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建县成果 再创明天辉煌

中共孝昌县委书记 曾昭荣
孝昌县人民政府县长 戴永红

1996年至1998年,是孝昌不断巩固发展建县成果,完善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框架体系提高综合实力的三年;是举全县之力,扶贫攻坚基本实现脱贫目标的三年;也是孝昌顺利实现第一次创业向第二次创业转折的重要时期。三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敢闯敢拼、团结奉献、务实求新”的孝昌精神,顽强拼搏,扎实工作,夺取了改革开放和建县工作一个又一个新胜利,使孝昌大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8年与建县初相比,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平纯收入分别增长了2.5倍、4倍、13倍、4.5倍和3.2倍。与此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是取得了扶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基本实现全县整体脱贫目标,为孝昌今后发展和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里,全县完成的大事多,开展的活动多,取得的成果多。概括起来,县委、县政府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初成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结构调优、效益调高、农民调富,在稳定粮棉油生产的基础上,适当调减棉花、早稻种植面积,扩大中稻晚稻、油菜和秋杂粮种植面积,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模式,农业生产实现了稳产增效。1998年农业总产值实现89169万元,比1996年增长16.1%,其中多种经营产值增长38.96%。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1996年的60%上升到72%。同时,围绕特色作文章。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业化推进力度,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总体要求,以产业、产品为主导,大建产业基地,壮大产业龙头,重点发展了太子米、凤凰茶、大悟山药材、107国道沿线蔬菜和特种养殖业,逐步形成了有孝昌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2、抓扶贫攻坚,基本实现整体脱贫。1996年6月,全省扶持特困县市工作会议在孝昌召开,省委、省政府对我县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全县各地各单位进一步加大了扶贫攻坚力度。县委、县政府先后把1997年确定为“扶贫攻坚年”、1998年为“整体脱贫年”,相继召开不同层次的扶贫攻坚动员会和对口帮扶现场办公会,把扶贫到村到户作为整体脱贫的根本举措来抓,广泛开展“211”领导工程和“五个一”扶贫活动,强化领导责任,实行部门帮扶,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宣战。三年来,全县参与结对帮扶的县乡部门达300多个、干部达8630人,帮扶特困户1.3万户共4.5万人,帮扶资金达300多万元,帮扶各类项目200多个。1998年,全县贫困户实现了户平增收1000元、人平增收300元的目标,全县6318户、2.3万人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全县整体基本脱贫目标。

3、抓工业振兴,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紧紧围绕双停企业脱困、县直工业企业扭亏目标,坚持“三改一加强”方针,通过股份制改造、产权交易、鼓励民营等形式,运用资金、技术等纽带,分类指导,一企一法,一厂一策进行转机建制,全县企业改制面达到90%以上;以产权流动、资产重组为主线,组建了双连水泥、天龙生物工程等股份制公司;大力实施产权交易,运用民营办法盘活了一批国有企业。同时,全面部署开展了1996年“工业振兴年”活动,依托资源优势,突出招商引进,相继组织参加了福州、厦门、孝感建市五周年投资招商会,成功地举办孝昌建县四周年、五周年招商活动,引进建设了一批工业项目,培植了近10亿元的发展后劲,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工业整体水平。

4、抓个体私营,民营经济实现了大扩张。加快经营载体建设步伐,加大市场、私营小区、特色专业街的建设力度,着力健全和完善了以城区私营商贸区为主体的市场载体建设,三年累计兴建、改造、扩建各类市场58个,经营面积13万平方米,私营商贸区5个,个体私营街31条。全县“一大四小”私营区逐渐成为骨干财源的汇聚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探索并推行城区“两街一场”封闭管理办法,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把民营经济的发展与企业改革、资源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积极总结推广“小农场”经营模式,辐射和带动千家万户进行专业化生产,涌现了大批种养加专业村和专业经济带。到1998年,全县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发展到2.1万户(家),从业人数80733人,产值(营业额)达16.5亿元,分别是建县时的4.2倍、8.5倍和6倍,民营经济提供的税收占地方工商税收的大头,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主体力量。

此外,我们还胜利地迎战了200年一遇的“96·7”特大洪涝灾害。在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方面,开展“四帮”活动,发动社会捐款,实施优惠政策,妥善安置了灾民生活;大力开展“农业损失调整补、工业损失发展补、洪水损失工作补”,实现了“一抗三保”目标,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决定性胜利。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斗争中,我们坚决听从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挥,积极出人出力,踊跃捐款捐物,奋力开展“一抗三超”,荣立了全市抗洪抢险集体二等功,再现了老区人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风采。

1998年底和1999年初,县二次党代会和二届人代会、政协会相继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级领导班子,制定了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基本县情,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向全县上下发出了全面开展孝昌第二次创业的总动员令,确定孝昌第二次创业的基本思路为“一、二、三、四”,即咬住一个中心,就是咬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抢抓两大机遇,就是抢抓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和京珠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突出三个重点,就是突出农业产业化、民营经济、招商引进三个战略重点;强调四个保证,就是强调弘扬孝昌精神、优化发展环境、完善落实机制、加强党的建设四个保证措施。在为第二次创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全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促发展,脚踏实地抓落实,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加快孝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把孝昌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总体目标是:到2000年,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九五”计划,实现稳定脱贫奔小康的目标;到2002年,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区域经济特色日益鲜明,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建成城市功能齐全、乡镇基础设施配套、社会环境优良、人民生活比较富裕、民主法制水平较高、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等发达县。在这个基础上,再经过几届的不懈努力,逐步把孝昌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县,实现第二次创业的远景目标。

开展第二次创业,我们突出实施五大发展战略。一是实施“依托京珠发展”战略。以京珠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搞好县域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构筑县域经济新框架。围绕农业产业化,大力兴办特色农业;围绕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围绕集镇建设,大力发展民营商贸业;围绕山水人文资源,大力开发旅游业,培植壮大支柱产业。二是实施“民营强县”战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鼓励民营经济向国有、集体企业渗透,向农业产业化进军,在大市场、大流通中大显身手。努力使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总量增长、财政增收、社会就业和再就业中发挥主渠道作用。三是实施“引进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进作为孝昌第二次创业的重要突破口,实行全员上阵、全民招商,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不断提高招商引进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整体经济素质的提高,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四是实施“活商富县”战略。充分发挥孝昌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建有形市场,开拓无形市场,重振花园商业古镇雄风,努力把孝昌建成鄂北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和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实现流通富民、活商富县。五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进一步增强全民科技意识,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引进推广应用新型技术,努力使经济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不断增加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接力创业无尽期,孝昌振兴会有时。我们坚信,有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有全县人民的拼搏奋斗,孝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