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环河长 英名同在——怀念父亲杨镇瀛烈士

杨建国  杨建文

父亲在八年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于一九四一年春,由于叛徒出卖被捕,惨遭日寇杀害,至今已整整四十三年了。我们姐弟二人,谨以这篇和泪写成的文字,编作一个素洁的花环,敬献在父亲的灵前。

我们家乡有一条河,相传叫楚㳅河。一九一二年,父亲就出生在这楚㳅河畔杨家河村的寨上湾。一九三八年初,父亲从这里出发,奔赴延安,投身革命,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八年秋,受党组织委派,回到湖北孝感,负责在楚环河两岸开辟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历任孝感县二区筹备处主任、二区区长、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长。他和其他同志一道,为孝感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民主政权的建立和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楚环河两岸的田间小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奔波的足印。长流不息的楚不河啊!你该是多么强烈地牵动着我们回忆的思绪。

父亲青年时期就胸怀救国救民的大志。参加革命前,他是一个生活不定、衣食无着的穷苦小学教员。那时,日本侵略军的铁蹄正践踏着中华民族的土地,中国人民陷入了空前的大灾难。这一切,撕痛着父亲的心。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又极大地鼓舞着他的斗志。父亲本名“立忠”,这时便改名“镇瀛”即“镇服日寇”之意,以明自己爱国抗敌之志。

这期间,父亲订阅、借读了大量进步书刊,从中受到许多进步的革命思想影响。民族的灾难,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前途,时常萦回在他的脑际。我们一直珍藏着:父亲在一九三二年,用过的一部分“开明中学讲义社”的《自习册》。开明中学是当时的进步教育家夏丐尊,为失学的贫苦青年开办的一种函授学校。《自习册》上辟有一个“质疑”栏。学员可以在栏内提出学习上的种种疑问,然后由有关教师作出解答。在一本《自习册》的“质疑”栏内,父亲提出了一个他常系于怀的大问题:“古代平民受了不平等的待遇为什么还能屈服?”几行渗透着马列主义观点的回答,打开了他的眼界:“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从古到今,并没有改变”;“所谓古代平民受了不平等待遇而能屈服,那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虚假现象”,“一到社会经济基础动摇,平民不能安居乐业时,那平民就不能屈服了”;“现在已经到了平民不能再屈服下去的时候”,“因时代的进化,将来的政权要归到大多数生产大众手里”。这使父亲看清了广大劳苦大众的现状和前途,懂得了必须通过革命斗争,才能改造不合理的社会,使人民获得解放。父亲留下一册一九三四年的《日记》。他在一则日记中写道:“铁道旁倒毙一丐,除野犬巡视其侧外,人皆掩鼻目视而过。不知素讲人道之士绅,暨焚纸叩头超度鬼神之慈善家,将何置之?噫!不能救人,安能救鬼?余不禁替现社会之穷人一哭!”父亲的思想感情,已和广大劳苦大众相通,他暗自立下了救人民出水火的志向。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父亲毅然奔赴延安,走上了为党所领导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革命道路。

父亲在革命斗争中不避艰险,勇挑重担。他从延安回到孝感时,沿京汉铁路一线,日寇据点林立,只在中和乡一带有一支不大的抗日武装刚开始小规模的游击斗争。县委尚未组成,抗日民主政权也还没有建立。斗争环境十分险恶,开辟新区的任务相当艰巨。但父亲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在回乡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他遵照党的路线和政策,与其他同志一道,在孝感县襄花路北、路南,先后创建了孝四区和孝二区,为孝感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竭尽了他的全部心力。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父亲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地走家串户,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有时,他头戴草帽,脚踏草鞋,身穿破袄,腰系草绳,深入村舍,与贫苦农民促膝谈心,向他们宣传“穷人并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受剥削、受压迫的结果”,“穷人只有团结起来作斗争,才能翻身”等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有时,他又换上礼帽,套上长衫,到开明士绅家,与民主人士交谈,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在父亲的遗物里,有一札“名片”,就是他当年作统战工作时用过的。每到清明时节,我们姐弟俩便拿出来抚摸,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名片”,而是父亲用来团结爱国志士、抗击侵略者的珍贵遗物。

父亲常在夜间开展革命活动。有一天深夜,他回到村里,准备动员几个青年出来工作。但消息被汉奸探知,因为父亲一直是敌人悬赏捉拿的对象。由于汉奸的告密,日本宪兵队很快出动,包围了村子。父亲被“长辈大爹”(他在村里辈份高、年岁大,所以大家都这样称呼)藏到了一间深室的夹墙内。敌人抓住这位须发苍白的老人严刑拷打,但老人咬紧牙关,只字未吐,父亲这才脱险。解放初,长辈大爹已经八十多岁。记得我们到他家感谢当年的救父之恩时,老人满眼噙着泪花,伸出颤动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说:“孩子!你们的爸爸,为打日本鬼子,为替我们穷人打天下,年纪轻轻的连死都不怕,我这个上了年岁的人,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多好的老人啊!在那充满腥风血雨的日日夜夜里,父亲能不负党的嘱托,多次化险为夷,完成开辟新区的重任,多亏了群众的支持。我们怀念父亲!更加怀念救助过父亲的乡亲

父亲临危不惧,铁骨铮铮,视死如归。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九四一年农历正月初九这个日子。那天,父亲随同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马沂同志一起,到小河与王店交界处附近开会布置工作。当晚,由于叛徒的出卖,所住村庄遭到日军宪兵队的突然包围。父亲只身奋力掩护马沂等同志突围脱险,自己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

父亲被捕后,敌人软硬兼施,企图诱逼他屈膝投降。据传,宪兵队长曾设下一席,“请”他“赴宴”。席上,又是封官,又赠银。但他始终昂首挺立、怒目而视,不发一言。宪兵队长恼羞成怒,随即命宪兵将他拖到刑房,剥下上衣,用烧得通红的烙铁,在他的前胸后背上接连不断的烧烤,父亲当即昏倒在地。在狱中,父亲威武不屈,虽遭毒刑拷打,始终守口如瓶,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立场和崇高节操。

敌人从父亲身上毫无所得,遂于一九四一年春的某天深夜,将父亲押到孝感车站附近秘密枪杀。年仅二十九岁。

父亲被捕后,孝感县委一直在组织力量大力营救。但因父亲在孝感影响大,早已是敌人悬赏捉的对象,他们非但不肯放人,甚至不敢公开承认捕人一事;而父亲被捕后,又一直关押在戒备森严的日军宪兵队。所以,营救父亲的许多计划,都难以实现。

父亲生前,在革命斗争中,能广泛深入群众,和贫苦农民打成一片;同民主人士交往,也能赤诚相待;他工作踏实,处事果敢,而又平易近人。所以深得战友们和广大贫苦农民的信赖与爱戴,深得民主人士的敬仰。父亲被害的噩耗传到襄花路南北,抗日军民,民主人士,无不痛哭失声。汨汨流淌的楚环河水,也象是在隐隐悲泣。

父亲将自己满腔的青春热血,全部献给了拯救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献给了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

楚环河长,英名同在。父亲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活在孝感人民的心中!

(孝感市委党史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