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概况】2004年底,高新区辖6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约6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28家,其中建成区20家、新区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

2002年~2004年,是高新区大变革、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也是高新区自创立以来,继三线调迁引进之后,投入最大、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在这三年里,高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的总要求,坚持招商、建设、服务“一盘棋”,坚持内部运转快节奏,外部协调高效率,全方位地实施改革创新,不断地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取得了招商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突破,开创了“两园一中心”建设发展的新局面,推动了高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2003年、2004年,高新区坚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招商引进和项目建设的“牛鼻子”来抓,在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运作”的要求,实行“多条腿走路”的办法,采取“政府主导”与“部门支持”并举,“举债建设”与“公司化运作”并举,“业主开发”与“鼓励村组参与”并举,取得了“两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突破。2003年至2004年,高新区孝天、六合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总计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了孝天工业园“两纵三横”5.5公里的路网,与路网配套的供水、排水、强电、弱电、通信等配套全面铺设到位。六合工业园“三纵两横”的基础设施框架已具雏形,主干道航空路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全面到位,区间道路建设全面启动。

招商引进成效显著。2002年~2004年,面对竞争激烈的招商形势,高新区采取以下措施,开创了招商引进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加强招商领导。全面实施“全员招商”战略,贯彻“高新区经济就是招商经济”,“招商是高新区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把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向招商靠拢,把领导班子成员的主要工作精力向招商集中,把人财物向招商倾斜,一切围着招商转,一切围着招商干,全面营造大招商、招大商的氛围。二是调整招商思路。2003年,在两园各项基础设施未成形之时,确立了“低门槛”进入的招商策略,在招商气候初步形成后,及时提出了在不放弃“量”的扩张的同时,狠抓“质”的提高,重点引进“三高”、“三大”和知名品牌项目的招商思路。在招商方式上,突出重点招商区域,设立了温州招商联络处,实行定点、定专班、定专人招商。三是开展招商活动。20022004年,先后在香港、深圳、温州、乐清、台州等地以及利用“孝文化节”活动举行了十多次招商恳谈会,宣传高新区的区位、环境、交通优势,搜集信息,广交朋友,扩大对外影响。此外,由领导分别带队,组成小分队赴日韩、香港、深圳、广东、福建、浙江、北京、武汉等地开展招商活动。领导直接参与一线招商活动,增强了客商投资的信心,加快了一批重点项目引进的进度。四是强化“亲商”理念。强调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对在孝和外地的客商节日看望、定期邀约、元旦发贺卡、春节搞慰问。对客商的困难无论工作、家庭还是生活,只要能做到的,尽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解决,真正把客商当亲人、当朋友,把客商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以情感商、以情招商、以情留商。五是严格招商考核。对招商奖励,在坚持重奖激励的前提下,与项目的投资进度和产出效益挂起钩来,实事求是,严格结硬账,按标准计奖,分段兑现,保持考核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六是加强宣传推介。设计制作了孝天、六合两个工业园集区位、交通、规划、建设于一体的大型示意牌匾,设计印制了黄金地块推介图片、投资指南及项目推介册,组织报纸、电视台对高新区建设发展情况和重大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有效地扩大了高新区的对外宣传。2002年—2004年,高新区共引进工业项目41(不含孵化项目),合同引进资金1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1亿元,其中外资2002万美元。引进的工业项目在孝天、六合工业园落户的有27个,其中竣工和投产的项目有8个,在建项目13个,已签订正式合同并预付征地资金的项目有6个。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2年~2004年,高新区列入重点建设的项目共有66个,截止2004年底,共完成投资10.8亿元,建成项目53个,还有13个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其中孝天、六合工业园引进的纺织工业园二期、军进粮油、超前锅炉、特种光源、惠维电子、中天照明、伟翔机械等8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两园”18个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区完成了捷弗墙体、天茂铝业、江北双捻机以及红阳、红林、江北扩建等工业生产项目8个,完成了238二期、三江内饰、险峰等调迁项目6个,完成了航天花园、兵工花园、金凤苑小区、红光学生公寓等住宅小区项目7个,完成了汉光电工、万峰、红林、舒氏等工业技改项目6个。孝天、六合工业园在建的项目有纺织工业园、欧麦迪活塞环、晶正玻璃、京天机械、光源电子、松林平衡机、实木地板、三禾门窗、三发家具、共青工业园、雨点布艺等13个项目。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002年至2004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62亿元、6.67亿元和7.71亿元,年均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30亿元、4.02亿元和5.05亿元,年均增长23.1%;销售收入分别为9.51亿元、11.00亿元和14.10亿元,年均增长19.5%;财政收入分别为6600万元、6600万元和7401万元,年均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3.10亿元、3.53亿元和4.18亿元,年均增长16.8%。

机关改革全面推行。2002年,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高新区实施了副局长岗位全员竞争上岗和全体干部双向选择定岗分流工作。26名正副科级干部参加了17个副局级岗位的竞争,其中10名原任副局级干部继续留任,另有2名正科级非领导职务和5名副科级干部提升到副局级领导岗位,办理退休手续3人,离岗退养6人。2003年,机关改革的重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机构上,

打破了原有的机构设置,对原有的职能进行了整合,组建了“招商”和“服务”两大专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了内部机制的有效联动。招商专班设立招商一、二、三局,营造招商的竞争态势。第二个方面是在管理机制上,推行了“行政机关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岗位目标责任制、量化管理考核制和工资浮动制等“四制”改革。2004年,又按照“一年一聘”的原则,根据2003年度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和个人特长,对高新区机关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新一轮的聘任。

建设发展环境得到改善。2003年、2004年,高新区建设发展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从根本上转变了被动协调的局面。在建成区企业的协调服务上,先后两次举办了企业法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推动执法部门与重点企业之间建立双向联络员制度,搭建相互之间沟通了解的桥梁,增强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在项目引进落户办理手续阶段的协调服务上,实行了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包到底的全方位专班负责制,实行“全程代办、义务承办、限时结办”制度。在工业园区在建项目的协调服务上,对外妥善处理封闭管理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一方面支持执法部门依法依规依程序开展执法检查,一方面督促各企业依法接受检查,办理合法手续。对内实行专班现场驻工地协调,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本协调服务工作日记簿,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现场记录协调服务的工作事项,重点难点问题专题协调解决。在化解园区建设与社组的矛盾上,充分发挥和依靠基层干部,耐心做群众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争取大部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争取企业尽量吸纳照顾本地村民就业,同等条件下,附属工程优先村组承建;加强了由村组承建辅助工程的监督与管理;理顺了装卸行为,组建了装卸队,明确了装卸范围,规范了装卸价格;对“四霸六强”和极端闹事者予以严厉打击,达到了震慑犯罪和教育群众的目的;对因建设带来的农田水系、供排水损坏以及房屋搬迁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慎重对待,妥善解决。

村社区集体经济协调发展。2002年~2004年,高新区按照行政村人口、供地及土地收益情况给各村、社区留出发展空间,选择适当地块预留,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适时指导各村、社区修建标准厂房、商贸楼或便民市场等对外出租,探索了一条“把土地补偿金变为不动产、依靠不动产收益安民富民”、让“死”钱变“活”钱、“小”钱变“大”钱的有效途径。2004年,高新区处于城区的5个社区(原祖住村一块)集体纯收入过百万元的有4个,红光社区完成了学生公寓二期工程,整个公寓年租金达170多万元,桂桥社区建成了桂桥家私广场,仅此一项年租金50多万元,严桥社区正在建设的严桥超市可实现年租金20多万元,工业园区共青村开始在六合工业园修建标准厂房,已有3家企业签订了入驻合同。

【“完善思路加快发展”大讨论】2002年,高新区面对发展不够的现状以及环境、政策严重倒退、招商难、难招商的困境,高新区工委管委会在高新区机关开展了历时半年的“完善思路、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这次讨论活动,集中全体干部的智慧,客观分析了高新区在思路、体制、机制、环境、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了《高新区工委管委会关于实施二次创业,加快高新区发展的决定》,提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工作举措。通过讨论,使高新区上下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内部的凝聚力,达到了思想大发动、认识大提高、精神大振奋的目的,也为200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高新区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奠定了基础。

【加快高新区发展重大举措出台】2003年初,市委、市政府针对高新区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环境不优、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制约高新区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果断决策,迅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在领导体制上,对高新区领导班子作了重大调整,市委常委刘志斌专职到高新区任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成立了加快高新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市长岳勇任组长,各部门一把手任成员。二是在职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出台了《加快高新区建设发展的决定》,明确授予高新区财权、事权、人权,授权高新区对“两园”新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实行“零收费”、“零干扰”、“宁静日”制度。三是在招商引进政策上,出台具有比较优势的招商引进政策,授权高新区灵活运用优惠政策决策项目。四是在资金上,确定从2003年起,连续3年由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支持高新区建设。五是强力推动市直各部门齐心合力支持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六合工业园创建】200310月,市委常委会[20036号纪要明确“同意在飞机场控高允许的条件下调整高新技术农业园部分土地用途,将部分农业用地改作工业用地”。2004年,高新区在制订园区规划、申报各项手续的同时,开始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当年投入近千万元,贯通主干道全线,完成园区供水、排水、供电等配套工程,并有7个项目落户建设。200411月该园区正式命名为“六合工业园”。

【创业服务中心健康发展】2002年至2004年,创业服务中心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三年间,中心引进入驻企业38家,总投资6422万元,完成销售收入9744万元,转化科技成果101项,毕业3家企业。

【集中整治发展环境】针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四霸六强”行为,从20037月开始,高新区开展了历时两个月的集中整治发展环境活动。整治活动分为宣传发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规范管理和检查验收五个阶段,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整顿村级班子作风,惩治阻扰项目建设的违法犯罪等,高新区项目建设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按照高新区社区建设规划,2002年、2003年完成了航天、同升、桂桥、严桥、红光、群声、汉光7个社区的组建工作。2004年完成了东苑、三峰和分丝社区的组建工作,健全了村(社区)规范管理制度。至2004年底,高新区辖6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约6万人。

【孝感高新纺织公司6万锭高档纺纱项目试生产】2004108日,高新纺织公司6万锭高档纺纱项目试生产开通仪式在高新技术工业园孝棉纺织工业园隆重举行。市长岳勇启动试生产电钮,市委常委、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志斌主持开通仪式,孝棉集团董事长孙应安介绍工程建设及设备安装情况。孝棉纺织工业园总占地577亩,此次试生产开通6万锭高档纱锭项目于20043月开始,仅用7个月时间,共完成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3万平方米,购置先进纺纱设备4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按规划,孝棉实业集团将达到30万纱锭,900台高档织机,500万件()服装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10亿元,年利税1.8亿元。

【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市执委会主席戈尔基耶维奇访问高新区】20021025日,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市执委会主席戈尔基耶维奇一行,在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万文涛陪同下,参观了高新区的光机电产品、汽车产品、新型建材、食品、轻工纺织等。

【省长罗清泉视察高新区工业园】20031124日,省长罗清泉在市委书记曹世佑,市长岳勇,市委常委、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志斌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高新区工业园的建设情况。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视察高新区】2004614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在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章治文,市委副书记张新润,市委常委、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志斌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高新区爱普科斯公司、三江航天集团江河橡塑公司、三江瓦力特和红林厂。

【省委书记俞正声到高新区调研】20041215日~1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视察了高新区高新纺织公司、捷弗墙体公司及三江集团所属的红阳厂、红林厂、险峰厂、万山厂等,并就工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市委书记曹世佑、市长岳勇和市委常委、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志斌等领导陪同视察。

【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2004年高新区机构设置现状是:工委管委会机关分为三大块,分别是招商引进专班、社会管理协调服务专班和办公室。招商引进专班主要负责招商引进的项目规划、推介、接待、洽谈、跟踪和落实,组织策划招商活动和招商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下设招商一局、二局、三局和信息中心;社会管理协调服务专班主要负责高新区社会管理和协调服务及建成区经济发展工作,下设党群工作局、经济发展局、国防工业办公室、社会发展局和信访室;办公室主要负责机关日常事务、综合协调和督办工作,下设综合科、人事科和行财科。工委管委会下设直属事业单位4个,分别是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规划设计测量所、地产汽车销售办公室和计生服务站。2004年底,高新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共计98人,其中公务员45人,机关工人9(居委会4),事业单位30人,退休退养14(退养5)。

 

孝感市高新区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工委书记马国宪

(20022月—20033)

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志斌

(20033月—)

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万文涛

(20012月—20033)

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钱银芝

(199812月—20033)

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跃念

(20033月—)

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鲍春安

(19966月—)

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肖翠平

(20035月—)

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周谦

(19986月—)

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庆洲

(19995月—20033)

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江伟坚

(20012月—)

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林成儒

(200310月—)

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挂职)

彭刚(200211月—)

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澄清

(200411月—)

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陈年旺

(19998月—)

工委委员、管委会委员杨继超

(19966月—)

工委委员、管委会委员鲁华山

(19966月—)

工委委员、管委会委员、办公室主任汪望勋

(19996月—)

工委委员、管委会委员

袁益林(19996月—)

(汪望勋肖继玲鲁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