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类

【概况】  19594月成立孝感地委工业办公室,同年11月撤销。19615月恢复。1962年并入地委工交部。19716月成立地区革委会工交办公室。1981年改为经济委员会。19834月同孝感地区行政公署财贸办公室合并,成立孝感行署行政经济委员会,19854月又一分为二,成立孝感地区行政公署经济委员会和孝感地区行政公署财贸办公室。1993年地改市后,行署经济委员会改为孝感市经济委员会。下设科室:办公室、人事科、培训中心科技科、技改科、地直企业科、安全科、生产科、企业管理科、调研科、综合信息科。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实现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客观要求,经济委员会在工作职能上切实转变职能,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计划手段直接干预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向通过市场来调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转变;由直接对企业进行物资资金调度、项目审批,向以制订规划、提供信息、搞好协调服务为主转变;由以行政手段对企业内部人事、劳动、机构设置等事务实行直接管理,向以政策引导、法规规范、教育培训等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转变。把生产管理与流通管理结合起来,把内贸与外贸结合起来,逐步实行以市场引导企业的发展。

“八五”期间,孝感市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乡及乡以上工业“八五”期间年均增幅为19.8%,比“七五”期间年均14.79的增幅高5.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17%的增幅高2.8个百分点。1995年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比1990年的43.8亿元增长1.3倍。同时,销售增幅高于产值增幅,经济效益明显改善。199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完成101.6亿元,比上年77.5亿元增长31.1%,高于年均产值增幅的3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8亿元,比上年增长6%,比1990年的4亿元增长1倍,年均增幅14%,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5.3亿元,比上年4.4亿元增长21.1%,实现利润1.02亿元,比上年078亿元增长30.8%

安全事故逐年下降,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控制在目标之内,无特大死亡事故发生。

【技术改造成绩显著】  依靠技术进步,坚持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指导方针,经过上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19931995年,全市完成技改投资11.78亿元,每年以42.6%的速度递增,竣工投产项目540个,年可新增产值21.6亿元,新增利税5.26亿元。同时适应国家融资体制改革,广辟融资渠道,重点抓了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先后两次修改和充实了对外招商办法,经委系统共审批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项目29个,总投资1.39亿元;利用外资的企业注册资本1.18亿美元,其中外方注册资本6538.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25万美元。

组织编制了《孝感市“九五”技术改造规划纲要》,围绕调整产品结构,明确了投资计划,投资重点以汽车、机电、化工冶金、建材、轻纺等支柱产业为发展方向,全市有50家重点企业被列入全省“615”工程计划。1995年国家对技术改造实行扶优扶强的政策,提出全面实施“双加”工程,全市有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一期“双加”工程。

【科技进步上水平】  “八五”期间,孝感市工业科技进步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为目标,大力开发新产品,促进科技进步。全市共开发市级以上水平的新产品811项,其中省级以上水平的434项,分别比“七五”期间提高了68.6%74.3%;新产品产值率由“七五”末期的6.6%提高到现在的13.5%;推广应用新技术305项,比“七五”期间提高86%;取得综合经济效益3047万元,为全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同时,组织开展创精品名牌活动,对技术先进、有一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给予重点扶持。在编制名牌精品规划时,列入规划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0项产品中,新产品占6项;实物质量、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20项产品中,新产品占13项,从而提高了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按照省经济委员会制定的现场管理六条标准,孝感市组织了大规模的企业管理评比活动,对全市46户工交企业现场管理情况进行了抽查,共评出先进单位13个,占.28.3%,不合格企业3户,占6.5%。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在全市举办了首届企业管理成果发布会,对八个县市区工业、交通、粮食、商业、医药、烟草等行业的21项企业管理成果进行了交流发布,经市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审出16项市级管理成果,并推荐其中11项到省评委会,获省级管理成果奖,获奖数在全省17个地市州中居首位。

孝感市经济委员会领导名单

  任:朱志祥 

副主任:余子樵 陈文敏(女) 朱祥平 陈荣华 

吴桂森 金幸幸

(周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