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中难得的女杰

——季伟烈士陵园凭吊感怀

吴家森


季伟烈士陵园

应城市义和镇季伟管理区是以抗日女英雄的姓名命名的行政区划,在那里,一提起季伟烈士,许多人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一段烈士的事迹。

季伟,1914年出生于四川省丰都县城郊新城乡举人湾一个农民家庭。她先后就读于丰都县适存初级女子中学,重庆大厦大学附中部。在重庆读书期间,加入了重庆“学联”和“自强读书会”等进步组织,参与和组织青年学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5月,经重庆地下党组织负责人黄觉庵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底,到中央组织部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确山县竹沟镇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厂工作。

1939年11月,震惊全国的“竹沟惨案”发生,根据党组织安排,季伟带领50多位老弱病残者和妇女儿童,历经千辛万苦,安全转移到四望山。1940年初,季伟奉调到京(山)应(城)县委作宣传工作。3月,改任应城县委妇女部长兼一区区委书记。为了打开妇女工作局面,提高妇女群众的觉悟,她采取编印学习材料、教唱抗日歌曲等方式,没日没夜地深入家庭院落、田头地边宣传发动。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全县各区乡都普遍建立了妇救会组织,万余名妇女成了妇救会员。为了引导广大妇女投身抗日民族解放斗争,季伟动员和组织妇女开展送夫教子参军、争做慰问袋、拥军鞋等活动,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仅她所在的一区1个月就动员40多名青年参军,为新四军做军鞋近400双,慰问袋1500多个。除此以外,她还组织了妇女代耕队,创办了生产和消费合作社,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支持抗战。为了培养妇女干部,县委妇女部还开办了妇女训练班,提高了妇女的抗战觉悟和工作能力。全县各级政府中,大都配有妇女干部,有的还选派了女区长、女乡长。一时间,应城的妇女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在全边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鄂豫边区党委书记陈少敏曾称赞季伟同志是“鄂中妇女干部中最难得的人才。”

敌伪对季伟的抗日活动恨之入骨,1940年9月14日晚,当季伟和女干部林涯萍等人在鼓楼街三湾村南贺忠华家召开乡保干部和妇救会主席会议,贯彻边区第一次军政代表大会精神时,忽然接到情报,驻县城和黄家滩的敌伪军又要来“扫荡”,季伟一面增派岗哨,加强了警戒,一面带领干部群众到湖边分散隐蔽。午夜之后,当隐蔽人员返回村里时,日伪包围了村子。季伟临危不惧,果敢地组织突围行动。在掩护同志时,她却不幸被子弹击中,倒在了血泊之中。为了不让敌人从自己口中得到党的任何机密,她毅然将自己的舌头咬断,以致流血过多而英勇牺牲,时年仅26岁。

据知情的老同志介绍,季伟牺牲时,中共应城县委于1940年9月18日召开了追悼大会,并将季伟牺牲地马旺乡易名为季伟乡,同时将季伟隐葬于鼓楼三湾切堰口。1954年,为避大水淹墓,当地群众将其迁至葛蓬岗新街背后复葬。1984年,季伟乡人民政府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烈士的业绩,缅怀烈土的精神,征地6亩,又将季伟骨骸移葬于季伟中学附近,并兴建陵园,修墓立碑,记述生平,作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季伟陵园大门的两旁写着“功业垂千古,浩气贯长虹”的挽联。墓长4.5米,宽1.6米,墓前高4米的墓碑上嵌着“季伟烈士纪念碑”几个金字。墓周围栽满了苍松翠柏,象征烈士精神万古长青。每逢清明时节,当地的中小学生都要在这里举行祭扫活动,在烈士墓前举行人队、入团宣誓,向烈士敬献花圈,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