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区第一县“首府”的今与昔

——金秋时节访赵棚

杨欣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安(陆)应(山)县因工作突出,被称之为“边区第一县”。今年金秋时节,我专程赴曾是安应县党政领导机关驻地的安陆赵家棚采访。

赵家棚地处安北边陲,与广水、孝昌接壤。1939年5月,李先念曾率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来这里开创了地跨安陆、应山、孝感三县的鄂中第一块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赵家棚地区有145名抗日烈士为争取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建国后,原安陆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在赵家棚修建了“怀念亭”和纪念碑。1985年8月10日,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为耸立在北山上的纪念碑题写了碑名:“赵家棚抗日烈土纪念碑”,这是赵家棚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赵家棚地区,山不成脉,水不成系,历来缺水。1941年春夏,干旱83天,造成庄稼绝收,农民十室九空,或以树皮、观音土充饥度日,或离乡逃荒。李先念十分焦急,他指示中共安北工委立即组织和帮助农民兴修水利,并从边区拨出300万元专款扶持,以工代赈。当年冬至次年春,一个兴修“千塘百坝”的群众运动便在安北展开。李先念还于万忙之中亲自到李家嘴坝工地作现场指导并参加筑坝劳动。为了粉碎日寇破坏赵棚水利建设的一次又次扫荡,不少新四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包括闻名鄂北的抗日英雄“豹子连”连长冯德峰。从1941年开始,到1943年春末,赵家棚军民在战火硝烟中兴修河坝110座,塘堰1064口。“坝上霓裳舞正妍”,就是描写当年安北农民载歌载舞欢庆水坝落成情景的。安北兴建千塘百坝的经验,被全边区广泛推广。党中央在延安通过广播向安应表示祝贺。《解放日报》还登载了赵家棚兴修水利的报道。

“千塘百坝”运动改善了赵棚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根据地更加巩固了。五师的许多军需工厂和学校、医院陆续搬迁到这里。为了支援战争,赵家棚地区的人民群众节衣缩食,为五师部队捐献了大批的粮食、钱物,还为正规团队输送了700多名子弟兵。

时光易流逝,革命情难忘。李先念同志始终惦记着赵家棚的人民群众,特别是赵家棚的水利建设。1983年6月16日,当他在中南海接见当年的原安北工委书记汪立波时,曾深情地问道:“抗日时期的赵家棚水利还起不起作用?”1988年4月23日,他在视察赵家棚时,还特意关切地询问过当时安陆的市委书记翁行德:“赵家棚缺水问题解决了没有?”

据镇委负责同志介绍说,建国几十年来,这里的党组织和人民始终保持抗战时期的那股精神,坚持在“水”字上作文章。修水库建机站、筑台渠、开辟水源。到1993年全镇92%的耕地可旱涝保收。今年,孝感市委将赵家棚抗日烈士纪念碑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继承和发扬赵家棚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必将推动赵棚乃至全市的两个文明建设的步伐。


赵家棚抗日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