入集贤院。熙宁初,知通进银台使。为王安石所恶,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 副使。后知信阳军,卒。


矣。每一出语,辄有区域畦町①,未有卒然而作者。至于出入经传,驱驾前贤,左 掐右摘,比次回曲,他人咀嚼陧杌②,终不能安者。明略绳约蕖括③,如以利刀摧朽 木尺,箠呵群羊无不如意④。故其曲奥简洁,音节遒峻,精新焕发,使人读之不觉 矍然增气。惜其早困⑤,不能尽用其所长。始元祐初,天下所推文章,黄、张、 晁、秦四学士,明略同直三馆⑥,轩轾诸公间⑦,无所屈贬,欲自成一家,然其流落 不偶,略相似云。

《土苴稿》、《东征录》《楚纪》。俱明《张瓒传》。

《吉阳山房稿》百卷《通志》。明何迁著。胡僖《吉阳先生文集序》略曰: 予小子僖之馆谷于吉翁也⑧,盖尝浃闻翁之论文焉⑨。翁之言曰:“讲学何碍于举子 业?讲则理明,理明则心窍通。由是而肆之于文,醇如⑩也、沛如也、葩如也。” 嘻,此所谓“根深叶茂,膏沃土华”之说乎?又曰:“古文之所当茹咀者,其秦汉 之苍崛乎?其唐韩、柳,宋欧、苏之变化乎? ”又曰:“文乎,意已矣。说得意出 布帛之雅、菽粟之味也。然意贵清,而驳焉者券也⑪;贵婉,而径焉者淡也⑫;贵 卓⑬,而近焉者陋也。譬诸罗物之室,错陈焉不忍去取,病其障目也已。而尽屏之 左图右史⑭,一虚室耳。意之责亦犹是也。”又曰:“文主于浑沦。浑沦者,大旨





①区域畦町:区域、畦町均言地区,田亩的界限。此喻说话做事有规矩可循。

②陧杌:倾危不安的样子。

③绳约:绳索。亦比喻拘束,约束。蕖括:泛指矫正。晋葛洪《抱朴子•酒诫》:“是 以智者严蘖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常比喻对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写。

④箠:鞭打。

⑤困:疑当为“徂”。

⑥同直:指朝臣一同当值。三馆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

⑦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此言并列。

⑧馆谷:指作馆,教私熟或任幕宾。

⑨浃闻:谓经常听到。

⑩醇如:淳朴的样子。沛如:气势充盈的样子。葩如:华美的样子。

⑪券:杂乱无章貌。

⑫径:直截了当。

⑬卓:高远。

⑭左图右史:亦作“左右图史”。房间里都是图书。常喻谓嗜书好学。


也。得其大旨,则条理具矣。大者弗先,则锱铢毛发之是理,意虽巧,意弗成 也。”又曰:“文之难者,其奇思乎?其奇气乎?奇者取黜①,乌能为奇?然而有奇 所焉。循理而发,按律而行。意到处如山峰之平,而或矗焉,真击目也;如波涛 之平②,而或跌宕焉,堪击节也;如讴者之平^而或激抗焉,遇行云也。此之谓 奇,此之谓文也。”翁之论文,予不能尽识其说,而其大较如此。至于论诗,则又 有独得之趣焉。然又未尝专以文教人,虽其翰牍之积无数,而自《友问集》、《山 房诗刻》之外,弗获多见也。岁暮,予将违去③。翁乃出其所为文稿以示,且命之 曰:“子其为我序诸? ”予叹之曰:“美哉!畴昔翁所论文,其自道乎?夫理明 矣。上轶乎历代诸名家矣。意之说则清矣、婉矣、卓矣,立言得其大矣。紬绎之 奇思、奇气,层出矣,美哉!讽讽乎,洋洋乎,文也。而其为诗,可从而推也。 美斯可传,传斯可远矣。乃予于此,窃有得焉。文之所宗者,理也。万形皆有 敝,惟理为不朽。故天地之文,四时于是,万古于是,理宰之也。圣贤之文,法 天地者也。故为经、为传,而世永传之。即家之故老,乡之耆宿,途人之空空一 言,当理,有千百年后述其语为训者。然则文之所宗者,理也。而敷此之谓词 令,此之谓法会,此之谓意得,此之谓大旨,如珠走盘,而不出乎此理之盘之谓 奇。理者,文之纲也。文当于理者,文之美也,文之可传也。翁之文,其所宗者 理;翁之学,其所究心者理。理不在物,而在吾心。吾心之所觉者,理之呈见 也。察此于独知之地,体此于日用之间,则心常洁而不污,如鉴之无垢,如水之 无滓。以此心为文,非吾为文也,文自为文也。吾弗知也,呜呼,私意扰而尘虑 淆,在外者重,在内者轻,则理之藏弗固,文之源弗澄。无丝臬之积④,而何所凭 以为组织哉!是学之讲,弗可已也。翁好学不倦,予之所深敬服者,固如此。读 翁之文,可以想见翁之所以为文矣。

《华诗文稿》《三楚文献录》。明高钟著。





①黜:指摈弃不用的思绪或内容。

②识者:歌者。

③违去:谓离别而去。

④丝臬:生丝和麻。


《碧玉草》十二卷《白云山房辑略》。明杨芷撰。《碧社吟》《三楚文献录》。 明杨芷撰。

《焚余草》见李维桢所撰《小鹤墓铭》。

《鹤鸣集》《安陆志》。俱明刘伯燮小鹤撰。

《二园记》、《巵言堂集》《安陆志》。俱何宇度撰。

《水竹居诗》《安陆志》。教授雷生罗峰撰。

《潇湘集》《安陆志》。佥事刘绍恤撰,邑人刘痦重刻。《潇湘文集•跋》略 曰:先生弱冠即工诗文,释褐后名日蔚起,搢绅、士匄其序、铭、传记以重者,使 人相望于道。有唐,李邕、斛律斯之篇什,而耻受其遗。意到时,千言立就;意所 弗到,虽累月其人苦求,弗应也。最上陟南廷评已,又陟寺正南陪京廷评间局也。 先生性甚相适,金陵故有坊刻,暇日得观于《古今秘集》,而购其善本。先是令南 昌时,临川周君孔教负笈往游其门①,先生大加赏鉴,遂为特达之知②。周后为河南 直指使,走人迎先生至大梁,居累月,厚赠之。后巡抚应天,时先生已卒,周又遣 人刍祭③,求其篇帙于家。会次君卒,长君又病,属于人代诠次④,稿多亡失,非其 完本。然古诗文之佳者不传,固已多矣,一脔自知其味也⑤。周得先生集,属歙令 张君涛梓行⑥。张,黄陂人也,亦雅重先生。梓成,周君走人致其镂板于家,而并 以叙。长君卒后,余得请其原板于次孙仲至,摹印以传,不揣谫陋,缀诸篇末。如 此亦世讲之谊⑦,不容嘿嘿已也⑧。故郡伯潍县齐公一经向余言曰:“京山有李本 宁,安陆有刘长钦,元甫称于荆西,曰三才子。先伯所著有《素言》、《易屏漱言》 诸书,先君有《鹤鸣集》,皆附剞劂,可称安陆三种书矣。”





①负笈:背着书箱。

②特达:特殊知遇。

③刍祭: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或其他牲口形状,用来代替活牲祭祀。

④發次:选择和编排。诠,通“铨”。

⑤一脔:一块切成方形的肉。《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

⑥梓行:刻版印行。亦泛指出版。

⑦世讲:朋友的后辈为世讲。

⑧嚷嘿:不说话,沉默。


《北游草》《安陆志》。明雷芳撰。

《海棠屏集》《安陆志》。明柯颂功撰。

《白云篇生法》

《楚语》一集 《适鲁篇》

《十泉吟》

《适奥编》见《杨忠烈集》。知府柯文撰。

《迂夫集》《云梦志》。明褚标瀛著。

《孚如文集诗集》《云梦志》。明.邹观光著。叶向高序云:世之论文者,曰 才、曰法,两裁者递相胜也①。衷之者曰才②,不欲骋而范于法,法欲束而畅于才, 两者交相用也。夫此犹离才与法而二之也。苏子瞻之言曰:“吾之为文,行乎其所 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夫不得不行。不得不止者,法也;而能行能止者, 才也。故夫才与法相待而后成,相合而无迹者也。”然而世之文人常患于无才,而 不患于无法。法之所极,能尺尺寸寸,规方画圆,以无失其形象;而才之所极,能 鞭霆掣电,经日月,走江河,如鬼神之体物,同化工之肖形③言之一时,而千载 如见;出之一手,而万人畅心。不言法而法自合,不合法于已然之迹,而合法于必 然不可已之神。此亦天之所授,非人力也。嗟夫,吾见诎于才而逃乎法者矣,未见 才高而戾法者也。近代以法胜者,无如北地④。以属辞比事为法者⑤,莫如济南⑥。





①递相:轮流更换。

②衷之者曰才:能自由流畅表现内心真实情感的人为有才华的人。

③化工:自然形成的工巧。天工。肖形:仿形。象形。

④北地:即李梦阳,李生于甘肃庆阳(汉代属北地郡),世人以“北地”称之。明 蒋德璟《读遵岩先生集》:“明文以金华(宋濂)、北地(李梦阳)、晋江(王慎中)、太 仓(王世贞)为四大家。”

⑤比事:指排比史实。《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孔颖达疏:“比次 褒贬之事,是比事也。”

⑥济南:即李攀龙,李为山东济南人。钱谦益《列朝诗集》:“于时称五子者:东郡 谢榛、济南李攀龙、吴郡王世贞、长兴徐中行、广陵宗臣、南海梁有誉,名五子,实六 子也。




北地以龙门少陵之法而为韵言、碑铭、志传①,则精绝;以左氏之法而为序论,则衰飒而无味。此非其法之有合、有不合也,才故有短长也。夫六经,文祖也。其源 派各殊,周辞比事,自《春秋》法耳。而济南欲以此概天下之文章,无论何篇何 体,必取古人之成言,联而缀之,以为工此何解也。夫济南之才,饶拟议而少变 化,宜其持论之如此耳。盖今天下称能文者,中州以声胜,秦晋以气,江右以调, 吴越以辞,豫章以理②,其他风气所习,各有偏长。至于才,则必曰楚。楚,远者 无论明兴、京山、齐安、下雉,皆翘然者③。然犹未足以折海内之心而夺其气。至今 日而云杜、江夏二三君子始长楚矣。而云梦邹孚如先生以绝世之姿成自早慧④,所为 文章陆离光怪,海内传而诵之,以为倚相灵均⑤,千载再见也。先生之文,上溯六 经,中及秦汉,下逮唐宋,皆所取裁,皆其具体。志传之赡详,序论之宏博,制策之 剀正,骚赋之要眇⑥,古诗之深沉,近体之流丽,固已驱腐令于毫端,而取开元、建 安昌黎、眉山诸公于楮颖之上矣⑦。至于马帐横经之谈⑧,皋比讲德之语⑨,此人所易





①龙门:指西汉司马迁。司马迁曾云:“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史记.太史 公自序》)少陵:指唐代诗人杜甫。

②豫章: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③翅然:特出貌。

④邹孚如:明人邹观光。观光字孚如,云梦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南京兵部郎 中,摧太仆寺少卿,未上而卒。

⑤倚相:人名。倚相倚氏,名相。春秋时楚国左史。熟谙楚国历史,精通楚国《训 典》,能读古籍《三玫》、《五典》、《九丘》、《八索》。常以往事劝谏楚君,使之不忘先王 之业。楚灵王及楚平王期间,颇受楚国君臣尊敬。楚人遇有疑难常向其请教,誉之为良 史。灵均:人名。屈原,字灵均。

⑥要眇:精深微妙。《老子》:“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J 一说 美好貌。

⑦昌黎:指唐人韩愈。眉山诸公:指宋代三苏。三苏为眉山人。

⑧马帐:《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 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 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后因以“马帐”指通儒的书 斋或儒者传业授徒之所。

⑨奉比:虎皮。古人坐虎皮讲学。后因以指讲席。



陈腐者,一出先生之唇吻,亦若使濂洛印心①,河汾却步②。盖先生才情,无所不 极。其于拟议变化,无所不尽。济南之所苦心而未能者,至先生而始精。而北地之 有合、有不合者,至先生而始畅也。先生故典铨曹③,综别流品④,不爽尺寸。封事 数万言,凿凿持论,皆治安大计。苏允明所称“贾生有董生之经而不失之迂⑤,有 朝错之权而不失之诈”者⑥,殆先生谓耶?而先生与贾生少年通达,故自相类。乃 贾生一弃不收,而先生引退十余年,起列九卿,骎骎向用⑦。虽明主之胜汉文,而 余观先生神情雅淡,意识渊沉,有忧时惘世之心,而无忿悄侘傺之态⑧;有逖视遐 举之思⑨,而无孤睽旷绝之迹⑩。非贾生所敢望,无怪乎所就之不同矣。余初守史 局,望先生于众中,已心仪之。去之二十年而同官留都,先生乃暱而交,予因得尽 读其文章,而相与上下议论,以自慰生平。私念向者与江夏论文,莫逆于心。江夏 每叹才难,过而推余,避不敢当。今观先生,真其人哉,真其人哉!夫先生之才, 不尽于文章。而余于文章推先生者,亦聊以序先生之文云尔。《提要》:是集皆杂 文,无诗。前无序目,版心亦不刊卷次,盖未定之本。其文往往体近制艺,盖摇摩 科举先人者。深观其《云梦儒学藏书记》,极论明人不务博学,非久历名场不能言 之如此切中也。《三楚文献录》称:观光与魏允中、顾宪成以文章经济相衹砺,在 吏部,发诸吏增减文书拜官事,抵罪者数百人,一洗部弊。因陈论不合,乞归养。







①濂洛:宋理学的两个学派。“濂”指濂溪周敦颐;“洛”指洛阳程颢、程颐。印心: 佛家谓印证于心而顿悟。

②河汾:隋代王通设教河、汾之间,受业者达千余人。

③故典:典故,掌故。铨曹: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借指主管选拔官员之长官。此 言能妥帖处理前人为文的问题。

④综别流品:此指能甄别良莠,品味等级。

⑤贾生:指西汉贾谊。董生:指西汉董仲舒。

⑥朝错:即西汉晁错(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政治家、文

学家。

⑦駸駸:疾速。向用:谓为当时所重;合于时用。

⑧忿捐:怨怒,愤恨。侘傺: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

⑨逖视:远视。

⑩孤睽:乖离分散。旷绝:空缺;断绝。


《不波馆正集续集》、《明文元览》、《山堂遗稿》《云梦志》。倶明程德良

《贡南轩集》十卷、《幽邃堂集》二十卷《云梦志》。倶明万中台撰。

《月夕吟》、《眺雪吟》、《矩中庐集》《云梦志》。俱明程遵圣著。

《诗赋文约》九十六卷《云梦志》。明郝明徽著。

《西山集》、《东轩集》《应城志》。俱明华清撰。今佚。

《莲洲集》《应城志》。明陈正撰。

《西湖丛啸》七篇《应城志》。明周念湖撰。

《子孝遗稿》《应城志》。明陈兴撰。今佚。

《百老歌》一卷《应城志》。明陈士元撰。季士模《百老歌跋》:陈养吾先 生,天机清妙,襟怀潇洒。其退老也,手著既富,间又发为诗歌,以抒写其性情。 惜卷快散佚,而百老一歌,赖萧子之梓而尚存。余所得者,则淡漠之抄本也。披阅 之下,觉一亩环堵,独寐寤歌①,不充诎②,不陨获③,自服食寝兴,下至于花鸟虫 鱼,举寄兴以成趣,要其淡泊宁静与随遇自得之乐,絛然溢于言表,摩诘《辋川 图》④、康节《击壤集》⑤,不是过焉。如谓笑傲林泉,寄情于诗酒琴书,为娱老 计,犹浅之乎测先生也。

《玉崖集》《应城志》。明余仍绪撰。今佚。

《读杜轩稿》《应城志》。明陈邦宝撰。今佚。

《南轩集》、《致一斋文稿》《应城志》。俱明祝乾寿撰。

《则鸣集》《应城志》。明陈容淳撰。



①寐寤:睡眠和觉醒。引申为生活起居。此言早晚。

②充诎:亦作“充倔”。得意忘形貌。

③陨获:丧失志气。

④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王维(701—761 ),字摩诘。晚年隐居辋川,作有画图 《辋川图》

⑤康节:邵雍(1011—1077 ),北宋哲学家、易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著有 《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



《学步草》《大泌山房集》。明陈伯取撰。

《易闰集》、《三冬集》、《三夏集》《应城志》。俱明饶可久撰。

《中州文集》《应城志》。明易正吾撰。

《水云诗集》《应城志》。明许登撰。今佚。

《蕉鹿草》《应城志》。明寇宗哲撰。今佚。

《梦泽堂文集》《应城志》。明黄师宪撰。今佚。

《淮汉集》《湖北诗征》。明随州颜木撰。

《是何诗集》《随州志》明何操敬撰。

《杨忠烈遗集》明应山杨涟著。

《突星阁集》《安陆志》。国朝王戬撰。

《峒山草堂诗》《安陆志》。国朝邑令上谷高联捷撰。

《卓观堂集》《安陆志》。贡生杨锡亿撰。

《澹然集》《安陆志》。国朝万士杰著。

《见远楼读史草》《安陆志》。国朝黄道远撰。

《竹坞文集》六卷、《诗集》四卷《安陆志》。国朝陈中龙著。

《一指轩诗剩》《安陆志》。国朝董昌撰。

《土村诗抄》《安陆志》。国朝沈文亨撰。

《大树山房文稿》《安陆志》。国朝余庆长撰。按番禺张维屏采入《国朝诗人 征略湖海诗传》称:“许兆椿《秋水阁诗钞》与其乡余元亭文名鼎峙。”

《竹轩诗钞》《安陆志》。国朝布衣徐然是展撰。

《先河集》、《晓霞集》《安陆志》。俱国朝孙绪煌著。

《竹吟》《安陆志》。孙绪煌与诸生江庭楹唱和合为一集。

《峒村诗钞》《宋元诗选》《安陆志》。国朝何天衢著。

《日格汇吟》《安陆志》。国朝举人王旒撰。

《晡月轩诗钞》《安陆志》。国朝孙纯撰。

《仅存诗稿》《安陆志》。国朝李熾撰《诗人征略》,番禹张维屏《听松房诗 话》云:先生诗存不多,颇有奇警语。如“登华山云缘崖转,层磴百折皆树杪。”




又云“垂睇看雁背,低首唾虎穴。”又云“诸峰露顶髻,如海浮凫莲。微茫一积 气,为秦晋豫燕。”有笔摇五岳,目隘九州之概。

《一曲园是我诗集》《安陆志》。布衣涂纲撰。编修陈中龙序,略曰:君幼习 举子业,不售①,乃学为诗。自云不欲依仿前人,而苍凉激楚之音乃近于古。使假 之以年,乌能量其所至哉。因为点定以附梓②,庶览者知其志之所知,而隅良为不 死矣。

《袠圃诗稿》《安陆志》。国朝董缃撰。缃尝授徒他乡,负米以养其亲。喜吟 咏,胸有卷轴,锻炼亦工。惜所遭不偶③,坎壞缠身,故孝养之情、穷愁之感,流 露楮墨间,读之使人酸楚。

《江城梅舫诗稿》

《学舫初稿》《安陆志》。国朝余肇锡撰。贝子福康安有序,略曰:余延藩皋 由秦而萄而滇,今同来平苗,飞书草檄,深佐余所不逮。一曰于毳帐间见《倚鹤书堂 类稿》,有《南妨前诗》、《考续堂诗》、《青衫馆诗》、《望岳楼诗》、《湘春竹屋诗》、《名 贡轩诗》、《传车出峡诗》、《南妨后诗》若干卷。知其以名诸生登拔萃科试,吏楚南八 载,历仕丞伴令尹,所至有声。今不日奏凯,余将保荐以楚之旧令尹办理善后事宜, 更为驾轻而就熟也。裳荫犹存④,甘霖再至⑤。藩皋他日岂仅以诗名哉!

《小山书屋文集》《安陆志》。国朝张于廷著。

《横山草堂诗集》《安陆志》。国朝刘增撰。

《如庵存稿》《安陆志》。国朝徐芝撰。

《宝拙斋集》《安陆志》。国朝徐家瑞撰。

《北征草》同时寇钥撰。

《香谷集》《安陆志》。国朝王兰著。



①不售:谓未能出仕做官。

②点定:修改使成定稿。

③不偶:不遇。

④裳荫:《诗经•召南•甘裳》:“蔽芾甘裳,勿剪勿败,召伯所憩。’’此为周人怀念 召伯德政的颂诗。后因以“裳阴”等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

⑤甘霖:甘雨,及时雨。



《平远山房诗剩》

《望湖楼赋钞》

《西陵草》

《汉皋草》《安陆续志》。国朝孙遐龄著。

《青棠山馆诗钞》《安陆续志》。国朝寇钫著。

《辛壬赋存》

《有获斋古文诗集》《安陆续志》。国朝李道平撰。

《思补过轩文集》《安陆续志》。国朝陈廷吉撰。

《强恕斋文集》

《青灯有味书屋古近体诗初稿、次稿、三稿》《安陆续志》。俱国朝陈廷钧

《邃古堂文集》、《古近体诗集》《安陆续志》。俱国朝刘观昌撰。

《章山书屋诗稿》《安陆续志》。国朝刘大章撰。《湖北诗征传略》已釆。 《平匪策略》《安陆续志》。国朝贡生徐麟撰。

《秭米山房杂集》《安陆续志》。国朝贡生刘茗柯撰。

《韵府字典合编》四卷《安陆续志》。国朝举人刘百药撰。

《石坛书屋古近体诗存》《安陆续志》。国朝李守南撰。

《是亦堂文集》《安陆续志》。国朝李廷钰撰。

《清芬馆文集》《安陆续志》。国朝刘大炳、刘大进、刘查光著。

《知畏堂诗稿》《安陆志》。国朝黄燮周著。程德润序略:集中五律为多,格 调谐畅,意兴自然;七古则顿挫激昂,风骨尤为遒上。

《古陶堂诗古文集》《安陆志》。国朝唐翊清著。

《山房杂咏》《安陆志》。释道霈撰。

《贯珠集》《云梦志》。国朝饶思显著。

《盥露斋文集诗集》《云梦志》。国朝李士竑著。





《诗古文》四卷、《寤怡亭近体诗》一卷《云梦志》。国朝冯其昌撰。 阴骘文时艺》《云梦志》。国朝郝通撰。

《燕来吟》、《浪雪吟》、《行处有集》《云梦志》。俱国朝郝世贞著。

《古文诗集》四卷《云梦志》。国朝王正著。

《寄间草》《云梦志》。国朝许文壮著。

《晚香集》、《淡然集》《云梦志》。俱国朝许文贲著。

《南游诗集》、《燕游诗集》《云梦志》。俱国朝左维新著。

《趣园小草》《云梦志》。国朝戴彬畅著。

《柳溪吟鹤轩草》、《佚我堂诗》《云梦志》。俱国朝戴廷谟著。

《博鸿集诗钞》《云梦志》。国朝彭作楫著。

《起庵集》《云梦志》。国朝赵腾蚊著。

《松石山房古文诗》二卷、《尺牍笔记》二卷《云梦志》。国朝冯炳时著C 绿墅诗文集》《云梦志》。国朝蔡作桂著。

《梦云楼诗文集》《云梦志》。国朝许兆桂撰。

《秋水阁诗》《云梦志》。国朝许兆椿撰。

《石泉诗钞》《云梦志》。国朝许兆裳著。

《云川诗稿》《云梦志》。国朝李为焯撰。

《赐萎堂集》《云梦志》。国朝李元奋撰。

《勉成堂集》《云梦志》。国朝李元献撰。

《聊复堂拾存》

《省吾编》《云梦志》。国朝李摹著。

《三十六砚斋诗课》《云梦志》。国朝李莘撰。

《紫芝堂诗文集》《云梦志》。国朝李荪撰。

《梧斋诗课》四卷《云梦志》。国朝彭维炯著。

《兰庵诗稿》一卷《云梦志》。国朝彭维勋著。

《葛村文集》、《饮茗诗草》《云梦志》。俱国朝彭天采著。

《蒲亭诗钞》《云梦志》。国朝彭銮著。







《也是编诗赋》《云梦志》。国朝彭铠著。

《晴川乐养诗》《云梦志》。国朝张内藻著。

《唐诗意选》八卷《云梦志》。国朝杨耀湖著D 槎水集》《云梦志I国朝熊光运著。

《绿荫堂誊稿》《云梦志I国朝王公壎著。

《漱芳园诗文集》《云梦志》。国朝李安国著。

《志古堂文集》四卷、《诗集》四卷《云梦志》。国朝郝思亶著。

《出山草》、《溧阳草X《沈阳草》、《征途剩稿》《云梦志》。俱国朝万法思撰。 梦云居士诗草》《湖北诗征》。国朝程齐诰著。

《镇石斋古文诗集续集》五卷《云梦志》。冯瑄著。

《玉砚斋诗集》《云梦志》。国朝曾继兰著。

《紫云湖诗集》四卷《云梦志》。国朝许兆楠著。

《文集》八卷《云梦志I国朝冷德阳著。

《吾往斋诗文集》《云梦续志I国朝戴齐松撰。

《兰云轩文诗》《云梦续志》。国朝彭元海著。

《鹤栖室诗》《云梦续志》。国朝左瑛著。

《醉荃斋文诗集》《云梦续志》。国朝吴鼎元著。

《吟囊集》《云梦志》。国朝聂映材著。

《不波山房诗》《湖北诗征》。国朝程怀璟著。

《征鸿歌酾古今体诗集》《云梦续志》。国朝王佩玮著。

《有不为斋诗赋剩稿》八卷《云梦续志》。国朝戴利均著。

《黄白集杂体》《云梦续志》。国朝熊壮猷著。

《损湄文集》《应城志》。国朝卢如参撰。见《熊赐履湏湄传》。今佚。

《长吉诗注》《应城志》。国朝陈明怀撰。今佚。

《南园小草》《应城志》。国朝郭季麟著。

《三滏草》《应城志》。国朝蒋金城撰。

《谦益堂诗文集》《应城志》。国朝王佐著。







《沧鸥文集》《应城志》。国朝齐以治撰。

《存书楼集》二十卷《应城志》国朝黄在瓒撰。

《眉翁诗文集》、松游草《应城志》。俱国朝毛三伐撰。

《栩栩集》国朝田兆圣撰。

《两峰诗集》《应城志》。程坦撰。

《鳌峰文集》四卷《应城志》。陈权撰。

《惺惺斋集》八卷《应城志》。国朝卢恺撰。

《江花阁稿》四卷《应城志》。国朝熊倩著。

《便可诗集》八卷、《体验集》二卷《应城志》。俱熊飞撰。

《瑶林全集》三卷

《灌经书屋诗草》一卷

《丹崖诗选》一卷《应城志》。国朝吕之仪撰。

《丽藻诗范》三卷《应城志》。国朝吕之把撰。

《甲乙存稿》四卷《应城志》。国朝程大中撰。梓入《在山堂集》。

《在山堂集》三十卷《应城志》。国朝程大中著。吴毓梅《编刻在山堂集 序》略曰:先是,涂晋笙邑侯携有《归云别集》抄本,系吾邑明陈养吾前辈所著, 梅业付梓。兹王熙台见先生所镌之版,编仍鱗滥,字复舛讹,亦捐赀另镌之板,属 梅重编。适因遵例引见,刻期北上,爰于风雪围炉时持杯握管,随编随录,数日蒇 事① ,总名《在山堂集》,共三十卷。首《古作杂著及朝语》,次《周礼外义》,次《读 史测言》,《蠹书》又次之,末《逸笺考遗》,而以原刻时文终。删去试草,庶免蛇足 之讥。夫先生著作如鱗,所刊不过吉光片羽②, 然以梅末学寡闻,获襄斯役③,倘亦 先生所谓“有数存乎其间”耶?

《凌寒堂集》《应城志》。国朝周于德撰。

《药村诗钞》十二卷《应城志》。国朝李鼐撰。褚于杜有序,略曰:有明一





①蒇事:谓事情办理完成。

②吉光片羽:神兽吉光身上的一片毛。比喻残存的艺术珍品。

③襄:参与完成。


代,吾邑称博雅者,无逾养吾陈氏所著《归云集》各种。饷遗来学①,渥于仙厨②, 惟诗学鲜所津逮③,论者嗛焉④。我朝自乾隆中,是庵程先生以古今文模楷艺林,识 吟所及,亦复卓然成家。诗笔之在人,固随气运为美备哉!先生与程先生生同时, 居同井,专以诗学相切劇者,则我外祖药村李先生也。先生于艺靡不姻,诗尤夙 慧。逾冠弃举子业,游汉上,晓市持筹⑤,灯窗抱膝。地故楚北通衢,山川之秀 杰,曱于南中。又有徐潜溪、吴鹤关、彭栋堂诸耆旧为之地主,先生以纯粹之资、 鸿通之学,翱翔其间,磅礴乎性情之真,浸淫乎师友之益。如是数十年而体日以 备,诣日以超,信有如原序所云“入之深而得之难”者也。

《湘南诗钞愈愚斋文》共二十卷《应城志》。国朝李痛撰。

《文竹轩诗钞》二卷《应城志》。国朝曾希天撰。

《爱堂存稿》《应城志》。国朝易叔撰。

《敦山诗稿》《应城志》。国朝易培著。

《闲吟稿》十二卷 《明史偶咏》一卷

《东游草》二卷《应城志》。国朝易垣撰。梁同书《东游草序》:天下不少佳 山水,恨梯航不能遍⑥,若夫不出户庭,而山水之佳,忽得目击而挹其华,讵非大 奇快事耶!数十年阖门养拙,懒与世故周旋,今闻有楚之应城易君紫城见访,虽夙 不谋面,然其来也远,且藉悉亡友程拳时后裔明日答拜,询其来事,曰:“ 了无所 事。”余曰:“然则何为远涉而至吾杭? ”曰:“幼闻东南多佳山川,与夫硕德耆英 之大人先生,故每过名区,辄求亲炙其丰采为慰。”噫!余老迈无能,何当一盼? 第君耽山水,必有所咏。因出其《东游草》半卷阅之,知其胸次悠然,了无挂碍。 继叩得其夙作十余卷,细阅之,益叹其清古超轶之姿,半由天授,无体不备,亦无





①摘遗:馈赠。来学:后来的学者。

②渥:沾湿。仙厨:对皇家御厨的美称。喻大家遗著之影响使后人受益匪浅。

③津逮:由津渡而到达。喻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或得到。

④嫌:衔恨貌。或解为不满足貌。

⑤晓市:早市。持筹:手持算筹。多指理财或经商。

⑥梯航:亦作“梯杭”。“梯山航海”的省语。谓长途跋涉。


美不臻。嗟夫,天下不少佳山水,仆仆名利者①, 固不解此,即有席丰亨暇豫之境 者,亦罕闻裹粮接踵,揽宇宙之菁华,以拓其聪明而陶其性情。易君以儒素之风, 翩然来游,此固其性耽山水乎然,吾即以易君为楚之佳山水也可。阅毕,间附细 评,以发其妙。于其归也,薄赆以金②,且订后会。他日能来,当以予为东道主。

《归广稿》、《庭诫要言》《应城志》。俱国朝陈权撰。

《绪余杂草》《应城志》。国朝李楷著。

《沔吟草略》《应城志》。国朝季士模著。

《林庵诗钞》七卷《应城志》。国朝孙姓著。

《冀北间吟》、《覆余小草》《应城志》。俱国朝杨亨著。

《仔山文集》《应城志》。国朝陈文蟢著。

《对语餐花》六卷、《列仙诗钞》二十卷、《说诗绪余》一卷、《集句诗 钞》五卷、《纳凉偶对》六卷、《梁湖排律》四卷、《梁湖诗草》十二卷、《续 编》四卷、《归林寻乐编》二卷《应城志》。俱国朝吕庭栩撰。

《绿云轩诗钞》二十卷、《月庄诗话》十二卷《应城志》。俱国朝猜于杜 撰。《史谱》录《云轩诗钞序》:嘉庆丙子,予典试楚北③,闱中得香畹文,亟赏 之。撤棘来谪④,恂恂然笃行君子也。天资沈毅,不屑寻章摘句之学。所为诗与 文,皆由精心果力,蕴结而成。观所著作,可以想见其为人。予以道光辛巳观察甬 东,不与相见者近十年。嗣开藩关辅⑤,香畹杖策过访,出途中所为诗一卷,于蕴 藉中具有风骨魄力,佳处直逼二谢⑥,知其所宗仰者甚高。顾不久别去。今春公车 北来,予适由陕抚改式枢部⑦,获相晤于京邸,复出《绿云轩诗钞》相示。香畹古



①仆仆:奔走劳顿貌。

②胳:送行时赠送的财物。

③典试:主持考试之事。

④撤棘:科举时代称考试工作结束。因放榜日关闭贡院,并于门口设置荆棘,以防 落第者闯入喧闹,放榜后始撤去,故称。

⑤开藩:指出任外省高级官员。关辅:指关中及三辅地区。

⑥二谢:指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谢跳。

⑦枢部:指中央机关。 


近诸体,言皆有物。而前在陕中所见诸作,亦列卷中,予尤以得窥全豹为幸。香畹 与予年相若,予先以驰驱风尘,此事久废;近又以朝夕趋直,不能从事吟哦。香畹 久未通籍①,故得肆力于此,卓然成家,从此主骚坛之盟②,入萧楼之选③,盖未知 孰为得失也。道光丁未。

《锄经堂文集》《应城志》。国朝陈其学撰。

《泗村诗钞十四卷《应城志》。国朝陈式勋著。熊士鹏序:富阳周芸皋观 察,性嗜诗,一时楚中善诗者,皆罗致门下,陈君泗村其一也。有黄州纪游诸咏, 时当陇首云飞,雉堞木落,乃置酒赤壁二赋堂,览古兴怀,大有紫袭腰带之趣④。 过韩魏公春草亭⑤,慨想其黄花晚节⑥,足为赵宋名臣。渡江登拥翠亭,饮松风阁, 时在座者有王香雪、劳方泉三数人,推芸皋为首唱,槌磬击钵⑦,极觞咏之盛。游 寒溪寺寻丁孝子墓⑧,得与陶士行读书台近⑨,因以其兄与姊忠孝节烈萃于一门,而 皆发之于诗。是诗非流连光景者比也,宜芸皋心赏之,而向予称道不置与。予尝刻 其诗于《荆湖知旧集》中,惜未见全豹。今寄来前集后编,木难火齐,璀灿满目, 益知其肆力于诗者深矣。

①通籍:指做官。

②骚坛:诗坛。

③萧楼:萧统编《文选》处。

④紫袭腰带:疑为“紫袭腰笛”之误。《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客有郭石二生,颇 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 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袭,腰篷而已。”莲,古“笛”字。

⑤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

⑥黄花:指傲霜耐寒的菊花,常用以表示人有节操。晚节:晚年的操行。比喻晚年 仍能保持高尚的操行。

⑦击钵: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 烛燃一寸,诗成四韵。萧文玟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丘令楷、江洪二人改为击铜钵催 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后以“击钵催诗”指限时成诗,亦 以喻诗才敏捷。

⑧丁孝子:汉代孝子丁密。

⑨陶士行:即陶侃(259—334),字士行。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 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
团谷园诗集》《应城志》。国朝李玉兰著。


《双桂堂集》《应城志》。国朝闵新著。

《诗堆存草》《应城志》。国朝闵垣著。

《鹤泉诗集》二卷《应城志》。国朝胡观海著。

《卧云书屋诗草》《应城志》。国朝陈兆桂撰。

《客吟草》

《尚友堂诗集》《应城志》。国朝邓垲著。

《鹤林诗钞》六卷《应城志》。国朝李宗简撰。

《荒山杂稿》《应城志》。国朝熊汝弼著。

《三台诗草》《应城志》。国朝丁学鸿著。

《水余残稿》二卷《应城志》。国朝孙学锦著。

《牖明轩文集》《应城志》。国朝王泽春著。

《弗措也轩集》《应城志》。国朝曾建寅著。

《水湄园诗话》八卷、《四裔竹枝词》二卷《应城志》。俱国朝吕其锦著。 古峰诗草》十卷《应城志》。国朝万瑞旒著。

《几希集文稿》《随州志》。国朝朱奇生撰。

《印麓山房诗》国朝应山闵衍撰。

《孤吹集》国朝应山胡楷撰。

《清塾集》国朝随州罗人文著。

《伊兰画舟息庐各集》《楚北诗征》。国朝陈映壁著。

《十瑞山房诗草》《楚北诗征》。国朝随州储嘉珩著。

《松云谷诗集》附《诗征》。国朝随州赵连城著。

《钓月斋诗文词学全集》何氏稿合。国朝随州何复尚著。

《映槐园诗草》何氏诗合刻。国朝随州何先著撰。

《奇峰诗》何氏诗合刻。国朝随州何辉著撰。

《汲古书屋文稿》

《蓝田诗稿》《应山志》。国朝魏壁文著。





《墨绣窝文集》、《素卿诗钞》十卷、《集唐诗》二卷《应城志》。俱国朝闺 秀沈遐清著。

《茹苦诗草》《应城志》。国朝闺秀周氏撰。

《串香阁诗钞》四卷《应城志》。国朝闺秀陈爽杆著。

《桂阁诗钞》六卷《应城志》。国朝闺秀李昭敏撰。

《柏窗诗稿》《云梦志》。国朝闺秀李淑贞著。

《二生诗稿》《应城志》。国朝释响山撰。

《鹤舟诗草》《湖北诗征》。国朝释元祚著。

《寿宁吟草》《应城志》。国朝释妙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