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血的墓碑

——柏树黄慘案纪念碑记

黄清明

在安陆市桑树店镇东南约3公里的漳河东岸,有一座建在山岗上的村子,名叫柏树黄。55年前,残暴的侵华日军曾血洗了这座村庄,极其野蛮地屠杀了我抗日军民44人,杀伤7人,创造了安陆县最大的惨案。为了不忘这段屈的历史,桑树店的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于1978年5月1日在遇难军民被杀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砖石结构的纪念碑。纪念碑高约5米,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隶书大字,背面有107字的碑文,简要记述了柏树黄慘案的始末。

有了碑文的记载,加上村里七旬的老人黄金桂的介绍,人们对惨案就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据黄老说,慘案发生时他年仅16岁,是目前村里唯一健在的慘案幸存者,是那段屈厚历史的见证人。1940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被服厂迁入了柏树黄村。八月初七(公历9月8日)夜晚,驻应城日军第13师团的一个分队伙同应城伪军一个保安中队共80余人根据被服厂女工杨喜姑回家泄露的消息,在汉奸的引导下突然包围了柏树黄,连日来因紧张的农忙而劳累过度的被服厂职工、指战员和柏树黄村民没能察觉日伪军的行动。初八黎明,万恶的日伪军首先在晨雾中开枪打死去湾前河边挑水饮马的被服厂饲养员和本村青年妇女芦氏。枪声惊醒了沉睡的村庄,但降临于村中军民的惨痛悲剧已经不可避免了。全村除被服厂厂长胡坤等少数几个同志跑进村后森林中得以脱险以外,其余百多人全都落入敌人的魔爪。天亮之后,敌人将村里所有的青壮年男性押往山岗(黄金桂老人因身个矮小而未被抓捕),开始了拷打逼讯。第一个遭拷打的是年仅19岁的被服厂指导员翟贵德。敌人用铁钉鞋踢,用枪托砸,打得翟贵德皮开肉绽、头破血流,但仍一无所获。在这位坚强的新四军干部大无畏精神的鼓舞下,被捕军民无一屈服。时近中午,气急败坏的敌人只得拉来了已被吓软了骨头的杨喜姑,由她带着日本兵挨家挨户搜查,搜出了被服厂坚壁在农户夹墙中的银元、枪支、缝纫机和一批被服。

乘着日军去村里搜查的时机,翟贵德开始对留守山岗的伪军进行教育反正工作,不料被狡猾的日军发现了。一部分日军返回山岗,咆哮着举起了屠刀,34名被服厂军工和10名柏树黄青年被敌人当场杀死,另有7人被杀伤。51名抗日军民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山岗上的黄土。

据村民们介绍,1978年5月建碑以前,柏树黄的群众曾自发地在惨案发生的山岗上垒起了一座很大的土坟。坟里虽然没有殉难军民的遗骸或衣冠,但是却寄托了村民们不尽的哀思,表达了村民们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几十年来,柏树黄的群众接待过一批又批青少年学生、工人和解放军战士。在青草覆盖的土坟边,在渗血的慘案纪念碑前,他们규次又一次地向来访者讲述被捕军民殉难的经过,控诉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当年惨案的发生地已经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柏树黄湾的自然条件较差,但是,柏树黄的群众继承和发扬了先烈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渐医治了战争留下的创伤,使全湾的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今的柏树黄共有50多户人家,聚居在四排整齐的、坐东朝西的农舍中。这些农舍不仅有新盖的平房,还有几幢当地并不多见的楼房。大多数农户家的生活、生产用具比较齐全,还有一些农户购买了电视机、收录机等家用电器。村民们的文化水平也逐步提高,近年来还冒出了几名大中专学生呢!柏树黄的村民们正用自己的双手在脚下那块曾经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上描绘着更美好的未来。


柏树黄烈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