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概况】感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三年间担负着全市企业改革、住房制度改革、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综合改革(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五个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两个省级口子镇)、开发区管理等“四改一开”工作。至1998年底,有干部职工102人。其中体改委机关21人,设有办公室、综合科、生产流通科、经济调节科、房改科(1996年3月由房改办改编,对外仍称房改办);医管办10人,医改资金管理中心25人。住房资金管理中心12人,安居开发中心7人,股份制企业评审事务所3人,经济适用房开发中心23人,安居中心物业管理公司4人。1998年7月23日,市机编办【1998】6号文发文成立孝感市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除日常工作外,1997、1998年分别获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小康工作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三年度市委办、政府办分别授予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1996年1月8日,孝感市直首家破产企业—内配厂破产清算组长陈贻先与黄麦岭磷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富荣签订协议:黄麦岭全员接受内配厂职工,出资1081万元收购内配厂。1月18日,市政府在内配厂开会,正式办理移交手续。3月,全市开展了工商企业“抓大放小”调查,除各县市区由体改委(办)牵头调查外,市政府同时组织了市体改委、经委、国资局三个调查组,分别赴应城、汉川及市直调查。5月1618日,全市工商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在应城召开。会议总结了近两年改革的成效和经验,交流了应城神风燃油箱股份公司等一批先进典型经验;分析了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部署了企业改革工作。会后,市直工商、劳动等10个部门本着“积极参与、大胆改革”的原则,提出了支持企业改革的46条措施。

1996年6月下旬,市委、市政府针对全市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固定资产存量占72%以上,职工人数占80%以上,工商税收占70%以上的实际,提出了加大改革力度的工作方针。充实完善了全市深化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全市深化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1996年11月初,市政府在汉川召开了全市企业改革与管理现场会议,确定企业改革实行“一把手领导工程”负责制。出台了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提出了从1997年起到1999年,企业改革“一年大转机、二年大突破、三年大见效”的年度目标。各县(市)区政府“一把手”立下了“军令状”,签订了1997年改革目标责任书。1997年2月,市“四大家”领导兵分四路外出学习考察。其中市长张昌尔带队到江西学习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改革经验,副市长曹世佑带队到荆州市学习股份制改造的经验。一场中小企业改革的高潮迅速在全市掀起。

到1997年一季度,8个县(市)区都召开了千人以上的改革动员大会,加上各级部门召开改革动员大会共有125场次,参加会议的人员达2.48万人,共编发企改简报175期,出台综合性改革办法和政策性文件58个,汇编改革小册子一万余册,举办改革操作培训班31期,参训人员4700人次。市委宣传部、市体改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大对企业改制宣传力度的通知》,报纸、电台、电视台常年开辟宣传专栏。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政府一把手为组长的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以及企业改革办公室。1996年全市市县区156名领导率领560人组成工作队,1997年又有162名领导率领800多人的工作队,进驻企业指导改制工作。1997年2月25日,省人民政府表彰孝感市为1996年度小企业改革先进市。1997年12月,全市264户公有企业被私营企业购买,资产总额4.37亿元;244家公有企业被职工全员出资卖断公有净资产,收回资金1.89亿元;464家国合商业企业抽回企业全部流动资金后实行承包经营;330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总额4.1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控股公司197家,出资总额2.3亿元;518家乡镇办工业企业认债1.63亿元,筹集现金股1.31亿元;1448家中小企业退出公有公营行列,占乡及乡以上工商企业总数的52.7%。全市组织产权交易活动3次,加上各县(市)区组织的共13次,成交项目771个,签约金额2.7亿元,到位资金10.9亿元。组建十大企业集团总资产39亿元。

到1998年底,全市共有28家企业集中到十大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达到47亿元。全市共组建股份有限公司57家,总股本17.7亿元。53个公有企业的主要发起人以8.9亿元投资,吸收产业相同、产品关联度高、资产利用价值大的212家企业5.6亿元的资产和资金,优化了资本结构,壮大了骨干企业。有15家国有企业被市外大企业、大集团兼并,资产总额1.6亿元;有68家企业与市外近50家大企业、大集团挂靠,成为他们的分(子)公司。全市大规模招商5次,实际利用外资2.58亿元,引进内联资金49亿元,其中外资有20%、内资80%用于中小企业嫁接改造。有23个企业向外实施资本扩张,输出资本8000多万元。有45家资产不抵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资产总额3.2亿元,其中有效经营性资产全部被市内外企业收购,妥善安排职工8200人,没有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

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的工商企业2748家,已进行各种形式改革的企业有2549家,占92.8%,1717家得到搞活和发展,占已改制企业的67.2%;初步走出困境的654家,占25.7%。

企业改革存在的困难:

一是国有企业、特别是特困国有企业减债难。这类企业43家,总资产13亿多元,总负债18亿多元,资产负债率137%。二是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特困企业解困减人难。全市县、市、区属国有企业990家,在册职工146745人,其中在岗职工91942人,占62.7%。真正属于下岗分流的只有22750人,占15.5%,其他不在岗又没有实现有效分流的34968人,占23.8%。三是公有控股公司规范运作难。目前,全市公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53家。公有股本占总股本的83%左右。造成公有股权份额较大,风险集中,经营机制得不到有效转换。四是中小企业从金融渠道融资难。

【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房改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精神和省里的部署,一是把握时机,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公有住房制度改革工作。共制发房改文件15个,及时有效地指导了全市房改工作的正常开展。到1998年底,全市已参加房改单位1627个,占公有住房单位的75%。出售公有住房8.2万套,归集资金1.65亿元。其中市直参加房改单位305个,出售公有住房近3万套,归集售房款4812万元。二是继续推进住房租金改革。1996年由每平方米0.75元提高到1元,1997年提高到1.5元,1998年提高到1.8元,占双职工家庭平均收入的11%,符合国家的房改政策要求。三是住房公积金归集力度加大。三年共归集公积金10945万元,公积金归集在全省的位次由1997年的第12位升至第4位。其中市直归集公积金2948万元。1998年孝感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完成了住房公积金微机管理,建立了个人帐户查询系统。四是安居工程(经济适用房)建设成效显著。1997年3月14日,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正式批准孝感市、应城市为国家安居工程试点城市。全市由房改部门直接投资建设的有市直东苑小区,孝昌县的松竹小区,大悟县的滨河小区,云梦县的梦园小区,应城市的月园小区、东景小区和新世纪广场。其中应城市的月园小区被评为全省优秀住宅小区和全省最佳安全小区。这些小区三年间开工138万平方米,竣工83万平方米,其中市直安居工程东苑小区1998年开工8万平方米,销售11万平方米。

【职工医改试点起步顺利运转良好】1996年4月,国家确定孝感市为全国57个医改试点城市之一。

4月8日~12日,常务副市长王治泉带领市体改、财政、劳动、卫生等部门负责同志到镇江参加全国医改扩大试点工作会议。5月2126日,市政府二次召开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就医改工作进行了研究。并成立了由王治泉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从体改委、劳动局、卫生局、财政局等单位抽调干部14名组成了医改办。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了专班,全市落实医改办公经费近30万元。组织编写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资料汇编》一书。

8月中旬始,市及县(市)区以各种形式举办了培训班,共培训骨干1000多人,为调查测算、宣传工作顺利开展做好了准备。8月中旬开始,大规模的调查测算工作在全市铺开,向3269个单位发放了19.2万份普查表,调查了28.9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51.6%,摸清了全市干部职工分类构成与医疗费支出情况。《调查测算汇编》共搜集有用数据200万个,为医改方案制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8月16~19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卫生部部长陈敏章,省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王守海来孝感调研,荆州市副市长及医改办的同志参加了座谈。会议赞成市政府提出的方案: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按相同比例,同步运转。

8月20日组织人员到九江全国试点城市考察;9月中旬到全国试点城市镇江考察,吸取先行试点城市的经验教训;27日参加了卫生部举办的中南四省医改扩大试点城市碰头会。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全市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1995、1996年工资的填报审核工作;对门诊和住院医药费收入的构成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查原始会计帐目、统计报表、并按西医、中医、检查、手术、其它费用等进行分类调查,得出了人均住院费用、床日费用、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设计、印刷了各种表格、帐册、病卡、病历和处方。在国家有关药物目录的基础上,结合医改实际,拿出了基本药物目录初稿。

11月25日,孝感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获省政府办公厅批准。12月12日,孝感市人民政府以孝政发52号文印发了《孝感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出资比例,单位按职工基本工资的9%,个人按基本工资的1%,作为职工医疗经费的来源。决定从1997年元月一日起实行医改。12月20日,市政府召开了市直各单位1500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动员和部署了医改工作。

1997年元月一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治泉就全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案于元月一日付诸实施,发表电视讲话,孝感日报发专版介绍医改政策和政府对医改的要求。8日,省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省体改委主任一行来孝感对医改启动情况进行检查。元月中旬,省编委批准孝感市成立医管办和职工医疗保险资金管理中心。1997年3月1日市直医改正式运行。

【孝感市被列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1998年3月,国家体改委批准孝感市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4月初,市委、市政府将(孝感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起草任务下达给市体改委。体改委党组高度重视,迅速组成了工作专班,专班人员先赴省体改委听取指导意见,后考察了黄冈市《总体方案》制作过程,收集了荆州、厦门二个试点城市(总体方案,5月16日,市长助理、市体改委主任何霞江召开了市直26部门参加的制作任务分解会议,在广泛收集资料、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拿出了上报省政府的方案。1998年12月19日,省政府批准了《孝感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随后,市政府以孝政文【1998】31号文印发了《孝感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

【全省综合改革小城镇试点工作进展顺利】1995年7月,湖北省体改委等14个委办厅局下发(关于选择若干小城镇进行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1996年6月,省体改委批准孝感市孝南肖港镇、汉川马口镇、云梦道桥镇、应城长江埠办事处、安陆流水镇等五镇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

全市5个试点镇于1996年8月上报了小城镇综合改革总体方案。1997年元月底,省体改委批准了5个镇的方案。此后各试点镇所在县(市)区成立了以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以及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并根据省14个委办厅局的文件精神,先后以县(市)区委、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通过综合改革,城镇建设得到全面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其中,城镇建设投入、兴办企业、实际利用资金、工农业总产值、实现利税、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997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5.5%、32.5%、38.3%、45%、27%、15.9%、14.1%;1998年分别比1997年同期增长54.6%、62%、97%、19.4%、22.6%、61.7%、14.9%。乡镇企业改革基本完成,120家镇办企业改革面达到了96%。城镇建设推行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式。城镇建设投入1997年4358万元;1998年投入8499万元。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共建设中心集贸、农副产品批发、粮食交易、烟草、医药、建筑、运输、屠宰8个大市场。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引进项目兴办企业,1997年66个、1998年107个;引进资金,1997年8342万元、1998年16434万元。乡镇企业产业、产品结构逐步调整,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另外,道桥镇针对土地承包以来出现的人口增减、外出务工经商撂荒等矛盾,在群利村进行了土地调整试点,收到了好的效果。长江埠、马口镇建立健全了保障体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两个全省口子镇城镇建设成效明显】1996年广水武胜关镇、1998年大悟宣化店镇先后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口子镇,享受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政策,两个口子镇充分利用省市县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共投入建设资金8615万元(其中武胜关镇4000万元,宣化店镇4615万元)用于城镇和经济建设。两镇多元投入城镇建设资金5715万元(其中武胜关镇投入1100万元,宣化店镇投入4615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29万元,占总投资的4%;镇及部门投资2556万元,占44.7%;私营企业主投资2930万元,占51.3%。

武胜关镇私营企业主投资2900万元建了2公里长国道经济带和小商品、农贸、服装电器、鄂北大市场。一是依托国道建设经济带。1996年前,该镇国道边仅有个体经营户43家。列为“口子镇”后,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不断优化经营环境,率先实行封闭式管理,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路域经济带。到1998年底,发展到345家,形成了以大米、板栗、茶叶、奎面、豆丝等产品为主、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群体。二是依托老城区,建成了“小商品一条街”、免费一条街、“农贸市场一条街”和“服装电器一条街”,形成了以服装、电器及农副土特产品为主的批发市场。三是依托资源,投资450万元,占地60亩,兴建了鄂北大市场。该市场作为广水市对外贸易的主要窗口,以本市的蒜苔、吉阳蒜砣、广水奎面、孝子店酱油、花山香菇、中华山猕猴桃等名特产品为主的集中批发销售。

【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上台阶】1996年,应城、汉川、孝昌开发区经省开发区管理办公室批准升为省管开发区,至此,全市一个省级、五个省管开发区步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孝感、广水、汉川、应城、孝昌等开发区实现了领导高配,机构高设,对于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起了较强的保障作用。三年间,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共引进项目办企业185家,其中三资企业26家,实际利用内资4.6亿元,外资0.97亿元。开发区以地聚财,滚动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孝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年间,全市开发区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5亿元,工业总产值144.3亿元,利税13.8亿元,财政收入6.6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8亿元,基本上实现了“四通一平”,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出台《开发区条例》实施细则,落实和强化了封闭式管理。孝感、应城、广水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湖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实施细则。在孝感、广水、应城开发区实施封闭管理后,为全面落实封闭式管理,1998年召开了全市开发区建设和管理座谈会,会后,安陆、孝昌先后出台了封闭式管理办法。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为了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市体改委于1998年9月在安陆开发区召开了发展民营经济现场会,副市长梁惠玲、市长助理兼体改委主任何霞江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安陆开发区自费开发富丽私营小区的经验。会后应城开发区高标准的民营经济区开始建设,招商形势良好。孝昌开发区结合街区建设,坚持民营投资,滚动发展,建成一片,封闭一片,建材、装饰装潢、服装等街区市场已初具规模。

开发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引进的项目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少数开发区投资环境仍然不够宽松,造成可以引进的项目进不来,甚至已进区的项目又迁走了,不利于开发区的发展。三是新(土地法》颁布实施以后,开发区征地难、费用高,土地存量很少,不利于项目引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发区后续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领导成员名单

主任 刘明仲(1996.1~1998.4)

何霞江(1998.4~)


副主任 赵诗书(1996.3~)

邱国新(1996.1~)

陈贻先(1996.1~)

齐东斌(1997.3~)

(陈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