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

【位置面积】  应城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孝感市区西南。地处东经113°19′~113°45,北纬30°43′~31°08。东临漳、涢二水,与云梦县为界,东北与安陆市毗连,西与京山县接壤,西南与天门市相接,南与汉川县为邻。市境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45公里,国土总面积1103.3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东南距省会武汉市96公里,东距孝感城区49公里。

【建置沿革】  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析安陆县南境置应城县。西魏曾一度为城阳郡治,并改设浮城县。北周废县为镇。陈复应城为县。隋废城阳郡,改应城为应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为应城。天祐二年(公元905),又改应城为应阳。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复名应城,相沿至今。民国初隶湖北省江汉道,后改属湖北省第五、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4月属鄂中专区。6月,改属孝感专区。195912月,专区撤销,改属武汉市。19616月,地市分治,还属孝感专区。1970年属孝感地区。19865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应城市。现由孝感市代管。1988年被列为对外开放城市。

【区划人口】  全市现辖城中、城北、四里棚、东马坊、长江埠5个街道办事处,田店、杨河、三合、郎君、黄滩、天鹅、义和、陈河、杨岭、汤池10个镇和南垸良种场,55个管理区,417个村(居)委会,324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6607户,其中农业户103189户;年末总人口641967人(男328299人,女313668),性别比为104.7100;其中非农业人口183368人。汉族占总人口99.95%。蒙、回、藏、苗、壮、土家等少数民族313人,占0.05%。人口出生率9.87%,人口自然增长率5.21%

【自然环境】  应城属鄂中丘陵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丘陵平原相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低岗地区,占总面积的66.4%,海拔高程4180米,最高点为111.6米;中部大富水两岸和漳河、水西岸为河谷平原,占总面积的19.6%,海拔高程2540米之间;南部为滨湖地区,占总面积的14%,海拔高程在25米以下,最低点为20.4米。全市有耕地面积38540.3公顷,其中水田30002.2公顷,旱地8538.1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9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82人。境内主要河流有大富水、涢水、漳河和汉北河,过境总长115公里,均为直入长江的独立水系;有港溪57条,其中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有14条,境内长度201公里;主要湖泊有东西汉湖、龙赛湖、老观湖,总面积4300公顷。市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日照1982.8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41天,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雨日118天,梅雨期6月上旬7月中旬,年均梅雨量328毫米。

【矿产资源】  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石膏、岩盐、芒硝、锶、石英、高岭土等,石膏储量约13.83亿吨,其中二水硫酸钙含量大于95%的一级品纤维石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82.5%以上;岩盐矿床分布约140平方公里,储量281亿吨,其氯化钠含量一般为63.488.5%,最高达95%,且埋藏浅,易开采。汤池温泉地热水储量11870吨,与石膏、岩盐共称“应城三宝”。

【经济综述】  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根据“抓持平、抓掉头、抓大头”的指导思想和力争提前实现第二个经济翻番的奋斗目标,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深入进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方向,在继续抓好农业的同时,转到以抓工业、抓城市建设为重点的轨道上来。至1989年,市属工农业总产值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的奋斗目标。1991年确立“稳定粮仓棉库,发展茶山渔湖,开发膏都盐海,提高整体素质”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1992年,全市社会总产值22.94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国民生产总值12.12亿元,国民收入10.5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9.3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3.63亿元,农业产值5.73亿元),比1985年分别增长2倍、1.63倍、1.9倍和90.46%。工业与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85年的64上升到73。人均国民收入由1985年的674元增至1702元,增长1.53倍。1994年,市委、市政府狠抓“一个稳定,三个突破”,即稳定粮棉油生产,突破性地发展乡镇企业、多种经营和个体私营经济,使全市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是年,提前一年实现“八五”计划,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各县市的位次由1993年的第20位前移至第16位。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37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81%47.17%24.02%1993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7.32%,比“八五”期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1.09个百分点。199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5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1.78亿元,农业产值8.77亿元),工业、农业产值所占比重为78.37%21.63%1993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5.46%,比“八五”期间的年递增率高出16.7个百分点;工业、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1.56%18.46%,分别比“八五”期间的年递增率高出19.098.1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3年的824元升至1598元,年均增长39.26%。市级财政收入,1995年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8亿元,三年平均递增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5年达6.59亿元,三年平均递增42.93%,比“八五”期间的年均递增率高出19.9个百分点。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从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提前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县市第15位,工业实力名列全省十强,小康建设居全省第七位,相继跨入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行列。

【农业】  应城市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大县(市)和优质米生产基地,也是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1995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50.06亿元,比1993年增长2.7倍,三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2.67%。农村经济总收入33.04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8.77亿元,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6.05%1.03%29.36%13.56%。在农业总产值中,多种经营产值为5.7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65.12%。粮棉油与多种经营的比例由“八五”初期的4951调到3565。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生产粮食39.3万吨、棉花0.6万吨、油料1.49万吨、生猪出栏25.9万头、水产品2.2万吨、禽蛋2.39万吨、家禽出笼340.4万只。全市发展“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种植模式26.5万亩,建成“吨粮田”18.3万亩,“双百棉田”4.5万亩,“双千元田”10万亩。多种经营主攻名特优,加快以畜禽、水产养殖为重点的“万千百工程”建设,已建成万头猪场2个,10万只鸡场2个,千头猪场8个,万只鸡场6个、百头猪场80个;郎君万亩名特优水产基地、汤池甲鱼养殖总场等亿元基地初具规模;新开发林果茶基地3756亩、精养鱼池5309亩。全市林、果、茶、水产面积分别发展到12.5万亩、4402亩、7697亩和11.49万亩。森林蓄积由16.6万立方米增至18.5万立方米,绿化覆盖率由7.58%升为12%1995年,全市有乡镇企业25901个,从业人数87590人,固定资产原值3.2亿元,总产值38.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8.9亿元。个体私营企业18575户,从业人员70660人。城中、长江埠、东马坊、郎君4个街道办事处、镇建成5亿元镇;陈河、城北等镇、办事处乡镇企业产值过2亿元;有45个村乡镇企业产值过千万元,其中5000万元的有5个。为强化农业基础,组织实施江汉平原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和商品粮大县建设项目,完成水利投资5900万元,完成江汉平原一、二期开发任务,分期分批治理大湖垸、龙湖垸、肖畈垸等10多处湖垸,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新建了龙湖、松林刘、三屋等泵站,完成汉北河综合治理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142项,新建、改造水利设施27处,完成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标工6100万个。全市现有河道堤防125公里;水库101(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72),总库容18974万立方米;塘堰17879口,蓄水能力6181万立方米;大型水库渠道4条,设计年输水能力1亿立方米;有机电灌溉站190处、排水闸89座、机电排水站34处;有效灌溉面积54.9万亩,除涝面积16.77万亩,占易涝面积的73.5%。全市农村固定资产原值12.31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2.76万千瓦,平均每千瓦负担耕地4.5亩。

【工业】  工业生产以开发膏盐资源为重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工业经济实力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十强。全市已经形成盐业化工、石膏建材、机械电子、塑料轻纺、食品饲料等五大工业支柱。近年来,加大了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度,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市直企业兼并8家,分块搞活42家,租赁经营126家,外资嫁接改造4家,国有产权转让或出售3起,交易额13200万元。现有股份有限公司3家、股本总额746万元,有限责任公司41家。完成了178家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土地估价、产权界定工作,盘活资金、资产存量2.8亿元。1995年湖北双环化工集团公司、应城市第一粮油加工总厂、市第一制盐厂、湖北省应城盐矿、湖北神风摩托车燃油箱股份有限公司5家企业进入95湖北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最大的500家企业行列。至1995年,工业企业达5615个,从业人员41458人,其中国有企业62家(省地军企业6),集体企业1251家,个体(私营)企业4298家,股份制企业1家,“三资”企业3家。全市工业总产值31.78亿元(其中盐化工与石膏建材占53.29%);其中市属工业产值25.9亿元(市属镇及镇以上工业产值12.87亿元)1993199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41.56%,其中镇及镇以上工业为20.75%;省地军驻应企业为6.83%,市属工业达55.43%;国有、集体、个体工业分别增长7.33%58.76%121%;轻、重工业分别增长45.13%37.23%1995年轻、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6.86%43.14%。全市镇及镇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54247万元,比1993年增长85%。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5736万元,(其中市属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8379.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3197/人。主要产品有原盐、纯碱、化肥、塑料助剂、石膏、石膏粉、石膏装饰板、水泥、机床、摩托车燃油箱、低压阀门、食品机械、钢窗、电线、纸箱、麻袋、塑料编织袋、农用薄膜、大米、面粉、食用油、啤酒、混合饲料、棉纱、服装、鞋帽、晴雨伞、毛巾、石膏工艺品、布绒玩具等155种,其中有27种产品创“部优”、“省优”。石膏粉、工业盐、氯化铵、膏塑玩具、服装鞋帽、大米、鲜蛋等出口创汇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交通】  境内水陆交通便利。汉渝铁路由南至北穿境而过,沿线建有长江埠、化工两个车站;省化工厂、省膏矿、省盐矿均有支线与之相接,铁路全长46.9公里。汉宜公路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境内现有公路73条,总长561.52公里,其中省道4条,75.5公里;县道8条,109.23公里;乡道61条,376.792公里。营运线路63条,通车里程332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9.7公里,与汉江、长江水运联网,辟有至安徽、江苏、上海和江西的直达航线,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60万吨。全市拥有机动运输车4029辆,其中民用汽车2005辆;机动船舶109艘;年客运量419万人,客运周转量19037万人公里;货运量549万吨,货运周转量37838万吨公里。

【邮电】  建市以来共投资7970万元,兴建市电信综合大楼,新增1.2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增添移动电话926户,BP4475部,开通了国内、国际直拨长途电话,电报传输进入全国256路传输系统,并实现了光缆传输联网。1995年全市邮电局(支局)、所33个,市话用户增至12018户,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89万元,业务收入1749万元,其中邮政收入296万元,电讯收入1453万元。

【电力】  电力电网建设在调整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已形成一个以220千伏为枢纽,110千伏为网架,35千伏为主体,10千伏为基础的区域性供电格局。1995年,全市有发电厂6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压器6台,总容量11.7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3座,主变压器25台,总容量5.74万千伏安;10110千伏电力线路1200公里,配电变压器1326台,总容量19.8万千伏安,低压线路1542公里。年供电量70111万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占90%;村镇通电率达100%,自然村通电率达98.49%

【城建环保】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益增强。中心城区建设面积达到13.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至13万人。新建了古城大道、蒲阳大道、东大街、粮贸街、体育场路。改造了老城区的解放街、西大街、工农路、大智路等主要街道,共修建12条长21.7公里的硬化街道路面,小街小巷基本硬化;安装了街名路牌,增设了交通护栏7公里,架设路灯12.5公里;市内开通了公共汽车客运。综合开发了城东、城南居民住宅新区和蒲东、城南等商品市场。兴建了邮电大楼、广播电视大楼、应城商场、应城宾馆、图书馆、影剧院、体育场馆、人民公园、街心公园等。中心城区新建房屋60多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40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26公里,完成了直径600毫米的供水主管安装工程。扩建了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供水普及率为100%。兴建了30吨石油液化气贮灌站一个,居民普遍用上煤气灶。城镇绿化面积由1986年的122公顷增至1995年的225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5.6%,人均占有公共绿地4.54平方米。实施汉宜公路“一线串珠”工程,加快了3个城区12个村组团的联接。1995年,10个建制镇铺设硬化路面的主街道11.5公里,新建和改造自来水厂10座,日供水能力达5万吨,埋设下水道30公里,安装路灯92盏,修建公厕23座,建起集贸市场11处,小商品市场7处,完成绿化植树7.3万株。小集镇和中心村发展到32个。杨河镇1991年荣获全省集镇竞赛三等奖。环境保护深入人心,1995年共完成治理污染源9个,完成投资额467万元;8个建设项目治理环境污染“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4个,面积20.4平方公里;面积为13平方公里的4个烟尘控制区通过省环保局验收。1993年,获孝感文明城镇竞赛第一名。19959月,在全国卫生城市检查中,得分位居孝感市第一名。先后被授予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称号。江泽民总书记曾于1992122122日视察应城时,称赞应城市“建设得好,管理得好!”

【贸易】  1995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网点12551个,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型商业网点4个;个体商业网点12470户,从业人员46960人;个体饮食业2650户,8850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90万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额为46288万元,饮食业6737万元,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9536万元。国合商贸企业商品销售额9.14亿元,实现利润887万元。新成立的市进出口公司可直接经营出口业务,全年出口供货额7102万元,自营创汇19.28万美元。全市有一定规模的集市贸易场所63个(其中获市级以上文明市场称号的有21个,蒲东大市场被授予“全国文明市场”称号),年成交额由建市前的3764万元增至28241万元。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15.3,低于孝感市平均水平。

【财政金融】  19931995年,市级财政分别为8165万元、9073万元、10800.2万元;市级财政支出分别为6181万元、7469万元、7987.1万元。1994年财税、金融部门19948月积极探索“税款直达国库”的办法在全孝感市推广。1995年,全市有专业银行、保险公司共6家,169个营业机构,其中行司联社9个,营业部5个,办事处33个,储蓄所30个,信用分社45个,信用社20个,邮储网点3个,代理金融机构262个,其中储蓄代办所3个,保险代办处12处,信用站247个。共办理再贴现9600多万元,居全省县市支行之首。年末各项存款总额为133257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6925万元,连续四年居孝感各县市之首,人均储蓄存款1672元。各项贷款年底余额169104万元。全年现金累计总收入229125万元,总支出259491万元,收支相抵净投放30366万元。开办保险险种10类、160余个,承保总额16.3亿元。保费总收入1752万元,理赔支出1265万元,赔付率为72.2%

【科技】  1994年,制定了《应城市科技兴市实施方案》。1995年,共有科技人员6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211人,中级职称2332人。建立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144个,会员4688人;民办科技机构39家。培养农村科技示范户9600户。市科技馆被评为全省“十优”科技馆。市科协被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建市以来,获部、省级以上奖的科技项目27项,孝感市级51项,县级成果80项,专利成果11项。1995年申请专利3项,批准2项。发布科技信息9000多条,提供技术转让项目368个,新产品23件。镇村农技推广队伍发展到600多人,重点引进技术成果20余项,良种覆盖率达93.1%。粮、棉、油单产分别提高72.5公斤、10公斤和10公斤。

【教育】  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形成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1995年,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9所、2181班,在校学生104094人,教职员工5520人(其中专任教师5148),其中小学251所、1698个班、73158人;普通中学43所、458个班、29476人;职业中学5所、25个班、1460人。教学用房230幢,总面积11.5万平方米,楼房化学校达64%,危房校舍基本消除。在城区兴建起全国第一个“园丁村”,解决了192户教师住房问题。校园绿化1994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县(市)。全市现有幼儿园31所、191个班,在园幼儿7660人;幼儿入园(班)率达94.4%,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16个办事处、镇、场相继办起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三年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讲座2860期,受训人数达3万余人次。19955月,经省政府验收,成为全省第二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合格市”。建市以来,共向国家输送大中专生近7000人,中考录取线连续五年保持高于孝感市其他县、市、区的水平,高考录取率获孝感市“五连冠”。现已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

【文化】  建市以来投资3200万元,先后建起市体育馆、奥斯卡影宫、楚剧团综合排练楼、少儿艺术学校等20多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文化馆()17个,现有图书馆(室)27处,藏书约20万册;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电影放映队(站)52个;楚剧团1个;广播机构22个;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台8座,用户达13170户;广播电视覆盖率为100%。《应城报》复刊,年发行5800余份;出版发行了《应城县志》、《应城年鉴》、《应城烽火》、《陶铸在鄂中》、《应城奋进四十年》、《应城文史资料》以及《中共应城市组织史资料》等作品和资料汇编,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在中央级和省级新闻单位用稿分别达70篇和817篇,在孝感市电视台用稿777篇,获省市好新闻、好节目奖90多篇,对外宣传双双进入全省十强。市楚剧团被评为全省“百团下乡先进剧团”。市图书馆被评为全国二级文明图书馆。市文化馆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标准文化馆。市电影公司经济效益多年名列全省前茅。1995年,应城市成为孝感市第一个省级文化先进县市。

【体育】  市业余体校先后向省地专业队和体校输送学员100余人,培养体育骨干900余人。共组织各种体育竞赛近百次。涌现了一批成绩优异的运动员,在重大的国际、国内比赛中,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市体育中心场地建设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县市级标准。1992年,成功地承办了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应城赛区的赛事,被评为最佳赛区。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市”称号,并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建设体育强省贡献奖”。

【卫生】  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初步形成以市级医疗技术为指导中心,以卫生院为枢纽,以联村卫生所(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现有医疗机构78个,组建联村卫生所(室)112个,设防保点37个。医疗卫生人员2959人(其中医生1104人),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3.25人。病床1135张,平均每千人有床位1.8张,病床使用率73.2%。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227/10万;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99%,灰质脊髓炎已基本消灭。新法接生率达98.6%。食品卫生合格率为95%。初级卫生保健通过国家中期审评达标,基本完成血吸虫病综合防治五年试点规划任务。市人民医院已建成“二级甲等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被命名为“爱婴医院”。蒲阳、长江埠、东马坊、郎君、杨岭、杨河卫生院建成“一级甲等卫生院”。应城市先后被授予“全国计划免疫先进市”、“全国血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19951214日,国务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来应城市视察血防工作,题词鼓励:“发扬成绩,巩固成果,一鼓作气,送走瘟神!”

【社会生活】  1995年,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经济案件27件,终结24件,结案率88.9%,挽回经济损失345万余元。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0741件,审结10679件,审结率为99.4%1993年起,连续两年荣获全省“最佳人民法院”称号,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为该院荣记集体一等功,获金杯奖。农村村级治安规范化管理。1995年底,有319个村达标,占农村总数的78.1%。各类刑事案件稳中有降,治安案件减少;“扫黄”“打非”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地净化了社会风气,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劳动工作认真贯彻《劳动法》,全市已形成以市中心职介所为主体,镇职介所为依托,民间职介所为补充的服务网络。1995年共安置城镇人员2118人,输出劳务3014人。安置残疾人员505人,收取就读残疾青少年236人。全市劳服企业发展到60家,从业人员2825人。劳动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有213家企业职工25758人参加保险,全年发放各项保险待遇631.34万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3574人,金额51万元。五保供养1713户、1847人,供养总额达120万元。拥军优属优待3254户,优待总额172万元。全市职工年平均收入3976元,农民人均居住面积16.9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6.99平方米。城镇职工人均消费支出3444元,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15.80元。百户农户拥有电视机87台、电风扇199台、自行车137辆。

【文物胜迹】  应城古老文明,历史悠久。在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化石、象乳齿化石,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轮,商代的青铜斝、爵、鸮卣,周代的铜鼎、铜戈,以及战国的铜剑、玉器等。境内现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汤池合作人员训练班旧址和“三椁冢古墓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其中革命纪念建筑物和革命烈士墓3处(周总理纪念馆、季伟烈士墓、彭铁烈士墓)、古建筑3处(孔庙、文峰塔、古城墙),古遗址5处(门板湾遗址,四龙河遗址、罗家山遗址、辰已台遗址、鲁家+当遗址)。应城古有“蒲阳八景”,今有矿海莹光、义马文峰、赛湖鱼跃、伍山林啸等佳景。中心城区东南隅建有人民公园,为仿清园林格局。园内有“龙池”、“锦苑”、“聚翠园”等20多个景点。有稀有铁树10棵、百年牡丹2株。建有动物园、儿童游乐中心和宾阳楼等娱乐场所。出城区南行3.5公里,有清同治十年(1871)重修的30余米高的凌云塔(文峰塔)。境内汤池镇有1937年由陶铸主办的农村合作人员训练班旧址;城南建有1958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视察红旗人民公社的纪念馆等胜迹。

【历史述要】  应城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前仆后继,创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彭德怀、贺龙、段德昌、陶铸等,都在应城留下了革命的足迹。自大革命以来,先后有2000余名志士仁人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杨河镇西合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十面红旗之一。城中办事处新河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楚天明星村”。出现了优秀共产党员徐海镛、黄锋、抗灾英雄谭幺春,城市美容师标兵陈桂萍和见义勇为的青年农民卢喜旺、卢银喜等一批模范人物。

【规划目标】  应城市“九五”计划的奋斗目标:全市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达到中等城市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十强”。一座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正在江汉平原上崛起。

【新编应城县志出版发行】  1993612日,应城市人民政府在市政府会议厅举行《应城县志》首发仪式。该志历经十载,六易其稿,于199212月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填补了自清·光绪八年(1882)《光绪应城志》编修至1985年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空白。全志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农业、水利、工业、交通、邮电、贸易、财政税务、金融、城乡建设、经济管理、政党社团、政权、政务、政法、军事、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育、科学技术、民情风俗、人物25卷,连同卷首(概述、大事记)共26卷,160万字,并附地图25幅,照片102幅及表格、索引。具有较高的研究、使用和收藏价值。19933月在北京“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会”参展。同时参展的还有《湖北省化工厂志》、《湖北应城石膏矿志》、《应城县金融志》和《应城县教育志》4部专业志。

( )

陶铸在鄂中一书被推荐为全国“中学生暑假优秀读物”】  应城市文化局退休干部金正纯创作的长篇小说《陶铸在鄂中》一书,于19939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抗日战争初期陶铸在鄂中的革命经历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鄂中各阶层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人民武装诞生、发展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战斗风采和鄂中人民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在孝感市委宣传部、孝感市文联举办的《陶铸在鄂中》研讨会上,与会者认为该作品为近几年来的一部描写革命历史题材的优秀作品,并列为孝感市重点精神产品。是年,《陶铸在鄂中》一书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教委联合推荐为全国“中学生暑假优秀(董建军江航)读物”。

【全省首家县(市)级劳动监察大队在应城成立】  19931230日,全省首家县(市)级劳动监察大队在应城市成立。该队对用工单位和个人在劳动用工、工资分配、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监察,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并维护其正常秩序。成立两年来接待处理职工投诉13起、47人次,对全市200多家企业开展用工大检查,重点抽查了38家企业,清退单位和个人使用童工15人,并对用人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江 航)

3·20”见义勇为英雄群体】 1994320日下午,在杨岭镇团山村境内,5名歹徒手持凶器,拦路抢劫,在劫得大量现金后挟持船工逃窜。田店镇畅马村100余名村民闻讯出动,从四面八方追击堵截歹徒。村民卢银喜在回村途中,意外与逃窜歹徒相遇,只身与3名犯罪分子展开殊死搏斗,身负重伤后仍然紧紧扭住一歹徒不放。村民卢喜旺在歹徒拆除便桥逃窜中,泅水过河,与歹徒在陡峭的山坡上搏斗,直到落入水中,制服歹徒。卢喜旺在与歹徒搏斗时右肾被击破,致使腹腔瘀血2000余毫升,血压为零,生命垂危。田店镇卫生院和市人民医院积极抢救,使伤员转危为安。为争取救治时间,个体司机畅银轩不计报酬,驱车送“两卢”到市医院。

中共应城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关于表彰3·20”见义勇为英雄群体的决定,授予卢喜旺、卢银喜“徐洪刚式的见义勇为先进模范”称号,并各奖励人民币5000元,对参与抢救英雄模范的田店镇、市人民医院及个体司机畅银轩等给予通报表扬。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卢喜旺、卢银喜“见义勇为的青年农民”称号。

【石膏保健枕获北海博览会金奖】  应城市石膏保健用品厂设计开发的石膏保健枕,经专家鉴定和临床试验,该产品对高血压病有明显降压稳压的作用,并对颈椎病、眼球结膜充血等均有较好疗效。19946月,该产品取得国家专利。10月,在广西北海市第三届中国专利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博览会金奖。                         (董建军)

【应城在孝感市首创税款直达国库办法】  1994年实施税制改革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为解决各专业银行税款压库严重、资金调度紧张的问题,应城市财税、金融部门实行“税款直达国库,资金倒划清算,专行负责保付,人行协调解决”的新举措,变基层国库经收为本系统的县辖联行直接向人民银行国库邮寄。理顺了税款征收、汇缴、收纳、清算各方关系。实行税款直达国库办法后,全市税款入库率月月达98%以上,入库速度由原来的平均19天缩短为23天。保证了市级财政预算的顺利执行。199548日,孝感市推行税款直达国库现场会在应城召开,对应城的作法予以肯定,并决定在全孝感市推广。   (江航)

【应城“行吟阁”荣获94中国公认最佳明星啤酒称号】  1994年,应城市啤酒厂全年生产啤酒13200吨,完成销售收入1600万元,实现利润410万元。效益居全国万吨厂家之首;成为全省啤酒行业唯一获技改奖企业;产品质量在全省啤酒行业质评中获国优第一名。在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中国技术监督局等单位联合发起,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承办的’94中国公认明星啤酒消费者调查活动中,被评为’94中国公认最佳明星啤酒。1995年,该厂被评为“全国酒文化优秀企业”,厂长张银山被评为“中国酿酒企业最有贡献的人”。                                                          (董建军)

【硬聚氯乙烯(PVC)低发泡板材在应城试产成功】  1995225日,一种新型的“以塑代木”产品——PVC硬质低发泡板材,在湖北应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试产成功。该产品外观洁白如玉,和木材一样能“粘、钻、铆、刨、锯、钉”,并且具有阻燃、耐腐蚀、耐老化等理化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制作家具、车船、围板、以及建筑装饰材料,还可根据需要在其表面印制木纹、大理石纹等花纹和图案。

【应城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得到国务院领导的肯定】  1995414日,国务院在中南海召开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和农资供应、管理座谈会。国务委员陈俊生听取了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刘文西、应城市副市长刘义明的情况汇报后,对应城市改革农资经营体制,将化肥经营按照批零一体,直达供应的要求,以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基层供销社为依托,由市供销社牵头组建实体型的化肥联营公司,实行计划、采购、调拨、结算、价格“五统一”的集团化经营的作法给予充分肯定,称赞说:“应城的作法很好,为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其作法引起国务院重视并在全国推广。

( )

【首卷应城年鉴出版发行】  在完成新编《应城县志》出版工作之后,应城市人民政府于19933月召开全市年鉴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应城年鉴》的编修任务,并将此列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995811日,由《应城年鉴》编辑委员会主持、应城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首卷《应城年鉴》(19861992)正式出版发行。该年鉴实事求是地、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应城撤县建市19861992年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董建军)

【全省首家幼儿艺术园在应城市开办】  199598日,应城市幼儿业余艺术园落成。该园是经市政府批准,由市文化局创办的事业性二级单位,在全国县(市)级文化系统乃首家。该园达到国家二级幼儿园标准,总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平方米,设有露天游乐场和封闭式娱乐城,各种游乐器材齐全,配备有多功能排练厅、专业教学室及现代化后勤服务设备。现有教职员工22人,开办5个教学班(其中全托班1),首批招生240名。园内开设美术、书法、摄影、器乐、舞蹈、艺术体操专业,每班配有保育员和2名专业教师任教,还聘请本市艺术界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予以专题报道。在第九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和首届《希望工程杯》全国书画印艺术赛中,该园共入选作品87幅,获奖56幅,并获优秀集体奖。

( )

【应城市“九五”发展计划暨招商引资信息发布会在汉举办】  926日,应城市“九五”发展暨招商引资信息发布会在武昌湖北饭店隆重举办。省直、武汉市有关部门领导,中外客商,应城籍在汉工作人员代表及新闻记者和应城市四家领导、市直有关单位领导,工商企业厂长(经理)共40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有78家工商企业和单位以图片或实物形式展出了近300种产品;有关单位与武汉、广东等地客商签订8个项目合作协议。

(董建军)

【杨河镇代表全省产粮大镇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 19951023日,应城市杨河镇作为湖北省生产粮油乡镇的唯一代表,赴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杨河镇素称“应城粮仓”,几年来,该镇重点实施早籼、晚杂为基础的“吨粮镇”工程,在人均2亩多耕地的丘陵地带实现水稻亩产粮超吨,收入过千元。多次受到省、市政府表彰,荣膺全省产粮百强乡镇第16名和孝感市产粮乡镇之冠。                     (董建军 江 )

“车宝”牌汽油节油王在应城试验成功并投产】  1995128日,由北京超美技术开发中心应城市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车宝”牌汽油节油王正式投产。该产品系北京超美技术开发中心董事长熊映明博士专利产品。经国家科委和首都汽车集团公司等部门的检测试验,确认该产品节油突破率15%(每盒可节油75100),尾气净化率提高50%(超过国标),大修期延长一倍以上(行程35万公里),马力提高0.51个档位,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产品销往北京、武汉、天津、贵州、香港等地市场。

(江 航)

“义马河”牌黄滩酱油获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51225日,应城市酱品酿造厂生产的“义马河”牌黄滩酱油,在武汉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成为该博览会上参展参评的调料品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产品。应城黄滩酱油具有400多年的酿造历史。该产品以上等黄豆和优质面粉为原料,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天然发酵精制而成。曾于1985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1989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1991年被列入《中国当代名优特产品大辞典》;1993年,市酱品酿造厂被定为湖北省生产特产酱油定点厂家。近年来,该厂又相继开发出原汁原味的精制冰油、冰油、老抽王、生抽王、特油等5个品种。1995年,该厂生产酱油500吨,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

【市级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1995年,应城市委、市政府瞄准“过亿元”的目标,适时完善财政体制,处理好新税制、分税制运行中的情况和问题,确立“明确事权,分级分税;核定收入,确定基数;递增上交,支出包干;超收全留,欠收(超用)不补;自求平衡,一定三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巩固发展基础财源,优化市场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各级领导亲自抓财政收入的入库。“两税”收入比上年增长21%,地方工商税收增长21.6%。截止1231日,全市财政收入实现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参七乙肝冲剂及其制备方法获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金奖】  由应城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胡建华选用10多种名贵中草药研制成功的“参七乙肝冲剂”,经全国20多个省上万名乙肝病患者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为74.52%,且无明显毒副作用。该成果于1990年通过省级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被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选为治疗乙肝病的专用药。199512月取得发明专利权,同时荣获中国专利局主办的“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金奖。                                                              (董建军)

应城市领导名单

市委书记:赵汝望

  记:鲁华容(女) 栾春海 蔡坚轩

孙国庆 郭正明 涂少维

    委:赵汝望 鲁华容 栾春海 蔡坚轩

田仪吉 周明祖 周良斌 吕杰生

孙国庆 郭正明 涂少维 邓义兵

朱木森 舒企春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汝望(兼)

  任:陈太平 王坚保 严占魁 王长佳(女)

孙建甫 彭荣珍(女)

    长:鲁华容(女)

  长:周明祖 陈少清 李明芳(女) 刘义明 

吴未安 陈宗俊 黄志文 冯云乔

市政协主席:邹家驹

  席:杜兆明 闵梅芳(女) 戴国帆(女)

胡运林 阳德润 陈重明 杨砚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