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概况】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孝感市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经历了一个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化过程,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由七十年代家庭副业——八十年代相对独立的产业九十年代支柱产业的发展过程,其主要表现:

一是畜牧产值大增加。1995年全市畜牧业产值17.87亿元,占农业总值的28.7%,占多种经营产值的44.6%。畜牧业产值比建市前的1992年净增7.1亿元,年平均递增18.3%

二是畜禽及其产品量大提高。1995年肉猪出栏213.53万头,比1992年净增74.82万头,年平均递增15.5%1995年肉类总产量23.64万吨,比1992年净增9.4万吨,年平均递增183%1995年禽蛋产量12.25万吨,比1992年净增4.03万吨,年平均递增14.2%

三是人均占有量大增加。1995年人均占有肉类41.04公斤,比1992年人均占有26.04公斤,增长57.6%1995年人均占有蛋类21.26公斤,比1992年人均15.03公斤,增长41.5%。禽蛋产量居全省第二位,人均占有居全省第一位。

畜牧业发展基本经验有三条:第一,抓畜牧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利用与武汉毗邻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畜牧业,一个具有孝感地域特色的适度规模畜牧业已具雏型。孝南、云梦、应城、安陆四市县良种蛋鸡生产,汉川丁集的鹌鹑,孝南三汉、西河、杨店的七彩山鸡,汉川、孝南的乌鸡,安陆的养猪,广水的养牛,大悟的山羊生产,孝昌的养狗等适度规模畜牧业发展很快。据1995年专业年报统计,全市有饲养各类畜禽专业户1.6万户,其中:养猪专业户3820户,养猪90809头;养鸡专业户5110户,养蛋鸡274.2万只,养肉鸡94万只;养牛专业户1265户,养牛12365头。专业户不到全市总农户的2%,专业户提供肉、蛋占全市肉类、蛋类总量的10%25%

第二,提高科技含量。围绕良种、良料、良法“三良”配套适用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发挥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疫病防治、技术推广等体系建设的作用。牲猪生产在“四化”(母猪地方良种化、公猪外来良种化、配种人工授精化、肥猪杂交化)的基础上,又开展养猪“三优”(优化杂交组合、优化饲料日粮、优化饲养方式)计划县市建设。在推广良种鸡的同时,开展地方鸡的杂交改良。在饲料生产方面,一个大、中、小相结合的生产、销售网络已经形成,安陆龙腾、武汉华美、泰国正大、四川希望等饲料生产集团所生产的预混料、浓缩料、配合料各种系列饲料遍及城乡。根据对全市1217户的定点调查,80%农户使用了浓缩料,90%农户使用了添加剂,100%养母猪户使用了乳猪料,饲养专业户均掌握了配合饲料技术。通过优料,带动了优养,缩短了饲养期,提高了出栏率、产蛋率。

第三,加强了对畜牧业的领导。各级党和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作为“菜蓝子”工程的骨干项目,作为增加财政收入来源的大事来抓,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原行署〔1989]2号文件以及市委、市政府〔199423号文件对畜禽技术承包、防疫经费、品种改良费、检疫权属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1990年各市、县、区都恢复了畜牧局,从组织上保证了畜牧业的发展。

【牲猪生产】 建市以来,市农业系统将传统的养猪生产方式用现代的畜牧科学技术进行嫁接,以建设“三群一站”即地方良种母猪核心群、繁殖群、生产群、人工授精站为主要内容来更新品种改良技术;以推广“三料一补”即乳猪料、仔猪料、浓缩料、仔猪补铁为主要内容来更新饲料营养技术;以贯彻“三改一适时”即稀改干、熟改生、硬改烂、适时出栏为主要内容来更新饲养方式技术。汉川、安陆和大悟分别列入全省第一、二批养猪“三优”计划县市。第一批的安陆、汉川经1992~19954年建设已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三优”计划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验收合格。1995年,安陆市出栏肉猪41.02万头,占全市肉猪数近1/5,出栏率142.4%,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15.434.8个百分点。安陆市畜牧部门生产各类饲料1.9万吨,其中:乳猪料0.18万吨、仔猪料0.25万吨、配合料1.45万吨,在全省处领先地位。汉川县针对牲猪生产基础较差的现实,加大资金的投入,在省投资26万元的基础上,县财政投资23万元,用于种畜场、地方良种母猪核心群、人工授精站、饲料加工厂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全县牲猪生产的大发展。1995年,全县肉猪出栏26.58万头,出栏率93%,增幅在全省第一批14个县市中处领先地位。

【特种养殖】 孝感市良种蛋鸡和特种养殖在全省处领先地位,一个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配套服务的格局已具雏型。1993~1995年全市年均饲养良种蛋鸡250万只左右,是全省重要的蛋鸡生产基地。1995年云梦县饲养种蛋鸡万只以上的专业户19户,养鸡25万只。养500只以上的专业户有400户,养鸡41万只。绝大多数专业户,由开始的地面平养,发展到工厂化笼养。1995年汉川、孝南饲养乌鸡达150万只,实行供种、供料、回收产品等公司+农户生产模式。汉川丁集乡为了拓开鹌鹑市场,1994年乡县成立了鹌鹑开发公司,在互利的基础上,公司与农户签订供料、回收产品的供销合同,1995年鹌鹑发展到600万只左右,成为全省的“鹌鹑”之乡。云梦县以虎皮鹦鹉为主的养鸟业,在养鸟最高峰的1993年种鸟曾达30万对,出售商品鸟300万对,成为全国最大的养鸟基地。广水的王鸽在最高峰曾发展到50万对,1993年全国王鸽生产现场会议曾在该市召开。孝昌县的养狗业在全国也享有盛名,县里建有育狗300只的种够场,并组织专业户大搞菜狗运销。据广州市调查,每销售五只菜狗中,就有一条是孝昌产的。

【兽医防疫】 1995年,全市牲猪、鸡的防疫密度分别为98%85%,达到省定标准;全市猪、牛、鸡的死亡率分别为1.05%0.26%3.65%,控制在省规定的4%1%8%的范围以内,猪、鸡的死亡率比1990年分别下降1.452.65个百分点,取得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兽防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坚持免疫程序化;二是各地积极推行畜禽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三是坚持巩固和完善畜禽技术承包责任制,全市畜禽承包面达90%以上;四是各县市区政府每年拨出一定的防疫经费支持防疫工作,即按上年出栏牲猪头数的70%,每头0.5元划拨给畜牧部门。

1994年孝感市被国家六部委列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区。全市狠抓牛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实行人畜查治同步,认真开展防、检、查、治、管工作,使全市牛血吸虫病的感染率由1991年的8.3%下降到1995年的3%,纯降5.3个百分点。全市牲猪、羊的驱虫率分别达到90%70%以上,提高了畜禽的生产能力。

【动物检疫】 1993年以来,孝感市动物检疫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市8个县市区成立了动物检疫站,广水、安陆还成立了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共有兽医卫生监督员43人,兽医卫生检疫员466人,每年检疫活畜禽260万头(只),检验猪肉55万吨。由单纯的运输检疫发展到全市136个乡镇、306个肉类产场、134个活畜禽市场全部开展了动物检疫工作。全市1134个屠宰场点中有1121个开展了检疫,占98.9%。形成了市场检疫、运输检疫、产地检疫的多种类立体交叉运行态势,为保障畜牧生产,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作出了贡献。

孝感市农业局领导名单

    长:晏成功

  长:程鸿杰 王顺利 高福初 李杰元 刘望清

纪检组长:肖继林

(姚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