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县

【位置面积】  汉川县位于汉水下游,江汉平原腹地,居湖北省中部,孝感市南隅。地处东经113°22′~113°57,北纬30°23′~30°52。东与武汉市毗邻,西连天门市,南指仙桃,北与应城县、云梦县、孝南区接壤。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53.2公里,国土面积1663平方公里。县城东距武汉5公里(公路里程,下同),北离孝感市区52公里。

【建置沿革】  建县始于561年,治甑山下,故名甑山县。隋大业末废县为镇,并入汉阳县。62年,恢复为县,移治泐山下,以汉水流经县境而改名汉川县,属淮南道。742年,属汉阳郡。758年属沔州。826年,属鄂州。958年,改属安州,移治金鼓城(今刘家隔)。960年,属荆湖北路,以竟义水流入县西,更名为义川县。977年,因避宋宗赵匡义讳,以汉水横贯县境,改名汉川县。107年,废县为镇,属汉阳县。1086年,仍恢复为县隶汉阳郡。1135年又废县。1137年复置。元改属湖广行中书省汉阳府。1285年,移县治于城(今城关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在汉川建立后,境几度出现国民党和共产党两种政权并存的局面19495月汉川全境解放,国民党汉川县政灭亡。同年7月,天汉、川汉两县爱国民主政府销,汉川县人民政府建立,属鄂中专区。8月,属沔阳专区。19517月,沔阳专区撤销,隶孝感专区。195911月,孝感专区撤销,划归汉市。19615月,还属孝感专区。1970年专区改名地区后,该县一直隶属孝感地区。19936月,孝感撤地建市后,归孝感市管辖。

【历史述要】  汉川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汉川地处水陆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赤壁大战后,魏据汉川;南宋党仲升率兵在汉川击败金完颜;明末张献忠攻陷刘家隔。汉川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前,冯亚佛、梁耀汉、向岩、梁钟汉、何羽道等一批青年东渡日本,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武昌起义,梁钟汉等率领义军首先响应,在汉川建立全省第一个县军政分府。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汉川籍学生、共产党员王平章、刘子谷、魏人镜组织“人社”等进步团体,创办“全人”革命小学,在汉川播下红色种子。19258月,刘子谷等建立了汉川第一个党组织   中共汉川县特别支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全县农协会员发展到10万人,在全省“名列前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汉川是鄂中特委的活动中心、湘鄂西苏维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底至1932年初,贺龙率红三军转战襄北,驰骋天汉,在汉川独立团配合下,击毙国民党天门县长刘尧阶,生擒敌旅长张联华、韩昌俊。抗战爆发后,抗日群众团体蓬勃发展,在抗击敌伪、锄奸剿匪的斗争中屡建功勋,被誉为“全边区民众斗争之模范”,是鄂豫边区和新四军五师的重要兵源、粮源、财源基地。李先念、陈少敏、陶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汉川留下了足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汉川人民继续坚持湖区斗争,组织水上运输队、担架队,为支援解放军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作出很大贡献。全县为革命献身的烈士5000余名,其中县团级以上干部100多人。

【区划人口】  全县设城关、马口、脉旺、城隍、分水、沉湖、田二河、回龙、新堰、垌冢、麻河、刘家隔、新河、庙头、杨林沟15个镇,西江、湾潭、南河、丁集、马鞍、里潭、韩集、杨水湖、民乐9乡和刁东农场、三星垸农场、刁汊湖养殖场3个农场。乡镇下设76个管理区,585个行政村,3925个村民小组,农场下设6个分场,30个生产大队,116个生产小队。

1995年末,总人口1041654人,其中农业人口873992人,非农业人口167662人。总人口中男性531708人,女性509946人。乡村劳动力392593人。全县人口密度为626.4/平方公里。人口出生率16.95%,人口自然增长率12.29%,计划生育率88.33%

全县有少数民族19个,人口318人。除土家族、回族在100人以上外,其余少数民族均在25人以下。分散居住在全县27个乡、镇、场。

【自然环境】  汉川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雨量1191.1毫米,年降水总量20.33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达414.6亿立方米。全年无霜期247天,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粮、棉、水产是该县的拳头产品和传统优势。地势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整个地势平坦,除东南和西北角有少许低丘和岗地,平原和湖区占整个国土面积的97.2%。汉水由西南向东北穿境而过,把全县分为汉南、汉北两大自然区域。山脉除仙女山外,均分布于汉南地区与汉阳县交界地带,主要有栗山、横山、仙狮山、双马山、高冠山、化子山等17座,海拔高程多在100米左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耕地95.13万亩,占总面积(以下同)的38.1%;园地9648亩,占0.4%;林地10.25万亩,占4.1%;水面46万亩,占18.4%。土地资源结构多样,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大部分土壤深厚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

矿产资源:岩石类有大理岩、石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用花岗岩、硅灰石等,年开采量8000万吨,此类矿种居全国、全省中下游水平;土矿有高岭土、陶瓷土、耐火粘土、砖瓦用粘土,年开采量120万立方米,此类矿种居全国、全省下游水平;流体矿,主要是卤水,分布在麻河地区,尚未正式开采利用,储量为1亿吨左右。

水利资源:主要河流有汉江、汉北河、北支河、中支河。汉江境内流长93.1公里,年平均过境流量3500立方米/秒,通常流量300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198立方米/秒,年过境径流量414.6亿立方米。流速最大2.63/秒,最小0.08/秒。湖泊有刁汊湖、东西汉湖、白石湖、黄龙潭等。刁汉湖经过综合治理,已成为完全在汉川境内的封闭型内湖,湖面水面50平方公里。东西汊湖现有水面13650亩(含应城部分),正常水位23米,最低22.4米,平均水深1.5米,总蓄水量1845万立方米,是养殖成鱼的良好基地。

【主要物产】  汉川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大麦、小麦、棉花、大豆、玉米、芝麻、油菜、花生等;水产品主要有鲤鱼、鲫鱼、鳊鱼、鲭鱼、鲩鱼、鲢鱼、鳝鱼、泥鳅、鳜鱼、甲鱼、螃蟹、刁莲等;动植物除盛产牲畜、家禽外,野生动物有野鸭、大雁、水鸥、水鹰等,植物主要有杨、柳、槐、榆、桑、桃、枣、杉、油桐、樟树、法桐、意杨、雪松、马尾松等。

【经济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汉川县经济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年,是第一次农村改革、农业经济恢复和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全面丰收,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产业结构比重逐渐合理,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第二阶段,19861992年,为经济稳步发展阶段。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全面实施稳农兴工,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13.9亿元(产值均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年均增长5.8%;工农业总产值25.2亿元,年均增长9.82%;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8.7%;农村人均纯收入646元,年均增长8%。第三阶段,19931995年,为经济超常发展阶段。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以实施“151”工程为推动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一批亿元企业、亿元村迅速崛起,全县经济得到超常规发展。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27.4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9.6%40.9%29.5%1993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1.85%,比“八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高出10.55个百分点。199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6.6亿元,占79.52%;农业总产值12亿元,占20.48%19931995年,工业、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5.87%17.23%。多种经营产值,1995年为7.5亿元,19931995年平均增长23.59%,比“八五”期间年均递增率高出6.8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5年达13.22亿元,比1993年增长80.2%,年均递增34.2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3年的766元增至1995年的1547元,年均增长42.11%。此间是汉川县经济建设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农业生产连年大丰收,棉花总产在全国百强产棉大县中居第30位,水产品产量连续几年居全省十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十强。1993年被农业部授予“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县”称号。商业经济综合实力居全省第8位。初步形成了以汉川电厂和刁汊湖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开放格局,城市建设工作取得较大成绩。

【农业】  汉川县农业生产在全国全省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棉花生产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是全国第一批优质商品棉基地县和出口棉供货县。被授予全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水产先进县、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等称号。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亿元,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各业产值分别为68322万元、25754万元、24662万元、1423万元,1993199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07%21.47%35.10%21.25%。粮食、油料、蔬菜均创历史最高产量。全年粮食总产41940.7万公斤,棉花总产2394.9万公斤,油料2204.1万公斤,生猪存栏29.5万头,出栏25.7万头,水产品总量5250万公斤,三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12%8.52%59.96%11.57%18.02%28.99%。全县种植业布局是,汉北滨湖地带粮、油产区,汉江沿线棉花产区,蔬菜主要集中在城隍以东6个乡镇。推广双膜棉10万亩,亩增收近400元,棉菜、菜菜、瓜菜等主体种植生态农业复种面积达20万亩,建成千元田14万多亩,年供优质商品棉28.7万担以上。全县每年成片造林面积超过1万亩,幼林抚育2.5万亩,育苗1000亩左右。到1995年止,片林保存面积27.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74.5万立方米,苗圃1206亩,果树1.6万亩,森林覆盖率13.6%,完成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被授予全国绿化达标先进县。多种经营产值753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7%,初步形成以水产、畜牧、蔬菜为支柱的发展格局,其主要特色是一村一品、一地一业,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并走上“龙头+基地+农户”的路子。1995年,全县放养水面22.81万亩,其中国有渔场13.5万亩,集体水面8.2万亩,家庭(个人)水面1.11万亩,产量分别为3841万斤、5375万斤、661万斤。精养水面10万亩,占放养水面的43%。水产名特优共投入7个亿,开发总面积7.4万亩,产值18600万元,各项产品产量为:甲鱼5.1万斤,河蟹5.84万斤,牛蛙5.43万斤,鳜鱼15万斤,优质米75000万斤,乌骨鸡饲养量218万只。全年共建千头猪场10个,百头猪100个、千只禽场7个、万只禽场10个,建牛、羊、狗场8个,兴建了畜禽交易市场。养猪55.23万头,家禽2100.5万只。乡镇企业坚持“大发展、大提高”方针,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改革管理。全县乡镇企业拥有固定资产总值8.66亿元,企业总数26016家,从业总人数11.12万人。1995年完成总产值55.23亿元,实现总收入54.9亿元,创利润39815万元,税金16722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不变价产值中,乡镇办18.7亿元,村办7.89亿元,联办7.18亿元,户办21.46亿元。从1993年开始,坚持用奔小康统揽农村工作全局,1995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8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10万元以上有218个村,50万元以上有17个村,100万元以上有12个村。农民人平纯收入1547元,农民人平生活费支出283元。现有农机总动力27.04万千瓦,其中耕作机械5172台,5.3万千瓦;排灌机械8791台,6.5万千瓦。开通深沟大渠549条,长1581公里,有大中型水闸570座,小型机电排灌站5871座,总装机容量10.5万千瓦,提排水能力每秒887立方米,机电排灌面积63.2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6.8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86.95万亩。

【工业】  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自1992年以来连续四年被省统计局经济社会评价中心评为全省“十强县市”。工业初步形成汽车零配件、纺织、冶金、造纸及纸制品、医药化工、新型包装材料、饲料加工、塑料制品、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其生产规模、经营效益总和占全县工业的85%以上。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339家,其中,中省市属11家,县属328家;按性质分,国有75家,集体264家,共有职工36484人,其中国有企业19032人,集体企业17452人。县属工业企业中,有中型企业7家,其中中一型1家:湖北省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中二型6家:汉川毛巾厂、汉川锦纶帘子布厂、汉川县造纸厂、汉川县棉纺织厂、汉川县扁丝厂、湖北省少儿出版社印刷厂。亿元产值工业企业3家: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川大纺织(集团)公司、汉川县钢管厂;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5家,1000万元以上45家,500万元以上74家。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6.6亿元,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23.6亿元,1993199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45.87%25.77%。名优产品中,湖北川大纺织(集团)公司生产的T/JC65/3513tc×纱、汉川毛巾厂1372系列印花毛巾、湖北制伞厂“樱花”牌晴雨伞等7个产品为部优,扁丝、钢管、伞骨钢丝、水泥、小麻油、曲柄牙盘等41个产品为省优。还有50多个产品分别在国际国内大型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获金、银奖,如“满湖春”玉液酒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加大工业发展力度,固定资产投入和技术改造68项,投入总量12180万元,引进投资总额3044万元。全县257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产总计29.1亿元。川大纺织(集团)公司、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汉川钢管厂、环发实业公司、艺丰塑料集团等5家企业被列入省“615”重点改造发展计划行列,汉川县工业生产规模位居全省前十名,被省政府授予“技改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2年以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资9亿多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主要工程有汉川汉江大桥、分水泵站、22万伏变电站,以及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火力发电厂。

【交通】  1995年,全县有公路通车里程379.3公里,其中二级以上路面72.7公里。拥有民用汽车1855辆,运输船只161艘。汉江、汉北河平穿境内,境内流程共长133.7公里,常年可通行100500吨级船舶;刁汊湖干渠涵闸河共长108.4公里,可通行5080吨级船舶。货运周转量49861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50587万人公里,港口起运量21.3万吨。与汉川电厂配套的境内铁路支线3.7公里,铁路货场货物年装卸量23.5万吨。

【邮电】  1995年末,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1万门,长途自动电话电路281路,市内电话7988部,农村电话8282部。移动电话673部,传呼机3896部。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36.5万元,长途电话323万张,函件400万件。市话、农话业务量分别为540.36万元、547.8万元。

【电力】  现有主变压器33台,总容量184200千伏安;1135千伏变电站19座,线路17条回/249.3公里;610千伏线路98条回/1571公里;低压线路3784条回/2186公里,总装机19.6万千瓦。1995年供电总量2911.3万度,人均用电量285.5度。220千伏变电站工程,累计投入1500万元,可正式投入运行。城关11万伏变电站已完成更新改造,沉湖3.5万伏变电站已建成,刁汊湖3.5万伏变电站正抓紧施工。

【城镇建设】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1995年投资2343万元,修建了霍城大道、仙女大道、西湖大道等城镇道路13条,延伸下水道20条。老城区绿化面积8.7万平方米,城区道路覆盖率27%,道路总长24354米,面积327545平方米。其中次高级路9400米,面积151889平方米,普通路14954米,面积175656平方米。排水管长16992米。仙女山公园建设累计投入291.1万元,完善了茶楼景点,完成上山路、仙女庙正殿、后山围墙等工程。城关地区供水覆盖率80%,三水已完成投资812万元,25%的设备已安装完毕。全县城镇水厂28个,年供水量1500万吨。城关、马口、脉旺、新河、分水5个水厂日供水量2000吨以上。年供煤气量600吨。市内开通了公汽客运。城关至各乡镇场沥青路,全年投入1600万元,完成二级公路15公里,三级公路70公里。年投资260万元,新建村级碎石路159公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商贸】  1995年,商业国内纯购进额12147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894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34101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79.1%80.2%67.4%。全县零售物价总指数114.6%,消费品价格总指数116.3%,其涨幅分别比1994年下降7.25.9个百分点。全县外贸收购总额15193.3万元,外贸出口额14682.9万元。自营出口企业1个,出口额493.3万元。已批准的外贸企业23家,登记企业22家,投产15家。三资企业累计注册资本3049万美元,其中外方1847万美元。实际累计出资1434.5万美元,其中外方658.1万美元。全县建起各类市场59个,占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按类型分,综合市场55个,农产品专业市场4个。按上市量、成交额分日上市万元以上的市场19个,年成交额过千万元的市场6个。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全方位的市场流通网络。欢乐市场是由工商部门投资400万元兴建占地366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楼层式市场,日均上市2万人左右,日上市商品500多个品种,年成交额5000万元,被授予“全国文明市场”称号。到1995年止,进入市场登记注册个体经营户达7800户,人业人员14500人。

【财政金融】  19931995年,县级财政收入分别7543万元、9808万元、11808万元;财政支出分别为7912万元、8462万元、10705万元。1995年末,银行存款余额13163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1765万元。年末银行贷款余额198736万元(不含电厂建设贷款)。全县核算保险费收入1202.7万元,全年保险赔款906.4万元,赔付率为75.4%

【科技】  全县有县属科研机构5个,科技人员20769人,其中高级职称507人,中级职称4634人。共承担和实施国家、省级科技项目27项,其中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项,省级新产品计划项目7项,省级攻关计划项目11项,省级新产品计划及推广计划5项。这些项目有17项通过省级以上技术成果鉴定,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5项。汉川县油泵油咀厂研制的“液压气门挺杆”和县节能耐火材料厂研制的“莫来石刚玉质匣体”产品,属国内首创,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刁汊湖养殖场和汉川钢管厂以科技项目为先导,认真实施星火计划,成绩显著,被评为全省“星火示范企业”。全县投入科技资金8652万元,新增产值20多亿元,利税2亿多元。1995年取得科技成果13项,引进、嫁接科技项目62项。县一中科技图书馆即将竣工,县科技馆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教育】  全县21个乡镇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99.5%,青壮年脱盲率超过98%,被评为全省“基本无盲县”。中、高考升学率均居全市前茅。1995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480所,在校生2156490人。其中,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学校42所,学生20522人;普通小学349所,教学点162个,在校生142765人,入学率99.9%,完成率99.5%;普通中学70所,其中初中65所,在校生38204人,入学率95.23%,完成率88.98%,高中5所,在校生4506人。高考升学率为44.83%,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升学指标。成人学校9所,在校生2840人,9所成校中2个设大专教学点,共设专业28个。职教学校10所,其中中专8所,职高2所,共设专业21个,在校生6812人。县实验小学被评定为孝感市“示范实验小学”。县第一中学为孝感市重点高中,被评为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并于1994年率先成为“市级示范学校”。县成人中专学校于1991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学校”称号,并于1993年成功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学校实施人口教育P20项目的中期评估。

【文化】  全县有8个县直二级文化单位,即县文化馆、文博馆、文工团(汉剧团)、文化市场管理所、图书馆、新华书店、电影公司、影剧院,加上马口、脉旺、城关3个文化分馆和24个乡镇文化站,共有干部职工362人,其中在岗297人。拥有固定资产1241.1万元,文化娱乐使用面积37853万平方米。文博馆收藏2308件珍贵文物,图书馆藏书7.3万册。档案馆1个,新华书店7个。以县、乡(镇)、村为主体的三级文化网络逐步形成,拥有乡村图书发行网点6个,艺术、文学、书画、摄影等协会55个,汉剧、楚剧、善书等业余文化演出队伍108支,骨干近万人;农村电影放映队21个,基层电影院11个;社会文化娱乐场所500多个,文物保护组织16个,文物标志14处。全县每年累计开展各类文艺活动340余项1400场次,观众230多万人次(不含电影),文艺和文学创作作品2000多件,每两年举办一届汉川文化艺术节。改革开放以来,文艺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累计千余件。汉剧《蔡九赔鸭》获全国现代戏调演3项大奖,《育才外传》获省戏剧3枚金质奖和2枚银质奖。善书作品在省13届百花书会上获多项奖。文学作品在省市以上累计发表4800篇,楹联诗词年年得全省一等奖。全县建立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各1座,乡镇广播站26座,乡镇电视差转站9座,乡镇有线电视站6座。《汉川报》为县委机关报,年发行12000份。

【卫生】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被省评为初级保健合格县。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82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98人(含医生1452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421人;病床1946张,其中县直属医院998张,农村676张。全年检查血吸虫病患者9364人,接受治疗9364人,灭螺面积(含反复灭螺)39090亩。县人民医院年门诊约18万人次,住院990多人次,被授予“二级甲等医院’称号。

【体育】  1995年,全县有业余体校2所,体育运动培训学校1所,共有教职工59人。举办体育运动会46次,参加人数15308人次。参加地区级以上大型体育比赛,获省级金牌2枚,银牌6枚,铜牌2枚。总投资600万元的体育场馆占地700亩,建有标准的400米田径场和可容纳2000多名观众的体育馆。1992年,成功地承办了全国第二届农运会乒乓球比赛,被组委会评为全国最佳赛区,荣获贡献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35.5%。发展单项体育协会19个,会员1000多人,每年举办各级各类竞赛36次。先后向各级运动队输送人才140名,其中国家队5人,省级队59人,市体校74人。汉川籍运动员周荣华、邹继民是“国际级运动健将”。有“乒乓摇篮”之称的马口业余体校被国家体委评为“业余训练先进单位”。

【社会生活】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生活日益提高。1995年,全县重点人口列管率100%,辖区人口犯罪率4.02%。全年刑事案件1593起,破案率91.8%;其中立重特大案件285起,破264起,破案率92.6%。批捕结案率100%,起诉结案率90%,经济犯罪结案率84%。全年未发生治安灾害事故,治安案件发现3081起,查处3067起,查处率99.55%629个村全部完成村级规范化管理任务。民政优抚机构30个。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1163人,保费72.85万元,收养孤寡老人427人。劳动力市场初具雏形,全年安置就业2160人,组织劳务输出3180人。全年房屋施工面积76.02万平方米,竣工68.0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4.34万平方米。职工年人均货币工资3738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2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47元。

【宗教侨情】  汉川县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教群众共7783人,其中信天主教最多,3721人,信伊斯兰教最少,101人。有登记注册的开放性宗教活动场所14处,在县民族宗教局组织管理下,杜绝了借信教为名进行封建迷信活动的现象。全县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共936人,201户,其中华侨545人,116户,外籍华人233人,54户,港澳同胞158人,31户。海外知名人士有工商企业家126人,专家工程师57人,博士教授13人,社会名流1人。解放前去台人员4000多人,全县台属1039户,有通汇关系的440户。到1995年底回乡定居的台胞31人,先后投资1205.2万美元,兴建了4家独资、合资企业。

【名胜古迹】  汉川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汊湖、仙女山、白石湖、梅子洞、栗山等处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全省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刁汊湖,距县城2公里,水域12万余亩,风光秀美,旖旎迷人。湖内建有水上乐园,备有采莲小舟,是赏荷、垂钓、猎禽、野炊的旅游胜地。汈汊湖是鄂中革命根据地之一,贺龙、李先念、陶铸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足迹,3200多位烈士血染芦林,埋骨刁汊。仙女山文物风景区位于城关西隅,面积0.2平方公里,海拔98米,独成一峰,林木浓郁,相传楚襄王游阳台梦神女而得名,楚令尹子文卒后葬于此。山上有仙女庙、楚令尹子文祠、娘娘井等名胜古迹,县著名烈士均安葬于此。梅城即现梅子洞,在县东南。梅城梅花香艳,独具特色。山头梅花返照更是别有风味。据传,游客迷失路途,山头梅光返照给游者指明途径。梅城又以茶叶闻名。南河渡有乌龟山遗址,是一座石灰岩层小山,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和石器,西周的陶器和铜器。在遗址下层还采集了大量的化石,有纳马象牙、剑齿虎牙、肿骨鹿角等。与乌龟山遗址仅有百米之隔的龙门山遗址,高约80米,深处为文化层,厚达1.5米,文化内涵较丰富,有烧红土、人骨、兽骨、陶片等,以红陶夹砂为主,有少量黑陶。遗址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大多保存较好。

【规划目标】  汉川县“九五”发展规划是:以武汉为依托,以城关地区为龙头,以沿江、沿路、沿河经济带为主体,以三个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夯实农业基础,加快“两高一优”、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发展,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工农互补、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的一元经济结构。主要目标: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7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50亿元,财政收入3亿元,年递增分别为21.9%20.7%20.5%。农民人平纯收入3800元,年递增19.7%(谢碧华)

【分水泵站动工兴建】  汉北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水利工程——分水泵站主体工程于1994428日正式动工兴建。分水泵站是全省水利重点工程,是刁汊湖流域防洪排涝、综合治理的一项骨干工程。按照十年一遇的排涝标准,该泵站设计外排流量为80立方米/秒,采用3套机组,总装机容量为8400千瓦,总投资1.07亿元,全部工程分4年完成。泵站建成后,承雨面积包括汉川、天门、应城等县市共1936平方公里,可使117万亩耕地、132万人口受益。

【朱镕基副总理在汉川农村考察】  19945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省长贾志杰、省委副书记回良玉、副省长王生铁等领导的陪同下,在汉川先后考察了刁东农场洪淌村和刘家隔镇晨光村的粮、棉生产情况以及刘家隔粮管所的粮食收购和经销情况。朱镕基同志深入田间地头,访农民,查农情,与村干部、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情况。他对身边的领导同志说,要让农民增产增收,首先要把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优惠政策落实好,各级部门都不得打折扣。他还指出:粮食市场放开并不等于政府和粮食部门撒手不管,管好粮食市场,管好粮价,对于社会稳定,调动粮农和粮食部门的积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汉川报复刊】  1994910日,《汉川报》复刊和汉川报社成立大会在汉川宾馆隆重举行。省新闻出版局、湖北日报社等单位负责人前往祝贺。汉川报社最早于19561月组建,1960年冬撤销。组建后至1958年出刊汉川报约120期。195812月,汉川报改为汉川日报,至195912月出刊310期。1960年复名汉川报,同年冬停刊。199471日,汉川报正式复刊。县委书记郭远东为报头题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钱运录为复刊题词“为振兴汉川服务”。

【万门程控电话开通】  19941113日凌晨2点,汉川县邮电局7000门程控交换机开通,并入全国长途直拨网运行。至此,县市内电话总容量达到1万门。随着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邮电局原有的3000门程控电话日趋饱和,急需扩容以满足通讯市场的发展。年初,县委、县政府及时将7000门程控扩容工程列为本届政府十大实事之一。县邮电局抓住这一机遇,通过西班牙政府贴息贷款、银行借款、自筹资金等多种渠道共筹措资金2500万元,与西班牙贝尔电话公司签定引进7000门程控设备的合同。同时依据自身的技术力量,完成通讯电源改造、市话管线敷设等基础工程,为程控交换机的顺利开通奠定了基础。

“坚强金融卫士”命名大会在县影剧院举行】  1995110日,新河镇红星信用社正街信用站女会计徐艳云,与手持凶器的歹徒殊死搏斗,身负重伤。为表彰徐艳云的英勇事迹,县委、县政府于224日在县影剧院召开大会,授予徐艳云“坚强金融卫士”荣誉称号。县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坚强金融卫士”徐艳云学习的决定》。同时,省妇联、省农行、省总工会、团省委分别授予徐艳云“三八红旗手”、“农金卫士”、“优秀女职工”、“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杨文斌烈士命名大会在刘家隔镇举行】  199544日,杨文斌烈士命名大会在刘家隔镇举行。杨文斌烈士196491日出生于刘家隔镇晨光村一个农民家庭,生前为刘家隔镇初级中学副校长。1993118日,为维护学校正常秩序,保障师生人身安全,与闯进学校寻衅闹事的两名歹徒英勇搏斗,壮烈牺牲。杨文斌牺牲后,省、市、县和有关部门分别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省委还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国家教委、劳动人事部授予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19941031日民政部批准杨文斌同志为“革命烈士”。

【汉川汉江公路大桥主桥墩开钻】  被列为省“八五”计划交通重点工程和县十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汉川汉江公路大桥主桥墩于19951218日开钻。汉川汉江公路大桥总投资8000万元,19931月经省交通厅批准兴建,1995418日正式动工。该工程由湖北省路桥公司承建。

【于秀兰荣获美术优秀课评比国家级一等奖】  19951220日,在国家教委举办的中南六省区第六届美术教育协作交流会优质课评比中,代表湖北省参赛的汉川县实验小学青年教师于秀兰荣获一等奖。这是汉川县教师首次荣获此项殊荣。在此之前,于秀兰在参加省、市教委组织的选拔赛中均获一等奖。                                  (陈贻顺)

汉川县领导名单

县委书记:郭远东

  记:李友清 邓万斌 胡顺延 李显昌

    委:郭远东 李友清 邓万斌 胡顺延 

李显昌 徐善弼 陈新平 何霞江

吴泽斌  叶 茂 蔡丹娅(女)

张志敏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远东(兼)

副主任:胡民安 杨声杏 王良才 徐春芳(女)

刘泽民 刘荣华 孙四维 李相梓

  长:李友清

副县长:何霞江 李良同 文茂志 田继林

关祥先 肖翠萍(女)  肖千川 李自强

县政协主席:李尚策

副主席:胡昌厚 罗慰慈(女) 黄致国

潘自立 徐体钧 刘绳丰

何楚桥 李爱萍(女) 邹崇汉

(谢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