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937年底,中共湖北省工委派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陶剑寒(即陶铸)赴孝感的应城开办湖北省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员训练班,培训抗日骨干。在训练班,陶铸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抵制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顶住国民党顽固派的压力,在孝感地区各县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7月,中共湖北省委又派青运部长杨学诚任鄂中特委书记。10月,陶铸从宜昌回到了孝感地区。陶铸和杨学诚在孝感地区沦陷前后,组织了几支不同形式的抗日武装。影响较大的是党领导的应城抗日游击队和湖北抗日游击大队。这些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发动广大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起京(山)钟(祥)应(城)、京(山)安(陆)应(城)、天汉湖区、孝感中和乡等数小块游击地,为后来新四军南下孝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9年1月,李先念、周志坚率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及随行干部60余人自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南下,沿途寻访地方党组织,联络抗日武装,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原局的指示,推动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2月下旬,在湖北省应山县首战余家店,歼灭日军第三师团和伪军200余人。这一仗不仅解决了进得去的问题,还消除了一部份人的恐日病,鼓舞了鄂豫边区军民。

1939年4月,李先念遵照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指示,为汇集党在鄂中组织起来的武装力量,创建豫鄂边敌后抗日根据地,率领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从河南信阳县灵山冲大寺口出发,挺进鄂中,5月初到达孝感地区的礼山(今大悟县)小悟山杨家湾,便与国民党第五战区第19游击纵队第4挺进队司令刘梅溪达成了统战关系。随后抵达中和乡南新街与许金彪部汇合。李先念听了许金彪的汇报后,一起进行了联曹打胡的战斗,此役俘其百余人,缴获轻机枪数挺,步枪百余支,使中和乡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成为李先念南下鄂中的立足点。1939年5月9日,李先念、许金彪率部来到赵家棚。会见了同他一起参加“黄麻起义”的汪立波同志,并帮助他组建中共赵家棚区委,由汪立波任区委书记,领导赵家棚地区的抗日斗争,5月15日,李先念在赵家棚召开了安(陆)应(山)孝(感)三县接壤地区的国民党县、区军政人员和开明士绅联席会议,动员各派、各阶层、各抗日军队团结一致,共同抗日。1939年6月6日,陈少敏率领信阳挺进队的两个中队和竹沟留守处的人员共百余人,自四望山南下到达赵家棚与李先念会师。随后,中共应山县委所领导的两个中队,在鄂中区党委委员杨焕民的带领下,前来汇合。李先念和陈少敏等领导将先后到达赵家棚的四部分力量统一合编为新四军挺进团。这是自武汉沦陷以后,出现在孝感地区的第一个新四军主力团队,并创建了以赵家棚为中心的安(陆)应(山)孝(感)抗日根据地。

1939年6月上旬,李先念、陈少敏率挺进团一大队到达京山县的大山头与“应抗”三、四支队会师,并与鄂中区党委汇合。中旬,鄂中区党委在京山养马畈召开了为期三天的会议。会议组成了新的鄂中区党委。并根据中共中原局的指示,将豫南、鄂中的武装9000余人合编为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后改称豫鄂挺进支队),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兼政治委员(后由陶铸代理政治委员)杜石公任参谋长,廖毅为政治部主任(后为郑绍文、雍文涛)支队下辖4个团队。这支部队建成后,随即进行了杜涂垸、朱堂店、赵家棚、憨山寺、蔡甸、新街等战斗。特别李先念亲自指挥的新街战斗,歼灭了日军步兵第26旅团一部及伪军180余人,使鄂中及孝感军民为之振奋,国民党报纸亦用特大号字予以报道。

1940年1月,为了对付日伪顽分割包围豫鄂边区的严峻形势,李先念将豫南、鄂中、鄂东的党组织和武装合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纵队成立后,李先念亲率3个团,对侵占大小悟山的国民党第19游击纵队进行还击;2月,进击汉阳县侏儒山伪定国军第一师,歼其一部,驻武汉日军为之大惊。5月后,又进行了竹桥、平坝、天西等战斗。至10月,陆续建立了豫南四望山、京山南山,天(门)汉(川)湖区和襄西及大小悟山等多块根据地,并成立了豫鄂边区联合办事处(后改为行政公署),至此,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正规部队发展到1.5万余人,半正规军的县、区、乡地方武装及民兵自卫队发展到10余万人。

为粉碎日伪顽的夹击,李先念于1941年1月中旬,以一部兵力在鄂中刘店攻歼顽军一部,收复白兆山根据地,2月至4月初,在大小悟山等地作战,收复了大小悟山根据地,并在此建立了豫鄂边指挥中心。旋即对国民党第五战区第4游击纵队进行还击,并攻讨第1游击纵队,占领四望山等地,恢复了罗(山)礼(山)边根据地,使信(阳)应(山)地区连成一片,稳定了豫南局势。

反攻斗争取得胜利后,挺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4月5日,李先念在安陆的白兆山发出了《率新四军第五师全体将领就职通电》。5月至9月,五师在安陆、云梦、花园、黄家畈、洛阳店、平林市等地,不断地粉碎日伪军的“扫荡”。

为了从地域上构成对驻武汉日军的战略包围之势。1941年12月上旬,李先念集中15旅和天汉支队,深入川汉沔地区,对盘踞在侏儒山及其附近的伪定国军主力,发起连续的攻势作战,1942年1月下旬,又增派13旅主力加入作战。至2月4日,全歼伪定国军第1师5000余人,击溃第2师1000余人,歼灭日军13师团200余人。从而控制了川汉沔地区。

12月中旬,日军第2、第58师团、第17旅团5000余人和伪军第11、第12师5000余人,对豫鄂边根据地中心区大悟山实施“铁壁合围”。李先念临危不慎,以第1、第2军分区部队在外线的鄂中、鄂东袭击敌据点;以第37、第45团各一个营和礼(山)南县大队,在内线游击牵制敌人,并亲自率主力部队和领导机关8000余人,分多路跳出敌军合围圈,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粉碎了敌人的“铁壁合围”,赢得了反“扫荡”战的胜利。

1943年新四军第五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反顽和反“扫荡”作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创建了襄南和恢复襄西根据地,相继建立了石(首)公(安)华(容)根据地。到12月底,从地域上对驻武汉日军构成四面威胁,五师已由组建时的1.5万人发展到近四万人。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华北华中,并向南北发展的战略总方针,1944年2月至3月开展大悟山保卫战和周老咀战斗,5月至8月下旬,进行多次大悟山保卫战和五洛寺等战斗,歼灭日军第9、第10野战补充队和伪军1000余人,攻占据点28处。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李先念即命令五师各军分区对日伪军发出通牒,展开受降活动。至8月下旬,五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共击毙拒降的日伪军3500余人,攻占中小城镇12座。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反内战战略方针。坚守中原地区的任务落到五师的肩上。9月中旬,李先念率五师主力到达四望山,并在这里组建五师野战军。10月20日,五师野战军发起桐柏战役,先后攻克桐柏、枣阳、新野、唐河等县城和十几个集镇。与此同时,江汉军区部队乘机收复了大洪山区。

1946年6月,国民党纠集10万余兵力,向中原解放区推进,李先念采取“避锐击惰”战术,留下江汉、河南军区部队在平汉路西坚持原地斗争,牵制敌军,主力向平汉路东大别山转移,依托山区寻机歼敌。国民党军第66军军长宋瑞珂以第185师抢占定运店和宣化店,李先念立即命令第2纵队主力对其围攻,迫其撤走。1946年,1月16日中原军区司令部移驻宣化店。在这里坚持了5个月零10天的谈打斗争,战胜国民党军队多次的军事围攻和经济封锁,巩固了前哨阵地,推迟了全面内战的爆发,为全国其他战场反内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以30万兵力将中原军区部队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纵横百余里的狭小区域内。6月26日,主力中原部队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在李先念的指挥下,分路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的胜利,不仅从战略上牵制了国民党军大量兵力,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还保存了4万多人的骨干力量。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新四军第五师在孝感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后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的一支劲旅和雄师,为保卫和解放孝感人民乃至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作为生活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孝感人民群众,为了养育新四军第五师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孝感是五师的重要财源基地。应城矿区,有丰富的膏盐资源,是财源的重点,抗日救亡募捐每月收取10000元,1940年2月起,每月募捐由45000元增加到85000元,后来又增加到125000元。孝感的水陆交通要道设卡收税,也是重要的财源。当时汉(川、阳)孝(感)(黄)陂的姑嫂树(武汉郊区)税卡,税收较丰,有小银行之称。孝感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踊跃交纳田赋公粮,为五师供给了大量的物资和财经。1942年,孝感、黄陂交田赋20万元,交救国公粮6万担。在五师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头一年,孝感、安陆、应城、信阳等向部队供给了60万石粮食,9000万元的经费。

孝感是五师重要的兵源基地。五师的前身——豫鄂独立支队下辖的7个团队1个总队和两个大队,其中:有4个团队、1个总队的大部或全部是孝感各地抗日武装整编的。据1940年秋的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孝感地区参军的人数:应城有三、四千人左右,京安县2100余人,云梦有1000人以上,有的县整营整连的向部队输送。当时,妻子送夫上战场,父母送儿打“东洋”成为时尚。

孝感地区是五师重要后勤基地。鄂豫边区党委和五师的后勤单位长期驻孝感地区。豫鄂挺进纵队后勤部被服厂,1940年驻在安陆桑树店的柏树黄,敌后医院则设在安陆的高家寨,挺进报印刷厂和七七报印刷厂也设在安陆的励家店。

孝感地区是五师活动的重要基本区。很多重要的会议和重大的决策的作出是在孝感地区进行的。例如:1939年12月至1940年7月和10月边区党委和五师在孝感地区的白兆山等地召开了三次组织工作会议。1940年8月,边区党委和五师在安陆白兆山区召开了有重大意义的军政干部会议,总结了纵队建军以后的大半年工作,对于边区的政治、军事和政权建设,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941年6月,五师在安陆的白兆山地区召开了全师政治工作会议,系统地总结了纵队建军以来的政治工作经验,提出了巩固部队的七项要求。

孝感地区较长时期是边区党委和五师的指挥中心。1941年3月,鄂豫挺进纵队司令员李先念率二、三团挺进白兆山,收复了鄂豫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中心指挥地。同年4月,新四军第五师组建完毕,李先念在白兆山通电就任师长兼政治委员。12月,鄂豫边区党委机关和新四军第五师师部,迁至礼山县(今大悟)的白果树湾。日本投降后,1946年1月16日,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移驻礼山县的宣化店。在抗日战争时期五师以孝感地区为基地,开辟了天汉、襄西、鄂东、鄂南等抗日根据地,以后扩大到鄂豫皖湘赣广大地区。解放战争初期,在孝感地区的宣化店开始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打响了全国解放战争的第一枪。

综上所述,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孝感这块红色土地,为新四军第五师抗击日军侵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提供了重要的活动舞台。同样,在新的历史时期,孝感人民弘扬五师的光辉业绩和革命传统,重铸辉煌,再绘新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