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异


炎帝母感神龙,生帝于烈山,九井自出。《五帝纪》。

唐売帝时,天下和,景星出。《尚书中候》。

汉和帝永元四年壬辰,旱蝗。见《汉书•五行志》,但未详州县。

灵帝时,江夏黄氏之母浴而化鼋,人于深渊。其后时出,见初浴簪一银 钗犹在其首①。《后汉书•五行志》。

献帝建安二年丁丑九月,汉水流,害民人。又二十四年八月,汉水溢 流,害民人。《汉书•五行志》。

晋武帝太康二年辛丑六月,泰山、江夏大水,泰山流三百家,杀六十余 人,江夏亦杀人。《晋书•五行志》。

惠帝泰安中,江夏功曹张骋所乘牛忽言曰:“天下乱,乘我何之? ”骋 惧而还。又言曰:“归何早也? ”寻又人立而行。骋使善卜者卦之,谓曰:



①簪:插,戴。



“天下将有兵乱,为祸非止一家。按《京房易》“妖曰:‘牛能言,如其言, 占吉凶。’”《晋书•五行志》。

元康泰安之间,江淮之域有败唇自聚于道,多者至四五十量①,人或散投 坑谷,明日视之,复如故。或云见狸衔聚之。《晋书•五行志》。

怀帝永嘉三年己巳五月,大旱。河、洛、江、汉皆竭,可涉。《晋书•五 行志》。

穆帝永和四年戊申,凤产江夏。《方舆记》云:晋永和中,凤将九子翔集安 州之域。

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江夏郡师道宣年二十二得病,愈后忽发狂,变为 虎,食人不可胜数。有一女子采桑树上,取食之,乃藏其钗钏于岩间。后复 为人,皆知取焉还家。久之,遂出仕为殿中令史,夜共人语变怪事,宣自 云:“我昔得病发狂,变为虎,啖人。”言其姓名,坐中有食其父子兄弟者, 擒送官司,饿死建康狱。吴均《齐谐记》。

刘宋文帝元嘉二十年癸未秋八月,白獐见江夏。内史刘思考以献。宋 《符瑞志》。

梁大同二年丙辰,安州地生白毛。安陆沈《志》。

简文帝大宝元年庚午春正月,安州雨黄沙。安陆沈《志》。

北周武帝建德二年癸巳,旱,损水绝流。安州总管于翼遣主簿祭白兆 山,即日樹雨沾洽,岁遂有年。《北周书•于翼传》。

唐中宗神功元年丁酉,随州旱。《唐书•五行志》。

顺宗永贞元年乙酉,安陆大旱。安陆沈《志》。

文宗开成二年丁巳,安陆大水。安陆沈《志》。

后梁贞明中,朱汉宾镇安陆之初,一日方曙,有大蛇见于城之西南,首 枕大城,尾拖于濠南岸土地庙中,其魁可大于五斗器②,双目如电,呀巨吻



①脣:草鞋。泛指鞋。量:双。

②魅:头部。


以啖于城①。其身不翅百尺②,粗可数围。跨于羊马之堞③,兼濠池之上,其 余尚蟠于庙垣之内④。有宿城军校猝然遇之,大呼一声,失魂而逝。一州恼 惧,莫知其由来。《玉堂闲话》。

后唐长兴三年壬辰六月,安州大水,遣使存问。《旧五代史•明宗本纪》。

晋天福七年壬寅,安州奏水,平地深七尺。《旧五代史•隐帝本纪》。

宋太祖建隆三年壬戌二月,安州牙吏施延业家火,燔民舍并显义军营六 百余区。是年有象至安州践民田。明年于南阳获之,献其齿革。《宋史•五 行志》。

建隆四年丙寅,安州骁健军卒赵远妻产三男。《宋史•五行志》。

太宗淳化四年癸巳,安州民宋和妻产三男。《宋史•五行志》。

仁宗明道二年癸酉,南方大旱。《宋史•五行志》。

景佑元年甲戌冬,应城县稻再熟。《通志》。

神宗熙宁元年戊申,安州天雨白驁,状如马尾,长者尺余,弥漫山谷。 五年壬子夏,随州地震,木折获石其下。九年丙辰,安州麦秀两歧⑤。《宋 史•五行志》。

元丰二年己未,安州禾异亩同穗。三年,安州麦一本三穗至五穗,凡十 四茎。三年庚申,安州芝草生二十九本,其一连理⑥。《宋史•五行志》。

哲宗元佑七年壬申正月戊午,安州天雨尘土。《宋史•五行志》。

徽宗崇宁五年丙戌冬,安州芝草生。《宋史•五行志》。

大观二年戊子仲夏,安陆雁自北而南,群燕亦委雏而去。是年五月五日 夏至,老农相谓曰:“夏至逢端午,家家卖男女。”秋稼不登,至冬艰食,果 卖子以自给,至有委于路隅者。三年己丑仲春,社前燕已来。是年大旱,人



①呀:张口;张开。

②翅:通“啻”。止。

③堞:城上呈齿形的矮墙,也称女墙。

④蟠:盘曲;盘结。

⑤歧:同一物分而为两支,分叉。

⑥连理:异根草木,枝干连生。旧以为吉祥之兆。



相食,弃子不可胜数。见《麈史》。四年庚寅,旱。旧《府志》。

政和七年丁酉,安州大水。旧《府志》。

绍兴元年辛亥春,德安正月连雨,至于三月。《应山志》。

孝宗乾道元年乙酉春,应城城内廐驿火。《通志》。大旱。安陆沈《志》。

淳熙元年甲午,德安大饥。安陆沈《志》。三年丙申夏,德安旱。冬,德 安府大饥。四年丁酉春,尤饥。八年辛丑七月,不雨,至于十一月。德安府 旱九月。壬寅夏五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德安府旱。十五年戊申,德安府 水。《宋史•五行志》。久雨害稼。安陆沈《志》。

宁宗嘉定元年戊辰,德安冬燠如夏。六年癸酉五月,不雨,至于七月, 德安旱。《宋史•五行志》。

元成宗元贞二年丙申,随州野蚕成茧,亘数百里,民取为纩①。《随州志》。

大德三年戊戌,德安旱。安陆沈《志》。

仁宗皇庆二年癸丑三月己亥,德安府旱。《元史•仁宗纪》。

延祐四年丁巳四月,德安府旱。《元史•五行志》。

英宗至治元年辛酉秋八月,安陆雨七日,江水溢,被灾者三千五百户。 《元史•五行志》。二年壬戌五月己巳,德安府被灾。《元史•英宗纪》。

泰定帝泰定二年乙丑秋七月,德安路旱。三年丙寅,德安诸路属县水、 旱。《元史•泰定帝纪》。

致和元年戊辰六月,德安屯蠖食桑②。《元史•五行志》。

文宗天历二年己巳夏四月,德安府屯田饥。《元史•文宗纪》。五月,德安 屯田水。《元史.五行志》。

至顺元年庚午三月,安陆饥。《元史•五行志》。其中兴峡州、归州、安 陆、沔阳饥户共三十万有奇。二年辛未五月,德安诸路属县大水,七月德安 大水。《元史•文宗纪》。三年壬申秋八月,应城大雨水。《元史•宁宗纪》。

顺帝至正元年辛巳,凤见于安陆东郊之三里冈。安陆沈《志》。



①纩:指新丝绵絮。后泛指绵絮。

②屯:聚集。蠖:虫名。尺蠖。



五年乙酉春三月,安陆人民饥。《元史•顺帝纪》。

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己巳,大水。《安陆志》、《应山志》。

永乐二年甲申三月,德安火。旧《府志》。五年丁亥,安陆地震。《通志》。

宣宗宣德八年癸丑,德安大旱。旧《府志》。

英宗正统二年丁巳,德安六月、七月连雨,大饥。安陆沈《志》。八年癸 亥,应城学宫桂花黄色变红。九年甲子,应城城外西河岸洞庭庙产芝一本①。

《应城志》。

景泰元年庚午春,德安饥,民流汉沔。旧《府志》。

英宗天顺四年庚辰秋,安陆大水。《通志》。五年辛巳夏,安陆大雨,水 溢。安陆沈《志》。随州大水。《随州志》。

宪宗成化元年乙酉五月庚申,随州雨雹,大旱,民饥。《随州志》。四年 戊子,德安大水。冬十二月,德安大饥。五年己丑冬十月朔,安陆地震有 声,城垣倾者数丈。六年庚寅,安陆旱。七年辛卯,安陆旱。十年甲午夏, 安陆大水。《通志》。二十三年丁未九月,德安地震,水溢,漂民庐舍。《应城 志》。

孝宗弘治元年戊申,德安旱。《通志》。二年己酉,随、应雨豆。《随州 志》、《应山志》。五年壬子,学宫产芝一本。安陆沈《志》。是年五月,高贵山 蚊起,水没乾明寺,僧皆溺死。六月,螟。六年癸丑冬十月,大雪,至七年 春正月止。《应山志》。是年冬十二月至七年春正月,每夜雷雨大作。应城华清 有《纪灾诗》:斗杓指子辰虚危②,四序帝顼冥司时③。君臣凭陵逆厥施④,水官杂迷 相追随。璺玉钩带冠缁缕,续抱戈袴纷纤穠。霈屯雾憾驾铁腼⑤,皂幢酶腾翳元



①本:量词。用于草木。犹棵,丛,捆。

②斗杓:即斗柄。《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高诱注:“斗,第五至第七为 杓。,’

③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帝顼:古帝颛顼。冥:阴间。司:探察。

④凭陵:横行,猖獗。

⑤蟪:车帷。骊:深黑色的马。




旗①。下围地极上天维,冲风先驱不停吹。海波簸荡山岳隳②,冻雨洒道云四垂。太阴流津墨淋漓③,渙其大号命黑螭④。河伯海若听指挥⑤,天吴駿奔走支祁⑥。倒 翻江海掀天池,搏珠屑玉交纷披。雕刻岂必烦工倕⑦,层冰蛾蛾塞两仪。溟滓颅洞 无津涯,寒气栗烈如戈镞。荧惑退舍蹲雕题⑧,羲和委辔不敢驰。雀鹯雁鹜乌鸢 鸱,虎躯揉熊狸与糜。鳑緲鳢鲔鼉鼋龟,剃毛刳壳皱鱗鬢⑨。生物琐屑无孑遗⑩, 太皞受谢愿恩私⑪。缩舌却步避且辞,祝融郁怒泄余噫⑫。赤龙鹱踞费鞭笞⑬,丰隆 挝鼓操石槌⑭。飞电掷火光陆离,亢龙战野盔朱黟⑮。阳微败衄不克支⑯,穷阴纵虐 无终期。阴阳失度理莫窥,无乃感应皆人为。燮调之责任者谁⑰,安得老剑蟠雄 雌。上歼风伯诛云师,顿令四海流晴曦。我时枕书卧书帷。拥肩冻粟生顽肌⑱,兀 居终日营一炊⑲。文字不救寒与饥,壮心虽在气力微。仰天大叫空嗟咨,聊用作诗 解嘲嗔。《应城志》。七年甲寅夏四月,大水。八年五月,桃李华。《应山志》。 十年丁巳秋,安陆霪雨,坏城郭庐舍。《明史•五行志》十二年己未,安陆饥。




①元旗:大旗。

©隳:毁坏。

③太阴:月亮。

④涣;谓帝王发布号令。大号:帝王大发号令。螭:传说中无角的龙。

⑤河伯:河神。海若:海神。

⑥天吴:《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水伯也。”

⑦隹:古代传说中的巧匠名。

⑧荧惑:火神。雕题:指古代南方雕额文身之部族。此指火神退避南方边远之地。

⑨皴:肌肤粗趟或受冻开裂。鱗鬢:鱼的鱗片和背鳍。

⑩琐屑:烦琐,细碎。孑遗:遗留;残存。

⑪太皡:传说中的古帝名,即伏羲氏。恩私:犹恩惠,恩宠。

⑫噫:表示悲痛或叹息。

⑬躔踞:盘曲貌。

⑭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⑮盅朱黟:鲜血染红了黟山。盔,血。

⑯阳微:阳气衰微。败衄:挫败损伤,多指战事失败。

⑰燮调:协调。

⑱拥肩:抱着肩膀。

⑲兀居:独居。



《通志》。十六年癸亥秋九月,安陆桃李花。《明史•五行志》。十八年乙丑 春,安陆饥。《通志》。

正德元年丙寅春,大饥。秋,大旱。《安陆志》、《应山志》。德安大旱。 《通志》。二年丁卯,安陆正月不雨,至于三月,雹杀禾麦。安陆沈《志》。三 月,随州儒学产芝三本。十月,随州花盛开簸箕港,民张必显妻崔氏生髭三 寸,数日暴死。《随州志》。三年戊辰夏五月,安陆大旱,饥民多疫,道瑾相 望。五年庚午春正月,安陆芝产于学宫。《通志》。是年,应城大水。九年甲 戌秋七月,应山雹杀禾菽。十年乙亥八月,德安星殒,有声如雷。旧《府 志》。十一年丙子,安陆桃李冬华。安陆沈《志》。应山星殒,有声如雷。旧 《府志》。十三年戊寅秋,稻田土黑起烟,苗半灼死。《应城志》。十四年己卯 夏五月,德安大水;秋,德安大旱。《通志》。是年五月,诏湖广流民归业 者,发给廪食、庐舍、牛种。《明史•武宗纪》。

嘉靖二年癸未,德安大饥。《通志》。德安大旱,赤地千里,殍瑾载道。 《明史•五行志》。三年甲申正月,随州地震。《随州志》。秋稔,大疫。冬十二 月,德安地震。《通志》。七年戊子六月,安陆风雷拔木;秋大旱,饥。《安 陆志》。八月,德安大旱,饥。《通志》。八年己丑,蝗飞蔽天。安陆沈《志》。 德安蝗大起。《通志》。九年庚寅夏,久雨伤禾。《应城志》。十年辛卯六月,应 山刘思禄生儿异形,赤发、肉角、三目,手口如鸷鸟。旧《府志》。十一年壬 辰,大水。安陆沈《志》。十二年癸巳春二月,德安甘露降于学宫柏树;三 月,又降于吉阳山。十四年乙未夏,德安雨豆麦。《通志》。春二月,大雨, 寂粟莜蔓生原野,不实。秋七月大旱,岁饥。冬十月,地震有声。《应城 志》。十六年丁酉春,德安大疫,民多流亡。至夏疫甚,流亡者鬻一少女仅半 金。旧《府志》。十七年戊戌,德安雨黍粟、荞麦,有白兔见望城冈。七月, 应城地震。《通志》。十八年己亥六月,蝗飞弥障天日。安陆沈《志》。十九年 庚子三月,德安降甘露。《通志》。二十年辛丑五月,随州大雨三日,黄连村 裂为壑,有声如雷,周五里皆震,越日乃止。《随州志》。二十二年癸卯六 月,暴雨、大风,损水人市,风拔木。二十三年甲辰夏,旱;秋大饥。二十



安大旱。冬十一月,地震。三十一年壬子,大水。自春至秋,大疫。三十二 年癸丑春,云梦大饥。十二月,地震有声。旧《府志》。三十三年甲寅夏五月 至九月,不雨,大饥。十二月,地震。安陆沈《志》。德安地震有声。《通志》 三十四年乙卯春,德安大饥。十二月,地震。旧《府志》。三十五年丙辰,大 水。安陆沈《志》。三十六年丁巳,随州大洪山仙人洞芝草生。《随州志》。三 十七年戊午十二月,地震。四十年辛酉春,霪雨,大风拔木。安陆沈《志》。


穆宗隆庆二年丁卯夏,大雨,舟入市。五年辛未,民讹言兵至乡邑,惊 扰旬日始定。安陆牛生五足。安陆沈《志》。

万历二年甲戌,木嫁。安陆沈《志》。应城民张尚宝宅柱产芝。四年丙子 五月,应城大水。《应城志》。六年戊寅四月壬午,雨雹。《安陆志》、《应城 志》。十年壬午,德安大旱。《通志》。十一年癸未,大旱。《安陆志》、《应城 志》。十二年甲申春,德安大疫。《通志》。五月,夏家湾居民邓得璋妻一产三 男。《应城志》。十四年丙戌六月,安陆西北袱水港水攙潘土人不知也,诃 之。龙怒游,几没其村舍。水退后,有二龙鳞爾于树。《通志》。十六年戊 子,德安岁大摱,人采木皮以食,饥死者甚众。《通志》。二十七年己亥,大 潦,舟人泊西城阖以渡。安陆沈《志》。三十年壬寅春,德安大雪;夏多雨, 无麦。旧《府志》。四十二年甲寅,德安蝗入城,岁大锓。《通志》。四十七年 己未十二月,随州地震。除夕,有赤光如刃形。《随州志》。

万历间,安陆西关外一银匠为祟所凭,至夜分则比邻环而卫之。病者 曰:“此物从瓦隙中来,每座客多,则迟回半瞬始下,瓦有声,其验也。”次 夜,一强有力者持劲弩俟之,一发而堕。诘朝有血迹,循而穷其处,则白兆 山岩中一狐死焉。人力固足以胜妖也。安陆沈《志》。

天启二年壬戌,凤凰山下一小街为走樱桃渡别径,居民廖姓女为祟所 凭,且滨于死。延巫治之,自言为本社神欲婚此女。适县牧贺公大亨过其



①漠潘:谓河水流淌有声。



处,众声杂沓,不知避也。贺为停车,诘得其状,呼其父责之,而立劈其 像,妖亦遂止。四年甲子春,木稼①,合抱者皆折。是岁大潦。安陆沈 《志》。是年,随州城南关民家产一牛,两头。五年乙丑,唐县镇雨豆,形如 弯弧,其色如灰。七年,随州鲁城河民家产麒麟。《随州志》。

庄烈帝崇祯元年戊辰,应城南门周氏女九岁,忽变为男,数月殇。邑城 西门楼关帝像汗下如雨,拭以巾,更甚。里民惧,请乩云:“失吾守土,如 之何? ”不汗。是年,流寇人楚,荆州陷。《应城志》。二年己巳十一月,同 知王国治署内有杏冬华②,经雪不落,邑人作《瑞杏图》以美之。明年庚 子,其子宏祚中云南乡试。安陆沈《志》。七年甲戌六月,地震,屋础动摇, 卧者多扑于地。旧《府志》。九年丙子正月,巡道赵振业署中庭树卑枝③,有 雀来巢。时人为之歌曰:“维尔德矣,以位以育。相彼鸟矣,亦不尔逐。”階 喈而止于夏屋。未几,子进美领山东解额④,报至,郡人以锦标其巢。安陆沈 《志》。夏,应城汤池忽冷七日。冬,流贼陷城。《应城志》。十一年戊寅春正 月,德安大雨,土地浸白。《通志》。是年,贼薄城下,戈矛出火,炯炯有 光。冬,客兵驻西郊,骡产驹。安陆沈《志》。十二年己卯六月,德安大水, 城南民家胥及檐而止,编筏以渡。是时阖未启,巨浸已人道署中,巡道赵振 业上东城,南望城外之水下于城中者数版,门为水势所扃,竭多人力不能 动,从城上垂竿缒巨石,曳之竟日门始启,水稍杀。先是,豕乘于屋,天雨 鱼,烹之悉化为水。是年,木冻城西,盛姓屋梁有雀来巢。安陆沈《志》。十 三年庚辰,德安府天雨鱼。《绥寇纪略》。十四年辛巳,蝗人城,女墙为满。 是岁大锓⑤,郡西铁石墩一民家妇拾蔬于野,忽值一白须人,语曰:“尔所 孕,吾子也。可善护之。”妇怖而归告,其夫曰:“流贼之后,白骨填野,日



①稼:谓结实。

②冬华:冬天开花。

③卑:低下。

④解额:唐制,进士举于乡,给解状有一定名额,故称解额。

⑤棧:日旁云气。古时迷信,认为此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发生,能预示吉凶。常 指妖气,不祥之气。


出而为祟,后慎勿往。”然其家待蔬以活,饥不能忍。越数日,结邻妇出,

比及野,白须人在焉。白日忽见星月,刃其胁,取子以去。诸妇但闻儿啼 声,妇已卧地矣。呼家人扶之归,半日始苏,刀口亦渐合。竟不知为何妖 也。十五年壬午元且,县学大成殿红光见,众以为火也,赴之,经时始散。 八月朔,县学井水红,人争绠汲。色艳如丹砂,半月始复。是科有沈会霖领 解之兆安陆沈《志》。

国朝

顺治二年乙酉,大疫。时白旺南下,流亡多就食城中,死者大半。安陆 沈《志》。三年丙戌秋,德安大有年。安陆大疫。《通志》。犀见于随之大洪 山北。旧《府志》。九年壬辰,夏秋不雨,岁大荒。《应城志》。五月,府东新 添铺民家鸡下一卵,大如指,长尺佘,其坚可举。出夏炜《借山随笔》,云 从逆旅见之。安陆沈《志》。十八年辛丑,安陆旱。《通志》。岁锓,知府高翱 捐俸粥,饥民其不便粥者,给谷存活。是年,月落岭下居民张姓家畜一牛, 夜忽喘,其人疑病,举火视之,牛作人语曰:“我某甲子曾负公钱一千、谷 若干,今偿子母倍矣,岂复为尔耕耶? ”因纵出牧,夜仍归宿,逾年死。安 陆沈《志》。

康熙二年癸卯五月二十一日,地震,自东徂西,有声。秋七月,天鼓 鸣。安陆沈《志》。安陆地震。《通志》。是年,随州莲花寺有娑罗树一株,荫 可二亩。宋遗产也,崇祯末枯死。是年,忽长新枝,葱郁如前。《随州志》。 三年甲辰三月,雨雹如块,杀麦。好事者拾之,不数十已盈缶。中空一隙, 锥之,迄不为动,入水辄化。安陆沈《志》。四年乙巳正月二十九日,天鼓 鸣,经时方歇。九月二十七日,天鼓鸣,如巨炮然。旧《府志》。五月二十日 亭午,城中有黑云自西南起,忽出光如电,一龙蟠焉,色红紫,鳞甲俱现。 时不雨而风,间卷民屋,仍迤逦西南去。是年,四野多虎患。槎山南有樊跛 子者,孑身而贫,佣以自给,然性亦癖于佞佛。十二月除日,忽愿舍身饲



①领解:谓乡试中举。


虎,以代乡人。因夜出视虎出没处,或卧或坐以待。群虎过之,樊念佛不 置,且呼曰:“请便食之。”虎皆掉尾去。如是者七夜,竟无恙。苏子由曰: “虎畏不惧己者,或亦至诚动物耶? ”五年丙午,竹尽华,结实如小麦然, 落地复生。五月二十二日,河鼓鸣,自戌至亥方止。安陆沈《志》。九年庚 戌,大旱,自夏徂秋不雨。十年辛亥,大饥。旧《府志》。十一年壬子,应城 县东产芝三本。《应城志》。十八年己未,安陆大旱,原隰草木俱枯,损水断 流。十九年庚申,大饥。郡守傅鹤祥捐俸煮粥,全活甚众。其不便粥者,给 以米。旧《府志》。二十八年秋,大旱。草木俱枯,河水涸。《应城志》。二十 九年庚午,安陆旱,饥。《通志》。三十七年戊寅,大旱。《应城志》。三十八年 己卯秋,安陆旱。《通志》。秋,应城禾穗五歧。《应城志》。四十四年乙酉,潢 水溢人随州玉波门,坏民舍。随州志。四十八年己丑,应城大水。五十一年 壬辰,大旱。五十二年甲午,秋旱。《通志》。五十七年戊戌,旱。《应城志》。

雍正四年丙午夏,应城大水。《应城志》。十年壬子,大有年。《随州志》。

乾隆十五年庚午,应城县南黄家滩街水陆寺枫树夜放霞光,居民疑火奔 救,至则见光自枫出,伐之遂灭。《应城志》。六月,损水溢人随州城玉波门。 《随州志》。二十五年庚辰五月五日,云梦冷少松妻许氏一产三男。二十六年 辛巳六月,云梦城外河水泛涨,高涌丈余,冲突而下,隔蒲潭一带庐舍尽 埽,死者无算。《云梦志》。是年,随州饥。《随州志》。三十年乙酉,应城黄滩 玉皇阁有巨蟒,长数丈,夜饮于河,居民将执械登楼击之,倏忽不见。《应城 志》。三十二年丁亥七月,潢水泛溢,坏随州木瓜园一带民舍。《随州志》。三 十三年戊子,安陆旱。《通志》。三十九年甲午,应城大旱,饥民食树皮殆尽。 《应城志》。四十三年戊戌,安陆旱。《通志》。是年,应山大旱,监生乐绍孔 捐赈,邑侯尹行铎给“义济一乡”额。《应山志》。四十四年己亥八月有二鹤 翔舞云梦学宫止古柏上云梦志四十六年辛丑,德安旱。四十七年壬寅,德安 水。《通志》。四十九年甲辰,应城大旱,斗米钱八百。次年,民半饥死。《应 城志》。五十年乙巳,安陆旱。通志。五十三年戊申,应城大水。《应城志》。





五十五年庚戌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酽雾弥空①, 云梦东城外有气如虹,蜿蜒上升,臭辛,闻者皆嚏。三十日夜,大雪,大雷。次年七、八月,疫症大 作。先是,人见三足羊行城中街衢或屋上田间,所至之处,疫即甚,檐际瓦 雀亦不见。五十六年辛亥六月十三日,云梦境辰刻,空中有物如张弓者二, 五色如虹,长丈余,两两相比,自东北至西南,迟迟而没。天文书谓之“天 弧”。未几,有邪教之变。《云梦志》。

嘉庆七年壬戌,安陆旱。《通志》。八年癸亥,河水大涨。是年,云梦邑 令陈跻敬聘幕友王某,将至县门,旋风揭其轿顶,盘旋空际,久之乃落。九 年甲子,云梦大旱。次春益饥,耕牛屠宰几尽。有牛直入县署,跪而哀鸣。 问知为东关外屠人之牛,乃笞屠人,而以牛付马号畜之。《云梦志》。十二年 丁卯,岁大歉。知县张开云劝捐赈饥,生员刘正泰办赈,积劳病故,知县赠 有“信义足风”额。《安陆续志》。四月十三日,有星大如数石瓮,自东北 起,忽炸为十余,犹大如茶盏,光烛天,坠西南没。《云梦志》。自是岁至甲 戌,连荒者八年。先菜食,继草根,树皮亦尽,饥殍异乡者无算。《应山 志》。十三年戊辰七月,应城北乡雷,击毙乡民韩孔怀,背有“不孝”字。十 四年己巳,应城县民某一产三男。《应城志》。十七年壬申正月十三日午刻, 日旁有晕,明润如玉,良久乃隐。次日复见。《云梦志》。十九年甲戌,岁大 歉。《安陆志》。是岁,应城大旱。二十年乙亥,应城地生毛。二十一年丙 子,应城鲁姓妇遗腹一产三男。《应城志》。二十五年庚辰五月初七日,随州 大水,坏田产民房无数。《随州志》。

道光元年辛巳五月十二日,随州大水。《随州志》。二年壬午,应城大水。 《应城志》。五年乙酉秋,应山大旱。《应山志》。六年丙戌四月十七日午,风 雷雨雹,大者如拳。《云梦志》。是年春二月清明薄暮,有大星似斗,自东流 西,芒丈余,飞呼有声,坠地如雷。《应城志》。十一年辛卯夏,安陆河水大



①酽:浓。


涨。《安陆志》。是年,云梦河堤尽溃,田庐漂没。《云梦志》。毛公城《纪交 诗》:淋头连日雨不足,上下波涛突然起。水来西北势滔天,夜半惊魂睡梦里。才 闻上畈旋没村,倏忽已入南郭门。庐舍臼杵俱漂没,一片声从树杪喧。人声哭且 号,水声若为应人声,水声杂沓不可听。素不习水罔操舟,胆怯洪流渡谁竞。溺不 尽溺饥尽饥,水仙未作已绝炊。偃仰三昼复三夜,手不能援心切悲。往时暴涨不停 流,滋来滚滚去悠悠。汉沔饱邻壑,澴川梗下游。岷涛瓴建蠡盆覆,传闻武昌城内 亦行舟。云梦古泽国,直跨江南北。洞庭青草湖,渺渺波光接。而今城邑仅弹丸, 阳侯为我侈大观。目穷汪洋无界画,何止昔云八九百。嗟乎,尧时忧水汤忧旱,忧 不同时忧有限。何乃我民有兼忧,去岁今年合参半。但愿挹兹注彼无盈亏,匀为膏 泽时派灌。冬十一月,应城桃实。十二年壬辰,旱,水溢,瘟疫大作,死者 相藉。《应城志》。是年春,随州有火龙自北而南,火光烛地。《随州志》。十四 年甲午,云梦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二十一日,雪。次年五月二十七日夏至二 十六日,雨。是年,旱蝗兼有,人民饿死,离散无数。十一月四日,大风疾 雨木冰,树多冻折。次年黄萎。《云梦志》。

十五年乙未夏,蝗不为灾。《安陆志》。正月二日夜,应城燐火照耀如 昼。夏旱,秋蝗。《应城志》。十六年丙申夏,应城大旱。《应城志》。知县纪昌 期《快雨时晴》诗:丙申之年夏六月,神龙不起卧天阙。骄阳四野烟尘昏,火云如 峰撑突兀。良苗未秀将青乾,农民皇皇走颠蹶①。 我守蒲骚临万户,蒲民爱我等召 杜。和甘无以慰舆情,胼胝并耕亦何补。焚香夜祷圣神祠,衣冠达旦畏人知。万家 鸡唱日初出,正是虚堂暗泣时。微忱竞得感天心,黑云如马来森森。凉风刮地千林 响,轻雷遥起山之阴。初时霡霖刚入土,继复滂沱如飞羽。天恩不使一民偏,五十 三团被泽普。须臾欢声若鼎沸,家人父子交相慰。果然一雨衣食生,雨珠雨玉曷足 贵。一连三日若倾盆,江湖欲上蚊龙奔。惟恐过多转伤稼,祷天一角出朝暾②。民 心欢欣余心喜,忧乐后先可知矣。勒马来巡陇亩边,葱茏一望碧云起。倾耳不闻桔



①颠蹶:跌倒。喻困顿挫折。

②朝暾:初升的太阳。亦指早晨的阳光。



槔声①,但有歌传村落里。回看苍翠积岚巅,俯听漱縱鸣新泉。长天无翳浮云敛人静庭空理七弦。十八年戊戌五月二十八日,有星蓬蓬然,其行如蛇,自东北 至西南没,类枉矢。十一月二十日,雷。二十九日,大雷。《云梦志》。应城 县南黄滩街出怪火,每二更时,宅外自然,凡数处,比户巡守,仅焚茅舍二 间,月余乃止。《应城志》。应山夏大旱。知县陈肖仪再泣祷于高贵山,雨大 降。秋蝗蔽日,赴乡督捕。是岁,大有年。《应山志》。十二月除日,随州大 雷,雪深数尺。十七、十八、十九年,随州多狼,哇伤数百人。《随州志》。 十九年己亥元旦,雪,鸣雷。二日、三日,大雪,大雷。七月五日,大水泛 溢,前后九次,至九月又大水,荞豆倶尽,瘟疫大行,自七月至九月,损人 甚多。《云梦志》。二十年庚子正月二十三日巳时,随州地震,屋瓦动摇。《随 州志》。二十三年癸卯春二月四日晚,西南有白气郁射正南一大星,迄三月六 日始灭。春暖少雨,六月旱。《应城志》。七月二十六日,大雷,雨雹,禾稼 多伤。《随州志》。冬十月冬至日,应城雷电交作。二十七年丁未春,应城蝻 生。知县鲍光霱默祷刘猛将军祠,未几大雨,蝻尽死。《应城志》。二十八年 戊申夏,大水。《安陆续志》。正月元旦,大雾吸霜,逾时始收。六月初四 日,山水暴发,县境河堤尽溃。《云梦志》。夏,随州大水。《随州志》。夏,应 山大水,三里河渡船覆溺者十数人。《应山志》。九月,地震。《安陆续志》。二 十九年己酉正月元旦,黄雾四塞。夏,大水淹及安陆西门外吊桥,去北门城 门仅数武。《安陆续志》。正月朔旦,大雾吸霜,逾时始收。自正月十三日至 五月晦日,计六阅月,天气阴霾,淫雨相续,二麦无收,斗米千钱。五月以 后,尤盆倾下注,水涨堤溢,平原行舟,阖郡均被水害。云梦褚盛鲁有《纪灾 诗》:不雨常苦旱,久雨又苦水。雨旸胡不均,莫测冥冥旨。今岁三月前,陂塘灰 尘起。后至三月尽,田水流弥弥。昨日天昏暝,连宵雨不止。龙水自西来,举目渺 无涘。我屋如渔舟,宛在水中址。可惜麦芄芄,霉败中无米。湖上新插秧,半已成 泥滓。溪桥断人行,鱼盐隔墟市。呼儿政湿柴,朝餐聊复尔。策杖来老农,为言水




①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 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满水的汲器提起。


原委。桑里堤未修,郑衙堤未毁。水来无处泄,汜滥何时已。寄语村中人,当究治 水理。未雨先绸繆,丰年自兹始。《云梦志》。夏,无麦。四月、五月,霪雨大 水,堤防尽溢,漂民庐舍,两月余始退,斗米千钱。七月,彗星见西北。《应 城志》。四月,雨雹,大如拳。二麦打尽,鸟雀多死。夏,大水。平林市河水 骤涨数丈,东西岸居民漂没无算。邑人吴运新捐重赀救之,多所全活。辛亥 科擢经魁。《应山志》。三十年庚戌,云梦麦收倍常,有一茎五穗者。《云梦 志》。春三月,应城城内麦一茎双穗,赤岸后河麦一茎三穗。秋,巡店团粟一 茎双穗。夏六月,毛河团民宋爽先妻张氏一产三男。《应城志》。

咸丰元年辛亥春二月,黄雾四塞,嗅有腥气,日午不散。《应城志》。四 月,地震,屋舍动摇。十二月,天鼓鸣。《安陆志》。二年壬子正月元旦,雪 有黑色。《安陆续志》。三年癸丑夏六月,蚩尤旗见西方,芒长数丈,月余始 灭。秋七月,县东欧阳巷子湾前堰水无故由南趋北,涌起如山。少顷,南北 水分二道,中凹见底,移时始合。冬,城隍神流汗。明年春,粤匪陷城。《应 城志》。六月初六日,水战。《安陆志》。冬十月,桃杏华。五年乙卯春正月二 十八日夜,天雨黑豆,可食。六月晦,大雨雹。秋大熟。冬十月六日,雷震 有声。《应城志》。

云梦大有年。六月,湖塘水自溢,高尺许,顷复故。《云梦志》。八月, 天鼓鸣,由郡南而北。《安陆续志》。六年丙辰正月望日,天雨豆,黄黑色。 夏大旱,自四月不雨,至于八月。百谷不登,树木多暍死。《安陆志补》。是 年夏秋间,蝗飞障日,越一宿去尽。冬,萝葡大收。七年丁巳春,大冰雪, 麦苗多损,民大饥。《安陆志》。闰五月,德安蝗不为灾。《云梦续志》。八年戊 午六月十七日,有龙自西南蜿蜒人云梦城,坏庐舍数间,绕城东北角去。《云 梦志》。秋八月,彗星见,朝东暮西,光芒北向,凡二十日而灭。冬十一月冬 至夜,大雨,雷电交作。十一年辛酉夏五月二十五日夜,有星在北斗下,白 光,长数十丈,至六月初二日,光始隐。秋八月朔,日月合璧,五星联珠。 仲冬,行春令,蚕豆开花,大麦结实。冬十一月十一日,大雨。未刻,雷鸣 三次,夜间亦然。《应城志》。





同治元年壬戌夏五月十三日夜,月外有五色光,圆如车轮,逾时始隐六月十日,地震有声。时米价斗米千钱。二年癸亥春,淫雨,二麦霉烂,米 价昂。五月,彗星见。《应城志》。三年甲子,随州李树结瓜,秋禾双穗。《随 州志》。九月,应城东岳庙钟午时自鸣。夏秋旱。《应城志》。四年,随州东乡 水斗。《随州志》。五年丙寅春二月,随州雨豆。夏四月,随州桑园雨血。夏 六月,德安大水。秋七月,随州香炉尖山有五色云见。十月,棠棣华,地生 白毛。同上。六年丁卯春二月朔,应城地震。三月,德安地生毛。夏大旱。 秋大水。冬十月二十五日,应城复地震有声。十二月二十七日,雷电大作。 七年戊辰冬十一月晦日夜,大雨,雷电交作。八年己巳四月二十二日午刻, 青龙潭寨居民见白云一片从白兆山来;又见寿山黑云陡起,雷电交作。白云 内忽发火光,已人寨,为迅雷击。转循寨外,至龙潭隔河,与龙交斗,火光 迸射,冰雹纷下,大风扬沙,数刻后,火光南去,雷电随之追逐,不知所 终。古谓龙与吼斗,其信然耶!当交斗时,寨中百钧重物被风吹过。河东有 村民杨正先摄至半空,抱一屋椽而下。问之,但云见火一团与龙斗而已。居 民房屋多被毁伤,惟杨姓学馆无恙。是年,德安大水,冬花,果结实。《安陆 续志》。九年庚午春三月八日,西方有星化为二,去尺许相斗,光如火。十年 辛未夏六月二十六、七、八三日,有星昼见,过午宫。二十八日,有大星陨 东南。七月十三日夜,县东长江埠等处迅雷猛雨,冰雹交加,屋瓦皆飞。《应 城志》。十一年壬申,德安大有年。《云梦续志》。十二年癸酉春,应城县西小 街民舍老桑一株,有物著叶上,蠕蠕而动,长不盈寸。仿佛人形,袍服金 紫,与近代衣冠殊。按之粘如胶漆,十余日始灭。秋七月二十五日,地鸣, 声闻十里。八月二十五日,天鼓鸣、冬十月,大雪,木生介。《应城志》。十 三年甲戌五月,安陆大风拔木。十月,吹倒府黉宫照墙。《安陆续志》。

光绪二年丙子,德安大水。《安陆续志》。三年丁丑春正月八日,应城道 观团民吴志寿妻张氏一'产二男。夏秋旱。《应城志》。是年夏,大旱。六月, 应山县旱魃见。十月,邑民与豫省流民就食汉沔,络绎不绝。十二月,大 雪,冰结数尺。次年春,剥树为食,饥殍相望。知县吴茂先开仓贷民,赖全





活者甚众。《应山志》。二、三年,蝗屡见,不为灾。《安陆志》。五年己卯夏六 月,太白昼见,四五日方隐。冬十月,应城城内雨珠,有小孔,尝之味微 甘。《应城志》。冬月十五日,大雷电。《安陆志》。是年,云梦大有年。五月, 湖塘水自溢,久之始定。《云梦志》。六年庚辰夏四月十日,应城景铺民陈燕 桂妻张氏一产三男。秋大熟。七年辛巳春二月,德安雷电,雹降平地尺许, 人行如履沙碛中。应城内南街雨红雪。季春水溢,无麦。秋,岁大熟。八月 九日,应城道观团民朱怀荣妻徐氏一产三男。冬月十五日,天鼓鸣。八年壬 午八月十三日,有星色白,芒指西南,长如匹练。每子初见,日出始隐。《应 城志》。冬十一月,大雷电。十二月,复大雷电,雨雹。九年癸未正月十四 日,大雪,雨雹,雷电复作。三月初八日辰刻,大风拔木。《安陆志》。秋八 月,蚩尤旗见东方,长丈余,其光熊熊。同上。是年,二麦无收。山水暴发 连升,曾石等会河堤尽溃,人多淹没。自是至八月不雨,汉水倒流淹田,饥 浮相望,逃亡者无算。《云梦志》。夏六月,德安河水大涨。十年甲申二月甲 戌晦,天雨雹,郡南冯家滩及云、应一带麦损无算。十一年乙酉五月,安陆 北乡民饶大儒妻李氏一产三男。夏,德安河水涨,西门外渡船覆溺,死者十 数人。十月十七至二十三日,每夜大小星交流如织,流向西者更多。十二年 丙戌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大雪,积深六尺许。四乡行人陷毙雪中者无 数。府河冰凝数尺许,大小船只胶不能行;凡车马往来络绎不绝,如行大路 然。十三年正月十三日后,舟人开冰二三尺许,仅容一舟挨次徐行。十七 日,一夜冰融,侵晓,全无冰迹。《安陆续志》。十一月二十八、九日,两夜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