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社会经济要览

【自然社会经济要览】

【地理位置】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北中部,地处桐柏山、大别山之南,长江以北,汉江以东,南与武汉市东西湖区及仙桃市毗邻,北与河南省信阳市交界,西接随州、荆门、天门等市县,东连黄冈市的红安县与武汉市的黄陂区。地理位置北纬30°23′~31°52′分,东经113°19′~114°35′。全境南北长约163公里,东西宽约122公里。全市土地面积89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42万公顷。孝感城区至省会武汉市中心公路里程59公里。

【行政建置】2008年,孝感市直辖孝南区,辖孝南、云梦、孝昌3县,代管汉川、应城、安陆3市。区(县、市)下辖23个乡、72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14个农林牧渔场;行政村2911个,社区130个。

【历史沿革】孝感市历史悠久,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据考证,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3000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已形成了强大的荆楚部落。夏商时属古荆州地域,周代大部分属郧国地,春秋时属楚,战国晚期楚置安陆县,秦统一后安陆县属南郡;汉分南郡置江夏郡(治所在今云梦县东南),辖安陆、西陵、县等14县;三国时为魏吴边邑,初属魏,后属吴江夏郡,南北朝时社会动荡,大量人口涌入,使本地得到开发。刘宋初,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将安陆县东境分割置孝昌县(今孝南、孝昌)、南境分割置应城县;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又在南境汉江之滨置甑山县(今汉川);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再分割安陆南境置云梦县;公元1933年,割孝感、黄陂、黄安、罗山4县接壤区域置礼山县(今大悟)。为施政管辖之便,公元454年,分江夏郡立安陆郡,郡治在今安陆;唐代改称安州;北宋末年升安州为德安府,后至元明清各朝代,行政区划范围基本未变。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府设道,辖区属江汉道。1927年废道,1932年设行政督察区,孝感、安陆、云梦、应城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后改称第三区),大悟属第四区,汉川属第六区。同时,在鄂豫边区苏维埃政权时期,从1931年起,先后划分为陂孝北县、安应县、云孝县、汉孝陂县、礼山县。

孝感因孝子众多而得名。汉代的“黄香温被”和“董永卖身葬父”、晋代的“孟宗哭竹”三大孝子故事,被载入元代成书且流传很广的《二十四孝》之中。孝感地名溯源可从公元454年开始。当时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大儿子刘邵弑父篡位,第三子刘骏以行孝名义讨伐其兄。夺得帝位后,大力提倡“以孝治天下”。在安陆以东古县地划出一片区域新设一县,称之为孝昌县。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改孝昌县为岳州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复置孝昌县。到了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的名讳,改孝昌为孝感。在民间则有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七仙女下凡与其婚配而取名孝感的说法。董永系汉代人,“天仙配”故事发生在孝昌建县前200多年,或许对县名形成产生一定影响。至于后唐庄宗改孝昌为孝感是否与此传说有关,尚有待考证,从孝感地域在流传久远的二十四孝中占有三孝,其地名因孝子多而得名的说法来看,是有一定依据的。

随着近代交通条件的迅速发展,孝感逐渐成了重要的枢纽。平汉铁路汉口至黄河南段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通车,经过孝感县境;1928年,襄(樊)花(园)公路和1934年汉(口)宜(昌)公路通车,均经过孝感境内,因而孝感逐渐取代德安府为本地区行政、经济中心。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根据鄂东北经济与军事重要地位,把孝感定为湖北省唯一的实施行政和经济建设的“实验县”。1949年4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和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礼山县河口镇成立中共湖北省孝感地方委员会(简称孝感地委)、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简称孝感专署)。同年5月,孝感所属各县全境解放。由此至2000年7月,其辖区经历了10次变更,境内行政区域也经历了多次调整。1949年5月~1951年6月,辖孝感(今孝南、孝昌)、礼山(今大悟)、应山(今广水)、安陆、云梦、应城、黄陂、黄安(今红安)、随县(今曾都)等9县。1951年6月,原属沔阳专署管辖的汉川、汉阳两县划归孝感专署,同时设立应城矿区人民政府(县级)。1951年7月,黄安划属黄冈专署管辖,随县划属襄阳专署管辖,此时孝感共辖10个县。1952年1月,原属大冶专署管辖的咸宁、武昌、蒲圻、嘉鱼、崇阳、通山、通城等江南7县划归孝感专署管辖,1952年8月,撤销应城矿区人民政府。其间,孝感共辖16个县。1959年12月专署撤销,所属16个县并入武汉市。1961年4月,地市分治,武汉市将原孝感所辖16个县划归孝感专署。1965年7月,将江南7县划交新设置的咸宁专署。1970年,专署改地区。1975年12月汉阳县划归武汉市。1983年8月,黄陂县划归武汉市。至此孝感地区辖孝感、大悟、应山、安陆、云梦、应城、汉川等7个县。1983年8月,撤销孝感县,设孝感市;1986年6月,撤销应城县,设应城市;1987年9月,撤销安陆县,设安陆市;1988年12月撤销应山县,设广水市。至此孝感地区共辖4市3县。1993年4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地级孝感市,同时撤销原县级孝感市,设孝昌县和孝南区。1997年3月,撤销汉川县,设汉川市。至2000年7月,广水划归随州。至此孝感市共辖3市3县1区。

【自然资源】 孝感市地势北高南低,为大别山、桐柏山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坡状地貌,大体上一成低山、二成岗地、三成平原、四成丘陵。北部山区主要分布在大悟和孝昌、安陆北部,系桐柏山向东南、大别山向西南延伸的余脉,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中部低矮丘陵主要分布在安陆、孝昌南部及孝南、应城、云梦北部,系大洪山向东绵延的部分和大别山的尾闾,一般在海拔50米~200米之间。南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汉川及孝南、应城、云梦南部,系江汉平原之北隅,海拔一般在50米下,河湖交错其间。孝感市地跨长江、淮河两个流域。主要河流有汉江、涢水、澴水、汉北河、大富水、漳水等。除竹竿河向北流入淮河水系外,其余均可南流入长江水系。全市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8个一级类。37个二级类。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土地利用的地区差异也较大。北部低山区林园地优势较大,耕地质量较差,农作物以旱作为主;中部丘岗地区农业发展相对平衡,耕地中水田、旱地各半,交叉分布;南部平原湖区,水田比重大,耕作条件好,水域宽广,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孝感古属云梦泽,地质发育较全,地下矿藏丰富。初步探明的主要矿产有七大类23种,其中优质矿11种,膏、盐、磷被誉为“孝感三宝”。应城石膏地质储量429亿吨,特别是纤维石膏,品位在亚洲居首位,储量8800万吨,占全省储量的923%,占全国储量的587%;云梦、应城一带的岩盐埋藏浅,氯化钠含量高,地质储量达2800亿吨,其中工业储量500亿吨,1988年还探明汉川麻河有岩盐资源,工业储量9400万吨。大悟磷矿地质储量172亿吨,采选条件好。云梦芒硝储量5400万吨,矿体集中,宜于开采。孝感境内还有稀土、金、银、铜、镍等贵重金属矿,其中重稀土(钇)的地质储量31万吨,占全省储量的100%。大悟的镍,地质储量2656万吨,占全省储量的100%。迄今为止,这些金属矿除金、银、铜有小规模开采外,其他均没有开采。此外,还有储量丰富的重晶石(467)万吨)、大理石(200万立方米)、花岗岩(1536万立方米)、云母石(1407吨,占全省储量的81%)、蛇纹岩(167亿吨,占全省储量的100%)、矿泉水等。孝感市处于湖网边缘地带,河湖交错,水利资源丰富。全市大小河流总长度为48126公里。境内流长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86条,有湖泊17个,大中小型水库376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6条,分别是汉江、涢水、澴水、大富水、漳水、汉北河等。境内最长河流是涢水(府河),源于随州境内的大洪山,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安陆、孝昌、云梦、应城、孝南等5县市区进入长江。主要湖泊有野猪湖(1786.7公顷)、王母湖(686.7公顷)、汈汊湖(5000公顷)、东西汊湖(1873.3公顷)、龙赛湖(1393.3公顷)、老观湖(1026.7公顷)等。建国以来,在山区丘陵地带修建大中型水库29座,主要有郑家河、徐家河、芳畈、界牌、观音岩、短港水库等。南部平原湖区先后进行了汉江大堤培修、府澴河改道、大富水改道、汉北河开挖疏浚、汈汊湖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后建成庙头、夹河沟、鲢鱼地等大泵站8处、小泵站500多处,以及新沟、民乐等水闸852座,开挖大型水渠多条,使全市形成河湖相通、河库相连的排灌体系。正常蓄水能力达19.75亿立方米,总控水能力达26亿立方米。孝感市动物资源分为家养畜禽和野生动物两大类。家养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兔、蜜蜂、观赏鸟等。野生动物共有40余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老鹰、猫头鹰、绿头鸭、白鹭(冬候鸟)5种;省级保护动物有黑斑蛙、泽蛙、乌梢蛇、银环蛇、环颈雉、大杜鹃、八哥、画眉、猪獾、花面狸、赤狐等22种。森林植物资源共有103科、288属、77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2种(银杏树、香果树),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6种(刺楸、闽楠、杜仲、楠木、椴树、榉树),省级珍贵濒危树种31种(三尖杉、中国粗榧、凹叶厚朴等)。孝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大体在15.5℃~16.5℃之间,冬季气温(1月)平均2℃~3.4℃,夏季气温(7月)平均28℃~29℃。全市日均气温不低于10℃。极端最低气温是1969年1月31日的应城,气温为-15℃;极端最高气温是1959年8月23日的大悟,气温为431℃。全年无霜期225天~257天,由北向南递增,初霜期南部11月中、下旬,北部为3月下旬。常年日照时数2020小时~2190小时。年降雨量1040毫米~1230毫米,70%降水集中在4月~9月。

【人口】据公安部门统计,2008年末全市总户数158.96万户。户籍总人口525.06万人,比上年增加4.70万人。其中:性别构成:男性占52.17%;女性占47.83%。民族构成:汉族占99.9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0.08%。城乡构成:城镇人口占38.5%;乡村人口占61.5%。全市人口密度为:586人/平方公里。孝感市区常住人口33.3万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61.6万人,其中男性占48.5%;女性占51.5%(2006年普查数)。全年全市农村外出务工111万人。全市人口平均寿命74.1岁。全市老年人口55.4万人,占总人口的10.5%。

【语言】孝感话属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区,与之毗邻的有江淮官话、湘方言、赣方言等。孝感话又是“楚语”中有代表性的地方语言。因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孝感方言兼收并蓄,形成了南北兼有的特点。孝感话不仅具有北方话的语言特点,又大量吸收了南方诸方言的语言特点,也保留了一些古音成分。孝感话虽属西南官话,但与西南官话的代表汉口话颇有不同,声母方面比汉口话更接近北方,韵母和声调方面更有南方味。孝感话的南音北调各有其特点。北区接近中原一带北方话的音韵特征,南方既有北方话的特点,又有南方诸方言的某些特点,更有自己独特的音韵特征。

【民族】孝感市属少数民族杂散居住地区。共有土家、回、蒙古、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哈尼、傣、黎、佤、畲、水、纳西、土、达斡尔、仫佬、撒拉、毛南、仡佬、锡伯、俄罗斯、京、赫哲等少数民族31个,5499人,占总人口万分之七,分布在7个县市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的98个乡、镇、场、街道。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土家族、回族,百人以上的有苗族、壮族、满族、侗族、蒙古族,每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千人以上。全市有县处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4人,有15人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有20人当选为各级政协委员。

【宗教】孝感市宗教历史悠久,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五大宗教俱全。全市现有信教人数7万多人,约占孝感市人口总数的1.4%,其中佛教4.2万多人,天主教1.1万多人,基督教1.4万多人,伊斯兰教0.19万人,道教0.2万人,已登记发证的宗教活动场所140处(其中佛教109处,道教6处,天主教12处,基督教12处,伊斯兰教1处),分布在7个县市区的乡镇场和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0.6%;备案认可发证的宗教教职人员213人(其中天主教神父9人,基督教义工以上教职人员30人,伊斯兰教阿訇1人,佛教比丘、比丘尼169人,道教道士、道姑4人),县级爱国宗教团体8个(孝南区佛教协会,孝南区伊斯兰教协会,汉川市天主教爱国会,汉川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汉川市佛教协会,应城市佛教协会,大悟县佛教协会,孝昌县佛教协会)。

【侨情】全市有华侨、华人、港澳同胞1053户,4965人。其中,华侨468户、2201人,华人337户、2073人,香港同胞244户、679人,澳门同胞4户、12人。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中有知名人士379人。其中工商企业家105人,专家工程师278人,博士教授271人,社会名流29人。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1246户、8561人。其中,归侨49人,侨眷557户、3639人,港澳眷224户、1594人,侨(港澳)属465户、3279人。他们中与国外亲属保持书信、电话联系的1033户,有侨汇往来的913户。他们中大专以上学历的1503人,中级以上职称的1241人,高级职称的89人,中共党员673人,县级以上领导干部26人。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情况。孝感市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共532人,其中老一代专业人士28人,新一代504人。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专业人士中,30岁以下的23人,30至40岁的297人,40至50岁的86人,50至60岁的42人,60岁以上的56人。华侨华人主要从事经济、软件、计算机、金融、医学等专业,大都在科研、院校、金融等部门供职。其中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的168人,获博士学位127人,博士后8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593.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7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43.95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217.40亿元,增长15.4%。三次产业结构为22.2∶41.1∶36.7。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长7.9%,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2.9%,住宿餐饮业增长14.3%,金融业增长7.9%,房地产业增长10.0%,其他服务业增长18.9%。主要产业结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建市以来,全市产业结构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年份    一、二、三产业比重

1978年   61.2∶19.7∶19.1

1985年   52.7∶28.4∶18.9

1992年   42.7∶31.0∶26.3

1995年   42.6∶31.0∶26.4

2000年   37.2∶32.4∶30.4

2008年   22.2∶41.1∶36.7

从上述几组数据的变化情况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建市以来,孝感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格局,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工业经济的增长成为孝感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发展顺序由改革初期的“一、二、三”发展到目前的“二、三、一”。三次产业,并朝优化升级方向发展。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见附表一):

附表一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2家,比上年净增154家。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28亿元,增长27.6%。中省工业增长9.7%,地方工业增长31.4%;轻工业增长24.3%,重工业增长29.8%。市本级工业完成增加值27.49亿元,增长15.4%。其中:市开发区工业增加值15.46亿元,增长15.9%。全市汽车机电、盐磷化工、轻工纺织、食品医药、金属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1.77亿元,同比增长32.3%。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08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8.66亿元,同比增长41.9%;实现利税42.47亿元,增长37.7%;其中:实现利润23.15亿元,增长45.0%。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0.11%,比去年同期提高19.75百分点。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9亿元,比上年增长4.5%。

2008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0.83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228.25亿元,增长49.2%。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3.37亿元,增长27.1%。农村农户投资19.21亿元,下降21.8%。房地产开发投资28.57亿元,增长49.1%。在城镇及房地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累计完成6.48亿元,增长48.5%;第二产业完成124.77亿元,增长74.3%;第三产业完成97.0亿元,增长25.9%。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3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46亿元,增长29.0%。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国税部门完成3.16亿元,增长28.4%;地税部门完成9.88亿元,增长28.4%;财政部门完成8.43亿元,增长29.9%。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13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累计入库13.03亿元,增长28.4%,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0.7%。2008年,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7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城市实现零售总额156.99亿元,增长24.5%;农村实现零售总额113.46亿元,增长23.1%。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孝感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19元,比上年增加1552元,增长14.3%。其中:工资性收入11982.8元,增加2126.6元,增长21.6%;经营性收入408.8元,减少167.5元,下降29.1%。居民消费支出8678.6元,增长6.9%。其中:食品支出3684元,增长21.1%,恩格尔系数42.5%。农民收入大幅增加。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36元,比上年增加721元,增长18.4%。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11.3元,比上年增加413.1元,增长27.6%;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515.9元,增加281.5元,增长12.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98元,比上年增加768元,增长27.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762元,增长28.5%。恩格尔系数49.0%。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取得新成效。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8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7万人。全市企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6.65万人,失业保险21.24万人,医疗保险35.86万人,工伤保险18.31万人,生育保险10.80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79.14万人,参保率80.3%。全年支付社会保险费9.56亿元。(杨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