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形势逆转,鄂中面临敌顽夹击

一、敌伪顽在鄂中及其周围的军事态势

19399月,德国法西斯悍然进攻波兰,英、法在美国的支持下,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美因忙于欧战,对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采取退让政策。日本帝国主义也调整了对华侵略方针,由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转变为政治诱降,把斗争的主要矛头直指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这种情况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公然置民族利益于不顾,继续实行其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策,把反共磨擦进一步推向白热化。11月,国民党中央召开的五届六中全会,竟然定由政治反共转入军事“剿共”,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随着国际风云的骤变,日本侵略军为了克服日益加剧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困难,加速对中国的侵略步伐,对驻扎在武汉及其周围城镇和江河、铁路、公路沿线的部队进行了重新调整。退守在武汉外围的国民党军队,也在调整战略部署,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攻。这样,刚刚建立的鄂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被深深地陷入在敌伪顽所形成的军事夹击的格局之中。

1940年前后,日军在鄂中及其邻近的兵力,就有三个师团和一个独立旅团,约4万多人,占日军在武汉外围总兵力的半数以上。分布情况为:谷岛房太郎的第三师团15000人,以应山为基地散布在信阳、随县、孝感、黄陂一带;北野宪造的第四师团约13000人,以京山为基地,散布在安陆、应城、云梦、京山一带;天谷直次郎的第四十师团约13000人,以武昌为基地,散布在武昌、汉口、汉阳、大冶、阳新一带;萱岛蒿的第十八独立旅团约5000人,以潜江为基地,散布在潜江、沔阳、汉川、天门一带。

此外,日本帝国主义培植的由湖北伪政府所掌握的8万多伪军中的一部分也分布在鄂中及其周围。驻扎在汉阳附近的伪和平救国军汪步青部,号称6000余人;活动在云梦、孝感等平汉路附近的伪人民剿共自卫军金龙章部,号称万余;活动在天门、汉川一带的华中剿匪军刘国钧部,号称1000余人;活动在汉口附近的伪保安队3个旅,号称万人;活动在安陆、京山、应城一带的伪鄂西保安司令部杨青山部,号称5000余人。各县还有伪保安团、保安队。     

还有十几万国民党正规军、近万人的地主游杂武装,也驻扎或活动在鄂中及其周围。

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所属第30军驻大洪山随()()一带,第68.69军驻信()()()地区,总兵力约44200;22集团军所属第45军活动在鄂中,第41军的第122123师活动在随县西北;总兵力约21300;国民党豫鄂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所属新2军(29军)活动在随县一带、第13679游击纵队和独立第一游击支队活动在信阳、随县、钟祥、京山等地区,总兵力号称8;陕军128师王劲哉部4000余人驻沔阳、潜江一带;桂系173513团和游击21纵队共5000余人驻大别山的礼山县一带。此外,还有各县政府所属的武装。

这些国民党的正规军和地方武装,对共产党的态度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非蒋嫡系部队大部持保存实力的思想,对反共不很积极。中央系的部分桂军及地方实力派石毓灵、曹勖、曾宪成等则是反共的坚硬派。

以上军事态势,将鄂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形成了数个包围圈并分割成大小不等数十块。

二、第一次反共高潮前夕鄂中面临敌顽夹击

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后,立即向抗日民主根据地进攻。1939106日,日本第四师团纠集几百名日、伪军报复性地“扫荡”新街,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一把火将新街40多户人家化为灰烬

1111日,驻应山的日军第三师团一部,在伪军配合下,出动1000多人,向安应边进行“扫荡”,所到之处,奸掳烧杀,无恶不作,严重地残害鄂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人民群众。

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对鄂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虎视眈眈,频频制造摩擦事件。193910月,曹勖在京山的向家冲大小花岭一带,将国民党区、乡武装及游杂部队,收编组成第五战区第六游击纵队,计3000多人枪,严重地威胁着向家冲大小花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安全

同年11月,国民党鄂东游击队19纵队司令蒋少勾结汉奸金龙章部,调动刘梅溪、刘亚卿、陈立寿等3个支队共2000多人,偷袭赵家棚抗日根据地及其抗日武装。

1939年冬,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支队新兵大队,由大队长吴应龙、教导员张锡云率领在袁家河进行军事训练。19401月上旬,新兵大队在冯李新店宣传抗日,动员群众团结奋斗,保家卫国。国民党应山县第二区区长李仲珩带领保安团400余人,将李店团团包围。吴应龙和张锡云跟国民党保安团交涉,进行说理斗争,但李仲珩部置民族利益于不顾,非法逮捕了新兵大队的全体官兵。并在张家松林对新兵大队官兵施以酷刑后,分别在1619两日于袁家河全部杀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袁家河惨案”。1940年春,国民党安陆县县长彭炳文,遵照石毓灵、曹勖的旨意,带领县自卫队,配合国民党二十九集团军向大山头、白兆山一带进攻,我军被迫转移。在日军袭击桑树店,杀害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被服厂指导员翟德贵等干部和群众36人后,彭炳文又派便衣队到烟墩店,袭击中共京安二区机关驻地,并杀害了区委书记王明;谢指良带领便衣队,袭击程家冲,杀害了京安二区区长程文。19401月的一天深夜,国民党第三专员公署专员石毓灵指派曹勖游击纵队所属部队,偷袭了中共应城县委机关所主办的《民众报》驻地,强行带走刻字员,并抢走了全部纸张和油印器材。

三、鄂豫边区党委成立,加强对鄂中地区的领导

严重的政治、军事斗争的局势,迫切需要鄂东、豫南、鄂中的党和军队统一起来,才更有力量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这时,朱理治在给中央书记处和刘少奇的电报中明确地指出:“为应付目前顽固派进攻及建立鄂豫边区根据地起见,鄂中、鄂东、豫南的武装有建立统一指挥的必要”。此电即获批准。193911月中旬,中原局委员朱理治及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等在四望山召集了豫南、鄂东、鄂中党和军队领导人的联席会议,决定建立鄂豫边区(始称豫鄂)党委和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统一领导鄂中、鄂东、豫南的党和军队。12月初,鄂豫边区第一次党委会议在京山八字门召开。会议产生了新的鄂豫边区党委会。书记郑位三(未到职),副书记陈少敏(女,193911-19425月代理书记兼妇委书记),军事部长李先念,组织部长杨学诚,宣传部长夏忠武,统战部长陶铸,民运部长吴祖贻,敌工部长程坦,葛启卜(郭其甫,19406月脱党)为委员。还有任质斌、刘子厚、王翰、刘少卿、郑绍文先后为委员。为了加强各地党的工作,区党委下设鄂东、信应、随枣、天汉等四个地委,鄂中不设地委。原鄂中区党委所辖的京()应城、钟祥、京()安(陆)应()、随()西县委和安(陆)()工委等直属边区党委领导。

鄂豫边区党委成立后,根据中原局和刘少奇的指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于1940年元月上旬在京山八字门正式建军。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朱理治,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3月间,朱理治奉命去延安,纵队委员会书记和政治委员均由任质斌代理。鄂中的地方武装归属豫鄂挺进纵队领导,应城抗敌自卫总队的建制不变,总队长许子威,副总队长徐休祥。

新的鄂豫边区党委成立和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创建后,鄂豫边区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由豫南转移到鄂中。至此,鄂中便成为鄂豫边区的基本区,是边区首脑机关的所在地和指挥中心。新的鄂豫边区党委的成立,不仅加强了对鄂中各县的领导,而且对鄂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巩固和发展,将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