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 自古英雄出少年 儿童团 人小志大真能干

抗日战争时期,整个安()()县有几千名儿童团员,男孩女孩都有,最大的不过十多岁,最小的只有六、七岁。国难临头,大敌当前,这些小伙伴们跟大人一样,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斗争中去,为消灭敌、伪、顽,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


1942年底,两鹤乡一带来了一个姓田的人,年纪30左右,一头浓黑的长发,清瘦的面庞上,一对大眼炯炯有神。他是县里派来专门辅导儿童团工作的。因为他识很多字,而且会唱歌,人们都称他田先生。

田先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经常和十六保儿童团长杨竞成、副团长胡仁甫一起,组织和开展儿童团的工作。很快,他象磁铁一样,吸引了许多孩子。他教孩子们识字,能用最生动的比喻,使他们记得牢固。比如,他在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打”字时说:要打败日寇,就需要枪杆子。枪杆子要用手拿,所以“打”的左边是个提手旁。右边的‘丁”是什么意思呢?以前国民党来湾子抓人的时候,你们不是常常听到大人们喊“抓丁的来了”吗?抓丁就是抓人。所以,人们用手拿起枪杆子,才能打击敌人。

田先生的几句话,不但使孩子们简单地弄清了“人”和“丁”的关系,而且使“打”字在他们心底生了根。

田先生还经常辅导孩子们出操,给他们讲儿童团应该怎样服从抗日干部的指挥,自觉地做些抗日工作的道理,还教给他们唱歌。有一次,杨竞成和伙伴们一起写了一首顺口溜,田先生看了,认为很好,马上谱上简单的曲子,教儿童团员们演唱。歌词如下:

爸妈种田为哪个呀?

军粮送得多不多呀,

前方将士吃得饱呀,

打得东洋无处躲呀。

嫂嫂织布做鞋为哪个呀?

不光为了我的哥呀,

前方将士穿得暖呀,

双双军鞋真合脚呀。

我们站岗放哨为哪个呀?

监视日寇把汉奸捉呀,

莫看我们年龄小呀,

特务来了跑不脱呀。

槎山乡儿童团员肖春芬,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十恨歌》小调,把发生在安应县一带抗日的人和事编成词,经《七七报》的一位编辑修改油印出来,一时成为全县儿童团员甚至大人们都爱唱的歌。歌词如下:

一恨邓文轩,

原在安应干,

拖枪叛变投敌顽,

露出了坏心肝。

二恨梁叔和,

罪恶实在多,

躲在城里也跑不脱,

免不了见阎罗。

三恨梁四姐,

本是青红帮,

来到会寨开赌场,

探听我情况。

四恨维持会,

做事太不对,

愿跟敌人当狗腿,

合伙把民摧。

五恨六纵队,

他们是土匪,

见了鬼子却后退,

头也不敢回。

…………

嘹亮、正义的歌声,有趣又有纪律的活动,越来越吸引更多的孩子要求加入儿童团。三清庙大杨家湾有个叫江双芝的女孩,她看到儿童团的生活太有意义了,也要参加儿童团,但却被家里人拦住了。可是,她不死心,继续与大人据理力争,竟发展到吵了起来。

“我要参加儿童团!”

“一个女孩,当个么儿童团员,成天在外野,招人家骂。”

“那么多女孩参加,么样没有人骂?”小双芝想了想又说“只有‘小日人’才招人骂!”

“在屋里帮妈多做点事,让妈多做些军鞋,不是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田先生讲,没有儿童团站岗放哨,大人做事也不会安神。

…………

双芝终于胜利了。这个聪明的姑娘,在党的教育下,利用儿童团活动之余,尽量帮家里多做一点事。他家大人高兴地说:“我家双芝参加儿童团后,比原来还肯做事些。”


(二)


赵家棚附近有个魏家大湾。湾里有魏植芳和魏华洋兄弟俩。魏植芳一贯思想反动,后来投靠陈家巷的日寇,当上了“小日人”;魏华洋则参加了共产党的民兵基干队。

但是,过了不久,魏华洋的行动慢慢有些反常,并且与湾里的一个坏女人勾搭上了。有人还发现他与魏植芳有暗里联系。魏华洋到底想干什么?党组织要求尽快将这个问题弄清楚。

怎样知道魏华洋的内心世界?派谁去完成这个任务合适?党组织经过慎重考虑,选中了不到6岁的刘本德。

艰苦的环境的确能锻炼人,刘本德年龄虽小,却已经很机灵、懂事了。他按照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于一天夜里来到了魏家大湾。

魏华洋早已钻进那女人的屋里了。刘本德要进这个女人的房门,必须先进院子门和堂屋门。这女人作贼心虚,院子门老是反锁着。如果翻院墙,很可能被里边的人听见,况且院墙很高,内外都无可攀之物。刘本德轻轻一推院门,只见两扇门的下部有条缝,他试了试,瘦小的身子刚好能爬进去。进了院门以后,他才发现,女人的堂屋门紧闩着,再也无缝可钻,堂屋里没有灯光也没有声音,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好失望而归。

第二次去的结果和第一次一样。

刘本德没有泄气。他隐约地记得,大人们聊天时,曾讲过刘备“三顾茅庐”完成大计的故事。心想,我才去了两次,再去几次,也许能听到一些情况。

第三次,刘本德刚爬进院子门,就发现堂屋里有灯光。他轻轻走近,透过门缝往里一看,呀!昏黄的灯光下,只见魏华洋在桌子旁坐着一边喝酒一边与那女人说着话哩。他忍住心头的高兴,把耳朵贴紧门缝,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

“基干队很信任你,你还不想干?”这是那个女人的声音。

“哼!几条破枪,有么搞头?新四军靠不住。”

“那你为么事还要干呢?”

“为么事?暂时不告诉你。”

“哟,到时候怕你们这些个吃里扒外的骚男人是不会再认老娘了。”

“算了,算了,实话对你说吧,我哥叫我在这边跟他多看着点(提供情报),找机会搞几条枪,到时候到那边去,也有点本钱,你也能沾光,哈哈。”

“你轻点!”那女人虽说心里高兴,却没有忘了这是见不得人的事。

“怕什么?”魏华洋大概是多喝了点酒,猛地擂了一下桌子,声音更大了:“我与魏华和(魏家大湾党员骨干,基干队长)不是我死,就是他亡!”

第二天,刘本德将他三去魏家大湾的情况,一点不漏地报告了党组织。不久,人民政府经过多方了解,证明魏华洋确属不思悔改的汉奸,对他依法进行了惩办。

两鹤乡有个张家善堂,长期未用,后来改为一所小学堂。学校教书的郑华夫先生,曾是国民党的参议员,属于统战人士。有一次,国民党员胡钻仪找郑说了一些共产党的坏话,在这里读书的儿童团员们听到后及时报告了乡领导,党组织很快就做了郑先生的工作。这所学校还是党组织的联络点。有时田先生不在,乡领导左德祥、甘文和等人就在这里商量事情,儿童团员们则在学校四周放哨,一有情况,便发信号,让其停止工作或转移。

儿童团协助大人做些“秘密”工作,这是经常的。一位县农救会干部诙谐地说:“要让我们的‘耳朵’长在一切有坏人的地方”。


(三)


为了调动一切力量,一致抗日,每个抗日团体,都有他特定的工作。儿童团的工作,就是站岗、放哨,监视敌人,特别是召开一些群众大会,儿童团更是逢会必到。

1942年的一天下午,两鹤乡儿童团副团长甘洪国接到一个通知:乡领导要他带领儿童团在刘兴店周围放哨。他想:一定是又要在店上召开什么重要会议了。因为他不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

会议就要开始。四乡的干部群众越是来得多,甘洪国就越是感到自己的责任重。他把儿童团员们集合在一起,象个大人似的宣布:“不管店上有多少人,我们一不能进去看热闹,二不准贪玩而忘了观察敌情,一定要保证店上干部群众的安全。”任务分配后,便主动带上几个伙伴上刘兴店南头。根据他的分析,以前敌人“扫荡”,大多是从南边来,因此,在南边放哨他就必须亲自出马。

望呀,望呀,腿都站得发酸了,他们圆圆的眼睛被太阳晒咪了,却不见敌人的影子。刘兴店上一阵阵口号声传进儿童团员的耳膜,真来劲啊,要是在前两年,这些没有参加儿童团的孩子,此刻一定正在站满大人的会场里跑来窜去“躲猫猫”,或者也举起小胳膀,喊几句口号。可是,现在不能了。要监视敌人,要保证会场上县、区、乡各级领导干部和很多的叔叔、伯伯以及比自己更小的小伙伴的安全啊!

忽然,一名团员喊道:“洪国哥,你看,那是什么?”甘洪国揉了揉眼睛,朝远处看去,只见一个冲凹里,有一条黑影在蠕动着,只是中间有一小片树林挡着,看不太清楚。难道真是敌人来了?赶快吼,不行,在没有弄清楚情况前,如果盲目乱吼,是会影响会场秩序的,那不算真正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怎么办呢?这时,甘洪国发现距黑影更近的地方有棵较大的树,灵机一动,对小伙伴们说:“有了!我上树去看,如果真的是敌人,我—喊,你们就赶快去报信。”说完,他猴儿似地爬上了那棵树,经过仔细观察,准确地判断:“敌人来了。”

儿童团员们飞快地边跑边喊“敌人从南边来了!”店上的会议大概刚结束,得到消息后,人们很从容地分散隐蔽了。

不一会功夫,敌人果然来了,有200多人。他们根本不知道刚才这里还有许多抗日干部和群众在开会,胡乱抢劫一通,已近黄昏,又不敢久留,也就溜之大吉了。

晚上7时左右,甘洪国的父亲甘文焕,牵着一匹驮着人的牲口,悄悄走出了湾子,直到很晚才回到家里来。此时,甘洪国躺在床上还没有睡着,连忙小声问道:“下午开的什么会?刚才你送走的那人是谁?”

甘文焕笑咪咪地望着慢慢成熟起来的儿子,答道:“开的审判大会,杀了几个罪大恶极的汉奸。刚才送走的是一位下午没有来得及撤走的县领导,在路上他还表扬你们儿童团今天的任务完成得不错哩!”

当时,儿童团员们不但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下放哨,有时,也和基干民兵一起,去危险的地方执行任务。

1942年秋季的一天中午,儿童团员涂文博发现乡指导员左德祥,正在组织民兵准备十字镐、锄头、铁锹等工具。一打听,原来民兵们准备去破坏敌人的公路,为鬼子的汽车设置障碍。涂文博想:“我们如果能去帮忙放哨,了望敌情,不是能够腾出更多的民兵破路,更好地完成任务吗?”想着,他邀集了儿童团员涂子清、涂子能等人,找到了左指导员。

“德祥叔,我们能参加吗?”涂文博渴求地望着指导员问道.

“算了吧,公路上很危险。再说,路程还有很远呢。”

涂文博还真有点机灵劲,不加思索地说道:“危险?谁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到亲戚家去的,他们(敌人)能把我搬得横倒?”

“我说我是搭屎的。”

“我说我是捡柴的。”

小伙伴们齐声附和着。

“好!你们可得装象点,服从指挥。”左指导员想了想,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下午3点多钟,破路队伍带着干粮,向榔树岗出发了。一到达目的地,左指导员便带领民兵挖了起来。涂文博和他的伙伴们则在较远的山岗上,注视着远处的动静。

天慢慢地黑下来了。随着天上星星的增多,公路上同时开挖的几条横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宽了。望着那些一米多深,一丈多宽的大沟横卧在公路上,儿童团员们寻思:安陆城鬼子据点的汽车如果到陈家巷去,到这里至少要停大半天;说不定能被新四军缴获哩。要是能把那缴获的汽车坐一坐,该多过瘾啊!

回家的路上,儿童团员们还在想着坐汽车的事。左指导员拍拍文博的脑袋,赞赏地说道:“今天我们又为鬼子做了一件‘好事’,这里面,也有你们的功劳哇。”

涂文博高兴地笑了。


(四)


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那两年,由于日寇的封锁、禁运,根据地人民生活很困难,特别是食盐更加缺乏。谁也不能不吃盐,于是,一些不法投机商们趁机作弊,他们或是掺假,或是抬高盐价,或是偷漏税款,导致市场混乱。人民群众对此很有意见。因此,中共安应县委要求,坚决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

这项任务,是在少数税务人员的指导和民兵的保护下,由儿童团具体完成的。

一天,杨竞成带着儿童团员,又到杨兴街执行任务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很多团员已是查盐的行家了。小伙伴们对盐贩们逐个地盘查、询问,并用碗装上水进行化盐检查,一双双小眼睛滴溜溜转个不停。有些商贩们,对儿童团员很客气,甚至拿出一些零星的吃食来。可是,儿童团员一个个就象铁面无私的小包公一样,坚决拒绝,执法如山!对于偷漏税款的,立即找来税务人员补罚;对于抬高物价者,责令其退款。

当时,一些不法商人还常来安应根据地套购粮食,运出安应,或是为日伪提供军粮,或是高价贩卖,牟取暴利。因此,儿童团员经常协同民兵,在交通要道设关卡,禁止粮食外运。如果是一般农民带较多粮食出境,就劝其回去,如查出大粮贩,则坚决没收。

19436月的一天,槎山儿童团员肖春芬等人,在接官厅附近的观音坡设卡拦粮。中午,他们得知附近一个湾子来了一支粮队,带有二三十石麦子,看样子是想等天晚些时候再偷运去陈家巷。于是,他们把情况报告了民兵。

经过民兵的仔细盘查,原来,这支粮队的主人是被接官厅汉奸收买的粮贩,这批小麦是准备运往陈家巷鬼子据点的。民兵们当即将这批粮食全部没收了。

望着垂头丧气的粮贩,儿童团员们高兴地唱起了当时最爱唱的歌:

………

四月清风遍地起,

满畈麦香人欢喜,

麦子好吃不资敌,

饿死鬼子兵得胜利。

…………

儿童团不仅能在抗日民主政府的指导下整顿经济秩序,而且还能协助民兵整顿社会秩序。有段时间,社会上刮起了一股抹牌赌博风,不但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安定,而且还为日伪汉奸的破坏活动提供了方便。于是,民主政府决定,要求儿童团参入禁赌宣传和抓赌斗争。

制止赌博抹牌,不仅能教育广大群众,而且能发现敌人。

双鹤桥一带有个叫涂子楷的人,原在共产党民兵基干队当干部。后来,党组织发现他与日伪有联系。虽经反复教育,但他仍不思悔改,发展到脱离民兵队伍。有人发现他常出入赌场。有一次,在民兵的保护下,两鹤乡儿童团副团长甘洪国等人,在刘兴店赌场抓住了他。后来,他竟经常给敌人传递情报,并且当上了伪顽保长,公然与抗日民主政权对抗。鉴于他甘心充当日伪汉奸,罪恶极大,县民主政府将他逮捕法办了。

安应儿童团,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了许多工作。《七七报》、《挺进报》、《农救报》等报纸曾多次刊载安应儿童团的斗争事迹。1943年春,在大悟山白果树湾召开的边区第一次农救代表大会上,边区党委授予安应县儿童团长为“边区抗日小英雄”称号,并奖励锦旗一面;两鹤乡儿童团的事迹,受到大会的高度赞扬;乡儿童团长涂子昌的名字,在整个豫鄂边区模范儿童团员名单中排列第一;安应儿童团曾先后荣获豫鄂边区和鄂中专区授予的6面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