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迩闻名的汤池训练班

——鄂中革命纪念馆巡礼

吴家森


汤池训练班旧址

出应城城关,沿汉宜公路向西25公里至天门皂市,再往北行7公里,在皂(市)钟(祥)公路边,几幢被浓荫覆盖、绿树环绕的房屋便跃入眼帘,那里就是蜚声江汉的汤池训练班旧址。

提到汤池,人们自然会联想起温泉。据《荆州记》记载:“昔有玉女,乘车自投此泉”,故汤池亦名玉女温泉。唐代大诗人李白客居安陆时慕名而至,赞叹不已,写了长达22行的五言古诗《安州应城玉女汤作》,“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的佳作,更使汤池闻名遐迩。

汤池不仅以温泉的独特韵味饮誉四方,最能引为骄傲的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共湖北省工委副书记陶铸及一批共产党人在这三县交界的偏远丘陵小集镇成功地举办了汤池训练班,在鄂中点燃了抗日烽火而闻名于江汉。

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1984年应城县人民政府报经省政府批准,在汤池训练班旧址建成了占地15401平方米的鄂中革命纪念馆。一踏进纪念馆大门,一座高7米、宽6.5米的大理石纪念碑耸立中央,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词“汤池是发动鄂豫边区的敌后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之一,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在阳光照耀下,题词熠熠生辉。在原汤池训练班及鄂中特委工作人员办过公的“工”字形庭院内,建起了“汤池训练班陈列室”,正门大厅内还建立了一座2.6米高的陶铸塑像。陈列室5个展厅内,悬挂着收集到的汤池训练班师生的106幅照片以及大量的实物、资料,再现了汤池训练班师生学习、战斗与生活的情景。在120多张图表中,有一幅汤池训练班学员结业后的分布图。从1937年12月训练班开办起至1938年10月应城沦陷,不到一年时间,汤池训练班及汤池临时学校共培训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的流亡大学生和武汉的大中专学生及鄂中部分县的青年学生近600人,这批学员结业后被分配到鄂中、鄂西等32个县市,大部分成了抗日骨干,有的成了领导干部,有的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为铭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在陈列室后修建了简朴、肃穆的烈士祠和知名的烈士碑廊,10块碑石上记载烈士的生平及英雄事迹,让英烈的业绩流芳千古,光照日月。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笔者瞻仰了陶铸同志、李范一先生旧居。在一栋平房里东面是陶铸和夫人曾志的居室,西面住着李范一夫妇。旧居照原样摆设着当时工作的办公桌椅、煤油灯以及卧室的被子行李及设施简陋的澡堂。陶铸受中共湖北省工委派遣到汤池后,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党外民主人士李范一等赤诚相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去影响他,感动他,团结他,得到了李范一先生的信任,亲笔写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条幅,贴在陶铸的宿舍,以表达对陶铸的赞扬和敬重之情。

如今,“汤池训练班”旧址被列为孝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教育的好课堂,每逢节假日,青少年成群结队到这里参观学习,吸取营养,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