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当年 白果树湾最难忘 反“扫荡” 打败日寇建家园

白果树湾,是大悟山主峰北侧下的一个村庄,因湾前长有一棵古老的白果树而得名。194145日新四军第五师建立后,师部司、政机关和鄂豫边区党委、行政公署先后驻扎在白果树湾一带山庄。1942年初至19459月,白果树湾一直是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驻地,是鄂、豫、皖、湘、赣五省边界地区的抗战指挥中心。

白果树湾有巍巍的大悟山虎踞于南,蜿蜓起伏的泉水岭如卧龙伏地雄踞于北,东有悬崖峭壁的大马尖,西南有弯弯曲曲的狭谷通向山外。它临近孝感及武汉,是一处难得的战略要地。李先念定军大悟山后,将司令部设立在白果树湾南的一座青砖瓦屋内。此屋造型大方,一正一偏,大小4间,外间为正厅,中间夹有天井,宽敞明亮。李师长住内间上房(约9平方米),下房为会客厅,是司令部办公室,占地约100平方米。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任质斌等人经常在这里运筹帷幄,举行一系列重要会议,制定一系列重大决策,指挥一系列重要战斗。

日、伪以及国民党顽军,都把这个抗日指挥中心视为眼中钉,多次大规模进犯,但都被抗日军民打得头破血流。

19429月初,顽军三十九军配合地方部队保四旅,企图攻占大、小悟山,结果被新四军五师部队和根据地人民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的战术彻底击败。

19421216日,日军三师团、五十八师团之四十三联队及伪十一师共2万多人,分14路“扫荡”大悟山。白果树湾成了飞机轰炸、重炮轰击的重点,周围整个村子淹没在炮火硝烟之中,家家椽檩起火,处处残垣断壁。为了保卫家乡,白果树湾一带的人民群众,在五师司令部的号召下,积极参加战斗,配合礼南县大队,在山沟石崖、密林深处放鞭打铳,滚石摇树,迷惑、引诱敌人,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将少数来不及转移的战士送到安全地方,将转移途中受伤的战士安排到隐蔽处细心护理。致使日军在茫茫的大悟山腹地,处处碰壁挨打。敌人提心吊胆地度过了一日一夜后,只得懊丧而去。五师大部队外线作战,得胜而还,重建家园。军民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不分日夜地赶修房屋,直到村中每家住房全部修复完毕。这体现了大悟山的军民为保卫家乡具有同敌人拼搏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1943416日,鄂豫边区党委遵照毛泽东主席对敌后根据地提出的“战斗、学习、生产”三大任务的指示精神,发出了《关于彻底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并将县、团级以上的党政军干部集中到整风学习班学习,共轮训115人,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治觉悟,加强了作风建设。同时还办起了党校、抗大、实验中小学和农民识字班,使战士和农民有了学文化的机会,为抗战培训了大批革命人才。

新四军五师还在白果树湾和四周邻村办有一些工厂,如兵工厂、卷烟厂、造纸厂、印刷厂、毛巾厂、缝纫厂、被服厂、榨油厂等等;并设有银行、七七报社、消费合作社等。这样,既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又满足了山里军民的生活所需。

这年冬天,边区党委作出发展经济的决定,号召“多打粮食,广兴副业”,强调领导干部带头生产,要求机关、部队、学校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李先念参加了挖塘修堰的劳动,在他的带领下,军民一起动手,只用9天的功夫,就把数十年想修没修的20余处塘修好了,将原来只能种包谷的旱地改为水田,出现了“春天菜花香,秋后稻谷黄”的丰收景象。群众为了纪念李师长与子弟兵的功劳,将一处大堰取名为李子树堰(意为李师长与子弟兵建成的大堰)。部队还开荒种菜,李师长种了好多南瓜和大片白菜。湾里人编出歌谣:“李师长,种南瓜,种的南瓜人人夸,瓜连藤,藤牵瓜,人人争学种南瓜。”于是白果树湾的房前屋后,山坡、河边、地角、田头,全种上了南瓜、葫芦、青菜、菠菜、油菜、茄子、辣椒、黄瓜、丝瓜等等,应有尽有,色彩缤纷。真象人们唱的那样:“白果树湾真清香,遍地尽是菜花黄,蜂采蜜,蝶恋花,纷纷攘攘穿庭堂”。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军民的物质生活。

与此同时,县、区、乡三级民主政权普遍建立,推翻了反动统治机构,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府,实行减租减息,发行边币,发放贷款,扶济贫困,人民生活得到了保障。白果树湾和四周邻村的人民,对新四军第五师战士有极深厚的感情。妇女们把积攒多年私房钱都拿出来买布料、针线,缝制大批布鞋、布袜、裹腿、干粮袋、旅行绑带等,送给战士们表示心意;好米自己舍不得吃,送给部队调换谷芽米。有一次顽军打过来,五师司令部要转移,但缺点干粮。白果树湾的群众抓紧时间,搜集粮食,用碾子碾、石臼舂、木杵槌,吱吱喳喳、砰砰咚咚的声音把整个村子都震动了,一个村很快弄足了5000余斤大米,解决了部队的急需。

1944年春夏,“三保大悟山”的反顽战斗激烈地打响后,白果树湾一带的人民群众自觉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之中。1万多村民组织起来,夜以继日地支援前线阵地,有的运输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有的抢抬伤员。由余乐兰等人组成的担架队,一天抬了52个伤员;何光润在一次中,从山上连续背下了7个伤员……白果树湾一带的村庄变成了临时医院,住房变成了病房,妇女、老人、少年儿童都自动当了护理员。他们个个忙得满头大汗,喘不过气来。乡亲们说:“眼下战斗打响了,我们帮不了前方帮后方,抬不动伤员的可以照看伤员。为保卫大悟山根据地,多出一分力,就为前方战斗争一分胜利。”军民共同奋战,终于击溃敌顽,取得了保卫战的重大胜利。

军民鱼水相依,并肩战斗。可以这样概括说,抗战时期的白果树湾,部队是穿着军衣的群众,群众是不穿军衣的部队,军民一起,捍卫着鄂豫边区战斗心脏。

194471日,鄂豫边区党委在白果树湾召开了一次极为重要的扩大会议(史称白果树湾会议),讨论和研究边区的工作方针和第五师奉命协同兄弟部队发展河南和开辟湘鄂赣的抗战行动计划,并向党中央作了详细报告。白果树湾会议,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710日,党中央复电郑位三、李先念,明确指示:“我们赞成你们在半年内以巩固原有地区为主,以发展河南及湘鄂赣工作为辅的方针,望你们由信阳、罗山逐渐向北发展。对于湘鄂赣你们应利用目前机会去占领若干有利阵地,以便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白果树湾会议后,按照党中央的复电指示,边区党委和五师于7月下旬派出10个连的兵力和一批干部作为先遣部队开赴河南,以后又4次增派部队挺进豫南、豫中,至19454月,在舞阳、信阳、泌阳、汝南建立了一块较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为夺取抗战胜利扩充了力量。

19458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93日,日本签订投降书。新四军第五师部队由开始建立时的3个旅(十三旅、十四旅、十五旅)和2个地方抗日游击纵队共13500多人,已发战到正规部队5万人、民兵30多万人,成为一支强大的武装。“多打粮食,广兴副业,”白果树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为了缅怀先辈,教育后代,大悟县人民政府修了一条从芳畈至白果树湾的公路,1977年对白果树湾五师司令部旧址进行修复,并在原司令部旁增建了一栋宽敞的纪念馆,配有专职管理人员,馆内有实物104件、图片863张,分鄂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保卫根据、建设根据地、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抗战胜利等五大部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大悟山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和战斗、学习、生产的真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