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办事处简介

【乡、镇街办事处简介】

【赵棚镇】赵棚镇位于安陆市东北边陲,吉阳山南麓,有安赵公路通市区,并与316国道相连,交通便利。国土面积112.4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307个村民小组,8301户,4.2万人;耕地面积37163亩,可养水面6000亩,有小(一)(二)型水库21座,山场面积64800亩,是典型的农业大镇。该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8℃,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产品有大蒜、桃李、西瓜、油茶、花生、板栗、芝麻、红苕。该镇大兴水利建设,2002年以来,全镇新扩建骨干塘堰126口,2万方以上的54口,2万方以下的72口。林业发展迅速,全镇新造林面积3585亩,植树40万株。该镇大力培植农业大户,发展多种经营。全镇已建成农业生态庄园2个,百头养猪场8个,1000只以上养鸭大户5户,1000只以上养鸡大户3户,成功实验了稻鸭共育技术,稻鸭共育面积400多亩,养鸭6000多只。拍卖“四荒”资源面积12000亩。该镇围绕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搞好粮油、大蒜、花生、油茶等特产加工,重点抓好吉阳大蒜加工、霉豆腐加工,做大做强吉阳大蒜、“赵婆”霉豆腐两大品牌。此外,还对大蒜制品厂进行了改制。招商引进工作有新的突破,新引进的项目有:一砖厂盘活、精米厂新建、赵棚村级公路黑色化、杨兴托佩克生猪繁育基地、水产品运销公司、农业科技庄园等。赵棚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自来水厂消毒设备完善,集镇建设得到加强,文明新村建设逐步推进。新修了赵务、赵徐、陶庙至冯冲等通村油路60公里,实现了全镇公路四通八达,晴雨通车。村村开通了程控电话,村村通了电。赵棚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李先念、陈少敏曾在这里开创了鄂豫边区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挺进团,新四军第五师曾在这里与日军浴血奋战。每年该镇接纳外地到赵棚的红色旅游人员2000多人次,红色文化活动得到有效开展,卫生迅猛发展。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公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提高。近年来,赵棚人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继承先烈遗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纽带,以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党委书记崔军义(2002.1~2004.2)

丁明谦(2004.2~2004.12)

政府镇长熊村清(2002.1~2002.10)

郭国文(2002.12~2003.10)

周耀清(2004.2~2004.12)

政协组长王家安(2002.1~2002.12)

廖国情(兼,2003.1~2004.2)

【陈店乡】陈店乡位于安陆市东部,东与孝昌县花西乡、季店乡接壤,北、西、南分别与本市的赵棚镇、水镇、李店镇相邻。国土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254亩,其中水稻面积30443亩,旱地2811亩。总人口3.5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400人,总户数7898户,辖26个行政村,228个村民小组。

陈店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全乡以种植水稻为基础,以发展畜牧、水产业为突破口,积

极开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渠道。在养殖业结构调整上,主攻品种改良,结构调优。近年来,以二级站生猪繁育基地为龙头,全乡兴起了100头以上养猪大户3个,50头以上养猪大户20个,全乡年出栏肥猪2.8万头,人均增收120元。以连棚三千万仓库养鸡场为辐射点,养殖肉鸡蛋鸡2000只以上的大户有17个,家禽存笼25万余羽;以“三河渔场”为基地的水产养殖业,不断壮大,全乡渔业养殖面积达5000亩。

陈店乡作为安陆市的东大门和口子乡镇。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大(悟)安(陆)公路横贯东西,安(陆)花(园)铁路穿境而过,是连接京珠高速公路和孝襄高速公路的交通枢纽。陈店乡距安陆市区12公里,距孝昌县城15公里,集镇贸易十分活跃,全乡共有7个集贸市场。邮政、电信、移动设施齐全,内外联系方便快捷。乡村公路48公里,正在实施村村通油路建设工程。固定电话2000部,移动电话2300部。有线电视实现了更新换代,直接与市有线台并网使用。全乡26个村实现了电网改造,实现了“两改一同价”。在社会事务发展进程中,全乡福利事业同步发展,新建福星园1座,可容五保老人50余人。计划生育事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有了长足进步,步入全市先进行列。教育事业一年一个台阶,连续8年考取重点高中学生数居全市前列,全乡有中学2所,完全小学4所,教学点2个。

为了加快陈店经济稳定、快速发展,近年来,陈店乡不断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引进力度,成立招商引进专班,制定招商引进优惠政策、奖励办法和发展畜牧业奖励办法。全乡坚持全民创业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坚守诚信,农商并重,环境创优,竭诚服务,从税收、收费、用地、治安等方面给投资者提供优惠和便利,为投资者开通“绿色通道”,并成立专门协调小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和较好的人文环境。2004年以来,陈店砖厂不断扩大规模,盛昌琉璃瓦厂落户投资,促进了陈店建材业的发展。随着双兴生猪繁育中心和欣华禽业公司的落户,陈店成为有名的畜牧大乡。

党委书记罗义金(2002.1~2004.2)

池青峰(2004.2~2004.12)

政府乡长李胜前(2002.1~2004.2)

胡守钊(2004.2~2004.12)

人大主席罗义金(兼,2002.1~2004.2)

池青峰(兼,2004.2~2004.12)

【李店镇】李店镇地处安陆东部,南邻云梦倒店,西接孝昌花西,下辖28个行政村,244个村民小组,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3.28万亩。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抢抓农村税改政策机遇,紧扣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即“调整富民、工业强镇、开放活镇、科教兴镇”),坚持以民营为取向,突出环境创新和招商引资两个重点,不断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了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协调、全面发展。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9亿元,农业总产值1.4亿元;完成预算内财政收入364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656元,成为该市最具开放活力的城郊型经济建设重点乡镇之一。

李店镇抢抓国家农业开发政策机遇,建成以中国香稻为主的紫石畈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网络基地村12个,农户2000余户。农业产业化步伐深入推进,王店、陈庙、中心坝三大水库养殖基地规模逐步盘大,带动千塘百堰资源开发。农庄经济迅猛发展,培植起“猪、渔、禽”三大特色产业。2004年,全镇存栏母猪达4000余头,年出售仔猪5.6万头,出栏肥猪3万头,母猪生产专业村达10个,百头猪场发展到10家,禽出笼85万只;产销成鱼360万斤。创新农村经营机制,“三民兴水”深入推进,先后吸纳民间资本100余万元,改造和兴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40余处,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李店镇借助城郊区位优势,坚持以民营为主体,以园区开发和招商引进为支撑,大兴乡镇工业。楚跃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呈现“扎堆”发展效应。入园重点骨干民营企业达13家,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4家、过500万元的5家,基本形成电缆电线、化工铸造、建筑建材、卫生用品、汽运汽修和粮食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

李店镇坚持以开放促招商、以招商促发展的思路不动摇,把招商引进作为兴办项目、培植增量、推进工业化的第一动力来抓。三年来,先后引进项目达20余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项目

5个、过500万元项目6个,引进资金1.4亿余元。该镇以城乡结合部楚跃小区为载体,抢抓市城郊经济圈建设契机,加快园区开发进程,配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建成面积达2平方公里,基本形成集住宅休闲、商贸流通、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城郊型工贸小城镇,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中心集镇和中心村庄建设步伐加快,城镇人口新增到5000余人,十里、杨棚等文明新村试点建设全面推进。

李店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兼顾,促使全镇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设立重点中学2所,中心完成小学4所;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学校配套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深化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扎实推进一体化办医,

重点加大了中心医院门诊建设,群众就医条件不断改善;推行“金卡免疫”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组建起有线差转台,成功开通城乡电视信号光缆,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平安李店”创建步伐加快。突出性别比监控重点,广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促进人口和地方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态势,李店镇主动适应农村改革新形势,坚持以民营为取向,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扬城郊区位之优,造开放开发之势,着力建设城郊型经济强镇,力争早日实现小康李店。

党委书记涂文保(2002.1~2004.12)

政府镇长李昶(2002.1~2002.12)

刘高刚(2002.12~2003.10)

叶雄(2004.2~2004.12)

人大主席涂文保(兼,2002.1~2004.121)

政协组长胡汉文

【巡店镇】巡店镇位于安陆市西南部,有国土面积101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全镇33个行政村,2个村级林场,1个居委会,10539户,45439人,其中农业人口40389人,耕地面积38500亩。西部为丘陵地区,境西漳河穿境而过;东部为畈区,府河环流而下。

近几年,全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以镇粮食加工连锁公司为龙头,网络11家精米加工厂,辐射6000余农户的粮食产业不断壮大;以唐宋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辐射畈区3000农户的白花菜产业后劲不断增强;以武马岭林果场、荒冲林果场为主的林果产业效益良好;以3000亩水库、塘堰为载体的渔牧配套综合养殖产业前景乐观;依托储量丰富的河砂资源,镇办企业宏达河砂公司势力不断增强。以聪明泉水厂、大春潜水泵厂、石灰厂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镇社会事业较快发展,村级公路黑色化步伐加快,全镇所有村级公路都能晴雨通车,移动通讯网络健全,文化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村村组组开通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实现数字化传输。有集镇4处,中心集镇建有占地6000平方米、固定摊位200个、门店100家的中心集贸市场,集镇建设、中心村建设、文明新村建设不断加强。

党委书记艾德斌(2002.1~2004.2)

胡明刚(2004.2~2004.12)

政府镇长胡明刚(2002.1~2004.2)

廖国情(2004.2~2004.12)

人大主席胡志文(2002.1~2003.2)

艾德斌(2003.2~2004.2)

胡明刚(兼,2004.2~2004.12)

政协组长胡明贵(兼,2002.1~2004.2)

【辛榨乡】辛榨乡地处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市交界处,位于安陆市最南端,国土面积45.57平方公里,有漳河、府河两条河流穿境而过,属典型的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全乡人口3.9万,计税面积24638.8亩,全乡下辖19个行政村,167个村民小组。

1987年建乡以来,辛榨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打工经济异军突起,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招商引进成绩显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打工经济发达,涌现一批老板和企业家,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1万人以上,创收在1.5亿元以上,带活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农业以粮棉油种植为主,粮食总产11000吨以上,棉花总产300吨以上,油料总产2300吨以上,各种名特优多种经营种植发展迅速,辛榨“小磨麻油”香飘万家。辛榨素有“建筑之乡”、“棉花大乡”、“养猪大乡”、“鱼米之乡”等美称。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乡拥有各类民营企业58家,企业总产值在4.5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在4600万元以上。辛榨河沙资源丰富,素有“金沙之乡”之称。辛榨河沙已远销天门、荆门、京山等地。

辛榨乡近年来发展迅猛,拥有全球最大的种猪繁育基地——中荷合资投资经营的“托佩克种猪公司”,年繁育种猪5000头以上。辛榨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有大小集市7处,商品贸易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乡拥有私人小汽车100辆以上,手机、摩托车几乎家家拥有,有线电视入户1200余家,楼房居住率90%以上。

党委书记刘发平(2002.1~2004.2)

蒋峰(2004.2~2004.12)

政府乡长蒋峰(2002.1~2004.2)

吴汉生(2004.2~2004.12)

人大主席刘发平(兼,2002.1~2004.2)

蒋峰(兼,2004.2~2004.12)

政协组长万大江

【棠棣镇】棠棣镇位于安陆市的中西部,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223个村民小组,6653户,30144人,其中农业人口25690人,耕地面积31949亩,是一地处丘陵、主产粮油和猪禽渔的农业乡镇。2004年实现财政收入273.9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672元。境内电力、水利、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金泉、百花两个变电站供应河西乡镇的工农业生产用电;10座小型水库和郑家河东干渠、解放山西干渠,满足农业用水需要;移动、联通3座信号传输基站,实现区域内移动通讯无盲区,加上3000门程控电话与市话网的覆盖,可以自由与世界各地联系;安京、周天、花盛三条省级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与316国道相连,东部十余村有市区2路、3路公交车开通。即将通车的孝襄高速公路和烟应联通线,将棠棣的区位优势凸现无遗,位于城郊结合部的百花地区,将成为各地商贾青睐的投资兴业的热土。

近年来,棠棣镇党委政府秉承“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的精神,以“立足开放开发,建设经济强镇”的战略思想,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抢抓一切机遇,全力推进“招商兴镇,调整富民”战略,在小康棠棣的建设征程上迈开了可喜的一步。

三年来,共招引资金近5000万元,建设投资过百万的工业企业项目17个,基本形成以园星电杆、涵管和新兴达彩瓦为主的建材生产业,以禾丰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等两大工业产业,其中粮食年加工能力达1亿公斤,是全市粮食加工能力最大的乡镇。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工商税收实现18%的年递增幅度,2003年、2004年被市政府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

在农业上,该镇构筑了金银花、银杏、冬枣、意杨、蔬菜、畜禽、水产、优质稻等8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基地规模2万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基本形成河畈瓜菜、山区林果特、万家畜禽渔、城郊工业园等四大经济板块。

忠实实践三个代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几年来共投资360多万元,加强了农村电网改造、路网建设、水系渠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逐步美化。

坚持继续与创新相结合是棠棣人的最大优点。该镇首创“两推一选”,创新了基层组织领导

班子的选举办法,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并主动应对农村税改带来的减人减事减支要求,首创“村干部岗位成本管理办法”,全镇基层组织为民服务实现功能化。两次创新经验均被全市总结推广,其经验在省级报刊上被多次刊登推介,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省内外多个县市曾到棠棣考察学习。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破除封建陋习,提倡婚育新风,2003年、2004年被市委评为全市计划生育红旗单位;2003年棠棣镇政府被评为安陆市模范公务员集体。

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纳入安陆市城郊经济圈后,棠棣将瞄准更高的目标,致力推进各项改革,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建设一个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等四个“一体化”的新棠棣。

党委书记刘小贵(2002.1~2004.2)

胡亚雄(2004.2~2004.12)

政府镇长梅德华(2002.1~2004.2)

明一先(2004.2~2004.12)

【木梓乡】木梓乡位于安陆市西南边陲,与京山县罗店镇隔漳河相望,全乡23个村,1个农场,207个村民小组,5308户,22792人,11055个劳动力,版图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950亩,是安陆的农业大乡。

近年来,木梓乡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目的,认真落实农村各项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着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开展招商引进和项目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全乡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与进步。在加快农村改革上,重点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行政机构、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精减了村组干部,提高了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化解了村级债务,缓解了村级发展压力;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按职数竞争上岗到位,增强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农业生产上,逐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突破性发展农庄经济,基本形成西甜瓜、茶叶、林业、畜禽渔四大特色产业。全乡面积过千亩的农庄有4个,年养鸡过万只的专业户有2个,林业基地面积发展到10000亩。黄鳝、鹌鹑等特色养殖业发展迅猛。生产的西甜瓜俏销武汉、孝感、襄樊等大中城市,注册生产的“黄鹤冲”绿茶、“碧云仙”野生茶进入各大超市销售。在招商引进和项目建设上,一方面利用全乡丰富的资源优势,招引农业项目12个,有效开发利用了“四荒”资源和境内水库,盘活扩建了红砖厂,新建了石材加工厂、精制石灰厂。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回归工程”,引进过百万的投资企业6个,其中引进的富棣田纺织有限公司投资过50000万元。在发展社会事业上,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电、民政等事业上的投资额度逐年加大,教育事业大步前进,文化科技中心户不断增多,有线电视通村到户,民政优抚工作明显提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集镇功能齐全,通村油路建设步伐加快,邮电、通讯设施配套完备,农业排灌设施科学合理。全乡农村社会稳定,党群、干部关系密切融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不断加快。

党委书记梅明波(2002.1~2004.1)

王爱民(2004.1~2004.12)

政府乡长孙长保(2002.1~2004.1)

董庭(2004.1~2004.12)

人大主席梅明波(兼,2002.1~2004.1)

王爱民(兼,2004.1~2004.12)

政协组长马立强(2004.1~2004.12)

【雷公镇】雷公镇是安陆西部的一个口子大镇,交通便利,商贸活跃,省道安(陆)京(山)公路横穿全境。2001年初,因机构改革,由原双河、雷公两镇合并组建成新的雷公镇,辖34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16个村民小组,8238个农户,36572人,版图面积1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231亩,山场2000亩,水面5500余亩。

近几年,全镇紧紧围绕“调整兴镇、民营富镇、项目强镇、诚信立镇”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以北部山区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山石矿土资源开采业和以安京公路沿线渔牧配套的畜禽养殖小区为轴线的畜禽养殖业两大支柱产业。其中招商引进的碎石企业津雷石材公司和长江路桥公司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在扩大达兰种猪精液配送中心经营规模的同时,招商引进的

陡坡水库生态养殖示范园区,总投资约600万元,占地100余亩,是万头种猪场和万头商品猪场生产基地。另外境内业已形成万亩优质稻基地、万亩茶叶基地、万亩银杏基地、万亩瓜果菜基地,使全镇农业调整不断走向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4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660元,预算内财政收入391.4万元。全年出栏肥猪4万余头,家禽出笼90万只,肉牛、肉羊出栏均在4000余头(只)以上。

雷公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拥有450KVA变电站一座,移动通讯机站4座,电力充足,通讯发达。境内有大小水库11座,郑家河干渠穿境而过,水系完善,沟渠配套。省道安京公路的改造升级,白兆山旅游公路、雷公、六合、魏桥集镇街道等的黑色硬化,村级路网建设的实施等极大地改善了全镇的交通状况,公路四通八达,晴雨通车。

雷公镇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现有中学2所,小学9所,学校基础设施配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乡村一体化办医使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升。雷公、双河、魏桥集镇开通了有线电视,丰富了集镇居民的文化生活。

党委书记何国万(2002.1~2004.2)

樊勤德(2004.2~2004.12)

政府镇长樊勤德(2002.1~2004.2)

叶剑刚(2004.2~2004.12)

人大主席何国万(兼,2002.1~2004.2)

樊勤德(兼,2002.1~2004.12)

政协组长许发林(2004.2~2004.12)

【王义贞镇】地处安陆、京山、随州三县市交界处,漳河环流于西部。安(陆)京(山)公路穿境而过。镇治所在地距安陆城区35公里。全镇总面积134.34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共有183个村民小组,3315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58人,耕地面积38216亩,其中水田29827亩,坡地8389亩。

王义贞是一个光荣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曾在此战斗过三个春秋,新四军第五师1941年在此诞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王义镇紧追先进发达地区发展步伐,党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多次被孝感、安陆两级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红旗单位:1999年、2001年镇党委两次被中共湖北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1年7月1日被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该镇以银杏生产年代久、规模大、技术新、发展快的特色饮誉大江南北,享有“楚天银杏第一镇”的美誉。境内有华中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古银杏群落,群落区面积达60多平方公里,千年以上古银杏48株,500年以上1180株,100年以上达4370余株。近年来,该镇集中精力新开发建成银杏大基地、银杏小庭院2.5万亩,定植银杏260万株。

这里正按照把银杏加工、银杏旅游、银杏科技、银杏商贸、银杏苗木当产业来开发的思路,加速实施着“主打银杏牌,建设银杏镇”的银杏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现已开发银杏香枕、银杏叶茶系列产品,曾荣获省政府湖北工业精品名牌展销会金奖、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省政府优秀新产品奖,市场前景广阔。2002年,又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研制开发出银杏膨化食品、速溶食品、方便菜肴等系列食品,项目倍受投资者青睐。银杏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已按照规划,全面展开交通、通讯、景点及服务设施建设。部分投资者已捷足先登,开始投资建设配套服务设施,一个以“千年银杏,万种风情,生态旅游,自由世界”为特色和主题的钱冲生态旅游区,正向山外的世界阔步走来。

全镇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人均纯收入2676元,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袁钱旅游公路、王三扶贫公路基本实现黑色化,境内横穿公路、双桐公路、安京公路即将铺油,28个行政村的路网建设全面启动;以集镇天府街改造为重点,带动和辐射花园小区、唐僧小区、吉泰民营小区、星火小区等中心村庄建设,村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开通两座数字基站,安装程控电话1655部,手机拥有量2730部,实现了通讯现代化;共有达标的中小学13所,学生4000余名,教师280余人,全镇中小学生入学率100%;有广播电视差转台和文化综合大楼各一座,能自办各类电视节目,广播电视覆盖率为80%;有卫生院1所,卫生所14个,全镇初级卫生保健已达标。

党委书记黎清海(2002.1~2004.2)

蔡家俊(2004.2~2004.12)

政府镇长蔡家俊(2002.1~2004.2)

刘章彬(2004.2~2004.12)

人大主席黎清海(兼,2002.1~2004.2)

蔡家俊(兼,2004.2~2004.12)

【烟店镇】烟店镇位于安陆市的西北部,东濒水,西依碧山,北接孛畈,南望府城,距安陆城区12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10.8平方公里,其中镇区3.5平方公里,40个行政村,266个村民小组,4.4万亩耕地,7000亩水面,2.2万亩山场。2002年至2004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产值分别为3.8亿元、4.5亿元、5.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为2.6亿元、3.1亿元、3.8亿元;农业产值为1.2亿元、1.4亿元、1.7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分别为2350元、2450元、2627元。

交通十分发达。国道“汉十高速公路”(武汉一十堰)由南向北直穿烟店11个村,过境路段长11.6公里,在白兆山下留有互通处;省道“安京”(安陆一京山)、“烟应”(烟店一应山)和市道“安三”(安陆-三里)共4条公路纵横烟店,总长度近50公里,交通十分发达。

沙石资源丰富。烟店地势西高东低,由北向南山地、丘陵、平原成带状分布,“东有石头西有沙,中间夹有琉璃瓦(琉璃瓦土)”。2002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抢抓公路建设机遇,大力开发资源,在府河沿岸的周桥、白店、竹罗、邓冲等村各建挖沙埠一个,日产河沙150吨以上;在白兆山以北的双岭、柏树两村开山挖石,兴办碎石厂11个,日产石料900多吨,支援了国家建设,安置剩余劳动力3000多人,年创税200多万元。

人文历史悠久。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在白兆山上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镇党委政府配合市政府开发白兆山旅游资源,先后建起碧山湖水库和李白广场等景点和休闲设施,并创办“农家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奠定了武汉-隆中双日旅游对接的基础。

集镇建设主动。白店小集镇辖区5万平方米,1.4万人,居住250家,1300多人。2000米长的主街全部硬化,建筑别致新颖,基础设施完善,在安陆市小有名气。除此之外,镇党委、政府还投资300多万元,加强了水寨、宋垅、袁脊岗和孝襄路一条街共4个中心村建设,大批农民进中心村经营,改善了生活环境,增加了税收。

农业开发扎实。2002年至2004年,烟店镇在省、孝感以及安陆市领导的支持下,先后进行了3期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资800多万元,完成了八里、冯庙2个开发区建设,面积1.5万亩。建成后的开发区内路渠沟配套,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业上的耕种收基本实现机械化。

招商引进突出。2002年至2004年,镇党委、政府加大“跑省进部”(指省、部机关)力度,先后引进24个项目,到位资金3600多万元。成功地引进长江路桥公司搅拌站;引进的中百仓储上市公司落户安陆城区,经营十分红火;引进的加拿大紫花苜蓿项目,已开始生产。小流域治理、基本农田整理、白兆山互通处加油城、文明新村建设、安全饮水等12个项目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

农业结构调整合理。用工业理念抓农业,镇党委政府着力调整结构,倾力培植各类大户,使种植形成板块,养殖形成规模。周桥村大棚蔬菜基地面积1500亩,八里精养渔池面积200亩,竹罗稻田养鸭面积1300亩,朱家洼、塔塘水库禽渔配套突出,养鸡过万只,养鱼过20万斤;白店和程巷两个万亩优质稻基地稳步发展;大洼山百亩林果基地生机盎然。基地带动了农户,十头牛、百头猪、千只鸡、万棵树的大户分别达到10、20、30、40个。

党委书记殷道国(2002.1~2002.5)

郑亚洲(2002.5~2004.12)

政府镇长郑亚洲(2002.1~2002.5)

刘涛明(2002.5~2004.12)

人大主席殷道国(兼,2002.1~2002.5)

郑亚洲(兼,2002.5~2004.12)

【孛畈镇】孛畈镇位于鄂北深丘腹地,东濒水,西接京山,南临烟店,北连随州,国土面积116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3.6万人,2.4万亩耕地,12万亩山场,是安陆市重要的农特产品集散地和与西北交流的门户。

孛畈镇交通便利。安(陆)桃(源河)公路、汉(口)十(堰)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太平寨旅游公路、316国道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孛畈镇自然景观秀美,西有安陆市的最高峰太平寨原始森林,留有西晋义阳人张昌起义抗拒官军修筑的长城、地道等历史人文景观,有怪石突兀、雪瀑飞挂的自然景观;东有悠悠水依境而过,形成子石、车盖亭等自然景观。孛畈镇特产丰饶,山青水秀,冬暖夏凉。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食用菌、银杏、板栗、柿子、绿茶、药材、清水河天然鲢鱼、武昌鱼等名贵特产。纯天然绿色食品“月岭”牌食用菌系列产品畅销海内外。孛畈镇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了全镇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通移动电话,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餐饮设施配备齐全。近年来,全镇以“团结、务实、高效、廉洁”为宗旨,以发展经济为要务,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工业强镇、民营富镇战略,促进了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党委书记胡亚雄(2002.1~2003.3)

吴以安(2003.3~2004.12)

政府镇长吴以安(2002.1~2003.3)

盛银明(2003.3~2004.12)

人大主席胡亚雄(兼,2002.1~2003.3)

吴以安(兼,2003.3~2004.12)

政协组长涂作金(2003.3~2004.12)

【水镇】水镇位于安陆市北部,紧邻市区,距市中心7公里。316国道、大安公路、安赵公路穿境而过,汉丹铁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全镇国土面积117.2平方公里,其中镇区3.5平方公里,总人口4.38万人,耕地3.8万亩,辖3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是湖北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重点中心镇。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振奋精神,励精图治,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总揽全局,致力小康水建设,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植支柱产业,大力开放和开发,奋力招商引进,激活民间资本。目前,全镇已形成以钓鱼王、星发水产、神丹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业,以金丰公司为主的纺织业,以砖瓦厂、河沙厂为主的建筑建材业,私营企业已发展到25家,2004年,年产值达8.5亿元,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2亿元,综合财政收入128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681元。

全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拥有35KVA变电站两座,邮电、通讯实施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村村安装了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500门,“小灵通”信号延伸到水。打造了水交通大循环,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和组组通油路,全镇共修建通村、通组油路60.1公里。

水镇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有2所初中,11所小学,学校教学楼、综合楼及实验器材配套齐全。有广播电视差转站1个,有线电视基本实现了村村通。中心集镇有文化体育活动中心15处,电影院1座,卫生院1所,医疗点覆盖全镇32个村,农村医疗室设备完善。

连续两年被安陆市委、市政府授予“红旗乡镇”称号,2004年被授予“先进乡镇”称号,镇党委2003年被孝感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9月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农村党的建设“五好乡镇党委”称号。

党委书记严世安(2002.1~2002.5)

陈强(2002.5~2004.12)

政府镇长谷瑛(女,2002.5~2004.2)

向炳春(2004.2~2004.12)

人大主席严世安(兼,2002.1~2002.5)

陈强(兼,2002.5~2004.12)

【接官乡】接官乡位于安陆市北部,是一个丘陵山区农业乡镇.全乡国土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万亩,辖26个村,17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9万人。

2002年到2004年,是接官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全面发展进步的三年。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民负担减轻,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

农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年均递增10%,财政收入

达到269.9万元。农民纯收入达到2628元,年均增加200元以上。全乡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大幅度增加,交通、集镇、电信、有线电视、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产量、油料产量恢复到较高水平。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全乡畜禽渔、优质稻、林业、无子西瓜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从2002年到2004年是农村各项改革、体制转变激烈的三年。三年中,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税费逐步取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完成。2002年乡真各部门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采取竞争上岗、分流减员等措施,实行定岗、定员、定编,明确了45名事业单位编制干部,分流人员80余人。2004年,乡党政机关又精减领导干部职数,乡党政成员由原来的16名减到9人,实现了“三定”(定编、定员、定岗)、“三减”(减人、减事、减支),实行“以钱养事”,提高办事效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三年中,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修一座小(二)型水库,新修塘堰60余处,新建泵站、河坝10余处,解决水利死角3000余亩。创新建设投入机制,采取民有民营、拍卖经营权等方式,吸纳民间资本建设水利工程,筹资40余万元,新建扩建塘堰19处,增加蓄水50余万方。2004年乡村积极融资70余万元,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修通村柏油路15公里,解决了10多个村群众的行路难问题。

农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近几年,全乡依据乡情实际,逐步培植壮大形成了畜牧养殖业、林业两大支柱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一是培植畜禽饲养大户。针对近几年生猪养猪户逐步减少,畜牧业滑坡的情况,乡党委政府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制订对策,从培植畜牧养殖大户入手,从政策上激励引导,在技术上、信息上、资金上实行全方位的支持服务,鼓励大户发展,到2004年底,累积发展养殖百头生猪以上大户近百户,有力地推动了全乡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发展。二是发展林业。利用接官山场资源丰富的优势,依靠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大力开发四荒资源达万亩以上,兴建千亩以上林业农庄10个,实行以林为主,林牧渔禽综合配套种养殖立体经济模式,达到产业化经营效果。

全民创业势头发展良好。近几年,全乡围绕农业资源做文章,依托资源优势、存量优势,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域和途径,明确发展重点,突出粮食加工业、农业种养殖业、林业基地农庄建设、集镇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了全民创业。到2004年,全乡个体工商户已发展1500户以上。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方面,合理调整了中小学布局,3所中学、25所小学调整为2所中学4所完小,整合了教育资源,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的投资

建设力度,争取危房改造资金50余万元,在接官中学、金台小学各新建一座教学综合楼;教学质量进一步步提高,连续多年中考在全市农村位列前茅。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方面,争取市有线电视部门投资200余万元,接官集镇实现了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卫生方面,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全乡进行了撤并村级医疗点工作,合并为8个医疗点,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

党委书记高清平(2001.5~2004.3)

谷瑛(女,2004.3~2004.12)

政府乡长朱光锋(2002.1~2004.3)

徐小林(2004.3~2004.12)

人大主席高清平(兼,2002.1~2004.3)

谷瑛(女,兼,2004.3~2004.12)

政协组长刘俊清(2002.1~2004.12)

【南城办事处】南城办事处于1987年安陆撤县建市时成立,位于安陆市南部,北临安陆市区,南接云梦,西临水,东与安陆市李店镇毗邻。国土面积44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低丘陵地带,西部为府河冲积平原。辖四里、草庙、金沟、高庙、肖杨、刘庙、闭刘、大湾、仰棚、大塘、石桥、肖万、万庙、杨林、东村、西村、黄河、袁蒋、山坡19个村,161个村民小组,5295户,23171人,17841亩耕地。

南城办事处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汉丹铁路、汉十高速公路、316国道纵贯全境,汉十高速公路与316国道安陆互通位于南城刘庙,距安陆市区5公里,距武汉10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80公里。境内已形成“三纵五横”的乡村公路骨架,市内公共汽车1路、5路车已在全处东西两线开通。

南城自然源资丰富,土特产名气响亮。土特产中有广为赞誉的“南乡萝卜”,有红梗小棵的地方名产白花菜,年播种面积均达万亩。境内自然资源蕴藏量大,沿府河有长12公里、宽0.5公里的黄沙带,其质量上乘,在汉十高速公路建设中被指定为免检产品。在金沟山、高庙山有储量达8360万立方米的玄武岩,已广泛应用于孝襄高速公路建设上。境内优质陶土储量巨大,可用来制琉璃瓦、制陶、制瓷。

南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有初级中学2所,全日制完全小学5所,医院、卫生所5所。全处电力充足,邮电、通讯、程控电话、电信宽带已全部开通。

南城面貌日新月异。近几年,南城党委、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南城,脚踏实地,拾阶而上,使得各方面的工作都受到上上下下的一致肯定。特别是在招商引进、项目建设上更有长足的发展。

2004年,南城办事处已跃居安陆市先进乡镇行列,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南城办事处因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政协工作扎实,分别获得全市先进单位称号。

2004年,南城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1亿元。2004年引进项目17个,项目总投资额为3990万元,南城产业特色已凸现“四大产业”轮廓,即以琉璃瓦为主的建材业,以饮食、修理为主的服务业,以生产粮机设备零部件及合金铝锭的配套型制造业,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南城琉璃产业可堪称“华中地区最大的琉璃瓦生产基地”。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04年,投资近50万元,兴建了4处农业设施工程,对6处泵站进行了全面维修,新建扩建塘堰64处,解决了抗旱用水“死角”,农业生产保障更加有力。

沐浴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农、扶农、惠农的政策春风,南城办事处不断取得“三个文明”建设成果。在建设小康南城、和谐南城的进程中,南城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越发会显出她的灵气和魅力,南城的今天美好,明天会更好。

党委书记刘宗铭(2002.1~2004.2)

胡分洪(2004.2~2004.12)

办事处主任胡分洪(2002.1~2004.2)

朱丽玲(女,2004.2~2004.12)

人大联络组长刘宗铭(兼,2002.1~2004.2)

胡分洪(兼,2004.2~2004.12)

【府城办事处】府城办事处位于安陆市城区,是安陆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处辖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9个行政村,总人口11.82万,总面积31.59平方公里。

府城地处府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活,是个宜工、宜农、宜商的好地方。汉丹铁路、建设中的汉十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316国道纵贯南北,安卫铁路、安花公路横穿东西,并与京厂铁路、107国道相连。北达襄樊、南通武汉,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80公里,是“九省通衢”的大武汉的卫星城市,是武汉、襄樊、十堰“汽车走廊”的重要连接点,是周边地区小商品的重要集散地,素有“货买全国、货卖全国”之誉。

有“楚天明星乡镇”之称的府城,城市功能配套,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现拥有220KVA变电站1座,110KVA变电站2座,有储水量5000万立方米的解放山水库,配套建有装机5100千瓦的水电站。3家自来水厂,可日供水20万吨;拥有一所投资8000万元,可容纳师生6000人的全省重点高级中学——新安陆一中和师资力量雄厚的德安、实验、太白3所中学。邮电、通讯设施十分完备,已开通5万门程控电话,数据通讯,DDN网、可视电话、因特网等业务得到广泛应用。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奠定了府城经济加快发展的前提条件。2004年,全处拥有各类企业106家,个体工商户15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经济增长速度连续10年保持在10%以上,实现区内生产总值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5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14元。


近年来,府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积极实施“区域经济民营化”战略,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了全处整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提升,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区域经济凸现特色,形成了粮机、电业器材、化工纸箱包装和服装四大支持产业。2004年,粮机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3亿元;电业器材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化工、纸箱包装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服装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四大支柱产业撑起了府城工业的半壁江山,其工业产值占全处工业总产值的60%,上缴税金占全处税收收入的70%。永祥粮机、碧山粮机、长安铁塔三家龙头企业享誉国内外,2004年仅永祥粮机上缴税金就达700多万元。十几家粮油机械制造及配件厂云集城区,府城成为全国最大的粮油机械制造基地。

为构建招商引资平台,府城全力建设四大工业园区。永祥粮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征地160亩,投资5000万元兴建永祥精品工业园;碧山粮油设备有限公司征地70亩,投资3000万元新建碧山工业园;五一工业园已初步完成整体测量规划及工程成本预算,进入实施阶段;吕家畈工业园已开工,工程已进行到路面硬化阶段。四大园区的建成,必将成为全处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农业实现了战略性结构调整,“种、养、加”齐头并进。300亩黑杨育苗茁壮成长,200亩紫粒苋长势喜人,时庙温室蘑菇基地已成气候,凤凰现代化养猪场形成规模。养鸡大户聂春、养猪能手李清林、苗木种植高手喻磊、农产品经纪人陈光超大显身手,致富不忘乡亲,传技术、帮资金,走共同富裕之路。城郊型农业已具规模。

饮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解放大道和汤家湾饮食服务区起步早、起点高、发展快,经营户近百家。

2000年府城办事处被中共湖北省评为“六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近几年业,府城办事处连续多年被安陆市委、市政府授予“红旗乡镇、”“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陈三宝(2002.1~2003.11)

周新明(2004.2~2004.12)

办事处主任周新明(2002.1~2004.2)

罗旋(2004.2~2004.12)

人大联络组长陈三宝(兼,2002.1~2003.11)

周新明(兼,2004.2~2004.12)

政协组长严修启(2002.1~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