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鄂中地委成立,开展反“扫荡”斗争

一、大山头会议的召开,鄂中地委成立

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后,它又趁日本侵略军对根据地“扫荡”之机,再次向鄂中各个根据地渗透,人民深受其害。

另外,这年夏天,鄂中地区遇上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有的地方近百日无雨。稻田龟裂,禾苗枯萎,人民生活极其困苦。

残酷的军事夹击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把鄂中根据地推向空前困难的境地。面临严重的局势,为了加强党的领导,鄂豫边区党委决定设立鄂中地委,将直属边区党委的几个县划归鄂中地委领导使之更好地发挥基本区的作用。19417月,鄂中地委筹组完毕,在大山头召开了第一次地委扩大会。会议由文敏生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易家驹、王良、萧松年、胡山、陈焕、张谦光、刘致远、谭扶平等人。文敏生作了关于:《进一步动员起来,反对敌顽进攻和搞好生产》的报告。中共鄂豫边区党委书记陈少敏参加了会议,并就组织建设问题讲了话,宣布了中共鄂中地委组成名单。地委由文敏生、易家驹、王良、萧松年、徐休祥等人组成。文敏生任地委书记,组织部长易家驹(聂菊荪)、宣传部长萧松年、民运部长王良、政权部长徐休祥。地委下辖京安、京山、应城、云梦、孝感等县委。

中共鄂中地委的建立,加强和统一了对鄂中各县的领导,对鄂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全面建设将起重大的作用。

二、开展反“扫荡”的斗争

鄂中地委成立后,遵照边区党委的決定,积极配合新四军第五师,袭扰驻鄂中境内的敌人,困敌之据点,不断地打击日伪军的“扫荡”,巩固、发展和建设根据地。

7月,盘踞京山的日军,抢修京山至石板河的公路,妄图以石板河为据点,切断鄂中山区与湖区的联系,京山地方武装掩护人民群众连续几夜,将敌修建的这条公路破坏,迫使困守在石板河的敌伪于7月下旬撤离。同时,京安的安北大队,袭击了日伪在王家店新设的据点,毙伤日伪多人,打死日伪维持会长王端阶。日伪失去了耳目,如同瞎子聋子,龟缩在碉堡里,不敢轻举妄动。至此,安北大队控制了王家店地区,打通鄂中通往鄂东的通道,大批食盐运到了赵家棚,解除了民众无盐之苦。

88日汉孝破手枪队及自卫队配合五师三十七、三九团各部,袭入孝感城,毙敌伪军40余人,生俘8人,全歼日伪宣抚班,击毙日宣抚班长小松和伪盐务主任,烧毁敌汽车站及军车3辆,并打开了敌人的仓库,掩护群众运出大批食盐和布匹。夜袭孝感城的战斗,不仅给敌伪以军事上的打击,更重要的是给敌伪以政治上和精神上的重大威胁。

1127日,驻应山、广水、花园、王家店之敌2000余人,以分进合击的形式,占领安应中心区赵家棚地区。并在赵家棚周围的胡湾、王湾、谢湾抢修碉堡,架设电线,建立据点,强迫组织“维持会”,进行反复的“清多”和“扫荡”。白天穿便衣冒充新四军军政人员诱捕抗日干部和群众,破坏地方组织晚上在各道路设伏,企图歼灭五师的夜袭部队。针对日伪“清乡”和“扫荡”,鄂中地委组织安应地区的军民,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挖毁公路,剪割电线,袭扰敌之据点,袭击敌之锱重,以我之伏击对敌之伏击,打入敌伪政权内部掌握情报,不断地打乱敌之“扫荡”计划和步骤,经过20的奋战,迫使占领赵家棚的日伪军撤退。1222日,李先念师长在《日寇“扫荡”之战术及我反“扫荡”之经验》的电报中,及时总结了赵家棚地区反“扫荡”胜利之经验,充分肯定地说:“因我积极反扫荡,并采取正确对策”,各对策的效果都很好,终迫使日寇全部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