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鄂中区党委的建立,各地党组织进一步发展

一、鄂中区党委的建立

19391月,刘少奇到竹沟后,即召见在宜昌的钱瑛到中原局汇报工作,随后令其赴鄂中。钱瑛到达随县长岗店后,于2月上旬主持召开了鄂中区党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传达了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原局关于调整组织机构的决定,宣布成立鄂中区党委(初称鄂中省委)。鄂中区党委由钱瑛(常委、书记,3月钱瑛调走后由杨学诚代理书记)、陶铸(常委、军事部长)、杨学诚(常委、组织)、夏忠武(即左觉农,常委、宣传部长兼秘书长)4人组成。焕民、郑岩平(即郑绍文)、顾大椿、刘慈恺、雍文涛等先后为委员。

1939221日至23日,在钱瑛的主持下,鄂中区党委于随县长岗店熊氏祠召开扩大会议,区党委委员杨学诚、陶铸、夏忠武等及各县党的主要负责干部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两段行。前两天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建立政权”及中原局关于“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的决定,详细检讨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将目前形势及工作环境作了比较深刻估计。根据当时形势决定鄂中党的总方针为争取抗敌工作委员会存在,加强统一战线,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最后一天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区党委会议精神。在总方针下提出了三个迫切任务:1.立基干部队,发展抗日武装,并在其中加强政治工作,建立坚强的党支部;2.恢复沦陷区政权及健全现有政权;3.加强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党员。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沦陷区,主要是应山、()()地区”。会议还决定,襄河以东地区的工作划归鄂中区党委领导,襄河以西的工作归鄂西北区党委领导,并立即筹建随枣特委。

二、各地党组织进一步发展

在天汉地区。193812月初,天汉工委在汉川小芦排召开扩大会议。成立了中共汉川县委,由夏昌云任书记,彭怀堂任组织部长,刘敬堂任宣传部长。汉川县委成立后,大抓建党工作,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在分水嘴、系马口、榔头、庙头、南河渡、韩家集、叶家集、老新集、同兴集、西江亭、打雁湖、江家集、屈王家台、大小芦排、脉旺嘴、杨林沟等地恢复和发党员120多人,建立党支部22个。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马口、青林、分水、芦排等区委和韩家集特别支部。

1223日,中共天门县委在干驿成立。曹志坚任书记,郭建洲任组织部长,周彬任宣传部长,委员有廖学道、万家明、李国亮。这时,天门县委已领导有芦布、渔南、方五场三个区委和8个党支部,党员发展到100人左右。

早在武汉沦陷前,汉阳就建立了中共汉阳工作委员会。天汉工委成立后,由鲁文丞接替邓如真担任工委书记。

12月上甸,中共江陵县委成立。由王栋任书记,彭祥麟、杨知时、张礼成为委员。县委成立后,在沙岗、郝穴建立了党支部和联络站。12月下旬以后,先后建立了荆沙、岭河、郝穴区委和马山等支部,党员发展到100多名。

19393月,鄂中区党委决定将天汉工委改为天汉中心县委。童世光任书记,习东光任组织部长,梁丽琳任宣传部长,谢文耀任军事部长,彭怀堂为委员。中心县委仍辖天门、汉川、汉阳、江陵等县委,党员发展到600多人。

在区党委直属地区又建立新的县委。

早在鄂中区党委建立之前,鄂中特委于19391月上旬,派特委委员雍文涛、邓先柱在驻界河易家沟的杨威部队中建立了中共应山县委会。县委书记钱卿、组织部长柴新吾、宣传部长邹亚农、军事部长杨威(后为杨焕民)、政权部长张铎(即张勤儒)、民运部长齐光。有党员百余人。

19393月,钟祥县委书记刘慈恺调往京应,黄德钦接任县委书记,谭扶平任组织部长,王德宣任军事部长,周书玉任民运部长,有党员500余人。

同月,根据鄂中区党委决定,成立京()()县委。刘慈恺任书记,易家驹任组织部长,李蔺田任宣传部长,徐履青任军事部长,汪心一任民运部长,许明清为委员。有党员200余人。

3月,安陆县委在白兆山成立。张向良任书记,萧松年、鲁明健、曹冰清为委员。

6月,鄂中区党委为创建白兆山抗日民主根据地,加强对京山、安陆、应城、云梦等县接壤地区的领导,决定撤销安陆县委、建立京()()()县委,蔡承组任书记,张良向任组织部长,萧松年任宣传部长,徐休祥(即徐觉非)、曹冰清为委员。

后来(10月),鄂中区党委,为了加强对安陆白兆山的领北和随县南部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在安陆的青龙潭建立了中共安随工委,胡山任书记,王明时、杨伯业、吴天成、卢明远、杨威为委员。

鄂中区党委成立时,决定将中共枣阳县委,由原属鄂西北区党委划归中区党委领导,县委书记马识途,后为顾大棒。

这时(5月)的鄂中区党委除管辖随枣地委、天汉中心县委外,还领导鄂中的钟祥、应山、京应、安陆等4个县委和随县工委,有党员900余人(19394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