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鄂中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

一、京钟应地区游击战争的开展

鄂中区党委建立前后,“应抗”部队深入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战争。

1.天王寺首战告捷。193812月初,“应抗”部队刚整编结束,就和日本侵略军打了第一仗。

当时,日军已准备侵占京山县城。他们为了侦察进攻路线,几十个日本侵略军从宋河出发,向天王寺、丁家冲一带搜索、侦察。敌人怕在山林中迷路,一面前进,一面留下白纸条作路标。当敌人前进到丁家冲北面的一个小村子里休息时,被“应抗”司令部的侦察人员发现。司令部接到情报后,即令驻丁家冲的一、二大队迎击。一、二大队迅速占领阵地,居高临下地向日军猛烈射击,敌人突然遭到密集射击,被打得晕头转向,慌忙架着伤员,沿着留存白纸条的路线逃走。“应抗”战士,虽然没有实战经验,但首战告捷,增加了抗日的信心。部队和群众亲眼看到横行无阻、烧杀掳掠的日军,被打得狼狈地逃走了,都感到出了一口气,从心坎里高兴,认为这是一次大胜利。从此,鄂中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拉开了。

193812月中旬,日军分几路出动侵犯京山县城。其中驻宋河的敌军,企图经天王寺进攻京山城。在此之前,“应抗”司令部采取对策,命令蔡松荣的第五中队和李又唐的第一大队,分驻天王寺附近,保卫丁家冲。

日军为了扫清前进障碍,先进攻驻天王寺的“应抗”部队。天将拂晓,敌人就开始向“应抗”进攻,蔡松荣带领第五中队抢占阵地准备迎击敌人时,不料李又唐带着部队仓惶后逃,并要求五中队掩护他们撤退,蔡松荣等为了顾全大局,在抗击敌人进攻的同时,派了一个分队,去侧击企图包围李又唐部队的敌军。直到李又唐的大队全部撤退后,第五中队鉴于敌我力量的悬殊,撤出了战斗。这是“应抗”部队第二次与日军交锋。在这次战斗中“应抗”部队共伤亡3人。“应抗”在天王寺两次与日军作战,虽是小规模战斗的胜利,但使部队受到了锻炼,也给人们带来了兴奋和鼓舞。

2.“应抗”进行第二次整编和夜袭巡店维持会。19391月底,“应抗”部队进行第二次整编。陶铸利用郭仁泰的汉留关系,收集分散在各地的小股汉留武装,以郭仁泰的第三大队为基础,扩编为第一支队,约200多人枪。郭仁泰为支队长,姜泽如为副支队长,陈秀山为支队政治指导员。为了扶植抗日武装的发展,将李又唐的第一大队,改编为第二支队,李又唐为支队长。为了扩大党直接掌握的武装,将原来的第二大队,扩编为两个大队,即特务大队和挺进大队。以鲁尔英的第四中队为基础,扩编为特务大队,约60来人枪,鲁尔英为大队长,张良相为政治指导员。下属两个中队。原汤池24条驳壳枪为第一中队,原应城保安队第三中队为第二中队。以原第五中队为基础,吸收胡元兴、余天运两部,编为挺进大队,约250多人枪。蔡松荣为大队长,徐休祥为副大队长,陈一震为政治指导员。下属三个中队,第一中队陈端云为中队长,毛凯为政治指导员;第二中队余天运为中队长,张世德为政治指导员;第三中队胡元兴为中队长,童世用为政治指导员。京山县的特务中队,编为京应独立中队,黄定陆为中队长,徐步青为副中队长,庄果为政治指导员。

这时,“应抗”武装,已有两个支队,两个大队,一个独立中队,约800多人抢,包括机关、后勤人员总共1000余人。

“应抗”第二次整编以后,陶铸和鄂中特委决定蔡松荣率“应抗”挺进大队向矿区挺进,樊作楷率领十几个队员的“应城地方工作队”,随挺进大队进入矿区。“应抗”在矿区与敌伪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其中较大的一次是夜袭巡店(即巡检司)维持会。

巡店位于应城县西北约30华里的宋应公路上,邻近膏盐矿区。“七・七”事变后,徐休祥曾在这里开展工作。在党的教育下,有一批爱国青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大家有打游击的思想准备。应城沦陷时,他们发动群众收捡国民党溃军丢下的武器,搞起了20余人枪的一支队伍,还有两挺轻机枪。他们准备上山打游击,但受到巡店维持会长周明钦的操纵和控制。

挺进大队在矿区了解到巡店维持会和这支武装的情况后,决定消灭周明钦,解救这支武装。挺进大队在行动前,派人拿着徐休祥的信去巡店动员这支武装上山抗日,他们对此非常高兴,并商定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拔掉维持会。行动时间约定后,挺进大队派胡元兴中队执行这一任务。胡元兴按商定的计划,包围了维持会,一枪未发摘垮了维持会,20余人的武装全部过来了。夜袭巡店维持会后,巡店的这支武装,即改编为挺进大队的特务中队,汪泽普任中队长。

挺进大队夜袭巡店维持会战斗的胜利,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群众把捡来的武器弹药送到部队,许多青年踊跃参军,远在黄滩、石家桥地区的进步青年,组成了七八十人的一支大刀队,前来参加“应抗”。挺进大队部通过请示批准,任命刘某为队长。这时挺进大队,除原来的3个中队外,又发展了一个特务中队,一个大刀队,发展到400余人枪。

3.“应抗”受挫和赵泉河整训。1939年春节前夕(阳历二月十一二日)盘踞在京()()地区的日本侵略军2000余人,全部出动,对王家松林、石板河、丁家冲、熊家滩、八字门等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当敌人发动进攻时“应抗”一、二支队由于成分复杂经不住考验,很快被冲散,一支队一伙一伙地跑到应城陈家河的湖区一带,郭仁泰乘机收拾残部投敌,成了伪鄂西保安司令杨青山部下的伪军。二支队李又唐,本来就无抗日积极性,听到敌人的枪炮一响就带队逃跑,并公开脱离“应抗”司令部的领导。特务大队的鲁尔英在敌人进攻中英勇牺牲,由原汤池24条驳壳枪组成的第一中队撤退到天汉湖区。应城县政府由特务大队的第二中队保护突出重围。

面对着这样的挫折和严峻的考验,有的同志灰心丧气,陶铸则意志更加坚定。他对大家讲:“目前工作的艰苦和环境的险恶,更能锻炼我们的意志。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把坏事变成好事,使失败为成功之母。我们要继续战斗下去,任何消极思想、畏难情绪,都是不对的”。“我们在困难中要预见和确信有光明的将来。我们要坚持长期抗战,要坚信最后的胜利。”战士们听了他的这些热情洋溢的讲话,增添了力量和信心。陶铸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夜以继日的工作,积劳成疾,肺病复发,咯血、发高烧,但他仍坚持与干部、战士谈心,研究重大问题。他为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总是置自己的安危于度外,忘我地工作。他在大洪山打游击时曾触景生情地写出了气吞山河的《七绝》:

寇深日亟已无家,策马洪山踏日斜

风自寒人人自瘦,拼将赤血灌春花。

这首诗篇,真实地记录了他艰苦斗争的情景,抒发了他为党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奋斗不息,勇于牺牲的伟大胸怀。

日军野蛮扫荡,陶铸惦记着应城县政府工作人员的安危,即指示:“应抗”挺进大队立即上山,从敌人背后进行反击,以解救被包围的应城县政府。可是当部队在幽明店集中,正要向山里行动时,各中队都有人请假回家过春节,批准这个的假,那个又来申请,甚至成排地坐在地上,不愿上山,要求回家过春节。特务中队的同志对此很恼火,立即爬上高地架起了两挺机枪,向蔡松荣喊道:“大队长你下命令吧,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如果采取任何压服的方式蛮干,必然导致部队自相火拼,面临覆灭的危险。陶铸当机立断,马上大声制止:“不能打,你们赶快撤下来!”蔡松荣说:“都是自己人,我们应该平心静气地做工作。”突然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指战员束手无策,陶铸要大家坐下来冷静地分析情况。原来挺进大队,除特务中队外,其他中队战士都是本地人,都想这时回家过春节,加上衣衫单薄,想回家加件棉衣,有的人还患有“恐日病”,精神不振。陶铸分析了这部分战士的情况后讲道:“我们干脆顺水推舟,凡是家在矿区的让他们回家过春节。”并继续开导大家说:同志们都学过游击战术,知道化整为零和化零为整吧!这次日军“扫荡”山区,回头可能对付我们,我们让战土回家过春节,就化整为零了;春节后,以中队为单位集合回山,就化零为整了。这样,既可减少目标,避免日军袭击,又稳定了部队的情绪,继续团结抗日。大家同意陶铸的意见,并分头进行传达后,战士们立即各自回家了。

陶铸和杨焕民星夜奔赴石板河,安排干部战士分散隐蔽,坚持斗争。挺进大队的几个负责人带着特务中队到潘家集附近的小村子里隐蔽,待敌人撤退后,他们带着特务中队返回丁家冲过春节。春节后,有些部队的战士能按期返回,但有许多战士没有归队。400多人的大队,只集合了200多人。余天运的第二中队只有几个人归队,刚组建的大刀队,溃散回家了。这就是“应抗”挺进大队的所谓“幽明店事件”。

1939年二三月之交,挺进大队随应城县政府到达钟祥的赵泉河(本名炸泉河)

赵泉河在大洪山东南,钟祥和京山的交界处,四面是大洪山脉的山梁,河水清澈、山溪奔流,站在连绵的山梁山上可以看到号称“楚北天空第一峰”的大洪山主峰。部队刚到这里的时候,村民们跑得一干二净。后来听说是共产党领导的“应抗”部队,他们都回来了,主动向部队提供情况。正在这时,陶铸来了,他同指战员们商议,为了准备挺进敌后,先要整训部队,整训的重点是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整训开始时,陶铸在赵泉河畔向部队作了整训的动员报告,他回顾了“应抗”走过的道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他说:“我们当前的处境是恶劣的,但是恶劣的环境,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我们一定要不畏艰难险阻,继续战斗下去!我们必须挺进敌后,打出一个新局面”。动员之后,即组织部队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行紧急集合和夜行军,练习瞄准射击和识别方向地形等。在整训时,陶铸还亲自给党员讲党课,讲“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国革命的任务和前途”,许多同志在学习中自觉地联系“幽明店事件”,检查了乡土观念和不服从命令的行为,决心在战斗中接受党组织的考验。通过整训,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4月初,鄂中区党委派徐觉非率七八名战士带5条短枪到应城杨家河地区开辟工作。他去后和地下党员何国发、雷振民联系,发动群众组织起一支二十多人枪的队伍,并建立起应城县第四区抗日民主政府,徐任区长。这时,鄂中党组织在应城县已建立一、二、三、四区4个区政权,其区长分别是张谦光、苏化农、蔡松荣、徐觉非,地方工作有很大的开展。

    4.公安寨伏击日军。“应抗”部队在赵泉河整训期间,陶铸感到:赵泉河地处大洪山主峰附近,周围驻有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刘和鼎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和石毓灵的部队,“应抗”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而且部队远离群众基础较好的京()()地区,不利于作群众工作,部队给养也将发生严重的难。于是,陶铸改变了原来打算整训后再挺进敌后的意图,决定边整训边抽一部分部队挺进敌后。陶铸根据鄂中区党委确定的总方针,及时地部署了“应抗”挺进敌后的重大战略行动。并对“应抗”的指战员讲:我们不应该守在山里,我们必须挺进敌后,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我们应该组织一支精悍的手枪队,到敌后去继续进行游击活动。于是集中了应抗”的全部手抢,并从挺进大队抽出了20多位精悍的战士和干部组成手枪队,由蔡松荣负责。陶铸率蔡松荣的手枪队,来往于丁家冲和矿区之间,进行游击战争。手枪队挺进敌后,初战告捷。330日,日军一支60条船组成的船队,由几十个日军护送,自应城县出发,沿富水河向京山县的宋河镇运送物资。陶铸接到情报后,令黄定陆加强侦察,根据侦察的情况,陶铸找蔡松荣和黄定陆商议,决定伏击敌人的船队。参加作战的部队有蔡松荣的手枪队20多人枪,黄定陆的京应独立中队20余人枪和一挺轻机枪。陶铸亲自指挥这场战斗。但他为了培养锻炼“应抗”指挥员的指挥能力,统一指挥部队作战,决定蔡松荣为正指挥,黄定陆为副指挥。伏击战场选择在罗店与宋河之间的公安寨。公安寨是富水河西岸上的一个古老、残破的土寨子,寨内有条小街,临河一面是立壁陡坡,背面是小丘陵,既利于进攻,又便于退却。战前,陶铸给部队作了动员。他讲:要下决心打好这一伏击战,既可以扩大政治影响,打击敌人的气焰,提高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又可以锻炼部队,提高战斗力。同时,还能搞些敌人的军火物资。部队在328日黄昏前从丁家冲出发,中途在合兴集饱饱地吃了一顿好夜餐,次日凌晨两点多钟,到达公安寨。部队到达后,立即对小街和两个村子严密封锁,防止泄露消息,然后按部署进入阵地,直等到天亮,敌军进入伏击圈后陶铸下达进攻命今,参故部队的全部火力突然攻击敌船,打得日军死的死,伤的伤,有的倒在船上,有的死在水中,有的涉水向对岸逃跑,手枪队乘胜涉水追击,敌军狼狈逃窜。正当手枪队在敌船缴获物资时,发现宋河方向敌骑兵前来增援。陶铸鉴于公安寨背面地形开阔,有利于敌骑兵活动,即令部队全部撤出战斗。此役,毙伤敌20余名,敌慰劳团长(日本皇族)被击毙。缴获步枪两支和许多劳军物资。同时,“应抗”部队也伤亡5人,手枪队组长张荣才同志牺牲。公安寨伏击战的胜利,使趾高气扬横行无阻的日军大为震惊。使大部分伪军发生了动摇,使“应抗”指战员受到了锻炼,增强了信心。使鄂中的游击队受到了鼓舞。使京应两县人民振奋,他们从这次战斗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

5.“应抗”第三次整编和夜袭云梦城。4月底,鄂中区党委,为了在“应抗”经受挫折之后,巩固和发展部队,决定对“应抗”进行第三次整编。于是,陶铸、孙耀华率领应城县政府和“应抗”司令部由丁家冲移驻杨家河,领导“应抗”部队的整编。整编后“应抗”司令仍由孙耀华担任,下设四个支队。

鉴于原第一支队郭仁泰部已叛变投敌,就将徐休祥的部队编为第一支队,徐任支队长。李又唐部仍为第二支队,李仍任支队长。原挺进大队扩编为第三支队,蔡松荣任支队长,陈一震任政治指导员。张文津任第四支队支队长。该支队暂时无人枪。原特务大队的第二中队,编为县政府的警卫中队。黄定陆的京应独立中队,仍维持原来的番号。

193935日,日军侵占钟祥县城,中共钟祥县委机关由城关迁往赵泉河,并指示全县各地党组织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到赵泉河集中。于是各地抗日武装纷纷云集赵泉河。当月,有南区的茹传品、沈文清率领自卫队第三中队90来人枪;张集的李冠群带领钟祥县农民自卫第二中队四五十人枪;一区区长张文彬带十来人枪;白陵寺的罗端琏率19人枪;加上其它方面的人员,共约200余人枪集中赵泉河,由鄂中区党委统一整编为“应抗”四支队。虽然“应抗”部队经过挫折,但又向前发展了,全总队共有1500余人。从此,鄂中区党委统一了京()()()的抗日武装。

“应抗”第三次整编后,士气旺盛。陶铸认为,应该寻找战机,打击敌人,扩大政治影响,发展抗日力量,遂决定夜袭云梦县城。事前,陶铸曾指示徐觉非派人到云梦县城里建立内线关系侦察敌情。徐觉非通过一个姓邓的爱国商人进行侦察,他了解到云梦县城只有日军一个宣抚班和几十名伪军,枪支很少,战斗力较弱。陶铸听了汇报以后,就把孙耀华、蔡松荣、徐休祥找去,研究和部署夜袭云梦城的战斗。陶铸着重闻述了这次战斗的意义,他讲:这一仗是一次政治宣传仗,夜袭敌人占领的县城,是一次很好的军事演习。打好这一仗,第一,可以打击日军的气焰,振奋人民群众和友军的抗日信心;第二,可以锻炼“应抗”部队。遂决定:集中“应抗”一、三两个支队的兵力,于次日夜晚,袭入云梦县城,摘掉伪军,对日军宣抚班在可能的条件下予以打击,不可恋战,天亮前撤出战斗。为了开展战地政治工作,还决定政工队长鲁明健率十几名队员和“反战同盟”的金景云、姜震世两位朝鲜同志一起参加战斗。430日,陶铸率“应抗”第一和第三支队300多人枪(第一支队10多人枪),向云梦城进发。当夜月光照地,春寒扑面,除行军的沙沙脚步声,涉官渡河的哗哗流水声外,周围一片寂静。部队到达云梦城附近时,陶铸作具体的战斗部署:派一个中队去城南,向伍乐、孝感方向警戒;一个中队去城西南,向长江埠、隔蒲潭方向警戒;派孙耀华、蔡松荣、徐休祥率一支队、手枪队、一中队和政工大队进城袭击。陶铸为了便于指挥,率一支部队留在城外,观察敌情,随时策应。孙耀华、蔡松荣、徐休祥等命令大队长胡元兴带一个中队和政工队,隐蔽在南门口待机。他们率领手枪队和第一支队,摸到城墙的缺口,迅速突进城内,打开城门,让城外部队进城。城门打开后,他们三人率领手枪队,直奔伪军驻的大庙,一直冲到伪军睡觉的地方,用手枪逼着刚由睡梦中惊醒的伪军,缴获了挂在墙上的几支步枪和大刀,并将其全部歼灭。在战斗中察松荣勇敢机智,一个伪军头目持一把大刀向蔡砍来,蔡将身一闪大刀落空,忙令胡元兴将敌抱住,敌顽抗被击蔽。在战斗即将结束时,他们命令战士打开牢房,解救了一批被关押的抗日群众,烧毁了敌弹药库,次日清晨撤出战斗。夜袭云梦城的胜利,使敌伪大为震惊。汪伪中央社曾发消息:“×月×日,不明番号的一支部队,攻占云梦城。”要各敌伪据点加强戒备。国民党五战区的《阵中日报》以醒目的大标题刊登消息说:“我五战区指派精锐部队,占领云梦城”。夜袭云梦城的胜利,在鄂中创造了由国民党丢弃的国土,而由我游击健儿攻克的第一座县城。此役极大地鼓舞了鄂中人民的抗日斗志,扩大了共产党抗日的影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信心。

公安寨伏击战和夜袭云梦城两战皆捷,“应抗”声震鄂中。韩家坝爱国商人韩其大率领60多人枪投奔革命,加入“应抗”一支队,韩任一支队一大队的大队长。各地青壮年踊跃参军,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的动人情景,当年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送郎》,生动地表达了群众的激情。

夜袭云梦城后,徐休祥的第一支队和李又唐的第二支队,仍留杨家河地区活动。第三支队随应城县政府和“应抗”司令部转移到京山、应城、安陆三县交界处的大山头、养马畈一带。从此,鄂中区党委领导下的应城县政府和“应抗”部队已开辟了数小块根据地和游击区。如应城县的一、二、三、四区,京钟应地区的王家松林、石板河、丁家冲、熊家滩、八字门等。京安应地区的大山头、养马畈等。这些小块游击区逐步转化为根据地,并不断地巩固和发展。

二、汉川统一战线政权的建立,天汉湖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19391月,鄂豫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任命童世光(天汉工委书记)为国民党汉川县政府政治指导员。根据国民党县政府组织条例的规定:“政治指导员可以指导县长的工作。”童世光便以合法的身份,开展统战工作,采取交朋友的办法,在县、区政权中团结统进步人士。他首先争取了财委主任王华舫和秘书邓衍系,一科科长王春城。后来又争取了县府秘书叶树屏、三科科长杨质钦、联保主任魏一民等。童世光还广泛接触县区队的官兵,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争取了中队长邓道芳、分队长罗连芳等人。后来,国民党汉川县长龚勋南离任,由爱国民主人士向岩继任县长,通过天汉党组织作统战工作后,他委任共产党员童世光为一科科长,主管武装、保甲工作,吴师筑为国民自卫兵团副团长。同时二、三科科长和县府秘书均由受国进步人士担任,使汉川县政府成为与共产党合作的抗日政权。

这时,天汉党织联合抗日政府在天汉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故争。1938123日,汉川城和系马口的日军出动80余人,由中加队长带领,联合进扰分水咀。国民党的县区中队和天汉党组织领导的汉川抗日游击大队,从三面围攻日军,歼敌20余名。余敌在汉奸朱立祥的带领下,狼狈逃窜。

19394月初,驻汉川县域的日军进攻南河渡,中共汉川县党组织率自卫队,从三面进行反击,将敌击溃,日军逃回县城,群众免受日军蹂躏之害。

三、孝感南新街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中和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19381029日有130余人枪的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在孝感中和乡成立。11月上旬,成立了中共南新区委,书记饶虎明,区长李久临,组织部长邹仕英,妇女主席韦英。从此,孝感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就在敌伪的夹缝中建立和扩大。

孝感中和乡地处大别山、桐柏山的交界处。北与应山、大悟毗邻,南同花园接壤,东靠小河通向大小悟山,西临平汉铁路和团山连接,辖16个半保,面积60平方华里。境内丘陵起伏,丛林密布,路回岗转,能攻易守,曾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是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理想之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和乡却处于敌伪顽的层层包围之中,北四五里的北新街为伪军刘亚卿所霸占,南下十七八里的花园镇是日军的重要据点,西10里位于平汉线的王家店、卫家店车站,亦为日军据守,东10余里的小河镇也是日军据点。距小河镇20余里的刘家河则是反共老手刘梅溪的巢穴。中和乡根据地,就是在这样一个四面临敌,斗争尖锐复杂的环境中创造的。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在创建中和乡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进行过艰苦的武装斗争。193811月中旬,许金彪为了巩固根据地,开辟新区,率领“大队”跨过平汉路,西进白沙铺,首战“烂泥冲”,一举歼灭汉奸、地主武装胡翼武部下属的一个大队,缴枪百余支。接着,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在应山县委的积极配合下,挥戈北进,再战应山太平镇,打垮了应山土顽杨焕然、王旬兰部,缴枪百余。

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经西征北战,声威大扬,震慑安应云孝边的敌伪。同年12月,驻孝感日军抽调4个警备支队准备“扫荡”中和乡根据地,“进剿”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许金彪知道这个消息后,采取先发制人的方法,集中了兵力,连夜奔袭杨家寨日军据点,消灭了据点的日军。因此,驻孝感城关的日军,再也不敢“扫荡”中和乡根据地。

19392月,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在陆家山伏击日军列车。事前,许金彪侦知一辆日军军车途经花园,即率领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在花园南之陆家山设伏,当敌军车刚至陆家山,大队战士将手榴弹掷入车厢里,炸死炸伤敌80余人。

4月,伪和平救国军司令金龙章派警卫师师长曾大钧和“铲共团”团长刘亚卿率伪军1000人进攻游击到周兴店的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许金彪经过作好统战工作后,联合孝感地方友军曹省三部共700多人,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打死伪警卫师师长曾大钧。至此,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发展到拥有500余人枪,5个中队的一支敌后人民抗日武装。中和乡这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向四周发展了二三十华里。

此外,还有中共随县党组织所掌握的国民党随县常备第五中队,有100余人枪。他们深入敌后,积极抗击日伪军。19395月,随县常备第五中队,先后攻打了乔山寨、黄家庙、横山岭的几股士匪,收编了40余人枪,扩大了抗日武装。继而歼灭了安居镇日伪维持会武装十余人枪。同年6月,五中队在环潭镇处决了日伪维持会长杨筱泉,打击了随西环潭一带的日伪反动势力,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提高了部队的声威。

鄂中各地人民武装的建立和游击战争的开展,要数“应抗”和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的成绩最为显著。他们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毛泽东的武装割据思想建立革命根据地,使武装斗争有依托,有群众基础。他们广泛地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部队有很大的发展,武装斗争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认真执行党的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方针。这两支坚强的人民武装,后来成为坚持和发展鄂豫边区敌后游击战争的基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