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场简介

【城关镇】  古名长城,亦称汉川城。位于县境东部,汉江北岸,西靠仙女山,东接新河镇,北邻刁东农场,是汉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1949年设置城关区,1951年改为城关镇,1958年改为八一人民公社,1978年恢复城关镇。镇人民政府驻南正街。1995年,全镇辖城东、城西、城北3个办事处,16个村、11个居委会。城东办事处辖官备塘、泵站河、山后湾、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城西办事处辖港堤、刘家台、仙女山、欢乐街、棉纺厂、西湖路、陈家湾、段家湾;城北办事处辖西门桥、霍城、北桥、涵闸、七里、徐家口、田家、国光、六合、北桥(居委会)。国土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106512人。

城关镇根据地形特点,沿荷沙公路线连片建成12700亩蔬菜基地,平均年产蔬菜6568万公斤;建7000余亩水产基地,建成精养鱼池1000亩,鲜鱼放养水面5000亩,产品远销省内外。拥有乡镇企业4320个,形成以霍城村食品业、涵闸村建材业、西门桥村房地产业、仙女山村鞋业、刘家台村小五金业等“一村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经营格局。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9029万元。

城关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城乡一体化,创文明卫生城镇。镇建“一区三园”,即城关经济开发区,区下辖城北民营经济园、仙女鞋业经济园、城东高新技术工业园。新辟外环线六合三路,路政管理再上新台阶。兴建设施完备的官备塘、西门路、仙女山集贸市场。文、体、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镇有中小学17所,在校生15409。以镇卫生院为主体,诊所、血防、防疫连成一片,形成卫生医疗、防疫网络。县体育馆规模宏大、设施齐备,和全县各地的体育设施相互联应,为汉川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镇北霍城有古文化遗址,镇西隅仙女山公园,风光秀丽,山上建有汉川电视台和高频站。从山顶鸟瞰全镇,全景尽收眼底,一目了然。

城关镇为“孝感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全省“楚天明星乡镇”。

党委书记:彭习美

    长:邹谊友

【马口镇】  位于境东南,北靠汉水,东与汉阳官桥毗邻。东汉建安三年九月,关羽路经此地系马休息,故名“系马口”,简称马口,据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1995年,全镇辖窑新、金马2个管理区和新正街、老正街2个办事处。窑新管理区辖窑新、新庄、高山、高庙、关山、严山、五福、关圣、土桥、范岭、枣树11村;金马管理区辖英山、邱子、敖家、松林、八屋、周湖、金河、南港、马口9村。国土面积25.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480)。总人口53492人。

马口镇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地理位置优越。汉水绕镇而过,城(隍)蔡(甸)公路横穿其间,上接荆州,下达武汉,水陆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素有“金马”和“小汉口”之称。粮食、棉花是马口镇农业的基础,1995年粮食总产371万公斤,棉花89万公斤,香飘神州的“三花”(白兰花、茉莉花、黄花),年产六季的金河桑蚕养殖在县内享有盛誉。镇建起轻工、纺织、化工、机电、建材五大工业体系。染纱制线、电线电缆、建材扣件业尤为发达。其中“湖北汉江精纺染纱制线集团总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制线基地之一,总产量占全国的1/17,被誉为“制线城”;“湖北金马电线电缆集团公司”有厂家43个,产值达2亿元。在22家镇办集体企业中年产值过千万元的有6家,轻工部定点厂1个,省机械工业厅定点厂1个,省外贸定点厂3个,中外合资企业2个。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3864万元。

全镇建有电视差转台、工人俱乐部、文化站等文化娱乐活动阵地数处。有医院4所,卫生保健和防疫工作得到加强。关公遗址和建设中的白石湖旅游区是人们游览,歇憩的理想之地。

党委书记:陈贻文

    长:陈栋梁

【脉旺镇】  地处县境西南,与仙桃市抵界,东北距县城31公里。脉旺镇是汉川县三大古镇之一前人根据此地每日朝雾笼罩误为“地脉旺盛”而名脉旺嘴,又因地形如麦芒,亦被称为“麦芒嘴”。原为沔阳县治,1951年后依次为汉川县第五区、脉旺区、脉旺镇政府所在地。1995年,镇辖马集、桃花、北街、南街4个管理区。马集管理区辖马集、刘口、刘滩、先锋、夹街、横档、西新、东新、又新、直形10村;桃花管理区辖桃花、桃闸、三台、张台、刘台、陈垸6村;北街管理区辖小垸、张湾、桃鹤3村;南街管理区辖脉南村。国土面积48.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814亩)。总人口43974人。

脉旺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于粮棉油、蔬菜等农作物生长。畜牧业和水产业发展兴旺。乡镇企业现有1552个,从业人员8010人。铁业、塑业、建材业已成为乡镇企业主体。全镇拥有18家镇办企业,形成了以纺织、化工、钢管、家具、日用品、帘子布6大系列产品生产线,85个主要产品(4000多种花色)。其中部优产品5个,省优产品7个,部级银、铜牌产品20个。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9674万元。

全镇有卫生机构27个;有广播电视站、文化馆、电影院等文化场所;开通1000门程控电话。1995年,脉旺镇为孝感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之一,荣获孝感市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党委书记:肖立新

    长:马全斌

【城隍镇】  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南濒汉水。清朝初年,程黄二姓开挖黄沟,与汉水沟通后亦称程黄港,后人为消除宗族矛盾,亦改程黄港为城隍港。建国后,此地是区级政府所在地,1987年撤区并乡时改为城隍镇。1995年,全镇辖杨集、城隍、两河、土城4个管理区。杨集管理区辖杨集、河岭、王集、夏家湖、友谊、许家、庙台、八古、新潭、新沙、新堤11村;城隍管理区辖东七、程湾、木房、柏树、姚台、向阳、魏家、邹家河、后湾、向家、段下、农利、王家、张湾、城隍15村;两河管理区辖中岭、闸口、锁泉、八一、新一、前河6村;土城管理区辖群联、勤劳、杨公垸、群胜、土城、晏家台、同裕、杨池、新华、和平、胜利、高家、朱龙13村。国土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267)。总人口55411人。

城隍古为湖沼,后因沼地淤高而渐成陆地。全镇沟渠交错,排灌条件便利。围绕农业产业化,大力实施“四沿”战略,即沿刁汊南干渠的特种养殖区、沿川马公路线的蔬菜园艺区、沿汉江干堤的畜牧特产区,沿菏沙公路线的高效作物区。土地综合开发形成格网化、渠网化、林网化。全镇形成铸造、食品加工、建材等支柱产业群体,有11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百强工业村”。199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487万元。

全镇有中小学、成人学校共33所,在校学生9861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完善,初等教育、普九教育均被孝感市评为“实施义务教育先进单位”;卫生、防疫等医疗机构设备完善;开通2500门程控电话,建有运动场,是汉川文明卫生乡镇。镇有古土建城池遗址和古三星桥遗迹。

党委书记:李朝成

    长:陈新才

【分水镇】  位于县境中部,东北距县城21公里,南濒汉水。此地清代以前独立于汉水与刁汊湖之间,形成鸟嘴状,汉水一支流向北经华严寺与主流汇合,故得名分水嘴。建国后先后为五区、三区、八区、十二区及乡、镇人民政府驻地。1961年为区辖镇,1984年改为县辖镇。1995年,全镇辖彭湖、播义、华严、同心4个管理区。彭湖管理区辖双丰、余台、友好、光一、光二、光三6村;播义管理区辖播义、协力、勤劳、桃园、联合、鲜鱼6村;华严管理区辖红星、红旗、夹河、东方红、向阳、星火6村;同心管理区辖四屋、新街、同心、七屋、前进、新农6村。全镇国土面积6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503)。总人口60697人。

分水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汉水自西向东流经本镇,河渠纵横,排灌便利,加之气候适宜,益于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是汉川县重要粮棉生产基地。199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6056万元,其中粮、棉、油产值2253万元。该镇以轻工业为主,形成医药包装和冶金两大系列。产品畅销全国,有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仅橡胶厂年创利税就达200万元。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0649万元。该镇处县境中部,并为分垌公路起点,县西许多物资均在此集散,故为县内交通枢纽,有“小郑州”之称;开通200门程控电话,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镇有卫生机构60个,并有电视差转台、电影院等,中小学在校生11613人,镇中学升学率居全县第一,该镇被评为孝感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镇。

党委书记:刘荣华

    长:张银木

【沉湖镇】  地处县境西南隅,东南滨汉水与仙桃市隔水相望,西抵沉湖军垦农场,与天门市毗邻,东北距县城44公里。沉湖亦称澄湖,即湖水清沏之意。1987年由原沉湖区改为沉湖镇。1995年,全镇辖石、肖市、复兴3个管理区。石、管理区辖杜公、赵湾、柳河、魏夹、石、、百日沼、涂邱7村;肖市管理区辖肖市、灯塔、刘洲、红丰、、嘴、蒋龚6村;复兴管理区辖李花、段夹、陈园、老塔4村。国土面积69.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692)。总人口53613人,主要为汉族,高山、土家、布依、蒙、回、黎少数民族共37人。

沉湖镇水网密布,沟渠纵横,境内复万、杜万公路在镇中交汇。该镇是汉川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商品鱼、速生林和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全镇17个村跨入孝感市“151”工程不同档次,是县第一个全部进入“151”工程的乡镇。经过十余年发展,全镇形成钢铁加工、席梦思床垫、化工颜料、塑料制品、竹篾编织、服装产销6大产业链。具有“八十年代钢丝绳、九十年代产业群”的美誉。依托国家大型企业——川绳集团,建成李花、段夹、老塔万吨轧钢走廊和钢材交易市场,金属制品城初具规模,在全国较有影响。为适应经济发展趋势,开辟刘洲、段夹、李花、老塔4个经济小园区,发展迅速。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8268万元。

全镇有中小学、成人学校共22所,中小学在校生10909人。镇级卫生机构20个,病床58张,各类医护人员65。建有文化所、礼党、图书室、电视差转台、广播室等文化场所。

沉湖镇是孝感市乡镇企业十强乡镇,1995年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市第11位。

党委书记:张四元

    长:张铁雄

【田二河镇】  地处县境西隅,与天门市界牌相距咫尺。此地牛蹄支河分流为界牌河、皂港河,亦称二河或双溪,古因此地田姓居多故名田二河。该镇1960年以前为乡,1983年改为社辖镇,1984年改为县辖镇。1995年,全镇辖银河、燕子、陡埠、李集4个管理区。银河管理区辖二河、榨屋、炒米、宋河、黄岭、下凤6村;燕子管理区辖支河、前河、七屋、九屋、神灵、向湾、燕子7村;陡埠管理区辖八屋、骑龙、陡埠、白果树、龚嘴5村;李集管理区辖马潭、九州、刘店、南湖、李集、五丰、蔡湖7村。镇国土面积83.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5913)。总人口42575人,其中傣族11人、土家族1人,其余均系汉族。

田二河镇地势平坦,湖河纵横,地理位置优越。田中公路自南向北、荷沙公路自西向东贯穿全境。该镇立足本地资源,适应市场需求,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两高一优”农业和市场型农业。在稳固粮、棉、油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珍珠、甲鱼等具地方特色的名、特产品,同时加快村办企业发展。全镇组建了铝制、塑料两个亿元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1995年建立工业小区,乡镇企业发展到10余家,是湖北省唯一没有亏损企业的乡镇。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15356万元。

镇内设有卫生院和血防所等卫生机构。有电视差转台、文化站等文化活动场所。1995年中小学在校生860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党委书记:李新江

    长:李百灵 张卫雄

【回龙镇】  位于县境以西,东北距县城49公里。西北邻田二河镇。回龙以古竹筒河流经此地,似形成一条迂回的蛟龙而得名。1995年,全镇辖池口、回龙、皂港3个管理区,1个养殖场。池口管理区辖杨占、鲁台、杜庙、陈园、菜园、花园、池口7村;回龙管理区辖茶棚、新桥、回龙、金家、汤湾、王垸、玉皇、桂花8村;皂港管理区辖螺蛳、均垸、皂港、马城台、汪阳、角湖6村。国土面积64.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212亩)。总人口34482人,主要为汉族,回族4人。

回龙镇地势东北低而西南高,水秀土沃,资源丰富。在稳定粮、棉、油生产的同时,优化农业种植模式,狠抓“两高一优”农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庭院经济,养殖业和水产业办得有声在色。镇工业从无到有,建成了年产值达4000万元的茶棚钢铁集团公司,产值过千万元的卷烟助剂.厂,以及纸箱厂、塑料厂等。近年投资200多万元修建茶池、茶回、回皂3条公路线,投资100多万元兴建回龙中学教学楼,投资160万元开通程控电话等基础设施。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326万元。

镇建有电视差转台、文化站、广播站。有卫生院1所,医疗保健室24个。该镇老官庙、云水、回龙、九龙寺,玉皇阁、开化堂等景观,皆可供人们游览、歇憩。

党委书记:肖永华林涛

    长:郑良高

【新堰镇】  位于县境西北部,东濒刁汊湖,南靠中洲农场,西邻天门市,北与应城市相望。该镇为革命老苏区,建国初,为垌冢区植三乡,后更名杨业公社、新堰区,1987年撤区并乡时改为镇1995年,全镇辖吕巷、杨业、江边堰3个管理区。吕巷管理区辖高湖、螺蛳湖、周堤、吕巷、谢集、南北、长份、左渡、三合、中支10村;杨业管理区辖芦子、东湖沟、袁李、冯湾、六合、冯新、杨业、保丰、木瓜岭、良湾、牛嘴11村;江边堰管理区辖三四、群力、七星、江边堰、倪集、九联、汪台、陈集、十裴9村。国土面积9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294)。总人口405515人,主要为汉族,彝族2人。

新堰镇是粮棉产出大镇。农业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扩大复种指数,实施“吨粮田、双百棉、三担油农业产业化”工程。农业生产环境十分优越,河渠纵横呈“井”字状排列,利于排灌。镇内分王、江吕、新虾、汉北堤等公路交错,四通八达。1995年,全镇实现2.4万亩吨粮田,1.2万亩双百棉,1万亩三担油,粮食总产居全县第一。镇工业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现有企业20余家。正朝着外引内联,技改挖潜、股份合作的方向发展,现有从业人员4642人。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0049万元。

镇有医疗机构4个,加强了医疗卫生、防疫保健工作。影剧院、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等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全镇“普九”教育全面达标,现有中小学在校生6978名。适龄儿童入学率、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100%

党委书记:胡茂书

    长:余章耀

【垌冢镇】  地处县境西北边缘,东与应城市接壤,西与天门市相邻。垌冢镇历史悠久,早在1000年前就有人聚居,清朝中叶形成集镇。解放后多次设区、人民公社,1985年改镇至今。1995年,全镇辖垌冢、兴隆2个管理区。垌冢管理区辖方集、刘桥、五一、垌冢、新河、老湾、祝溪、青年、涂北9村;兴隆管理区辖王畈、虎山、新华、兴隆、同兴、旗杆、朱洪堰7村。国土面积27.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919亩)。总人口21808人。垌冢镇自汉北河开挖后,与汉湖分开形成独立水系,水域面积宽广,水产品丰富。水稻、水产、水果是本镇重要产业。鱼虾、莲藕、板鸭等土特产品行销县内外。垌家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生产能力,合理开发山水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建成粮油、林果茶、水产养殖、家禽家畜养殖、蔬菜五大产业基地。镇工业在原手工业基础上不断发展,逐步形成机械、建材、粮油、食品、轻工5大系列,镇办企业发展到11家。村办、联办、个体办工业发展到80多家,在农机、服装、家具等行业中大显身手。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947万元。

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镇建有文体站、影剧院、电视差转台等。有卫生医疗机构20个,卫生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垌冢境内有同夫冢、四古台古墓群和太白楼等名胜古迹供人游览。

党委书记:胡振环

    长:蒋庆国

【麻河镇】  地处县境北部。东与云梦县毗邻,西濒东汉湖,西北与应城市接壤,汉北河于集镇之南经过。麻河镇亦名麻河渡,又名麻湖渡,简称麻河。1975年,刘隔区撤销,太平公社并入麻河公社。19852月,麻河为县辖镇。1995年,全镇辖麻河、凉亭、太平、新河4个管理区。麻河管理区辖东岗、胡郑、张湾、高湾、周湾、祠堂、东湖、八潭8村;凉亭管理区辖红庙、皇恩、光明、镇龙、凉亭、吴门、罗门7村;太平管理区辖洪集、港角、赵西、太平、上扬、陈扬、四联7村;新河管理区辖顺河、三元、大台、光华、娘望、包湖6村。国土面积58.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465亩)。总人口34620人。

麻河镇土壤肥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温适宜,适于农作物生长。优质稻、鲜鱼、莲藕、蔬菜、畜禽和林果是麻河镇六大支柱产业。麻河水系众多,府河、汉北河由西到东流经麻河镇,镇周围有东西汉湖、鄂家海、白濒海、邬家海等,水域面积宽广,可养水面9815亩,每年水产品可达420万斤,其中鲜鱼355万斤。全镇拥有镇办企业和个体企业计1309个,从业人员2936人,开发形成以原料工业(漆包线)、保温材料、纺织轻工、优质米、再生塑料加工为主体的产业群。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180万元。

镇设医院、影剧院、电视差转台、文化站、老年人活动中心各1所。麻河古有的麻河九景,今均可作为游人歇憩的胜地。

党委书记:陈文斌

    长:张宏谟

【刘家隔镇】  位于县境北端,与云梦县接壤,北依汉北河,南距县城15公里。刘家隔历史悠久,古有大赤乡、金鼓城之称,曾为汉川县城旧址。相传宋知事刘谊隔岸种获而得名。1995年,全镇辖刘隔、虾子地、刁北3个管理区和刘隔街道居民委员会。刘隔管理区辖永丰、码头、晨光、刘隔、西寺、府河、三汊、渔场8村;虾子地管理区辖大兴、小兴、张家垸、北支、桂口、两合、新联7村;北管理区辖毫洲、港河、汉北、四汊、么沟、朝阳、条沿、塘嘴8村。国土面积59.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560)。总人口27985

刘家隔镇系平原湖区,素有“汉川粮仓”之称。粮食、棉花、水产是该镇传统优势产品;蘑菇、菱角、莲藕、蒿芭等为特色产品。为实现区域经济布局合理化,建立起商品粮、棉林果特、水产养殖、蔬菜、水生菜五大生产基地。做到一域一品、一片一品和一村一品。乡村工业形成纺织、塑料、食品、建筑等多种行业并进的局面,全镇乡村工业785家,从业人员达2460人。199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245万元。

镇有卫生医疗机构4个,医院设备较为齐全,设有中心文化站,文化分站及影剧院、图书馆,馆藏图书3万余册。1995年中小学在校生4784人,“普九”教育率为98.3%,校园校舍达标率为91.6%,香港“血浓于水”集团捐款12万元修建了毫洲小学,教学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党委书记:陈虞光

    长:袁长祥

【新河镇】  位于县境东端,东抵武汉市新沟镇,南距县城15公里。1958年设小河管理区,1961年为小河公社,1969年更名新河公社,1987年改为新河镇。1995年,全镇辖小河、红星、新街3个管理区,2个居民委员会。小河管理区辖马庙、小河、东风、江家、康家、燎原、文家、李家、胡许、唐家10村;红星管理区辖洪北、洪一、洪二、洪三、红卫、曹家、东方红7村;新街管理区辖邓湾、泗牌、汪家河、复兴、汉新、五坊台、庆丰7村。镇国土面积58.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541)。总人口37765人。

新河镇是一个以粮、棉、菜为主的农业镇。随农业产业化结构渐趋合理,形成粮、棉、菜、鱼四大生产基地。蔬菜栽培达10000亩,被冠以“蔬菜王国”称号。工业扭转了多年短腿的局面,形成新河块状工业雏形。利用汉川电厂经济开发区的优势,充分利用电厂水、电、气、粉煤灰等资源,兴办建材企业13家,化工企业5家,食品加工业2家,促进了镇工业经济的发展。199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524万元。

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筹资1530万元,建筑了7条公路,安装了200门程控电话,兴建了自来水水塔,新建集贸市场4座。镇有中小学校5所,有电视差转台、有线电台、文化站等。镇机关档案室被湖北省评为省二级档案室。该镇已基本形成大城郊经济格局和文明卫生城镇格局。

党委书记:杨大银

    长:陈振斌

【庙头镇】  地处汉江南岸,东北距县城8公里。1960年设置人和公社,1984年改设庙头区,1987年改设庙头镇。1995年,全镇辖太和、庙头、人和3个管理区。太和管理区辖石嘴,太和、李家口、雷祖、四湾、陈谢、三姓台、红霞8村;庙头管理区辖杂姓、庙闸、潭湾、前山、庙头、黄家、尹家、长堤8村;人和管理区辖人一、人二、王家、邱一、邱二、金家台、中心台、六百弓8村。国土面积56.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956亩)。总人口37200人。

庙头镇河流主要有汉水,内河水系有一、二、三、四、五支渠,以及公路渠、关山渠等。围绕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有优质棉、三花、蔬菜、水产、速生林五大生产基地。白兰花、茉莉花、黄花“三花”生产享誉海内外。全镇有镇办、村办和个体企业1031家,形成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的基本格局。弹簧席梦思、铸造、服装、板箱四大集团公司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兴建中的汉江汉川公路大桥将成为庙头的主要交通枢纽,并将带动该镇经济的更快发展。199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403万元。全镇有中小学及成校共20所,建有电视台、医院、变电站等。1995年,中共孝感市委、市政府授予庙头镇为“孝感市四十强乡镇”。

党委书记:王正雄 李自强

    长:林广泉

【杨林沟镇】  位于汉川县境西南部,东北距县城26公里。清政府为解除此地水患,派杨、林二氏解元监修沟渠,故以杨林二姓命名为杨林沟。

1975年改为杨林公社,1987年改为县辖镇。1995年,全镇辖白鱼、南屏、杨林3个管理区。白鱼管理区辖白鱼、二首、头首、柏枝、黎角、陈台、曾河、牛头、大排、豪富10村;南屏管理区辖细鱼、谷家、大新、十垸、共青、青年、青龙、南屏、大黄、大芦10村;杨林管理区辖蒋一、杨林、裴家、沟南、沟北、桥头、西湾、六抱、新林、小芦10村。国土面积67.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906)。总人口44234人,主要为汉族,土家族11人。

杨林沟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其土质为油沙土,适于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生长。主要河流有汉水,境内有东干渠、南干渠、北干渠交织,排灌方便。全镇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高效农业,以杨林、沟北、大排、青龙4村为蔬菜栽培基地,面积达5000余亩,有千亩莲藕基地,青丰、细鱼、谷家、共青、沟南、桥头7村开展水面养殖,产品畅销县内外。全镇有镇办、集体、个体企业共1509家,形成以白鱼村建材业、鞋业;共青、谷家村渔业;沟北村养猪业等一村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格局。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906万元。

镇医疗机构健全,村村有医务室;有中小学、成校共30所,在校学生7940人;文化站、广播站设施齐全;同时开通1000门程控电话,变电站进行增容扩能改造。

党委书记:肖志明

    长:严诚清

【西江乡】  位于县境南端,南与武汉市蔡甸区成功乡毗邻,西与仙桃市敦厚乡、大优乡接壤。总面积78平方公里。全乡辖打雁、绿化、江集、西江4个管理区。打雁管理区辖前锋、打雁、田中湾、戴家嘴、条垸子5村;绿化管理区辖六屋台、华丰、宋家台、周家台、留云阁、进力、团结7村;江集管理区辖广口、燕雀、肖集、四沟、江集、八口、北河、江台、挖沟9村;西江管理区辖七甲、下五甲、高亭、上五甲、高桥、西江亭、陈台、接僧桥、长河、全心10村。1995年全乡人口总数45620人,除回族等少数民族44人外,均系汉族。西江乡地势平坦,水秀土沃,河湖纵横,素有“鱼米之乡”美称。乡公路主道由杨林至北河,直上宜黄高速公路。粮、棉、油是本乡的拳头产品,1995年,全乡农业总产值5868万元。棉花面积达25500亩,总产达258.82万公斤。粮食总产达21320吨,被定为商品粮生产基地乡。1995年普通中学在校生1712人,小学在校生6728人,九年义务教育率93%,扫盲率列全县之首。全乡有卫生机构34个,医院病床57张,医护人员75人。电影院一座。平均百户有电视机72台。乡政府附近的西江亭为历史名胜,建有烈士陵园,为全乡人民群众、中小学生敬仰、缅怀先烈遗志,陶冶共产主义情操的场地。

党委书记:鲁络义

    长:尹先旺

【湾潭乡】  位于县境中部,北濒汉水,东北距县城17公里。清代时,此地累遭洪水冲击,河床渐成三个汊子,水深为潭,故名三汉潭。后因与孝感县三汊公社重名,更名湾潭。1975年成立湾潭公社,后为大沙管理区和湾潭管理区,1983年设置湾潭乡和大沙乡,1987年撤区并乡时设湾潭乡。1995年,全乡辖大沙、三汊、关圣3个管理区。大沙管理区辖德丰、大沙、三合、三码、张池、群兴、新颜7村;三汉管理区辖东风、三汊、湾潭、沿河、新村、新建、新胜7村;关圣管理区辖中湾、幸福、三星、小洲、大洲、三甲、二甲7村。国土面积49.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718亩)。总人口28186人。

近几年深化农村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了科技投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质量效益显著提高。1995年全乡粮食总产达1040万公斤,棉花总产120万公斤,油料总产146万公斤,生猪出栏7511头,水产品总量57万公斤。全乡有9个村进入“151”工程不同档次。乡镇企业从无到有,现有乡办、村办、个体企业844个,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已形成一定规模。199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7695万元。办有中小学16所,在校生514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建有文化站、电影放映队,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以乡卫生院为主体,下设有医疗卫生分点,各村均设医疗保健室,医疗卫生防疫已形成网络。

党委书记:钱继斌

    长:胡昌勇

【南河乡】  位于县境南部,与武汉市蔡甸区侏儒镇相邻,北距县城23公里,乡政府驻姜家岭。南河乡又称南河渡、南河头,地处南屏垸刘家湖之滨,系旧长河一渡口故名,相传古有一巨壁耸立湖滨,为湖北九矶头之一。1995年,全乡辖同兴、业集、姜北、姜南4个管理区。同兴管理区辖北堤、柏树、走马、台头、先锋、同兴、河沿7村;业集管理区辖杨家洪、老兴、沥山、四合、周湖、同裕、金岭、业集8村;姜北管理区辖何大、卜省、何畈、半岭、张马、双马6村。全乡国土面积74.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455亩)。总人口44027人,主要为汉族,土家族5人。

南河乡群山衔岭,河渠交错。粮、油、水产是该乡拳头产品。境内可养水面5000余亩,年水产可达190万公斤。莲藕、甲鱼、鳜鱼、牛蛙等名特产品,俏销县内外。乡镇企业在改革浪潮推动下已形成一定规模。建材、服装、五金、运输为乡镇企业的主体。境内有可供开发而藏量丰富的石灰石、硅石等。建有湖北省首家硅质耐火材料厂即建于此,产品远销省内外。199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2817万元。

办有中小学校,卫生机构以及电影院。古太子墓、南河古渡、观音泉和大安寺林区风景优美,为人们游览、歇憩理想之地。

党委书记:余水山

   长:吴振华

【丁集乡】  位于县境东南,北距马口镇5公里,距县城16公里。东南接武汉市蔡甸区蒿阳乡。丁集以丁姓聚集故名。建国后,曾为乡、管理区、公社驻地,1979年丁集公社撤销后并入南河公社19879月设丁集乡。全乡辖旧港、和丰、丁集3个管理区。旧港管理区辖柴林、大嘴、船厂、中岭、旧港、横山6村;和丰管理区辖庙湾、童岭、八大、雄伟、雄丰5村;丁集管理区辖旭高、回龙、丁集、七吴、光明、白马6村。全乡国土面积32.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328亩)。总人口24416人,主要为汉族,土家族1人。

丁集乡素有“山青水秀、物华天宝”之誉。境内为丘陵地带,湖泊广布,沟渠通连,且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适宜于粮、棉等农作物生长。乡内农业经济特色明显,农林特副渔多种经济全面发展。鹌鹑喂养独具特色,1995年销售717万只,销蛋644吨,创产值1150万元,并形成牛、羊、猪、渔、湘莲、蔬菜、食用菌等多种产业一齐上的局面。全乡工业包括纺织、印刷、包装、塑料、建材、铸造、轧钢、食品等门类体系,且建成了一批骨干企业群。199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8840万元。

全乡有中小学及成人学校共11所,在校生4238人,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率均为100%,被湖北省授予“教育先进乡”称号。卫生院所2个,广播站、文化站、老年人活动中心各一个,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

党委书记:黄正来

    长:王运才 田水欣

【马鞍乡】  位于汉水南岸,东与武汉市蔡甸区毗邻,北与汉川电厂隔河相望,南接马口镇。1987年机构改革时独立设行政乡。1995年辖马鞍、养鱼、联洪、榔头4个管理区。马鞍管理区辖艾闸、当码、索子垸、甑山、喻河、子甲、老虎嘴、油河8村;养鱼管理区辖养鱼、梅湖、杉岭、高观、鲁桥、黄龙、喻集、陡山8村;榔头管理区辖榔头、横堤、七里、高岭、保洲、三合、南堤7村;联洪管理区辖大山、双山、长岗、潭口、白湖、天成、联洪7村。全乡国土面积59.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449)1995年全乡总人口39855人,除汉族外,有回族2人、苗族1人、土家族4人、瑶族2人。

境内丘陵、平原相连,山水交连,地理形态独特。全乡以农业为基础,粮、棉、菜、水产等特色明显。多种经营产值达2439万元,占农业产值比重的65.2%。索子垸、三合垸、人和垸、白湖垸粮食作物布局分明。已建成服装、铸造、五金建材、交通运输等产业群体。“孙湾铸造”和“养鱼村五金”形成一定规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全乡有5个全县“百强工业村”以及1个全县重点财源建设单位。马鞍、榔头、高观集贸市场生意红火,年商品成交额达6500万元。不断扩大融资渠道,合作基金会起步早,多年被孝感市、汉川县政府授予“红旗先进单位”。当马、马花、高榔公路呈“人”字形纵穿乡境,与武汉相连。开通了600门程控电话,建有微波程控站和传真通讯室,村通电话率在65%以上。199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为16861万元。

乡有各类学校19所、卫生机构“一院两所”,建有广播发射塔、文化站等。

党委书记:骆义发

    长:卢汉桥

【里潭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东北距县城34公里,古因此地汇集竹筒、彭湖之水而成深潭,故名小里潭。里潭于1987年建乡。1995年,全乡辖新集、里潭、糜北3个管理区。新集管理区辖九首、老观、竹林、新集、红星5村;里潭管理区辖李家垴、十姓会、里潭、周余、何家湾、刘杨汪、木豆、、蔡家嘴8村;糜北管理区辖冯家塔、黄湾、曾湾、鱼场、曾家坡、三汉河、唐家坝、大渡、糜北9村。全乡国土面积48.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23)。总人口29291人。

里潭乡水秀土沃,物产丰富。境内有糜蓼渠从南至北贯穿全乡,经八合闸注入刁汊湖。回里公路为交通主干线,一端连荷沙线茶棚站,另一端接荷沙线分水站,交通通畅。该乡是汉川县产粮大乡。建筑、装潢等成为该乡镇企业主体。利用粮草丰富的优势,发展“三草”即(草包、草绳、草棒)加工业,年获纯利突破30万元;199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7000万元。

现有各类学校23所,在校学生5677人;卫生医疗机构3家;建有电影院、电视差转台、文化站等,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党委书记:王小平

   长:肖述长

【韩集乡】  位于县西北部,南临中洲农场,北与应城市接壤,东距县城37公里。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为湖区革命的指挥中心,为县区苏维埃政府驻地。1952年这里为明启乡,1955年先后为韩集乡、管理区、公社所在地,1979年并入新堰公社,现为韩集乡。1995年,全乡辖横堤、韩集、虾集、刁西4个管理区。横堤管理区辖横堤、竹筒、中新、熊家、大埠、群建、庙湾、红光、黄木洲、三湾10村;韩集管理区辖韩集、福星、大房、四湾、九湾、河口、邓三、红缨、毫口、马港、双河、荷花12村;虾集管理区辖金光、虾集、方集、龙堤、丁三、双凤、军堤、叶三、祁阳、严集、祁湖11村;刁西管理区辖永光、曾三、堤角、空场、长湾5村。全乡总面积76.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333亩)。总人口42118人,主要为汉族,土家族1人。

境内分王公路横穿东西,韩刁公路纵横南北,河渠交织如网,交通便利。该乡是汉川县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为国家提供定购商品粮1000万公斤以上。鱼虾、莲藕畅销县内外,乡镇企业形成以农机、织带、化工、塑料为龙头的经营格局,农机厂生产小水泵,享誉省内外,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7550元。

该乡有成人学校和中学、小学,在校中小学生7494人。乡有卫生院,卫生室,医疗、卫生、保健、血防、防疫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电影院、福利院,开辟多种娱乐场所,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党委书记:段元哇

    长:张卫雄 李国荣

【杨水湖乡】  地处刁汊湖滨,西与应城市南垸接壤,东与刘家隔镇相邻,北与麻河镇隔河相望。1987年建杨水湖乡。1995年,全乡辖三龙、新湖2个管理区和三新农场。三龙管理区辖红旗、红星、长安、红升、红潭、红卫、红霞、红建8村;新湖管理区辖红光、新胜、新华、新村、新光、星火、刁北、新建、新农9个村。全乡国土面积5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003亩)。总人口为17337人。

境内河渠众多,呈犬牙交错状,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粮食是支柱产业,人平粮食贡献位居孝感首位。水产品是拳头产品,可放养水面为2975亩,精养鱼池1842亩,单产达450公斤;这里还是甲鱼、珍珠、菱角、莲藕等名特优产品的“保鲜库”,市场需要随时可取。近年来全面开发麦稻、油稻连作以及麦稻、麦瓜稻、油稻稻的种植模式,有力地推动了该乡经济进一步发展。乡镇工业从无到有,初步形成粮食加工、莲藕加工的格局。199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425万元。

有卫生院2所,病床40余张,各类医护人员50多人。在校中小学生2720多人,适龄儿童人学率100%,适龄少年入学率98%,扫盲率为10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风景独特的湖乡风光每一处都令人留涟忘返。

党委书记:李平安

    长:李平安(兼)

【民乐乡】  位于汉川城关东北。北与朱湖农场毗邻,南连刁东农场,东临新河镇,西与刘家隔镇相接。这里是老府河故道,神灵口、高阁庙,是历史上过往船只停靠的有名小镇。1995年,全乡辖寿北、神灵、高阁3个管理区,寿北管理区下辖余兴、九合、吕家河、铁路、头潭、新湖、窑头、柏枝8村;神灵管理区下辖三角洲、渔龙、神灵、联合垸、大路、创业6村;高阁管理区下辖西岗、杨树口、前河岭、笋港、半月潭5村。全乡国土面积75,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488亩),总人口22292人。

粮、棉是该乡传统优势。农业经济特色明显,汉北河民乐渠将全乡分成三大块,形成多种经营为主体的产业模式。梨、葡萄、西瓜、冬瓜等在县内外享有盛誉。全乡工业开发形成以油脂为主导的工业群体,并利用群体优势占领市场。199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5678万元。

全乡拥有卫生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福利院各1所,拥有专业技术人员99名,科技示范户190户。

党委书记:黄又才

    长:陈木清

【刁东棉花原种场】  位于县城北郊,南抵县城相距仅4公里,此地因处刁汊湖以东故名。全场辖2个分场。一分场辖泥湖、施乐、新乐、原种、长乐5村;二分场辖刁东、长虹、洪淌、孔沟、长兴铺5村。国土面积18.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606)。全场总人口8079人,主要为汉族,土家族4人,彝族1人。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4666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541元。

该场是国家定点棉花原种生产基地,担负孝感市70万亩棉田供种任务。场区交通便利,北有荷沙公路,中有川刘公路。该场利用优越地理和气候条件,发挥场内技术优势,培育优质的“鄂棉18”良种,其品质和纯度达到国家标准。农场棉花加工厂曾被国务院授予“先进良棉厂”称号。场建三圃基地(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6330亩。全场已形成纺织、化工、工艺、防潮、建材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工艺的花色超100个,灯箱、礼屏产品畅销省内外。

场区设有电视转播台、职工医院、文化站、老年人活动中心。中小学校在校生1779人。建设中的水产旅游开发中心,风景独特,将成为人们游览,歇憩理想场所。

党委书记:李正宏

    长:张佑仿

【三星垸水稻原种场】  位于县境西南部,地处分王公路前端,南接里潭乡,东邻分水镇。1968年以前是武汉市公安局劳改农场。后移交汉川县,定名立新农场,后更名国营汉川县三星垸水稻原种场。全场现辖复生垸、原圣垸、三星垸、多种经营大队4个行政村。全场国土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37)。总人口4074人。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1098万元。

三星垸农场。紧邻八合渠、分水桃园渠,排灌便利。分王公路贯穿全场,村村通碎石路。该场是生产水稻原种的基地,每年为全县提供杂交稻种20多万公斤,质量上乘,利于水稻稳产高产,因此远销省内外。场办有全省最大的中猪养殖出口基地;省第一家规模养殖乌骨鸡基地、省外贸定点出口野鸭基地。中猪、乌鸡、野鸭、七彩山鸡远销深圳、香港等地,工业从无到有,形成汽车配件、建材、家具为主体的格局,砖瓦厂名列孝感市第四名,1995年中猪饲养场被评为省粮食系统十面红旗之一。

场内有职工医院、小学、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和卡拉OK厅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党委书记:杨学峰

    长:杨学峰(兼)

【刁汊湖养殖场(汊湖渔工商实业总公司)】  位于县西北郊,毗邻天门、应城、云梦等县市。原水面达1000平方公里,后治理为内湖,周围辟为垦区,使沉睡200多年的湖汊变为桑田。刁汊湖养殖场,始建于1972年,1994年改为刁汊湖渔工商实业总公司,并定为经济开放开发区。总公司辖大汉湖、四汊河、七里湖、漕湖4个分场。大汉湖分场辖刁汊、东家港、东升、八一4村;四汊河分场辖潘家、东七、和尚嘴3村;七里湖分场辖万家沟、松湖口、冲担沟、庙台4村;漕湖分场辖许家、么沟、池湖、联南、联北5村。总面积94.27平方公里,总人口10370人。

刁汊湖是全省五大淡水湖泊之一,水资源丰富,可放养水面60000亩,东南西北4条主干渠围绕湖区,形成一个全封闭式湖泊。灌溉便利,排涝抗洪设施齐全。刁汊湖是国家渔业改革试验区之一,为“八五”星火计划推广先进单位。湖区鱼类产品齐全,四大家鱼、甲鱼、毛蟹等产品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刁莲、莲藕、菱角、芦苇、蒲草、河蚌名特产品俏销市场。现有工业企业32家,村办、户办企业254家。1995年,总公司工农业总产值达11522万元,人均纯收入1514元。

湖区有中小学14所,在校生1991人。并设有医疗机构10所、电视差转台、游乐园等。

党委书记:吴德清

    长:吴德清(兼)

(吴遵文、周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