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铮铮 忠心耿耿

——记身残志坚的后勤部长杨文忠


杨文忠(1901--1947)


1901年10月10日,杨文忠出生于孝感县四方山杨家塆(今属孝昌县小悟乡)的一个贫农家庭。一家五口,三石薄田,几间破屋,父耕母织,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后来,生活日益艰难,那赖以活命的三石薄田变卖了,姐姐送给人家当了童养媳,父亲杨正全被迫给地主帮工。杨文忠和弟弟杨富山小小年纪也要上山打柴,补贴家用。生活的磨难在杨文忠幼小的心灵里,深深的埋下了对那衰败社会的仇恨。

1926年,在外面读书的阳协陶受党的派遣,从武汉返回大悟山区,秘密进行革命的宣传和发动工作,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杨文忠在阳协陶的帮助启发下,逐渐认识到:只有革命,穷人オ有出头之日。于是,他协助阳协陶在贫苦农民中进行串联发动工作。

1927年1月,全县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劳动童子团相继成立了,杨文忠任区童子团团长。在区党部和农会的统一组织下,杨文忠带领团员向地主豪绅作斗争,带头参加攻打小河县衙门的行动。

1928年春,共产党员张伟松、汤献寿来到大悟山区组织农民赤卫队,准备武装暴动。一度沉寂的农民运动,又重新红火起来了。杨文忠积极报名参加农民赤卫队,苦练杀敌本领。在战斗中,他冲锋在前,多次受到赤卫队的嘉奖,不久被提升为班长,192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3月,徐向前率红一军到小河一带发展武装斗争,杨文忠及部分赤卫队队员转为红军战士。7月,杨文忠随红一军参加了攻打花园镇的战斗,第一次受到大部队作战的锻炼。以后在哪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中,杨文忠多次荣立战功,逐步锻炼成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

1932年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开始西征。部队进入川陕根据地后,为培养红军基层指挥员,筹办了彭杨学校,杨文忠被选送到该校学习。半年后,他被分配到红三十军九十师二七O团三营八连任连长。

1934年春,为了阻止四川军阀刘湘部对苏区的六路围攻红军决定有计划地诱敌深入苏区腹心地带,聚而歼之。红三十军九十师汪乃贵师长亲自组织指挥了刘坪战斗。


刘坪是四川通江县的一个小镇。它是夹在两条小河的一块狭长的谷地,两边高山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师部的计划是将敌军诱入刘坪,然后围歼。师部将敌军引出来的任务交给了杨文忠的八连。杨文忠率领战士摸到敌军阵地旁,悄悄抓住一敌哨兵,问得口令后,由一名红军战士假扮哨兵佯裝打盹,敌班长见了大发雷霆,红军战士乘其不备,将敌班长逮住。杨文忠对敌班长训话,宣传红军政策,要他将功赎罪。敌班长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连连点头愿为红军带路,去抓敌排长。到了排长住所门口,由敌班长把门叫开,杨文忠率领战士一拥而入,在红军的枪口和刺刀面前,敌排长乖乖地缴械投降,供出了火力网的位置。杨文忠命令敌排长带路,将守卫火力网的一排敌人都缴了械。然后,红军战士将手榴弹束在一起,投向敌人的火炮阵地和机枪阵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把敌人从睡梦中惊醒他们误以为红军大部队来了,一窝蜂地跑出营房,仓惶应战。杨文忠領着战士们且战且走,一直将敌人引到刘坪附近,才隐入树林之中。敌人追到刘坪已是中午时分,却不见了红军的踪影。敌军官兵又累又饿,大烟瘾也发作了,便一个个东倒西歪的坐在地上,取出烟具,抽起大烟来。当敌军官兵正在吞云吐雾,大过烟瘾时,我红军的冲锋号突然响起来。霎时,红军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敌官兵乱作一团,大多成了瓮中之鳖,少数夺路逃窜的也被红军追歼。

刘坪战斗后,杨文忠调到九十师师部任冲锋队长。冲锋队与师部同住通江南边的草庙山,山脚有个集镇叫土门。一天汪乃贵师长从军部开会回来,立即给冲锋队布置任务:敌人已从山下的土门镇出发,向草庙进攻。待敌运动到半山腰时,红军发起反击,打退敌人。杨文忠接受任务后,立刻带领战土进入预定的前沿阵地。战斗打响后,杨文忠身先士卒,率领冲锋队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纵深地带。当他冲到敌人工事前面时,敌人丢过来一颗手榴弹,他随即扔了回去。谁知敌人又扔了回来。杨文忠抓在手里,正打算跑近些再扔时,手榴弹突然爆炸。他昏死过去。担架队将他抬到师部,只见他全身血肉模糊,右手炸掉了,脸颊炸开了,牙齿掉了几颗,胸前多处受伤。汪师长命令担架队速送杨文忠去后方医院抢救。担架队抬着昏迷不醒的杨文忠来到三十军医院。可是,这儿没法处置,简单包扎了一下又送往王坪总医院。由于伤势过重,杨文忠被迫截肢,锯掉右臂。

杨文忠虽然不能再持枪杀敌,冲锋陷阵了,但他在新的岗位上,仍为革命事业继续英勇奋斗。

杨文忠截肢痊愈后,被留在总医院贩卖部当主任。最初,少数伤病员对物资供应挑挑拣拣,稍不如意就打骂工作人员,因此谁都不愿意去贩卖部工作。杨文忠到职后,除了听取群众意见,切实改进工作外,还耐心地做伤员的工作,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认识,做到负了伤还要继续革命,不能把伤残当做资本,向党伸手,更不能向自己同志动拳头。在他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扯皮闹架的事逐渐减少,小卖部的工作大有起色。

1934年冬,总医院搬到旺苍县的庙儿湾。经人介绍,杨文忠与仪陇县一姓何的女士结了婚,何女士身边还有一个四五岁男孩,结婚后取名杨河。长征开始后,这个新建立的小家庭也随着大部队踏上了万里长征路。

1935年1月,总医院撤销,杨文忠分到残废医院。同年秋,何女士在行军途中生下一个女孩,这个孩子连名字还未取,就在过草地时被敌骑兵击中头部,丧生于襁褓之中。部队走草地来到包座,一天,何女士去河边洗衣,被敌人暗枪杀害。杨文忠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

不久,部队离开包座,进入甘肃境内。部队在哈达铺暂住休整时,一位左眼受伤的团长同情杨文忠的不幸遭遇,怜惜失去母爱的小杨河,经他介绍,杨文忠与赵莲英结了婚。成家后,赵莲英对小杨河关心体贴,对杨文忠的工作积极支持,这个重新组织的家庭,又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后,杨文忠参加了一方面军的干部学习。1936年冬学习结束。当时,中央内务部为搞好情报联络工作,安排杨文忠在安塞县以开小杂货铺为掩护,建立起一个情报站,监视敌人的活动。

1937年底,杨文忠调回内务部学习。期满后,组织上照顾他的身体和家庭,决定让他退伍还乡,参加地方工作。杨文忠以大局为重,愉快的服从组织分配,于1938年1月,带着妻子赵连英和大儿子杨河(后在南下途中失散)、出世不久的儿子杨桃安,与警卫员李正录一起由延安返回孝感

农历正月十七,杨文忠回到了家乡杨家塆。老家的房屋快倒塌了,年迈的父亲还在给地主帮工,半失明的母亲还在为别人纺纱。杨文忠的归来,给两位老人带来了欢乐和安慰,但杨文忠的生活担子却更重了。他用有限的一点安家费做本钱,在杨家塆的祠堂前摆了个小摊子,生活十分的艰难。杨家塆国民党的保安团长杨文海,肥头大耳,诡计多端。他知道杨文忠的生活困难,便千方百计拉拢他去保安团干事。一天,杨文海穿着长袍马褂,来到杨文忠的小雄前,装出关心的样子说:“老弟,你的生活这样困难,靠这个小摊子怎么养活一家人呢?我和你同塆同辈分,不能看着你饿肚子不管。依我说,凭你的一身武艺,到保安团干事,一家老小的生活不就解决了吗。”杨文忠冷冷地回答:“我是个残废人,什么事也干不了,当不了保安团的差,也吃不了保安团的粮。”


杨文忠说:“就是饿死,也要死在屋里!”杨文海眼珠一转又说:“那个勤务兵呢?让他干保安团,你不也有个照应嘛!”杨文忠说:“他还小,干不了什么事。再说,我手脚不方便,生活上一刻也少不了他。你想把他弄走,不是存心给我为难吗?”杨文海碰了一鼻子灰,悻悻而去。

1938年8月,日军出动几十架飞机轰炸花园镇,孝感危在旦夕。在此危急时刻,共产党员许金彪、杨文忠等红军老战士,不顾个人伤残之体,挺身而出,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有30余名青年参加的抗日自卫队,举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不少爱国青年闻风而来,自卫队日益壮大。10月,正式命名为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许金彪任大队长,杨文忠主管财务工作,赵莲英任保管,李正录担任交通员。杨文忠积极为这支队伍筹措资金粮秣。

1939年,李先念率领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南下,在中和乡与许金彪的抗日游击大队会合,合编成新四军抗日挺进大队,杨文忠任军需主任。后来纵队改为新四军第五师,杨文忠担任后勤部副部长。在任职期间,他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为人表率,将后勤工作搞得有条不素。为了保证部队的给养,他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区等集粮饷。1939年冬的一天,由于日伪军围,一大批物资急需转移。经过杨文忠的安排,最后只剩下两支破旧机枪无法带走,有的同志主张丢掉,但杨文忠不舍,他扛起机枪,一口气走了十几里路,累得满头大汗。事后,他严肃地说:“武器是战士的生命,有了它,就能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在他的教育下,战士们爱护武器蔚然成风。

1940年,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时期,日伪军为扑灭抗日烽火,在加紧武装“进剿”的同时,对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这样,部队的给养成为严重的问题。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解决部队的穿衣问题,杨文忠招录了一批缝纫工人,集中了100多部缝纫机,在柏树黄成立了一个被服厂,赶做军服供给部队。在战争年代,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杨文忠对粮食的保管和使用更是慎之又慎。他经常查看粮库,有一次发现地下撒了几粒米,管理人员没在意,杨文忠却视如珍宝,用仅有的一只手,一颗一颗的捡了起来,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啊!为了抗日的胜利,我们必须珍惜每一粒粮食。”频繁的战斗,枪支的维修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见此情况,杨文忠积极创办兵器维修厂,他举办技术人员培训班,担任讲课任务,提高技术人员的维修速度和质量。同时,他还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制造刺刀、炸药、手榴弹等简易武器的方法,为支援前线做出了贡献,受到师领导的好评。

1945年8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正当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蒋介石调动几十万军队围攻鄂豫皖边根据地。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决定新四军第五师作战略转移。在李先念、陈少敏等人的领导下,五师于1946年6月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行动前,李先念让杨文忠和赵莲英留在孝感东北部地区坚持游击战争。最初,他们只有3支枪,后来发展到100多人枪的队伍。他们利用地形熟、群众亲的有利条件,白天分散化装成农民,将武器藏在篓子里,侦查敌情;晚上集中起来袭击小股敌人和地主武装。杨文忠虽然只有一只手,但枪法很准,弹无虚发,敌人又恨又怕,想方设法要抓他。后来,敌人利用原鄂豫边区的一个乡长,五师突围后叛变投敌的武良保,侦查杨文忠的行踪。

1947年7月19日晨,当游击队转移到光山地区活动时,杨文忠顺便回家看望亲人,被叛徒武良保发觉,带人包围了杨文忠的家。杨文忠进行了坚决的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落入魔掌。敌人将他倒吊在木梯上,毒打他,逼他说出其他游击队员的姓名、地址,交出五师突围时所埋藏的武器及其他物资。杨文忠视死如归,一声不吭。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将遍体鱗伤的杨文忠带走。带走时,凶残的敌人用铁丝穿着他的锁骨牵着走。从孝感县杨家塆到大悟县四姑墩有70多里路,敌人一边走一边打,经过村庄时,还强迫群众围观。杨文忠毫不示弱,抓紧时机向群众宣传,他用尽全身力气大声说:“乡亲们,国民党快要完蛋了,新四军就要打回来了。你们不要怕,不要相信国民党。新四军是杀不完的…”敌人拳打脚踢,使杨文忠多次昏死过去。敌人用凉水将他泼醒,又拖着他继续走。抵达四姑墩时,杨文忠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

杨文忠入狱后,敌人派武良保来劝他投降,遭到他的严厉斥责。第二天,敌人又将抓来的王永华、王永胜两个游击队员,同杨文忠关在一起。杨文忠郑重地对他们说:“敌人是不会放过我的,你们要坚强地活下去。如果我死了,你们把我的情况告诉给当地组织,我决不当怕死鬼,共产党一定会胜利。”当敌人审问杨文忠是否认识他们时,他说:“我在外工作多年,不认识他们。”敌人找不到什么证据,不久把他们放了。王永华对杨文忠在狱中的不屈精神,久久不能忘怀,他经常对人讲:“杨部长真有骨气,是好党员。”

敌人为了从杨文忠口里知道五师突围前所埋藏的军用物资的地点,对他施行了严刑拷打。但杨文忠坚贞不屈,守口如瓶。敌人无计可施,于1947年7月23日上年9时,将杨文忠杀害,并且不准亲成收尸。后来,乡亲们买通了当地保甲长,才偷偷地将尸骨运回杨家塆安葬。

1948年9月,东躲西藏的赵莲英在花园被地主武装抓住。敌人将她绑在树上,要她说出上级和同志们的姓名,说出埋藏武器的地点。赵莲英坚定地回答:“不知道!”敌人恼羞成怒举刀就砍,砍一刀问一句:“知道不知道?”党的好女儿、杨文忠的好妻子,被敌人活活砍死了。乡亲们多方设法买通了花园的一个保长,才将赵莲英的尸体运回杨家塆安葬。

杨文忠和赵莲英这对英雄夫妻,壮烈牺牲在黎明到来之前,长眠在故乡的土地上,人民永远怀念他们!(唐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