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八七”攻坚计划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孝感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潘华明

一、五年来工作成效

我市自1994年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5年来,特别是1997、1998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苦干实干,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合力攻坚,使贫困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贫困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1、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扶贫攻坚前的1993年,我市贫困地区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36.4万人,占贫困地区农业人口的16.57%,1998年底减少到2.5万人,占贫困地区农业人口的1.2%。

2、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孝昌、大悟、广水三县市199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为148亿元,比1993年的32.6亿元,增长3.5倍;财政收入1998年达到3.69亿元,比1993年的1.68亿元,增长了1.2倍。3、农民收入显著增加。1998年孝昌、大悟、广水三县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20、1640、2166元,分别比1993年净增1222、1049、1454元。

4、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市实现村村通电,农户通电率达98%以上,实现了乡乡通油路,99%以上的村通简易公路;三分之一的村通了程控电话;95%以上的农户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贫困山区、老区、库区人民的行路难、饮水难、通讯难、用电难、看电视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贫困地区基本消灭了学校危房,通过实现希望工程,救助失学儿童,使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8%以上,都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乡镇文化站建设得到了巩固提高;乡村卫生体系健全,医疗设备大大改善;科技扶贫、科技兴农力度不断加强,医疗设备大大改善;科技扶贫、科技意识、商品意识逐步增强。

二、五年来扶贫攻坚的主要作法

五年来,我市扶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党委、政府把扶贫攻坚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狠抓责任制落实到位。一是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湖北省扶贫攻坚计划》的要求,市、县两级分别制订了扶贫攻坚计划,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根据奋斗目标,市政府又就年度工作目标与有关县市签订了《扶贫攻坚责任状》。〈责任状》要求扶贫攻坚任务大的县市,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二是从全局上加强领导,每年市委、市政府对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题研究,认真部署。三是突出扶贫攻坚重点,实施领导工程。为了切实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有关部门扶贫责任制,按照中央关于“把贫困乡镇、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在1996年的下半年组织力量,历时两个多月,到全市贫困地区进行系统调查,摸清贫困现状,分析致贫原因,研究脱贫对策,根据贫困状况,决定将贫困人口较多,人平收入较低,财政实力较弱,集体经济薄弱的孝昌县的小悟、丰山、王店、季店、大悟县的吕王、黄站、宣化、姚畈、高店、东新、四姑、芳畈,广水市长岭、关庙、余店、兴隆、宝林,安陆市的赵棚,汉川市的韩集,市直双峰林场共21个乡镇,作为市、县两级扶贫攻坚的重点。其中,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广水市长岭镇、孝昌县小悟乡、大悟县吕王镇、安陆市赵棚镇、汉川市韩集乡,并由市“四大家”主要领导实现挂点扶贫。

(二)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扶贫到村到户。一是以省定72个特困村为重点,由73名县级领导带队,组织了116个部门对72个特困村实行驻村对口帮扶。二是广泛开展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市委、市政府在去年5月份召开的全市扶贫攻坚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求各级干部要到贫困山区“结穷亲”。并就干部结对帮扶工作以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名义发文,要求1个处级以上的干部包1户,2个科级干部包1户,3-4个一般干部包扶1户。以“制定一个规划,选准一条脱贫致富路子,办一、两件实事,帮农户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转移一个劳动力”为主要帮扶内容开展这项活动。全市市、县、乡、村四级共组织了10145名干部,帮扶了9145个贫困户。帮扶资金达147万元,帮扶项目4652个,送仔猪11000头,小鸡3万多只,肥料1000吨,饲料1000多吨,树苗100多棵。其中市直105个单位4023名干部,结对帮扶693个贫困户。在干部结对帮扶活动中,领导干部带头垂范,市“四大家”领导有34人结对帮扶40个贫困户,个人捐款达2万多元。从验收的情况看,1998年人均收入达到1488元,比1997年的957元增加了491元,95%以上的贫困农户越过了温饱线。三是组织企业带动帮扶到户。全市共有220个企业,吸收了5000多人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四是扶贫项目资金幅射到户。大悟县按照“农户、基地、公司”的模式,帮助贫困户走脱贫致富路子。1998年该县为黄站,刘集茶叶基地投资扶贫款80万元,带动了620个贫困户开发生产。如茶叶生产和经营,当年户平均增收2000多元。五是劳务输出到户。1998年处出打工达14万人次,人平年收入3000多元。

(三)坚持开发扶贫方针,明确发展思路。

1、立足资源开发,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近几年,各地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围绕实现“一人一亩”经济林园,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建立区域性支柱产业。近几年为了实现人平半亩以上稳产高产农田和1亩高效经济林园,按照“一冬一春、一户一分”的要求,实行改土,保水、造林三位一体,坡改梯工程18万亩,改造冷浸田7万亩,经过改造新建,使全市多种经营总面积达144万亩,人均0.66亩。大悟县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全县多种经营面积达72万亩,人均1.36亩,基本上形成了北部板栗南部茶,中部矿产果药杂的地域性经济格局。孝昌县采取政策驱动,典型带动,效益启动的办法,大力发展生猪养殖,1998年出栏生猪42万头,人平0.75头,养猪已成为该县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广水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园”的总体布局,坚持产业化方向,建设大基地、培植大龙头,狠抓板栗、早熟桃、茶叶、食用菌、药材、畜牧、水产等7大基地建设。到去年底,各类基地面积已达50万亩。这个市的长岭镇提出“耕地保口粮、围垦奔小康”的工作思路,几年来已在徐家河库区围垦228处、1.5万多亩水面、库区村基本实现1人1亩围垦养殖水面。

2、坚持自力更生、组织群众苦干实干。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自身努力,是脱贫致富的决定因素,是实现扶贫攻坚目标的根本保障。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针对贫困地区条件差、底子薄、资金有限的实际,始终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贫困地区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来抓,每年两个小农闲和冬春都要大规模组织群众劳务投入。安陆市王义贞镇动员和组织群众发扬“自加压力、负重拼搏、艰苦奋斗、改造山河”的王义贞镇精神,从1994年以来,群众每年用于基地开发、水利建设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的积累工,劳平50多个。全镇“坡改梯”9000多亩,栽银杏70多万株,每年套种粮食和经济作物4000多亩,增收400多万元。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近几年,我们采取“上面争、财政挤”的办法,多渠道筹集扶贫资金,用于以电、路、通讯为主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努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到1998年底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信号,40%以上的村通程控电话,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5%以上。孝昌县是一个新县,1993年建县以来,他们通过多渠道筹集1亿多元资金,先后改建、扩建7条175公里的县乡主干道,修通376个村319公里的断头路、架设桥梁15座,路面黑色化里程增加150公里,全县通车里程273公里;村级公路通车率由1993年的81%提高到1998年的92%;建成城区110KV变电站4条电力专线,完成6个35KV变电站增容;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全县村级通电话率由建县时不足19%提高到1998年的51%。大悟县改造、扩建水利设施,增加蓄水能力460多万方,扩大有效灌溉面积8.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广水市提出着力打好“三通”攻坚战。通路:投资1400多万元,投工1600多万个,新修、改造、延伸乡、村公路296条、1280公里,全市初步建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通电:投资230万元,对33个村的电网进行了改造,消灭了5个无电村;通信息:投资260万元,使全市三分之一的村开通了程控电话,修建22座电视差转站,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架通了山区、库区脱贫致富的信息桥梁。

4、以开放促开发,招商扶贫。各地在扶贫攻坚中,坚持改革开放,立足本地资源,敞开山门,太搞招商引进。市委、市政府对县市下达招商引进任务,通过招商引进资开发本地资源。孝昌、大悟、广水三县市近两年共引进外资5.9亿元。大悟县近两年来共引进内外资项目381个,协议资金3.7亿元,到位资金1.16亿元。这个县的吕王镇立足矿产资源引进项目已达5个、引进资金近2300多万元。引进的湖北华龙集团,开采银山寨蛇纹大理石,目前,已投入生产,年产荒料在2万立方以上,每年可为该镇提供租金和税收达200多万元。还有河口镇引进的湖北龙昌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红薯系列产品、武汉洪山祥云娱乐有限公司进行的候冲水库生态开发小区,三里镇万亩油桐基地,大新镇月柿基地建设等招商引进项目都呈良好发展态势。

5、把科技开发与经济开发融为一体。几年来,我们按照科技扶贫的要求加大贫困地区科技兴农的力度。一是多形式、多层次举办各类培训班,抓好农民的技术培训,普及科技知识;每年要求培训人员在10万人次以上,使每户拥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二是组织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三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如水稻软盘旱育抛插技术、蔬菜无土栽培、地膜玉米、花生栽培、节水灌溉农业等种植技术。四是人才引进,近两年贫困县市引进科技人才300多人次,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攻坚。一是组织部门对口帮扶,对市委、市政府确定重点扶持的长岭、小悟、吕王三个乡镇和汉川韩集乡、安陆赵棚镇,由市直财政、交通、计委、电力、电信、民政、教委、水利、广电、农行、卫生、共青团等16个部门对口帮扶。1997、1998两年共拿出资金2000多万元,投入到重点贫困乡镇。其中,市财政两年拿出了210万元的无偿资金,用于支持重点贫困乡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50万元周转金扶持重点贫困乡镇发展生产,培植财源。市交通局两年从交通建设资金中拿出6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重点贫困乡镇的公路建设,为贫困地区教育投资60多万元。邮电部门拿出300多万元。用于长岭、小悟、吕王三个贫困乡镇安装程控电话。电力部门拿出200多万元,用于3个库区无电村和少数不通电的村、组、农户的电力建设,并在农村电网改造中优先、优惠安排3个重点贫困乡镇。农行每年不少于100万元投入扶持重点贫困乡镇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种养殖项目。计委、水利、教委、民政、广电、卫生、文化、扶贫办等部门已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300万元以上。大悟、孝昌、广水、安陆、汉川等县市已仿效市直的办法,组织部门对口帮扶到村。二是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与扶贫攻坚挂钩,常年驻点帮扶。近五年来,市县两级先后组织了5000多人次的机关干部到贫困乡镇驻队,帮助开发多种经营基地2万多亩,扶持发展乡镇企业500多个。三是发挥老促会作用,开展民间扶贫。各地老促会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科技培训、广泛募集扶贫基金,为老区建设牵线搭桥、引进项目、技术和人才。四是发挥共青团、妇联、台办、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希望工程”、“姐妹手拉手”、台胞侨胞捐赠和“光彩事业”等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五是驻孝部队也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93年以来就对口帮扶孝昌县小悟乡,几年来共捐衣物1.26万件,棉被100多床,粮食3万多斤,扶持资金达12万多元,特别是1997年对改造青界公路险段降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五)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用好管好扶持资金。几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强山区扶贫开发两个《决定》的要求,狠抓了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到位。这些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山区“造血”功能,为贫困地区经济逐步走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子奠定了基础。从1994年以来,共落实各类扶贫资金2.42亿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6256万元;扶贫专项贴息贷款12450万元;财政扶贫专款1857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资金2198万元。对于上述资金的使用,我们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性质,保证80%的资金用于重点贫困乡镇、村。并坚持由主管部门事先搞好项目的调查、论证、申报工作;对已定的项目加强管理,做到按项目落实资金;每年请监察、审计等部门实行年度审计,加强监督检查。

(六)注重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五个好的要求,着力抓好贫困乡镇、贫困村党支部的领导班子配备工作。市委坚持选派青年干部到贫困乡镇挂职锻炼,增强了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巩固脱贫成果的思路、对策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由攻坚战转入巩固战。在稳定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主攻薄弱点、难点。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素质,使贫困地区经济得以协调发展。全市贫困人口控制在2万人以下,占贫困地区总人数的1%以内,绝大多数人口达到稳定脱贫,实现富裕、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