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彪 忠心赤胆图报国 中和乡 高举义旗斗敌顽

孝感中和乡,地处大别山、桐柏山交界处。北与应山、大悟毗邻,南同花园接壤,东靠小河,西临当时全国交通大动脉——平汉铁路,面积约60平方公里,东通大小悟山,西连团山。境内丘陵起伏,丛林密布,路回岗转,是开展革命活动的理想之地。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有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曾在这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湖北抗日游击大队诞生的地方。


(一)


19382月,许金彪以平型关战役伤员的名义,从延安返回故乡中和乡。回乡时,除一张战斗伤员休养证书、一张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的护照和100元安家费外,别无它物。不久,徐州,信阳相继沦陷,国民党军败退下来。在一片混乱中,孝感的豪绅地主,流氓地痞,以及国民党溃败官兵,纷纷另立山头,各自称王。在孝北,有反共老手刘亚卿、刘梅溪圈地为王,霸占北新街和小河溪;在孝东南,有伪顽赵光荣、尹昌彦落地为寇,抢占青石板和青山口;在平汉路东,有土顽杨希超、曹省三自称“司令”,盘踞东阳岗和同兴店;在平汉路西,有伪化了的地主武装胡翼武荼毒生灵,横行白沙铺;在西北,有厉德峻、何日知与豪绅地主沆瀣一气,统治季家店、厉家店;在南部湖区,有土匪屠占庭称霸坝湖区。一时,司令多如牛毛,兵匪殃及城乡。这些家伙,名曰“抗日”,实则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

中和乡人民,耳闻侵略者的横暴, 目睹伪顽的横行,有人茫然,有人激愤,更多的人却在思考。许金彪的回乡,似乎给了他们一线希望,于是许金彪那小小的屋子里,一到晚上便宾客满堂。有的打听延安的消息,有的询问红军的行踪,更多的人则是担心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不少人问许金彪:

“听说东洋鬼子凶得很,我们对付得了吗?”

“怎么对付不了?俗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土地革命时期,农会一成立,我们捏紧拳头,地主老财们不是个个象龟鳖一样到农会磕头求饶吗?”  许金彪这么一说,乡亲们情绪顿时高涨起来。

为了组织群众,在敌伪缝隙间插上一枝杨柳,真刀实枪地干起来,许金彪便不顾负伤的腿痛,整天走东家,串西家,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讲“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中和乡人民不愧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一经发动,群众都积极拥护,有的为许金彪出主意;有的协助其做工作;有的将自己的亲人交给许金彪,千叮咛,万嘱咐,要许金彪带领大家狠揍日本鬼子。群众的支持、信赖给了许金彪无穷的力量,他向大家表示: “我一定同大家同生死,共患难,抗日到底!”在群众的积极拥护和热情支持下,19385月,许金彪将中和乡的30多名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了不脱产的“抗日防护团”。这个组织的宗旨是:日本侵略者来了就抗日,日本侵略者没来,就维持社会治安。而且全乡议定谁也不能卖国,谁也不能当伪军和汉奸。从此,中和乡群众的心贴得更紧了。 抗日防护团成立后,没有武器,就用大刀、长矛、铁棒代替,每天早上练刺杀,学战术。为了增加骨干力量,许金彪又找来了和自己一起返乡的红军战友杨文忠、刘良壁、汪兆民、刘明榜和赵明英等人来到中和乡,一同并肩战斗。在不长的时间里,他们弄到了2枚手榴弹,还从一名国民党逃兵那里换来了1枝长枪。从此,他们开始了一条长枪闹革命的战斗。当年8月,他们将“抗日防护团”改名“抗日自卫队”,30余名青年完全脱产。

十月底,孝感沦陷。许金彪带着“抗日自卫队”,收集了国民党军队溃逃时丢掉的武器,并再动员了一批爱国青年参加部队,改番号为“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就这样,在中和乡出现了一支真正的人民抗日武装。在敌伪的夹缝中,许金彪终于牢牢地插上了一枝“杨柳”。


(二)


“杨柳”插上了,但要使它枝繁叶茂,还得花一番匠心。

“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成立后,面对敌伪的层层包围,许金彪等人提出了在斗争中求生存的口号,决定将部队分成两路:一路西跨平汉线,向安陆、云梦两县的敌后广大农村,开展游击活动,一路挥戈北上礼山、应山山区发展。大队经过半年多的南北征战,东西游击,战果显著。烂泥冲首战汉奸地主武装胡翼武部,缴枪100余支;太平镇怒击地头蛇王旬兰、杨焕然,缴枪100余支;同兴店激战两昼夜,击毙伪警卫师长曾大钧,大获全胜;陆家山伏击日寇,炸毁敌列车,打得日寇狼嚎鬼叫;花园镇夜摸敌巢,夺战马两匹,长枪数枝;南新街保卫战痛打土伪刘亚卿,击退了伪顽对中和乡根据的侵犯。一时间,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名扬四方,威震鄂中。

湖北省抗日游击队接二连三的胜利,虽然震荡了四邻的敌、伪、顽,扩大了影响,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情绪。但是,游击队的处境也越来越困难。一是游击队的行动引起了敌伪的注意,日寇曾数次出动,对其“清剿”,伪顽对游击队极端仇视,多次联合起来“围攻”游击队。二是游击队的给养越来越困难。面对如此困境,许金彪鼓励大家说:“困难是锤炼英雄好汉的丹金炉,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从来就是不畏困难的。两军相遇勇者胜,当然, 勇是取胜的重要条件,却不是唯一条件,只有智勇双全,方能百战百胜。”为了克服困难,大家议定:利用国共合作的条件,正确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利用敌人营垒中的各种矛盾,突破一点,各个击破,壮大自己,站稳脚跟。

意见商定之后,许金彪等人对周围土顽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首先选择了国民党地方游击“司令”曹省三为突破口。曹是后起的一支国民党地方武装,有600余人枪,势单力薄。许金彪利用他时常耽心被杨希超、胡翼武吞并的心理,同他进行了多次会谈,终于达成了“互不侵犯,联合抗日”的协议。之后许金彪等人又利用这种统战关系,实施了“联曹击钱(大钧)” “联曹打胡(翼武)”的联合军事行动,夺取了胜利,削弱了敌人力量,壮大了自己。控制大悟山的国民党第五战区,第十九纵队司令蒋少瑗多次围攻许部不成,也变换了策略,妄图用金钱物资来收买引诱许部就范。为了少树敌,改善部队的给养条件,许金彪决定将计就计,接受改编,但受编不受调,久久不离开中和乡根据地。这样,许金彪的游击队与周围的伪顽打打和和,和和打打,有和有战,有硬有软,据理力争,针锋相对。谈以争取群众赢得时间,打以消灭敌顽保存自己。这种独立自主的斗争策略,使许金彪的游击队处于有理有利的地位,最终打破了敌、伪、顽的包围夹击,在敌人的夹缝中站稳了脚跟。

军事上统战工作的胜利,给许金彪等人以很大启示。以后他们在解决给养问题时,也充分运用了统一战线这个“法宝”。许金彪在中和乡一带曾多次召集当地社会名流、士绅富豪开会,晓之以抗日大义,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口号,募集抗日捐。结果,仅在中和乡的第一次募捐会上,就收到了捐款200多块银元。以后,许金彪等人又采取灵活多样的募捐方法,动员大家自动乐捐,钱多多捐,钱少少捐,多少不定,商量办事。许金彪等人的这些作法深得民心,不仅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而且争取了更多的人站到抗日阵线上来。

由于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许金彪的游击大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克服了困难,开展了敌后游击战争,不仅打破了敌伪顽的夹击包围,而且使“大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已发展成为拥有5个中队,500余人枪的一支地区性的独立的人民抗日武装了。


(三)


说中和乡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这句话确实不假。中和乡北二三公里处的北新街,是伪顽刘亚卿的老巢;南八九公里处的花园,是日寇的重要据点;西三四公里处的王家店、卫家店车站,也是日寇的据点;东南25公里处的刘家河,是反共老手刘梅溪的大巢穴。中和乡抗日根据地就是在敌伪的这种层层包围之中建设起来的。

抓根据地的建设,许金彪等人开始在思想上并不是十分明确的。 “大队”创建之后,他们也曾想到过抓地方党政建设的问题,但由于当时战斗频繁,环境恶劣,精力都集中在打仗上,没有把根 据地的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副大队长陈楚金投敌叛变事件给许金彪思想震动很大,许金彪深深感到,光抓枪杆子不行,必须着力抓好党组织的建设,解决谁指挥枪的问题;光抓物不行,还要抓人,解决干部战士为谁打仗的问题。因此,许金彪在果断处理了陈楚金的投敌叛变事件后,首先注意了部队党的建设,把支部建在连上,任命了各中队指导员,加强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接着又整顿了中和乡党组织,并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按照“三三制” 的原则,调整了中和乡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班子。从而把根据地建设纳入了正轨。然后又以中和乡为中心,在发展的新区派出自己的乡、保长,借以巩固战斗成果,较好地解决了巩固与发展的关系。

由于战斗逐渐频繁,伤病员和枪枝损坏也越来越多。许金彪等人决定因陋就简,建立根据地医院和修械所,先后派刘良壁等人筹建了医院,派熊必良、陈朋等人筹建了修械所。开始,医院和修械所是直接为部队服务的,后来军民结合,医院既为部队伤员治伤,又为老百姓看病,修械所既为部队修理枪枝,制造土炸弹,又为老百姓修理和制造农具。一院一所的建立,提高了根据地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了根据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部队的建设。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军事斗争与地方建设 的关系问题。

1938年冬,为了保证部队的给养和地方行政人员的生活,许金彪等人决定设立钱粮处,在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群众生活逐渐有所提搞的前提下,普遍地进行了田粮税和工商税的征收工作,把财政收入纳入了正常的轨道,使部队建设和地方政权建设建立在扎实的物质基础上。

通过一年来的艰苦复杂的斗争,许金彪的游击大队同人民群众一道,终于在敌伪的眼皮底下安了“家”。19395月,李先念在南下途中与许金彪会合,李先念站在南新街的土墙上眺望中和乡全境,非常高兴地说,“在这样艰苦的敌后环境里,能独立自主地搞出这样一块小根据地,的确很不容易。”


(四)


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经过一年的奋战,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人民抗日武装,但因一直没有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始终处在孤军奋战和四面临敌的恶劣环境之中。1939年春,蒋少瑷企图收买瓦解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的阴谋破产之后,恼羞成怒,居然诬蔑中和乡为“匪区”,咒骂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是“匪军”。并向他的喽罗们下达了“进剿”令,倾巢出动进犯中和乡,妄图一口吞掉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

正在十分困难的时刻,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南下了。许金彪听到这一消息,如同久旱逢甘露,心情无比激动,急忙派出侦察员,前往大悟山寻找战友和亲人。并亲自前往迎接,将李先念的部队从身处敌境的大小悟山南大门青山口,带到了中和乡根据地。

李先念来了后,许金彪便将一年来湖北抗日游击大队的成长壮大过程、根据地的建设情况以及四周的敌情一一作了汇报。李先念听完汇报后,站起身来,握住许金彪的手说: “你作得对,你是个好同志。”

李先念向许金彪等人传达了中原局关于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布置了发展路西和整编部队的任务,提出了利用敌、伪、顽之间的矛盾,进行一次“联曹打胡”战斗的意见。许金彪极力赞同李先念的主张,并力主实施。很快,李先念、许金彪与曹省三达成了协议。在李先念的亲自指挥下,取得了“联曹打胡”战斗的胜利。

“联曹打胡”胜利之后,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主力随李先念抵达安陆赵家棚,少数部队和后方机关仍留在中和乡继续斗争。为了统一指挥,提高战斗力,抵赵家棚后,李先念把两支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挺进团,许金彪任团长,周志坚任政委。从此,“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正式扛起了新四军的旗织,在武汉外围的敌人后方,更加英勇地打击敌伪。中和乡这块小小的抗日根据地也越来越巩固,成为后来新四军五师横跨平汉铁路的立足点,成为鄂豫边区靠近敌人的一个巩固的小后方,对新四军部队的建设和鄂豫边区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