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县

【历史沿革】 孝昌历史悠久,古为安陆县地,春秋战国为楚地,秦为南郡,三国时在魏晋属江夏郡。南朝,(刘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在安陆县东部设置孝昌县(因汉孝子董永行孝得名),属江夏郡;(后唐同光二年)924年,为避皇祖国昌之讳,改“昌”为感,故名孝感,隶安远军属安州。此后,孝昌先后属德安府,汉阳府、江汉道、鄂东道、湖北省第五行政督监察区、第三行政督监察区、鄂东行署,194712月建孝感县人民政府。直到19669月,改为东风县。19692月恢复孝感县。1983年撤销孝感县设立孝感市,行政区划不变。19934月,撤销孝感市,建立孝南区和孝昌县。

【行政区划】 孝昌县现辖花园镇(原牌坊乡并入)、邹岗镇、小河镇、白沙镇、王店镇、卫店镇、周巷镇、丰山镇8镇和陡山乡、季店乡、花西乡、小悟乡4乡共12个乡镇,449个村民委员会,3467个村民小组。

【人口资源】 1995年底,全县总人口6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万人,非农业人口4.8万人。常住人口9.68万人,县城流动人口3万人,乡村劳动力27.5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10人。人口平均寿命67岁,老年人口比例11.5%

【自然地理】 孝昌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北靠大悟县、广水市,西临安陆市、云梦县,南与孝感市孝南区毗邻,东与武汉市黄陂县接壤。地跨东经113°45′~114°15,北纬31°2′~31°46,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37公里。国土面积1193.20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0.644%,占全国的0.124%

孝昌县属山地丘陵地区,整个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梯形结构。东北部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100300米,低山面积39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3%,其中以双峰尖873.7米为最高;西南部海拨在100500米之间,丘陵岗地面积74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7%境内河居中贯穿南北,西岸主要为小型冲积平原,由泥沙堆积而成,面积50.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3%。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黄棕壤、潮土、紫色土与石灰岩。

孝昌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南北温差0.2℃左右,最低气温在1月份,月平3.2℃;最高气温在7月份,月平28.3℃。平均地温17.9℃,全年总积温5657.5℃。年平均降雨量1128.3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998毫米(1954),最小年降雨量678.5毫米。降雨地域分布不均匀,东北部偏多,西南部偏少;季节分布差异大,汛期(410)降水占全年82%,枯水季节(103)18%57月降水最集中,占全年的47.2%。年均无霜期为248天左右。光照较为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150小时,年平均日照率49%,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3.08千卡/平方厘米,有效光照辐射量53.15千卡/平方厘米。

【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178.98万亩,其中耕地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7%(水田34万亩,占耕地73.9%,旱地12万亩,占耕地26.1%)园地2万亩,占1.1%;林地44万亩,占24.6%;裸地1.5万亩,占0.8%;可养水面10万亩。

【矿产资源】 初步探明,境内有矿藏18种,矿床矿点50处,其中,金属矿5种,矿床矿点16处,非金属矿13种,矿床矿点34处。金属矿主要有铜、铅、锰、镁等,非金属矿主要有大理石、白云石、花岗岩、石英石、绢云母片岩、高岭土等。

【水利资源】 境内大小河流分属涢水和水两大水系。澴河为全县最长的河流,经流本县王店、小河、卫店、季店、花园、花西、陡山、白沙8个乡镇,自北向南流长达60公里,境内应广河、支子港、团山河、季店河、刘家河、关家河、晏家河、刘店河、安家河、黄家河、青山河、高档河、陡山河等13条河流注入,汇集于府河而至谌家矶注入长江。澴河流域面积784.5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6%。涢水区以界河为主,包括凌子河浐川河、青桥河、周兴河、芦管河等河流,流域面积409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4%

全县有大小水库31座,其中大(一)型水库1座(观音岩),中型水库3座(金盆活鲤、芳畈滑石冲)、小(一)型水库11处,小(二)型水库1处,库容总量25067万立方米。河坝塘堰2597处,蓄水能力14226万立方米;徐家河、观音岩5大水库灌渠70条、320公里。全县蓄水总能力3.9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7.8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20.48万亩,提灌面积16.9万亩。拥有大小固定灌溉泵站137处,装机153台套、11828千瓦。

孝昌县属变质岩类和碎石贫水区,地下水贮量较为贫乏,主要集中在澴河两岸810公里的狭长地带,每年平均可开采量0.168亿立方米。

【主要物产】 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籽、花生、薯类、豆类、芝麻、麻、甘蔗、蔬菜等。

动物资源:一是家养畜禽,主要为猪、牛、羊、鸡、鸭、鹅、狗、观赏鸟等。二是野生动物,种类40多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种:猫头鹰、白鹭、穿山甲、老鹰;省级保护动物20种,如赤狐、黑斑蛙、花石狸、色眉、杜鹃、银环蛇、大山雀等。

植物资源:有7114724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1种(银杏),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4种(楠木、杜仲、榉树、椴树),省级珍贵树种4种(凹叶厚朴、湖北枫杨、黄杨、黄檀)

水产资源:全县水产有1250种,有青、草、鲢、鲤、鲫、鳝、鳊鱼及蟹、虾、蛙、鳖等。

【风景名胜】 全县共有文化遗址42处,其中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5处,西周至唐代的古遗址37处;境内自然风景区20余处,初步开发有观音岩水库风景区、双峰山回龙寺风景区、关塘公园、花山及磨山风景区。

殷家墩古文化遗址:位于孝昌县城区中心107国道旁,属原始社会末期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原始风貌保存完好,其剖刀面高达8米,文化层十分清晰。出土文物包括青铜器、铜戈、矛、石刀、石釜、瓦足鼎、圈足钵、网纹彩陶等,国家一、二级文物50余件。现已辟为孝昌县殷家墩博物馆。

草店芳城:又名瓮城,位于孝昌县城北2公里处107国道旁,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座军事重镇,早于秦代万里长城,古城墙、城垛、护城河均保存完好,199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峰山回龙寺:又称避暑山庄,位于孝昌县东南20公里处,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双峰山中部。四周群山环抱,奇山异石甚多,有如球磨、有似刀削,堪称鬼斧神工;崖上瀑布飞泻,山间流水潺潺,林中禽兽出没,田垅稻香果熟,山间冬暖夏凉,是避暑的极好去处。

观音岩水库风景区:位于孝昌县东北部小悟乡境内,包括观音岩水库和大悟山两部分景点。库中小岛12座,半岛数十处,主汊24道;汊汊有传说,汉汉有风景;周边瑶池石壁、苏区医院、猴子柏、四棵檀、迎客松、舍身崖、道人涧、晒盖石,构成一幅格调清新的画卷。还有群山矗立,层峦起伏,溪洞环绕,水面烟波浩淼,空蒙宁静。大悟山海拨813米,属孝感市最大山脉。金顶佛祖寺,寺旁有一天然石洞,形似大碉堡,旁有孝感境内唯一摩崖石刻。

【历史人物和著名人物】 孝昌人民在漫长岁月里,谱写了熠熠生辉的历史篇章。“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故事发生在孝昌境内的白云乡“哭竹港”;明朝万历年间,孝昌小河溪人傅淑训官至户部尚书,享一品奉禄;明末清初山水画大师程正揆,17岁作《江山卧游图》,部分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孝昌早期知名的共产党员有阳协陶、乐继韶、卫祖圣、张伟松、丁润石等。《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收录的1955-1965年授衔将帅中,孝昌籍将军6名,其中上将1名(刘震),少将5人(石忠汉、卢南樵、刘振国、杨焕民、胡定升)

【经济发展概述】 孝昌县是1993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一个新县,19939月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建县前,由于地处原孝感市北部,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全县12个乡镇有6个被省定为插花贫困乡镇,经济发展远远低于全国水平。1992年,全县社会总产值仅808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4732万元,特别是财政收入、人均储蓄存款、农民人平纯收入等指标是当时全省最低的县。

19936月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面对“一穷二新三有发展机遇”的县情,确立了全面放开放活的建县基本指导思想,即大胆解放思想,突出改革开放,借鉴沿海经验,用足用活政策,打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创造宽松的环境,努力把孝昌建成内陆特区。提出了改革建县、开放建县、科教建县、全民建县的基本方针,制定了“拼搏八年翻三番,建成中等发达县”的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末,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财政收人、农民人年平均收入等主要指标,在1992年的基础上“翻三番,使孝昌成为工业发达、农业先进、市场繁荣、城市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良、社会进步、文明礼貌的中等发达县。三年来,全县60万人民大力弘扬艰苦创业、敢闯敢拼、团结奉献、务实求新的孝昌精神,扎实苦干,使孝昌大地发生了根本变化,到1995年,全县提前两年实现了打基础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分别是建县时的2.6倍、2.8倍、5.2倍和2.4倍,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农业狠抓开发调整。在确保粮棉油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山、水、岗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按照“东北部抓林特药,西南部抓粮油果,城郊抓蔬菜,全县抓畜禽水产”的生产布局,实行沿线推进,连片拓展的方针,形成了“三线八片”的8个万亩基地。并以此为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十基地十农户”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放手发展庭院经济,使多种经营成为全县农业增收的支撑点。建县三年,全县粮食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逐年增产,稳定在3亿公斤以上。新增多种经营基地10多万亩,其中“鸡—猪—渔”立体养殖模式在全省山区发展水产业会议上推广。

工业主攻项目产品。全县立足资源,围绕市场,大上项目,大上产品,壮大规模,培植后劲,基本形成了建材、轻纺、机电冶金和食品饲料四大支柱产业。在全县大力开展“项目落实年”和“工业振兴年”活动,鼓励乡镇、村组、联户、个体和机关事业单位大办工业,初步建成了5个工业小区,培植了近20亿元的生产发展后劲。199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2.41亿元,是建县时的4.56倍。

第三产业突出市场和商品。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着力培育花园商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金属材料批发市场等5个综合大型批发市场和苗木、生猪等一批专业市场,新建、完善城区昌盛街等5条商业街,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吸引外地企业家到孝昌投资经商,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商品流通,使孝昌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品集散地。1995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47亿元,是建县前的3.5倍。

【主要经济结构】 1995年,一、二、三产业关系比例为10.960.63。第一产业4.58亿元,占38.6%,比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4.4亿元,占37.0%,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2.9亿元,占24.4%,比上年上升5.9个百分点。农轻重比例关系为10.370.43

【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县以来,针对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差、抗旱能力弱的现实,充分利用大小农闲,组织全县劳力大搞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生产条件逐年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年增强。到1995年,全县共有大中小型水库31座,正常库容量为2.51亿立方米,河坝塘堰25978处,拥有大小固定灌溉泵站137处、153台、11828千瓦,灌溉渠道70条、320公里,有效灌溉面积37.8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0.495亿千瓦。

交通建设:先后实施交通建设项目36个,累计投入资金8000万元,全县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观。到1995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750公里,比建县时增加55.8%,每平方公里拥有公路里程0.626公里,超全省平均水平0.06公里。二级路面46.13公里,比建县时增长48.1%;新建改建水泥路面32.55公里。全县12个乡镇中11个乡镇实现了道路黑色化,比建县时净增8个;无路村减少到23个,全县通公路行政村达95.4%。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新县城为中心,107国道、大安线为主轴线,县乡油路和乡村公路为骨架的公路大循环网络,县汽车客运站已开通省内外17个地市县客运班车。全县各类机动车辆总数2354千台,比建县增长95%,其中营运客车121台,平均5000人拥有1辆客车。

电力建设:截止1995年底,全县电网共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1台,容量3.15万千伏安,线路1条共10.734公里;35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12台,容量2.82万千伏安,线路8条共92.86公里。全县共有电力用户6489户,用户装机容量7.5715万千伏安,全年实际用电量4814.37万千瓦时,最大供电负荷1.7万千瓦。1995年全县人均用电量80.24千瓦时/人;农村通电率100%,村民小组通电率为99%

邮电通讯:建县前,孝昌县邮电通讯十分落后,全县电话装机容量仅有1000门。建县后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开展了高起点、大规模、高速度的邮电通讯建设。到1995年,全县基本完成农话改制任务,新增农话光缆68公里,新增农话交换机容量1152门,形成了高品质本地电话网;率先在全市建成了数汉兼容、人工自动兼容无线寻呼系统,开通“大哥大”移动电话基站,共有18个信道;新增长途光缆20公里,沟通了孝感——孝昌——大悟北环路光缆通讯,建成3600平方米的邮电大楼,完成6000门程控扩容工程,年末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044门。1995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4.9万元,创增加值387.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8%87.7%

【城市建设】 孝昌县城是在花园镇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建县三年来,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雅、格调新颖的要求,累计投资3亿多元,开展城区建设,初步形成了面积为7平方公里的县城城区格局。拉通了城区10支主干道,大部分铺上了水泥路面。道路总长9公里,道路面积29.6万平方米;排水管网总长25公里,排水服务普及率27%;绿化总面积76.78公顷,城市人口人均绿化面积15.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4.2%环卫垃圾箱200个,环卫车辆13台,日清运垃圾100吨;日供水量1万吨,供水普及率达到95%,人平日用水量160升,现有煤气供应站2处。

【人民生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1995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920元,比上年增加421元,增长84.14%农民人平生活费支出800元,增长27%。城镇居民收入2081元,比上年增长10.6%。全部职工工资总额7.3亿元,人平331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2.9%,其中,国有单位人平3376元,比上年减少3.8%,集体单位人平2795元,比上年增加23.7%

“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 主要目标: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3036亿元,年平均递增19.724.2%。工农业总产值7080亿元,年平均递增29.533.0%,其中农业产值1214亿元,年平均递增13.016.6%;工业产值5866亿元,年平均递增35.739.3%;乡镇企业产值7590亿元,年递增26.731.4%,其中乡镇工业4855亿元,年平均递增32.436.0%外贸出口额11.5亿元,年平均递增80.297.4%。财政收入11.2亿元,年平均递增34.239.2%;农民人平纯收入22002400元,年平均递增19.021.1%;固定资产投入30亿元,年平均6亿;全县人口控制在64万以内,自然增长率11%

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5亿元,年平均递增12.9%。工农业总产值150亿元,年平均递增14.7%,其中,农业总产值22亿元,年平均递增8.5%;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年平均递增16.7%乡镇企业总产值200亿元,年平均递增15.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0亿元,年平均递增18.3%;财政收入3亿元,年平均递增18.7%农民人平纯收入5000元,年平均递增11.9%全县人口控制在72万以内,自然增长率11%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

【农村经济结构】 199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6.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农业产值3.79亿元,林业产值0.16亿元,牧业产值2.22亿元,渔业产值0.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116.8%47%52.9%,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8.1%2.5%34%5.4%,农业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种植业】 1995年,全县农作物复种面积10856万亩,耕地复种指数为236%,其中粮食84.84万亩,棉花3.96万亩、油料12.42万亩。

1995年,全县良种利用率在95%以上,旱涝保收面积达80%,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最高记录,粮食总产31.6万吨,棉花0.17万吨、油料1.42万吨、蔬菜17.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3%4.3%28.1%101%

【林果业】 1995年,全县造林面积达到34.9万亩,比1993年增加4.3万亩,其中用材林19万亩,经济林10.8万亩,防护林3.8万亩,薪炭林1.28万亩,特用林0.02万亩。主要林产品有油桐籽、油茶籽、乌柏籽、香菇、黑木耳、板栗、柑桔、桃李、红枣,产量最大的是水果,突破万吨大关,达到1.27万吨。全县森林覆盖率29.47%,道路绿化率87.4%,河堤渠绿化率80%,城镇绿化率29.2%,学校绿化合格率88.7%,分别比1993年上升6.65个百分点、54.3个百分点、69个百分点、18.8个百分点、80.7个百分点。

【畜牧业】 1995年,全县牛饲养量为68118头,出栏6023头,分别比上年增长6.9%81.5%;生猪饲养量为610270头,出栏294873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3.5%35.7%;家禽饲养量584.04万只,出笼348.48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828%119.4%肉类总产33659吨,禽蛋产量717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4.1%112.5%。全县畜禽基地建设发展较快,现已建成千头以上猪场8个,5001000头猪场15个,百头猪场150个,50100头大户280户;禽场逾500个,其中,10万只以上1家,万只以上的5家,千只以上的30家,500只以上的340家。

【水产业】 1995年,全县水域面积9.87万亩,其中可养水面7.72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17.5%10.3%;放养水面5.3万亩,其中精养水面0.57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12.8%90%。放养水面中,国营0.4万亩,集体1万亩,家庭3.9万亩。1995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7886吨,其中养殖总产量582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2%49.1%。水产品中,鲜鱼产量7738吨,人均鲜鱼占有量由上年的8.1公斤上升到18.15公斤,比上年增长62.3%

【名特优农副产品】 名特优农副产品主要有:邹岗太子米、周巷凤凰茶、小河玉皇李、红枣、小悟中药材、板栗等,其中太子米、玉皇李、红枣曾被列为宫庭贡品,精制的“凤凰”系列绿茶多次获省优、部优。这些产品绝大部分销往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部分产品还销往海外。1995年,生产太子米2000万公斤、凤凰茶532.5公斤、玉皇李5000公斤、红枣7.5万公斤、中药材1.5万公斤、板栗30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6.8%41.7%20%23%150%196.7%

“两高一优”农业】 各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面积25万亩,占农作物复种面积的23%;优质稻30.8万亩,占水稻面积60%;特种水产养殖面积1.33万亩,占水产放养面积的25.1%。吨粮田11.8万亩,占粮田面积的30%;双百棉1.2万亩,占棉田面积30%。立体养殖、生态农业正在大力推广过程中。

【多种经营】 1995年,全县多种经营产值4.22亿元,比上年增长40.3%,是建县来的第二个高增长年份,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4.7%。近年来,全县多种经营生产呈现出向区域化开发、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名特优方向发展等特点。截止1995年底,全县林果茶药及水产基地面积达24.5万亩,连片千亩以上的规模基地44处,其中连片万亩以上的有4处,建成林果场和规模畜禽水产养殖场共1500多家。组建亿元多种经营集团(开发区)6个,形成了一批名特优种养专业村、专业户。

【乡镇企业】 1995年,全县乡镇企业总户数18593家、职工人数82840人,分别比1992年增长21.63%97.72%,固定资产31826万元。按性质分:乡办236家、17388人、7392万元,村办1273家、13141人、7174万元,联办819家、6029人、3919万元,户办16265家、46282人、13341万元;按行业分:农业企业294家、2121人、1390万元,工业企业3495家、29516人、18129万元,建筑业2782家、29511人、6969万元,交通运输业3705家、6673人、1416万元,商品流通、餐饮服务业等8317家、15019人、3922万元。1995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23.98亿元,经营收入25.3亿元,利税2.37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435.97%568.1%426.62%。全县有8个乡镇四个层次的乡镇企业产值过亿元,其中花园镇达到8.4亿元。全县已建起邹岗商品工业小区、陡山城南工业小区,小河碎石工业小区、周巷石材工业小区等4个亿元工业小区。

【村级集体经济】 1995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5442.3万元,村平12.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9.89%148.48%。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4个,实现了零的突破;50~100万元的村由上年的4个增加到19个;10~50万元的村由上年的52个增加到225个;5~10万元的村由上年的72个增加到150个;5万元以下的村由上年的312个减少到42个。

【小康建设】 19949日开始,省、市、县三级小康工作队分赴全县12个乡镇43个村开展奔小康工作,其中省、市小康工作队驻点村10个。据不完全统计,到1995年,工作队共派队员155人,为驻点村组织发展资金610.2万元,其中无偿投入87.8万元;帮助开发项目387个,开挖鱼池850亩,新建林果基地3150亩,新办企业173家,启动“双停”企业22家;新建和改善基础设施210项,其中修建农田水利设施11处,修建公路75公里,修桥18座,抢修校舍0.5万平方米;培养种、养、加、运等各类小康示范户856户,扶持贫困户470户,救助失学儿童85名。通过开展奔小康工作,43个驻点村集体经济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00元以上。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村容村貌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扶贫开发】 孝昌县是革命老区,先后被国家和省政府列入重点贫困县、科技扶贫县。1992年,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6.3万人(人平纯收入300元以下),占全县总人口的29.76%。建县伊始,孝昌县开始扶贫开发工作,截止1995年底,共兴办117个开发项目,总投资2174万元,修建了15条乡村公路,总里程达85公里,桥梁涵洞14();架设高压输变电线路78公里,消灭了18个无电村;解决了小悟、小河等边远乡镇4.3万多人饮水难问题;扶持学校11所,建校舍3000平方米,教学班10个,招新生1000人;建医院2600平方米,增加病床124张,使5万余人看病难问题得到改善;建福利院3个,吸收人员110人;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25场次,3700多人参加;挖鱼池1560亩,造林1.5万亩,建猪场168个,扶持乡镇企业11个。通过扶贫开发,全县已有7.9万多贫困人口脱贫。

【农业评价】 1995年,全县主要农业指数在全市的位次:肉类总产第2位;肉猪出栏第2位;禽蛋产量第1位;水产品产量第8位;粮食第5位;棉花第7位;油料第4位;水果第1位;乡镇企业总产值第7位。孝昌县是全国500个粮食大县之一。

【工业】 1995年,全县工业企业数为3343个,其中:国有企业34个,集体企业578个,私营企业212个,个体企业2346个,联营企业169个,股份制企业4个。全部工业职工人数2.7万人。

全县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固定资产总值9866万元。其中,国有2083万元,集体6704万元,其它1079万元;轻工业3679万元,重工业6187万元。

工业经济结构:1995年,全县第二产业共创造增加值4.4亿元,比上年增长45.7%;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7%。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其中:乡及乡以上完成产值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3%;国有工业产值0.67亿元,非国有工业产值11.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3%107.4%

工业经济效益:1995年,全县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实现利税4532.6万元,其中:国有343.8万元,集体3119万元,其它1069.8万元。全县工业产品销售率由上年的90.5%下降到88.9%,资金利税率由上年的12.7%上升到268%,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上年的3.4次上升到4.3次。

【支柱产业】 1995年,全县工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建材、轻工、机电、化工、食品等产业已成为孝昌工业的主要支柱产业。

建材工业产值4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69%,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5.4%;轻工工业产值19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5.6%;机电化工工业产值14321万元,比上年增长43.2%,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1.5%;食品工业产值26167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1.1%

【建筑业】 1995年,全县已取得施工资质证的专业建筑公司有13家,其中,二级施工企业1家,三级施工企业3家,四级施工企业9家,从业人数约5万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0人,各类机械设备2300台套,全年完成施工产值2亿元,竣工面积28万平方米,实现利税800万元。

【第三产业】 1995年,全县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10071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实现增加值29000万元。全县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5.1万人,比上年增长60%,其发展有三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企业个数、从业人员人数年增长幅度大;二是农户充分利用便利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开展长途贩运,1995年交易额在50万元以上的大户有132个,成为全县第三产业的支柱力量;三是县城建设发展对乡镇第三产业幅射拉动作用明显。

【个体私营经济】 1995年,全县个体私营户达15400户,从业人员50600人,产值(营业额)达75190万元。

【市场建设】 1995年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8个,其中工业小商品市场5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28个,综合集贸市场15个。在有设施的10个市场中,封闭型室内市场有2个,睛雨棚顶市场有4个,硬化交易场地市场有4个,总投资310万元。私人开办贸易货栈25家,主要从事东北土豆、广西甘蔗、木材、河南土产、安徽粉条、广东蔬菜、水果、山西化肥的运购批发及本县大米、干鲜果、矿石、蔬菜的外销。1995年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13353万元,比上年增长12.9%

【金融】 1995年,全县共有金融机构98个。各项存款余额38960万元,比年初净增7936万元,增长2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1348万元,比年初净增6304万元,增长25.2%;各项贷款余额53038万元,比年初净增10329万元,增长24.2%。已开办10个险种,1995年保费收入366万元,理赔168万元,赔付率为83.2%。全县有119442户农村居民参加了财产保险,保额为31115.3万元;有26749名学生参加了人身保险,保额为6512.4万元。

【科技】 1995年底,全县共有科研机构5个,共有专业技术人员476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57人,占22.2%;农业技术人员552人,占11.6%;科学研究人员14人,占0.3%。他们当中,具有高级职称的75人,中级职称的1289人,初级职称的3404人。

【教育】 1995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47所,在校生10343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8%,巩固率99.7%,合格率98.1%,升学率98%;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0.7%,巩固率978%,合格率96.7%,升学率33.3%

普通教育: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1503人;普通初中36所,在校学生19879人;小学(含教学点)388所,在校学生80028人;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1081人;学前班222个,在班学生11972人。

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在校生2022人。其中: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873人;职业初中2所,在校生1149人。职业教育学校共开设财会、文秘、建筑管理、体育、英语、法律、农林特等近10个专业。

成人教育:成人中专1所,在校生873人;乡镇成人学校12所;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405所。

【卫生】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63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2所;乡镇级卫生院(所)45所,其中中心卫生院13所,一般卫生所32所;卫生防疫站14个;妇幼保健院1个;药品检验所1个;全县拥有病床575张。

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543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6人,中级职称人员130人,初级职称529人。

全县医院主要设备总值385万元,其中:中大型设备500MAX光机1台,300MAX光机1台,200MAX光机13台;大型B1台,小型B5台;血救分析仪1台;尿分析仪10台。1995年,全县业务流水1432万元,诊疗人次567807人次,住院病人10767人次。

全县449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420个,其中合作医疗2个,集体办医2个。

【计划生育】 1995年末,全县总人口592969人,其中:1995年出生7637人,出生率12.91%,比上年降5.24个千分点;计划内生育6286人,计划生育率82.31%,比上年上升19.23个百分点。

1995年,全县婚育妇女综合节育90810人,综合节育率94.61%;一孩妇女上环结扎率83.39%,比上年增9.55个百分点;二孩夫妇结扎率92.04%,比上年增长11.24个百分点;二女无儿夫妇结扎率79.47%,比上年增长25.05个百分点。多孩夫妇结扎率94.01%,上升12.07个百分点。

【文化宣传】 建县以来,全县广播电视、文化宣传系统累计投资870万元,兴建和改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1995年底,全县共有广播电视站12个,调频台6座,有线广播喇叭1795只,村广播室42个,电视转播台6座,其中乡镇有线电视台()6个。全县广播电视系统总人数135人。

1995年底,全县文化宣传系统共有205(含局机关),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电影公司1个,电影院6个,电影队50个,国营新华书店1个,图书发行门市部7个,全年发行图书130万册。

【体育】 建县后以县重点中学为依托,以县武术学校为基地,建立了县业余体校。199510月,体校共有48人取得了省体委颁发的运动员参赛证。

全县竞技体育主要有田径、武术、篮球等项目,花园镇初中、镇一小被列为省、市级布设的田径、篮球传统项目学校。19955月,花园镇初中获市级体育比赛初中组田径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县体校获少儿田径赛团体总分第三名。

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1995年,全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的宣传,促进学校二课二操活动落实,扩大农村体育人口,使全县体育人口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全县所有乡镇都具有一室一场,并开展各类比赛76次,使全县体育达标率达到85%以上。每年全县中小学有38个学校举办田径和篮球、跳绳等项目的比赛,参赛的学生达9600人。

【民政优抚及社会保障】 孝昌建县后,全县民政优抚工作机构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各乡镇设有民政办公室,县里还设有农村养老保险办公室和福利生产办公室、残疾人联合和有奖募捐委员会、劳动保险局等社会保障机构

1995年,全县有446个村,5.5万人受灾,成灾农田面积25万亩,损失粮食75万斤,各项损失折款0.75亿元。农救部门提供救济43万元确保了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全县12个乡镇实行了五保供养统筹,1261人得到集中和分散供养人均年供养费在450~700元之间。农村养老保险开始启动,投保人数600余人,保费57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县社区服务中心2个,自愿服务者3000人。社会福利院13所,收养老人224名,年落实城市定救经费46440元,解决390人的生活困难。

“双拥”工作发展较快,1995年统筹优待资金114万元,比上年增长6%;提高“三属”抚恤标准,总金额达4.1万元,人月平5元。建县三年来共安置义务兵和志愿兵318人,占应安置的84%

民政经济得到发展,全县共有福利企业5家,职工117人,解决了35个残疾人就业,全年创产值202万元,实现利税20万元。发行有奖彩券246.5万元,积累福利基金56.7万元,比上年增长50.1%

劳动就业发展迅速,1995年,进入市场求职1885人,安置交流1485人,市场安置量占同期用工总量的96.3%;组织劳务输出6667人,其中,劳动部门输出4667人;全年收缴社会保险资金326万元,基金拨付263.5万元,拨付率100%


孝昌县领导名单

    记:张文启

  记:魏俊生 黄自安 杨伏才 彭经纬 曲  颖 

    委:张文启 魏俊生 黄自安 杨伏才 彭经纬 曲  颖 万少安 

方昌慧 喻楚林 钱焕东 汪  海 梁庆国 邹木祥

县人大常委员主任:黄自安(兼)

  任:王万甫 徐克鉴 汪文俊 姜承国 徐克鉴

    长:魏俊生

  长:方昌慧 彭桃安 兰惠民 杨再新 程贞义 熊竹寒 丁心安 钱银芝

县政协主席:徐海松

  席:王建东 祝汉樵 黄自强 熊竹寒 项本霞 蒋礼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