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概述】  2015年,全市经信系统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主动承担工业经济在促进孝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主导地位的责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预期。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19.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五位;同比增长9.3%,增速居武汉城市圈第一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并由上年的全省第五位上升为第四位。规上企业连续5年每年增加100家以上,全年新增187家,总数达1257家,位居全省第五位,实现了五连增。

【服务创新】  以运行专班抓日常运行协调、预测预警、要素调度。以8个工作专班抓“开门红”“双过半”等关键节点运行协调。以部门协作重点抓企业问题的解决,产需对接,破解市场拓展难题。搭建了产需信息对接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人才、资金、技术、服务以及企业间协作配套、上下游关联产业信息,逐步实现对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全覆盖。组织了专场产需对接活动,第11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孝感分会场活动现场签约项目25个,收集产品及技术需求信息114个,融资需求信息36个。强化电力调度。围绕保障全市工业用电,开展了电力需求测、迎峰度夏等工作,组织了20家电力生产企业产品需求对接会,申报了国家直供电试点企业,为100家用电大户排忧解难。全年工业用电量达到72.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3%,增幅居全省第四位。

【项目建设】  围绕政策争取项目,围绕市场谋划项目,深度开发“原字号”,改造提升“老字号”,培养壮大“新字号”,强力扶持“民字号”,突破融合“军字号”,谋划运作了一批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项目,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第一支撑。为险峰公司、新都化工等企业落实国家、省无偿专项资金2516万元。完成了信息惠民农发重点建设基金1.1亿元的落地工作,支持信息惠民项目建设,促进消费升级和民生改善。谋划和推进1274个“十三五”工业重大项目,总投资11399亿元,居全省第五位,是“十二五”实际完成投资3067亿元的3.72倍。有203个工业项目挤进省“十三五”规划笼子,一批重点项目与中部智能制造核心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核心聚集区、“云上楚天”重大工程成功对接。

【产业集聚区发展】  首创将高端智囊植入“产业链”——以25个产业聚集区对接院士专家团队创新工作。推动政产学研用有效结合,加大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力度,借助院士专家高端智囊,建立产业集聚区与院士专家对接机制,出台《孝感市25个优势产业集聚区与院士专家对接工作管理办法》,开展院士专家与产业集聚区有效对接,集中解决制约集聚区发展的共性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集聚区科技竞争力。2015年,全市共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57家,其中工业企业37家。成功组织举办了中国湖北第十一届产学研项目洽谈会孝感分会场活动,是全省唯一连续举办2届分会场的地市。全市25个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达8个,7个产业集群列为全省重点培育成长型产业集群。

【军民融合】  出台了《关于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2015年-2020年)》,加速推进“孝感航天云网”、万山宏业股份制改造、新能源汽车三大军民融合项目,孝感高新区成功通过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军民结合)示范基地”复核,军民融合企业达63家;大禹电气、武汉纵能、泓元锌空、卓熙氟化、中电动力、大鹏船用机械6家民营企业正式列入了《湖北省优势民企参军推荐名录》。为全市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公共服务、政务服务、两化融合、产品服务五大核心服务,平台于去年底上线运行。目前27个栏目共收集信息569条;提升“两化”融合水平。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试点企业评定工作,福星科技、际华三五零九、孝棉集团等29家企业为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大禹电气、汉光科技、松林光电等50家企业为市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培训20余场,参与企业达到2000余家(次),企业两化融合综合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破解发展难题】  充分发挥“智力支持+政银企集合贷”融资模式作用,推广“集合贷、增信贷”业务,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其中,共为146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8亿元。2015年末贷款余额8.97亿元(151家企业),累计发放贷款额度14.51亿元(236笔),近100家是首次从银行获得贷款(过去一直靠年息近20%的民间借贷)。率先在全省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全市组成工作组(队)1269个,联系企业(包括工业园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企业孵化器)和项目1544个,将全市所有规上企业和重点项目、园区纳入了服务范围,并建立了问题台帐,协调解决资金筹措、市场开拓、用工招工、证照办理、政策扶持、配套协作、沟通协调“七难”问题共2000多个。

【非公经济改革】  细化21个成员单位的改革事项,以专项小组名义制定出台了《2015年度孝感市支持非公有制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孝感市质量兴市工作和孝感市公共检测平台(国家质检中心)建设专项改革2015年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关于推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专题性文件;各成员单位积极为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建立问题台账,将企业反映的问题与责任部门挂钩,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消号。2015年,已解决涉及证照办理、资金筹措等问题815个;协助市工商联对29个市直单位共有涉及非公经济生产经营的行政许可70项,明确了法律依据和规范了办事流程。协助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创新法人年审机制,实行“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三证联办”服务机制等改革措施,实现了准入“零门槛”;围绕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与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将中华敬老园、武西客专汉十段、供水管网改造等一批项目向社会发布,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