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新世纪 更上一层楼

孝感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叶茂

建国五十年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五十年。五十年间,孝感教育伴随着时代的脉博,经历了建国初的改造恢复,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的初步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荡劫乱,八十年代初期的全面整顿,八十年代至今的逐步完善等五个时期,经过不断的探索、积累、调整和改革,孝感教育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市共向各级各类普通高校输送新生62347人。1998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213所,在校学生1212682人,教职工68396人,校舍总面积650.7万平方米,全市教育形成了从普通教育到职、成教育,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门类齐全、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格局,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多类型、多层次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孝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孝感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

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孝感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尊师重教风尚初步形成

孝感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孝感教育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曾为孝感教育题词:“尊师人才出,重教国家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为孝感教育题词或到孝感视察教育。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切实担负起办教育,发展教育的重任,坚持定期议教,制订了很好的政策措施,将教育发展纳入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通盘考虑,优先发展。1994年,市政府专门下发孝政发[1994]8号文件,要求将教师工资收归县市区统筹管理。1995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孝感市委、孝感市人民政府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孝发[1995]11号),提出了13条教育经费筹措措施,有力地缓解了教育经费紧张的局面。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全市教育投入逐年增加。至1998年,全市年教育投入达到77787.7万元。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重视为教师解决住房难问题。1998年,全市教师人均居住面积达12平方米,高于全市人均居住水平。

教育同样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改革开放20年,“人民教育人民办”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全市社会捐、集资建校资金超过10亿元,办学经费达9483.4万元。“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风尚已在全市初步形成。

(二)各类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1、“两基”任务基本完成。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全市中小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祠堂办学堂”的状况,办学条件较差。直至80年代,全市才基本实现“一无两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凳)目标。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全市“两基”工程启动,1993年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1995年基本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1998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随着“两基”工程的实施,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上升。1998~1999学年度,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小学教育完成率达到99.8%;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7.4%;初中教育完成率达到95.6%。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仅1990至1998年,全市扫除青壮年文盲6万多人,青壮年非文盲率由92.54%提高到99.36%。中小学办学布局不断优化。按照“高中进县城、初中进乡镇、小学联村办”的思路,1987~1998年,全市调减高中22所,初中197所,小学816所,改变了中小学校布点散、规模小的局面。可以认为,“两基”任务的完成是孝感教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为教育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职成教育发展迅猛。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全市教育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至90年代达到一个高峰。职业教育方面,一是格局逐步完善。1995年,孝感艺术职业学校成立;1996年,孝感商业中等专业学校经省批准挂牌成立;1998年,由孝感教育学院、市财校、卫校、机电工程学校联合申办孝感职业技术学院获国家教育部批准。至此,全市形成了高等、中等、初等三级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二是规模不断扩大,至1998年,全市有高等职校1所,在校生302人;中等职校51所,在校生40098人;初等职校19所,在校生10419人。三是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至1998年底,全市普通中专学校占地面积871206平方米,校舍面积435885平方米,学校藏书总计76.16万册。其中有7所达到省办学水平合格学校标准,2所成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

成人教育多年来始终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大力加强县、乡、村三级成教网络建设。至1998年底,全市建成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8所,同时,有99.32%的乡镇建起乡镇成校,89.66%以上的村建成了村成校,已基本形成了以成人中专为龙头、乡镇成校为骨干、村成校为辐射点的三级成校网络。从1998年开始,乡镇成校按照“校舍规范化,设施现代化,培训网络化,基地实体化”的要求,开展创示范成校、先进成校的“双创活动”,推动了成校建设的发展。全市145所乡镇成校中,目前有国家级先进成校2所,省级示范成校4所,省级先进成校23所,市级示范成校12所,市级先进成校62所。

3、高等教育有所加强。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长期以来,在发展高等教育方面,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孝感广播电视大学、孝感教育学院均获得了很大发展。至1998年,全市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3600人,每年为社会输送1200多名合格毕业生。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8年开考以来,开设100多个专业,已开考1300多科次,有14万人次参加考试,6000多人毕业。

4、社会办学方兴未艾。随着国家办学体制发展的深入80年代末,社会、团体、个人办学在孝感市应运而生。按照“积极鼓、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社会力量在各类教育中都有所发展,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逐步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有社会力量兴办学校(含幼儿园)165所,在校生(幼儿)19958人。1997年由港商投资3500万元兴建的私立英才外国语学校在我市落户。现已成为占地面积200多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米,在校学生600多人,教职工110多人的12年一贯制学校。

5、幼儿教育初显规模。社会需求的逐步扩大,带动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城乡幼儿入园率明显提高。至1998年,全市有幼儿园313所,幼儿班1193个,在园幼儿47558人。全市幼儿入园率达39.2%,其中,城镇幼儿入园率达80%,农村幼儿入园率达到30%。全市有学前班1222个,在班幼儿103696人,入班率达87.33%,其中农村86388人,入班率82.82%。

(三)办学基本条件不断改善

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逐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善了办学条件。全市坚持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据统计,从1991至1998年,全市教育费支出由8992万元,增加到77787.8万元。预算内教育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19.87%提高到22.32%。至1998年,全市中小学校舍面积达到586.9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室的装备大大加强。全市实验室和图书室建筑面积达标的学校分别有2079所和1852所,体育场面积达标的学校有1920所。理科教育仪器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有1695所,音、体、美教学器材配备达标的学校分别有1664所、1885所、1566所。学校藏书总数达4112563册,建成了一类图书室205个、二类图书室1077个、三类图书室908个。教育现代化在一些基础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开始启动。有26所学校建成微机室,54所学校建成语言实验室。

(四)教师队伍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市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至1998年,全市有专任教师53095人。其中,普通高校640人,普通中专1045人,普通中学15352人,职业中学1110人,小学32000人,特殊教育学校83人,幼儿园2199人,成人高校23人,成人中专643人。为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全市采取了四项措施。

1、建设培训基地。至1998年,3所中师在校生规模达到2485人,累计为全市中小学输送合格师资1万多人。各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得到加强,较好地发挥了培养、培训师资的作用。

2、提高教师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历补偿教育,全市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得到1998年,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5.5%、81%和72%。近几年,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全市深入开展了教师基本功训练、继续教育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3、加强校长培训。进入90年代,全市第一轮中小学校长培训全面展开。至1998年,各级教师进修学校开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班100多期,培训中小学校长4千多人次。

4、解决民师问题。根据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1995年,采取“招、转、辞、退”等方式解决民师问题的工作在全市开始启动。至1998年,通过考试与考核,全市共招转5740名民办教师为公办教师。

总之,建国50年,全市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好的,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两基”的水平还有待提高,职成教育有待加快发展,教育结构急需进一步调整,教育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教育投入不足等,都影响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孝感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

在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初现端倪的重要时期,孝感教育必须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克难奋进、乘势而上,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乃至“十五”期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市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我市科教兴市战略和第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改革,依法治教,优化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管理机制,优化教育队伍,提高“两基”水平,提高办学效益,面向现代化,建立孝感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新格局,为促进孝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我市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两基”达到高标准,各级各类教育基本实现协调、持续发展;教育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推动教育向现代化迈进。到2002年,孝感市区和各县市城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将突出五个重点:一是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继续把“两基”放到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集中力量提高普及程度,完善教育条件,改造薄弱学校,真正使全市“两基”工作达到高标准。二是紧贴经济发展,优化教育结构。按照“不断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支持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的原则,调整教育结构,实现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三是加大统筹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普通中小学实行以大带小,以强扶弱。职成教育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四是增强管理意识,优化管理机制。扭转重建轻管的倾向,通过加强对学校常规的管理、对教育财务的管理、对下级政府办学的指导,逐步把教育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推进。五是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注重小科教育的培养培训,着力改变教师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下决心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我们将采取五项措施:一是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三是进一步落实依法治教;四是进一步拓宽教育经费渠道;五是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

我们将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在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上,更加重视质量;在德育和智育的关系上,更加重视德育;在发展和改革的关系上,更加重视改革。努力做到“日常工作无漏洞,重点工作创特色,特色工作争位次”,把我市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