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省的位次】 1995年度孝感市粮食总产量54.48亿斤,在全省列第四位。其中早稻总产11亿斤,中稻总产22.13亿斤,晚稻总产11.46亿斤,分别列全省第四、第三和第四位;夏粮总产9.06亿斤,其中小麦8.144亿斤,均列全省第三位。棉花总产98.6万担,排在全省第五位;油料总产231.6万担,其中油菜籽148.8万担,分别排在全省第五和第八位。全市1995年肉类总产量23.64万吨,列全省第四,其中猪肉19.79万吨,牛肉0.81万吨,分别排在全省第五和第三位。

【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是一门新兴的产业,农业信息工作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市农业局工作的龙头,直接代表和影响着单位的形象,具有“窗口作用”;作为反映农业各类情况的信息载体,具有“桥梁作用”;作为快速准确捕捉各类信息的重要工具,具有“触角作用”;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材料,具有“催化作用”。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1993年建市起,孝感市狠抓了农业信息的网络建设、体系建设,拓宽信息渠道,严肃制度管理,努力提高信息质量,大力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市农业信息部门主要以《农业信息》内刊形式向同级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业务部门报送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政策信息、民情民意等十多类信息,提供有关准确情况,及时当好得力参谋。到1995年底,已编发《农业信息》86期,600余条,共计40余万字。其中被同级党政部门采用近200条(篇),被上级业务部门采用100余条(),还有被《湖北省经济》、《湖北农民报》、《孝感日报》等有关新闻报刊采用20余篇(条)。有30余条上报到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政府办公厅采用,直接进入高层领导决策中。有关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猛和农技队伍存在五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应城市实行双百目标考核加强农技队伍建设的经验等8条重要信息受到省委书记关广富等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孝感市农业信息连续三年在省、市党务、政务、业务信息量化考核中始终保持前列,有9篇(条)信息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或特等信息,有6人次被评为先进信息工作者。有近30条被有关单位作为经营决策开发利用。

【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是孝感市农业生产的重头戏,主要由早稻、中稻、晚稻、夏粮、旱杂粮五粮构成,常年总产量50亿斤以上,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建市以来,孝感市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粮食结构明显改善,生产技术显著进步。1993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53.03万亩,单产388公斤,总产50.66亿斤。1994年,孝感市粮食种植面积650.61万亩,单产406公斤,总产52.85亿斤。1995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53.75万亩,单产417公斤,总产54.48亿斤,其中夏粮9.06亿斤,稻谷44.6亿斤,杂粮0.828亿斤。

在粮食生产上,主要表现以下四个特点:

杂交优势利用继续扩大。一是杂交面积逐年扩大。1993年杂交稻面积155.19万亩,比上年增17.6万亩;1994167.88万亩;到1995年扩大到196.9万亩。二是杂交玉米面积从无到有。到1995年,全市种植玉米面积达15万亩,其中杂交玉米占90%左右。

茬口结构调整更趋合理。1995年,全市早稻面积122.24万亩,中稻面积164.01万亩,晚稻面积137.24万亩,旱杂粮面积19.47万亩,夏粮面积210.8万亩,形成了南部三季配套,北部麦—杂当家的新格局,较好地利用了孝感地域温光水气等优越自然资源。

新技术推广成效显著。主要示范应用水稻旱育抛寄、抛栽、稀植新技术260万亩,保温育秧15万亩,多效唑等调节剂210万亩,化学除草面积逐年扩大。

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逐步增加。以粮食为主的近十五种高效复合模式应用面积逐年增加,1993年高效种植模式80万亩,比上年增加40万亩。1994年达116万亩。1995年达146.85万亩。为稳定发展粮食、增加收入找出新路。

【棉花生产】 棉花是孝感市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汉川、应城、云梦、广水、孝南等五个县市,常年种植面积近70万亩。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棉花面积发展调整形成了由低产区向高产区转移、由单一效益向复合高效转移、由分散零星种植向规模集约种植的三个转移。1994年棉花种植面积67.6万亩,1995年实收面积68.14万亩。棉花单产、总产逐年增加。1994年平均单产65.2公斤,总产88.3万担。1995年平均单产72.4公斤,总产98.67万担,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棉花产量的不断提高和增加,除了政策的驱动之外,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普及,具体表现在四个增加:

一是良种种植面积增加。1995年全市以鄂棉18为主的良种面积占棉田总面积92.1%,其中鄂棉18种植面积45.03万亩,比1994年的31万亩扩大14万亩。

二是精加工棉种面积增加。1995年全市精加工棉种种植面积14.5万亩,占棉田面积的21.3%。精加工棉种已充分表现了抗御早春低温的明显优势。

三是“两膜”早棉面积增加。1995年全市两膜棉面积54.75万亩,比1994年的49.13万亩增加5.62万亩,占全市棉田总面积的77.9%移栽地膜面积也由1994年的800亩发展到16个乡镇的4.5万亩,是1994年的56倍。

四是肥促化调面积有所增加。1995年全市肥促化调累计应用面积由1994年的134万亩次增加到142万亩次。

【油料生产】 建市以来,全市油料生产水平稳步提高,面积、单产、总产逐年增加,新品种、新技术应用面积稳定扩大。

一是面积、单产、总产一年一个台阶。1993年油料面积76.06万亩,单产102公斤,总产154.5万担;1994年面积81.96万亩,单产106公斤,总产173万担,分别比1993年增7.75%3.93%11.98%1995年面积103.41万亩,单产112公斤,总产231.6万担,分别比1994年增26.17%5.7%33.91%

油菜是孝感市油料生产的主体,1993~1995年油菜总产分别占当年油料总产的54.55%55.37%64.24%

二是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水平逐年提高。近年在油料生产上主要推广了优质杂交油菜华杂二号、华杂三号、中双四号等34万亩,推广了抗病高产的花生新品种中花二号7万亩,推广了高产抗病的芝麻新品种中芝系统2.7万亩。栽培技术主要推广了油菜育苗移栽为主的秋冬季高产技术、油菜底施硼肥技术、花生施钼技术和化学除草技术。

【茶叶生产】 茶叶是孝感市多种经营主要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大悟、广水、孝昌、孝南、安陆等县市区。撤地建市以来,茶叶生产发展较为迅速。1993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5.5万亩,总产47.5万公斤;1994年种植面积发展到6.6万亩,总产48.5万公斤;1995年种植面积发展到7.9万亩,总产49万公斤。基本上形成了种植区域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的新格局。

一是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在栽培技术上,80%的新建园是采用良种加密植栽培新技术建造的,为逐步过渡到专业基地生产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是先进加工技术得到普及推广。随着加工新技术的不断普及推广,使得过去单一的炒青茶和少量毛尖生产发展为花色多样、品种繁多的新格局。目前能生产扁形类、条形类、芽形类三大类十多个品种,并在加工技术上由低级进入精细加工高级阶段,精品不断涌现,近几年有30余种茶在省级以上茶叶评比会上获奖,有三种茶1995年获金奖银奖,实现了孝感市茶叶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

三是产、供、加、销一条龙体系初步建立。随着茶叶面积、产量的不断增加,孝感市根据生产实际先后建立了孝感市茶叶公司、应城市茶叶公司、架子山茶顺集团公司、广水市茶叶公司、大悟金鼓茶叶集团、黄站茶叶集团等,负责组织、管理和协调全市茶叶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孝感市茶叶产业化的发展。

【果树生产】 地改市以来,孝感市果树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95年底,全市果树面积70.51万亩,其中:水果面积35.51万亩,干果(银杏、板栗)面积35万亩,总产果品6497万公斤。分别比1990年增加44.84万亩、31万亩和4935万公斤。水果中,桃子的面积19.8万亩,比1990年增加11.3万亩。早熟桃子5万亩,比1990年增加3.93万亩。初步形成了区域种植、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格局,主要有四大果树特色生产基地。一是孝南、孝昌、广水等县市区自东向西横贯15个丘陵乡镇的桃子基地10万亩;二是大悟、广水、孝昌等县市的板栗基地30万亩;三是安陆王义贞镇为主四个乡镇的银杏基地5万亩;四是安陆、应城、汉川的梨子基地4.5万亩。

1991年到1995年,全市引进了早霞露、霞辉1号、布目早生、早露蟠桃、NJN72油桃、奈李等果树新品种40个,陆续推广了砂子早生、岗山早生、早红二号、早熟桃、黄龙、湘南梨、大佛手银杏、大红袍栗、五月红无花果、中华猕猴桃等良种果树,开展了《早熟桃高产栽培示范》、《玉皇李高产栽培示范》、《银杏三园配套育苗技术研究》《银杏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实施了《早熟桃高产栽培》“丰产计划”项目、《银杏矮密早技术推广》项目、《京广沿线孝感地段桃、李、银杏树带》项目。这些项目应用与实施,使孝感市的果树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果树生产规模得到了不断增大。

【蔬菜生产】 1995年,全市蔬菜面积54.6万亩,复种面积110万亩,总产15.8亿公斤,比“七五”末期分别增加16.1万亩、30万亩、5.4亿公斤,增长41.8%37.5%51.9%。逐步形成了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的局面。蔬菜供应基本实现了长短结合、精粗搭配、淡旺衔接、周年均衡供应,并呈现出菜商云集、交易活跃、菜价稳定的好形势。

全市形成了以107国道、316国道、汉江、府河沿线60多个平原乡镇为主体的40万亩蔬菜基地。孝南莲藕、荸荠、青蒜,广水吉阳大蒜、余店大白菜、洋葱,云梦花菜、府河白花菜等名特优菜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面积、产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川蕃茄、辣椒,云梦秋黄瓜、秋茄子,孝南秋莴苣等一批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逐步建设起来。在良种、技术、栽培方式上优化配套,实现了高产、高效。19931995年,全市应用蔬菜良种200余个,累计应用面积210万亩,良种占使用品种的85%;配方施肥三年应用面积180万亩。1995年,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8.2万亩,塑料大棚等保护地生产面积6万亩,推广应用100多个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棉套菜、粮套菜、林套菜达到40万亩。从上海引进的无土蔬菜生产技术,使孝感市蔬菜生产技术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八五”期间,孝感市进行了《3000亩蔬菜高产栽培示范》、《5000亩花菜高产栽培技术协作》、《大白菜致富竞赛》、《西瓜套棉花高产试验》《安陆蔬菜“五改”技术研究》等科学试验与示范,完成了《蔬菜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以及农业部下达的《淡季蔬菜生产技术推广》项目,分别获省“丰收计划”成果二等奖、农业部“丰收计划”成果三等奖。

市场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到1995年,全市先后兴建了熊嘴蔬菜批发市场、市蔬菜公司批发市场、珍珠坡批发市场、楚北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完善了全市100多个乡镇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兴建了70余个村级农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蔬菜销售网络,为孝感市的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集中定点、快捷集销的场地。

【农作物优良种子推广及管理】 1、全市粮油大宗作物品种发生了新的变化,为粮棉连续增产丰收起了关键作用。“八五”期间,孝感市累计推广杂交稻面积602万亩,累计增产粮食18.4亿斤。在水稻品种上,中稻基本杂交化,晚稻开始由粳向籼型杂交稻大步跨越,早稻基本形成优质常规稻当家,初步形成早中晚稻搭配,高产、优质、高抗兼顾的品种系列。油菜以“中油821”当家,华杂系列大面积推广,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棉花新品种近几年推广速度加快,全市实行鄂棉18、鄂棉17当家。1994年,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1146万公斤,其中杂交稻种232万公斤,小麦种子210万公斤,棉花种子103万公斤。1995年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1282万公斤,其中,杂交水稻种子289.5万公斤,小麦种子280万公斤,棉花种子94万公斤,还有其它作物良种336.75万公斤。

2、把握农业高速发展机遇,开展以蔬菜为主的多经种子经营。孝感市除引进推广保温栽培、反季节栽培技术外,还引进示范、推广高产优质蔬菜品种12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250万亩,增产蔬菜5亿多公斤。目前,孝感市的蔬菜生产形成大路菜增加、优质精细菜加快开发、淡旺季均衡搭配的新格局,使孝感市成为全省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既改善了本地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又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3、种子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种子生产经营体系已经形成,从市到县市区、到乡镇已联成网络,成为杂交种子供应的唯一渠道和常规种子供应的主渠道。三级种子网络每年供应杂交种子250万公斤以上,供应常规种子占总用量的30%左右。19941995年在种子向包装包方上起步,既保障了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需要,又为农业种子部门带来效益。

4、种子管理体系正在建立完善,1993年,市种子管理站设立,成为全省第一家管理站与公司单独设置的单位,为独立行使其管理职能提供了天然条件。各县市区也相继挂牌成立了种子管理站,为种子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组织保证。

孝感市还十分重视加强种子法规建设,特别是杂交稻种子的管理,专门出台了《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即孝政发〔1995)31号文件,提出了“计划制种,自求平衡,统一购销,限价专营”的杂交稻种工作方针,为使孝感市杂交稻种子工作走上规范化的法制轨道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法律武器。

【植物保护】 孝感市粮棉常发性病虫害有18种,其中稻棉“三病三虫”即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螟虫、飞虱和棉花棉蛉虫,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据统计,自建市以来到1995年底,全市粮棉油病虫发生面积2716.16万亩次,防治面积达3019.77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24314.45万公斤,挽回棉花损失51810.11万公斤,挽回油料损失506.46万公斤。孝感市植物保护工作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多次受到农业部、省人民政府、省农业厅的表彰和奖励。19931995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棉铃虫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并有两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41995年连续两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植保先进单位,19941995年分别获《水稻纹枯病生态学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和《晚稻白叶枯病规范化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两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农业执法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保护农业生产安全“防患于未然”的工作。建市以来,孝感市植检工作坚持以产地检疫为主,加强调运检疫、市场检疫和道路检疫的执法工作,有效地防止了危险性病虫草害的传播蔓延和为害。

产地检疫是植物检疫工作中最简便的检疫手段,是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植物检疫对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1994~1995年孝感市开展了以杂交稻制种基地为主的产地检疫工作,产检杂交稻制种面积3.3万亩,杂交稻种412.5万公斤;产检常规稻97.84万亩,常规稻种子567.4万公斤;产检棉花10万亩,棉种160万公斤;产检小麦5000亩,麦种15万公斤。

近年来除进行了产地检疫外,对外地调进的种苗也严把调运检疫关,签证调出(入)的水稻、小麦、棉花种子1004批次217.55万公斤,蔬菜种子10.25万公斤,果苗3000万株,中药材种子苗木254余件次,大蒜960万公斤,莲藕1440万公斤。

同时突出抓好检疫违法案件查处,配合相关部门查出了质检种子违法违章案件21起,查出了贩卖杂交稻亲本的违法案件8起,查出了出售假劣种子的案件5起,挽回损失36万元。

【土壤肥料工作】 建市以来,孝感市土壤肥料工作主要是开展化肥监测工作,推广普及优化配方施肥技术,示范应用生物有机肥技术。

()做好化肥质量监测工作,服务于农业大发展。据统计,全市监测化肥样品168个,代表6995吨。其中不合格产品63个,代表5510吨,销毁1106吨,降低处理3400吨,直接社会效益1500万元以上。这项工作的开展,严厉打击了假冒劣化肥在孝感市的渗透,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效益。主要采取两手抓:一方面着手优化配方施肥技术的宣传推广,使该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另一方面,着手于物化配方施肥,积极协助生产厂家生产配方专用肥,并且于1991年成立了全省第一家配肥技术服务中心。根据农村不同土壤及作物进行配方,生产专用肥,使物化配方肥从最初1989年的16万亩次/年发展到1995年的725万亩次/年,占全市作物面积的89%;应用作物由蔬菜、水稻发展到粮、棉、油、经、特等多种作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示范应用生物有机肥,探索肥料发展新路,生物有机复合肥是融有机肥、无机肥、微生物菌肥于一体的“三合一”肥料。这类肥料品种代表了当前肥料应用技术的最高水平,是实现平衡施肥的最佳肥料品种之一。经多种作物应用示范结果:一般经济作物增产15~25%;粮、棉、油增产10%以上,并且提高产品品质,一般含糖量提高三个百分点以上。自1993年以来,全市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1.2万余吨,施用面积20万亩次以上,相当增加优质单一有机肥料3万吨。相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200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3000万元以上,使全市20万亩耕地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商品粮基地建设】 “八五”期间,孝感市被列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县有三个(云梦、汉川、大悟),其中云梦县项目建设已于1993年春全部竣工,汉川、大悟两县项目正在建设之中。三县商品粮基地建设计划总投资169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96万元,占总投资的41.2%,已到位资金441万元,占计划数的63.6%;地方配套资金866.2万元,占总投资的51.25%,已到位270.9万元,占计划数的31.27%;建设单位自筹资金127.8万元,占总投资的7.56%,已到位58.5万元,占计划数的45.77%。在总投资的1690万元中,用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资金419.4万元,占总投资的24.82%,目前实际支出253.3万元,占计划数的60.39%。用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资金362.8万元,占总投资的21.46%,已支出90万元,占计划数的24.8%。用于农田基本建设资金731.8万元,占总投资的43.3%,已支出351.9万元,占计划数48.1%。用于农业机械设备购置资金66万元,占总投资3.9%,已完成支出28.4万元,占计划数的43.03%。用于农经信息网建设资金20万元,占总投资1.2%,已完成20万元,占计划数100%。其他支出90万元,占总投资5.32%,已完成30.2万元,占计划33.6%

三县通过商品粮基地投资建设已形成的固定资产有:新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6个,1455平方米;新建供种站、种子仓库、考挂室、种子经营门市部等生产和生活用房4540平方米,维修和装新旧房963平方米,新建水泥晒场2730平方米,购置种子精选机、机动喷雾器等农业机具557台件,添置农业技术推广车一辆,添置摄像机、复印机、打字机、投影机等仪器共42台(件)等。新建和扩建涵洞、泵站30座、76处,新建和改建排灌系统71.8公里,打机井40口,新辟与修整大道16公里,挖鱼池320亩,栽果树17000株。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1.4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5万亩,其中稳产、高产田2.8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