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改革潮 致力抓发展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孝感市工商局局长 吴水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参与承担了所有制结构调整,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冲破了“左”的思想束缚,从柔弱的小草成长为繁茂的大树。尤其是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基础层次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效益好,在全省有较大影响。

当历史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刻,十五大又明确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之内,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结合孝感实情,适时提出了把民营经济作为孝感“第二次创业”的主体和突破口。面对新形势,我们有必要对二十年来全市非公有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回顾,进一步深化认识,调整发展思路,全力推动民营经济的突破性发展。

一、伴随国家形势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回顾全市非公有制基础层次个体私营经济二十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到1982年,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9月后,孝感地、县两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恢复并单独设立,个体工商业登记发照工作逐步恢复。随后,全区工商部门根据省工商局(关于对城镇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的通知》精神和地委、行署关于注意对城镇个体工商户的调查和做好恢复工作的要求,对个体工商业的恢复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据统计,全地区共有个体工商户1140户、从业人员1631人,注册资本9.6万元,1980年,地委《关于加强城镇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个体工商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部分,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形式。要求在城镇放宽政策,适当地发展个体工商业。1981年9月,原地区工商局又根据国务院(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精神,下发了发展扶持个体工商业的意见),促进个体工商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82年底,全地区个体工商业发展到13188户,从业人数16192人,分别是1979年的11.57倍和9.93倍。这一时期,由于思想观念一时还难以转过弯来,个体从业者主要是原小手工业者、小商贩和城镇待业人员。

第二阶段:1983年到1988年,鼓励发展阶段。中共十二大报告和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就个体经济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指出:“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要鼓励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业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工商行政部门在认真领会精神的前提下,开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个体工商户列入工作议事日程。1983年,农村涌现大批剩余劳力。在这种形势下,孝感地区一方面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一方面积极支持城镇待业的青壮年、退休职工和有技术专长、经营经验的人从事个体经营。当时的地委领导还带领各县、市领导,以及银行、财政等部门的负责同志,把资金带在手上,到个体工商户家中现场办公,动员他们贷款,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此后连续几年,全区个体商业每年都要上一个新台阶。截止1988年底,全地区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个体私营经济总户数达到71642户、从业人员114576人,分别是1982年的5.43倍和7.07倍。其中私营企业发展到263户,从业人员5059人,个体私营经济产值营业额达到7.08亿元。这一阶段还逐步发展起来了一批万元、十万元的个体工商大户,私营企业也开始出现。并且通过这批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条街道一个特色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雏形。

第三个阶段:1989年到1992年,徘徊停滞阶段。这一时期,国家实行治理整顿和宏观紧缩,控制经济发展速度,控制投资规模,控制消费增长,加之国家动员一些个体工商户补税,使不少个体私营业主误以为政策要变,纷纷收手不干,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锐减。到1992年底,全地区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个体私营经济总户数、私营企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分别比1988年减少18.2%、36.9%和15%。

第四阶段:1993年至今,大发展、大提高阶段。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突破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坚定了干部群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信心和决心。1993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刚刚撤地建市的孝感召开了全省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孝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抓,提出了“大发展、大提高”的指导思路,在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切实加大了力度。截止1997年底,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个体私营企业达到20.82万户,从业人员74.5万人,其中私营企业3600户,产值营业额达到150.7亿元。分别是1992年的3.55倍、7.64倍、21.7倍、18倍。其中,注册资本过百万的私营企业达260户。我市提前两年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到六年发展规划,各项指数的年平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二、正确分析现有基础优势,充分认识非公有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纵观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以个体私营经济为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孝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和作用。

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状况看,非公有经济已成为全市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不断增加,对社会的贡献愈来愈大。1997年,全市个体私营总注册资本36.15亿元,是国有集体总注册资本的41.5%;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除中省企业)的20.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6.1%;个体私营经济纳税占地方工商税收的31.7%。从93年至今,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税收绝对额每年以16.7%的速度增长。在大多数乡(镇)级财政收入中,个体私营经济税收普遍占到40%左右,有的高达8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除给社会创造财富外,还在调整产业结构、安置就业、搞活流通、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孝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从孝感人务工经商的沿习看,非公有制经济是各类经济成份中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部分。历史上,孝感的“九佬十八匠”在全国很有名气,经商之风长盛不衰。目前,孝感籍在外地务工经商的人员就达70余万人。这批个体私营业主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形成了灵敏的信息网络,建立了灵活独特的机制,而且还聚集了资本、产品、市场等优势,因此能够很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风云,经营范围涉及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经营和各个领域,并正在向生产型、科技型、集团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战场上的一支生力军。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走势看,非公有经济蕴含着极大的带动力量。非公有经济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生命力最强的经济,具有完全的市场机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大胆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非公有经济善于捕捉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新机遇,有选择的与国有、集体企业参股、合资、联营;有的承包、租赁国有、集体企业厂房、设备、门店、柜台、商场等投资生产经营;有的购买、兼并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目前全市共有4.56万户个私企业采用上述形式从事经营活动,并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非公有经济作为地方经济投资的现实主体,面对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良好时机,只要有好的政策加以引导,势必会投入大量资金扩大再生产,从而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稳定增长的一股强劲动力。

三、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大力促进和推动非公有经济突破性发展

党的十五大为非公有经济描绘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带动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面对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和经济大发展热潮,市委、市政府以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进第二次创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放心、放手、放开发展非公有经济、组织领导、目标任务、扶持服务、重点指导、载体推动、依法保护、规范管理八个到位。在工作实践中,应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超常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同志,要从深层解决认识问题,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江总书记所讲的“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的重要论述上来,认真分析市情,打破所有制条条框框的束缚,调动各种经济成份的积极因素,只要能促进全局经济发展,哪种经济成份发展得快,就发展哪种。各级党委、政府要象抓国有、集体经济那样,经常抓在手上,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促,在政治待遇、税赋征收、扶持发展上一视同仁,用超常的方法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二)紧密联系孝感实际,看准走稳抓狠,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开展第二次创业。

第一、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资源和地域优势,着力培育农村群块经济。一是着重引导农民面向市场,利用当地资源,聚集社会资金、人才、场地、技术等要素,大力发展适合家庭个人生产经营的行业和项目;鼓励、动员专业大户和个体私营业主租赁、承包、入股经营,甚至购买土地(使用权)、山水、矿产资源创办私营企业。二是积极鼓励农民和个体私营业主依靠科学,发展高效益种植业、养殖业和与之配套的高附加值深加工业。三是支持农民,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龙头,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名优产品支柱产业,走产、供、加、销一体、集约化的发展路子,形成更多的私营专业村及生产加工群体,以大群体形成大规模。

第二、抓住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机遇,放手放胆让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一是积极支持个体私营工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重组,鼓励个体私营企业联营、购买、兼并、承包、租赁国有和集体亏损企业,以及出资参股、控股甚至整体收购国有和集体企业产权,“借梯上楼”,迅速扩大生产规模。二是积极支持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鼓励个体私营企业招聘和吸收下岗职工。

第三,深入开展“创亿元私营企业”活动,鼓励私营企业实行股份制,走“小巨人”发展之路。一是按照扶大、扶优、扶高、扶强的原则,着力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水平高的亿元私营企业,发展一批产值达千万元的私营企业大户。二是依托已发展起来的骨干私营企业,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界限,向股份制、联合型、集团化、产销一体化方向发展,发挥整体规模效益。三是敞开市门,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市与私营企业嫁接联姻。

第四、狠抓“回归工程”,大力招商引进,借助外力谋求发展。孝感有数十万农民离土离乡闯市场,这数十万“走天涯”的各路经商大军,既有雄厚的资本,又有广联“天下客”的优势,构成了一股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把他们雄厚的资金、丰富的市场管理经验利用起来为家乡作贡献,并通过他们引进一批外来大户开办企业,仍应作为今后各级的工作重点。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实行政策优惠,广泛宣传,走出去、请进来、典型引路,跟踪督导,八方引“凤”,用“凤引凤归”带动“群凤归巢”。

第五,重视科技投入,争创精品名牌,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发展。大胆引进人才、技术、先进设备,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寻找技术靠山,开发新产品,提高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鼓励引进和挂靠国内外著名品牌,发展和壮大自己。

第六,强化市场、小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为个体私营经济连片发展、区域发展、集中发展创造物质载体。各地要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大力度建设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辐射较强的专业市场,新建扩建一批综合市场和专业小区,走以产业为基础,以小区为载体,以市场为纽带,产业、小区与市场相互发展的路子。对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个体私营经济一条街和各类集贸、专业市场要对外实行封闭式统一管理。

(三)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把个体私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强化领导,真抓实干。一是继续推行“双向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经济目标考核和政绩考核内容,做到目标明确、领导到位、责任到人。二是继续建立领导与大户联系点制度,深入实际,协调各方面关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继续充分发挥各级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的作用,强化领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是加强检查督办。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组成督办专班,及时通报情况,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全盘。

第二,坚持制止“三乱”行为,尽力营造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各地要象抓减轻农民负担那样,加大工作力度,坚决制上向个体私营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行为,坚决依法保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合力扶持,齐心协力抓发展。相关职能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部门利益驱动的态度,把言和行统一到发展经济的中心指导思想上来,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结合实际把政策用足、用活。特别要把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文件真正落到实处。各职能部门之间要通力配合,要站在全市经济发展的高度,来分析、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做到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放水养鱼”用实际行动画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同心圆”。

(四)加强教育、引导和管理,展示新时期个体私营业主的良好形象,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建设发展。

各级个协、私协组织要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教育、引导和管理。要认真履行“三自”职责,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当好个体私营业主的娘家人和贴心人;要通过采取组织“资金互助会”和设立法律顾问室等有效形式,帮其解决发展资金不足和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等实际问题,切实为个体私营经济排忧解难;要借助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尤其对规模大、效益好、守法经营、勤劳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贡献突出的典型要大力宣传,以展示新时期个体私营业主的良好形象;要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模范。与此同时,要重视加强个体私营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工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个体私营经济同国有、集体经济享受同等政治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