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 慧眼定军大悟山 新五师 创建边区根据地

在抗日战争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话剧中,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披荆斩棘,历尽艰辛,浴血奋战,在以大悟山为中心的鄂豫边区大地上演出了壮丽辉煌的一幕。

大悟山位于湖北省大悟县南部,横跨孝感北部边境,巍峨耸立,气势磅礴,重峦叠嶂,浩瀚壮阔,是兵家屯军扎营天然的战略后方。

早在19391月,党中央和中原局派李先念率领新四军豫鄂游击大队,从河南竹沟出发,向武汉外围敌后挺进,途经大悟山时,李先念以军事家敏锐的慧眼,察看了地形,准备在大悟山建立根据地。

194024日,李先念率领刚组建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主力由平汉路西挺进大小悟山,歼灭了程汝怀第十九纵队的一部,一度控制了大小悟山地区。后因日、伪、顽三方夹击,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纵队主力暂缓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又于65日转移到平汉路西的安陆赵家棚、京山八字门等地。

19411月,正当敌后抗日根据地由开创阶段转入坚持和发展阶段之时,国民党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原地区,国民党顽固派制定“剿共”计划、圈划鄂豫边区为鄂中、鄂东、襄西三个“清剿区”,妄图于2月底以前一口吞掉鄂豫边区抗日武装。

面对这一严峻局势,鄂豫边区党委决定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2月中旬,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集一、二、三、九团的优势兵力,再举进军大、小悟山。此次战役,俘顽四支队长刘亚卿以下官兵2000余人,歼灭了顽十九纵队大部分有生力量。新四军控制了礼(山)孝(感)(黄)陂地区,恢复了大小悟山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决定把鄂豫边区的指挥阵地定在大悟山。

“寒凝大地发春华”。128日,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并确定将新四军部队整编为7个师。其中,活动在鄂豫边区的豫鄂挺进纵队编为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45日,新四军第五师组建完毕,师首长于鄂中白兆山通电就职。此后,五师司、政机关和边区党委机关以及主力部队相继由白兆山和京山八字门迁移到大悟山麓礼南(今大悟县)悟峰一带山村。

4月底,正是仲春时节,大地欢笑了,广袤的大地很快恢复了生机。田里的麦苗兴致勃勃地生长,草木也吐出了细牙、绿叶,到处是绿油油的一片;桃花咬着杏花、梨花衔着桔花,竞相在山谷里和田野里怒放,喷出沁人的香气。在这鹰歌燕舞的季节里,新四军第五师来到大悟山,驻扎在依山傍水的滚子河、新尾畈。沉睡了几千年的大悟山突然苏醒了,处处高唱着《新四军军歌》:

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这歌声,既表达了重振军威的新四军誓与日寇拚杀到底的决心,也表达了新四军第五师回归大悟山“老家”的喜悦心情。

从此,新四军第五师定军大悟山,司令部指挥中心设在白果树湾,鄂豫边区党委机关设在杨家湾,鄂豫边区行政公署设在南冲徐家湾。这些机关和部队在李先念、郑位三、任质斌、陈少敏、刘少卿、许子威等人的领导下,创建了以大悟山为中心的纵横千里的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率领军区军民抗击日伪军,反击顽固派,直到抗战胜利。

党中央之所以同意李先念选定大悟山为鄂豫边区抗战指挥中心,除了大悟山地势险要,具有长期、安全掩蔽的优越条件外,还出于四方面战略意义的考虑。其一,是五师向平汉铁路以东发展的战略要求决定的。当时,国民党有3个军控制着大别山,新四军只有1个师在江南,其他几个师都在大别山外围,既不便于统一指挥,又有被国民党顽固派各个击破的危险。根据刘少奇的指示,五师要向东发展,把国民党驻在鄂东的部队往西撵,以减少东部地区新四军几个师的压力。因为向东发展,可以统战或吃掉鄂东地方杂牌军,以削弱反共顽固派的力量,吸引桂军主力西移。同时,顽固派如果攻打五师,东部地区几个师就攻打顽固派,在战略上对敌军形成了强有力的钳制性。其二,大悟山南通武汉,雄视江汉平原,西与桐柏相连,并扼南北交通动脉平汉铁路;背靠大别山脉西段,可北出中原大地;东畔长江,群峦叠嶂,直指关越。它不仅能以完成自东北和西北对武汉之敌作战略包围之势,而且向东发展可与新四军主力部队创造的大片敌后抗日根据地相连接,有利于改变边区孤军作战的困难处境。同时,大悟山中的白果树湾,南有大悟山作屏障,北有蜿蜒起伏的泉水岭为依托,东有悬崖峭壁的大马尖当天险,西南有弯弯曲曲的狭谷、河流代通道,向平汉路西自由进出。其三,大悟山三面临敌,一面接顽,敌军、顽军、新四军“犬牙交错”,便于五师利用敌顽矛盾,互相牵制。当顽军未与敌寇全面妥协时,敌不敢大举进攻大悟山;当敌军兵力薄弱,只能占据交通干道上的一些孤立据点时,五师则逐步扩大根据地;当敌顽双方都不能以较大兵力戒备或进攻根据地时,五师则利用这一时机发展壮大自己。其四,大悟山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中心根据地之一,是当年红军从北线包围武汉的指挥阵地,又是红军歼灭敌人的理想战场,革命武装斗争的烈火,从未在这里熄灭。每座山峰都飘扬过革命红旗,每块土地洒满了革命烈士的鲜血,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阶级觉悟高,拥护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因此,夺取大悟山,把鄂豫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阵地放在大悟山,对于发展整个中原地区的抗日斗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历史证明,李先念定军大悟山是正确的。他以豫南的竹沟、鄂中的汤池、鄂东的七里坪等3个战略支撑点起家,创建了跨越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地区74多个县境的边区根据地,建立了7个专署和38个县建级民主政权;拥有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300多万人口、5万多人的正规部队和30余万人的民兵武装。边区军民先后抗击了近15万日军和8万多伪军的进攻,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3次反共高潮,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和敌后八路军、新四军各战场的作战,为争取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