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

【概况】2008年,是孝感市农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年农业生产是在与多种灾害斗争中完成的。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抓结构调整促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抓设施建设强农业基础,抓城乡统筹改善农村民生,先后战胜了冰冻雪灾、水稻“两迁”虫害、秋季洪涝等自然灾害,克服了宏观经济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农业农村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与2007年相比,农业总产值由186.9亿元,增长到204.6亿元(按1990可比价),增加17.7亿元,同比增长9.5%;农业增加值由109.1亿元(按现价),增长到131.7亿元,增加22.6亿元,同比增长20.7%;农民增收之多创历史,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36元,较上年增加721元,比历史最高增加额579元(2007年),多增142元,增长18.4%。全市除棉花受市场价格影响而出现种植面积下降,使产量减少0.65万吨外,其它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全面增长。全市粮食总产217.6万吨,比上年增加20.3万吨;油料总产19.84万吨,增加0.23万吨;茶叶总产2381吨,增加508吨;林果12.05万吨,增加0.48万吨;蔬菜280.99万吨,增加0.88万吨。养殖业全面发展,生猪出栏272.3万头,比上年增加50.7万头;家禽出笼8259.68万只,增加1114.7万只;水产品产量28.97万吨,增加4.17万吨。全市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65%,优质率达到85%;轻型简化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20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推广450万亩次,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20万亩次。全市完成机耕作业量450.1万亩,机播(插)作业量51.9万亩,机收作业量288.1万亩,三个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5%、18%和75%以上。农田排灌、植保、脱粒、农村运输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的项目,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安陆市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畜牧大县”,汉川市、应城市、安陆市被省畜牧兽医局授予“肉禽生产大县”、“禽蛋生产大县”、“生猪生产大县”称号,汉川市分水镇被省畜牧兽医局命名为“肉禽生产大镇”,应城市杨河镇被省畜牧兽医局命名为“禽蛋生产大镇”。

【农业板块建设】在抓农业板块和畜牧水产大县建设上,突出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把板块基地、畜牧水产大县建设和农产品加工扭在一起抓,与全省板块建设项目相结合,制定了农业板块建设重点项目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主要抓好六大板块建设,其中:优质水稻板块200万亩,优质油料板块200万亩,优质蔬菜板块60万亩,林果生态休闲经济产业带150万亩,省级水产片带60万亩,建设畜禽养殖小区300个。按照板块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要求,坚持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推进,大规模发展,加快由分散向集中的转变,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型,强化特色,做大优势,努力提高农业产业能力和竞争力。组织相关县市区签订了优质水稻、优质水产和优质林果三个板块基地建设的合作协议书,共建265万亩,实行统一区域布局,统一技术支撑,统一标准生产,统一打造品牌,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农业板块建设中,突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社会支持等多种办法,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效解决龙头企业与农户经营中交易成本高,组织难度大的问题,全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比去年新增53家。

【农业产业化经营】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农业产业化继续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新上项目22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其中,新上屠宰千万只以上大型肉鸭屠宰项目4个,分别是云梦久顺、孝昌鸿翔、汉川千湖鸭和孝南水禽加工项目。孝棉、安棉、安丰达等大型棉纺加工企业都进行了扩建,总投资达5亿元以上,新增纺纱能力30万锭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10家,比2007年增加25家,实现产值170亿元,比2007年增加37亿元,增长27.8%。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67个,总投资25.4亿元,到位资金10.9亿元,投资过亿元的企业有4家,过5000万元的有7家。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分别是湖北御金丹(1.3亿)、德安府糖业(2亿)、安棉工业园(2.5亿)和孝昌鸿翔(1.4亿)。全市农产品及加工产品获省名牌产品11个,市级知名商标43个,分别比2007年增加2个和11个。具体情况是,全市有2个中华老字号产品,分别是“孝感”牌麻糖、“楚河”牌鱼面;有11个湖北省名牌产品,分别是“天仙配”棉纱线、“汈汊湖”腌腊鱼、“德安府”大米、“山乡”腊八豆、“豪丰”大米、“寿眉”茶叶、“安药”金银花露、“白玉”挂面、“管氏”茶叶、“神丹”蛋品、“云梦宏博”豆瓣酱;43个市知名商标。连续五届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中国武汉农博会,连获最佳组织奖、最佳协办奖,组织召开武汉城市圈名优农产品营销协会孝感市筹备座谈会,全市入会企业达到20家,帮助孝感企业开拓武汉市场,进入武汉超市经营的企业达到30家。

【农村劳务经济】孝感市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资金回流型向资本回流型“两个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1万人,占省下达任务的101.3%。累计转移总数达到121.3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6.3%。全市由回归人士创办和领办、投资额过10万元的企业291家,总投资金额达29.3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1.8万人。其中,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有81家,投资规模最大的达5亿元。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8.4万人,占省下达任务的105%。其中,“阳光工程”培训38687人,“雨露计划”培训3752人,“职业就业技能计划”培训41306人。发证书63129人,占培训人数的75.2%,比去年同期增加16.9%。青壮年外出劳动力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体,青壮年外出劳动力占当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77%。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建筑业,所占比重明显提高。2008年孝感市农村劳动力转向工业31.3万人,比上年增加6.2万人,增长24.7%;转向建筑业38.5万人,比上年增加4.4万人,增长13%;工业和建筑业共计转移农村劳动力69.8万人,占农村总转移人数的56%,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2008年,孝感市新农村建设在抓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突出农村规划和农村环境整治两大重点,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乡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全市新修通村水泥(沥青)公路1350公里,超额完成了1300公里的年度计划;新建沼气池3.82万口,占计划的109.1%;新解决35.2万人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占计划的114.8%。共完成村级规划109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7.5%。在安陆试点的基础上,2008年有835个村开展了“清洁乡村工程”,共改水改厕3.7万户,清除路障、违章建筑1900多处,清除垃圾23万多吨,乡村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观。同时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全市行政村电话通达率100%,宽带覆盖率70%,建成农家书屋245家,为10万户外出务工家庭建立了“亲情热线”。

【农村经营管理】2008年,全市农村经管部门巩固三大基础(财务管理、负担管理、承包管理),着力三大突破(合作组织、“三村”创新、规模经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健康稳定的环境。2008年,土地流转总面积28.5万亩,比上年增加13.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48%,增加4.44个百分点;土地流出户9.5万户,增加3.7万户,占总承包农户的10.5%,增加4.8个百分点;规模经营在30亩以上的25.9万亩,增加12.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7%,增加2.17个百分点。农民负担继续保持低水平,没有发生严重恶性案(事)件。2008年,全市进卡农民负担总额4059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人平10.4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截止年末,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比上年新增53家。农村财务“双代管”进一步巩固。2008年,全市111个乡(镇、场、办事处)建立了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占总数的95.7%,其中,95个乡镇实行了“双代管”,占总数的85.6%,中心代管村级资金10256万元。“三村”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经过县市区争取、市经管局推荐、省经管局认定,孝南区广场街一宫村、应城市开发区沙岗村、安陆市府城办事处肖台村3个村作为2008年省级试点。经过扎实有序工作,2009年1月9日,安陆市府城办事处肖台社区股份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孝感市第一家社区股份合作社;孝南区一宫村、应城市沙岗村都进入股权配置阶段。

孝感市农办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市农办主任喻雨林

市农办副主任廖桂洲

市农办副主任刘青峰

市农办纪检组长盛金安

(陈金元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