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抗御1954年特大洪灾

一、孝感军民抗御特大洪灾

孝感专区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1954年上半年,长江中上游气候反常,立春之后阴雨连绵。从5月开始,山区多雨,6月—7月,大雨暴雨频繁,长江、汉江的水位一再陡涨,超过了历史最高纪录。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省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位于长江两岸和汉江流域的孝感专区各县平均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山区和丘陵县山洪暴发,平原地区各县洪水泛滥,渍水成灾。灾情十分严重。

6月底至7月初,地处山区的应山县连日出现大雷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县城南门外拱桥上漫水,城东南草街水深数尺,民房倒塌十之八九,灾民无家可归。该县马坪镇的大水水位比1931年还高2米。河水以每小时2.8米的速度暴涨,水淹时间长。该镇的上、中、下街进水2尺多,房屋倒塌1/3,附近庄稼全部淹死。群众被迫在门板棚架内睡觉,在露天里做饭。安陆县7月份连续遭到5次山洪冲袭。有5个区、34个乡受灾。其中,重灾乡22个,灾民1.25万户、6.31万人,9.94万亩农田被淹,冲倒房屋3025.5间,淹死13人,砸伤35人,被淹粮食21.02万斤,冲毁水利设施730处。大悟县和孝感、黄陂两县的北部山区同样因暴雨和山洪冲击而受灾。汉江下游的汉川县城关镇最高水位达到30.84米,远远超过历史记录。全县的民垸都相继溃口,汉江干堤两面临水,全县95%的农田和房屋处在渍水之中。在多次洪峰的冲击下,流经云梦、应城等县的府河河堤溃口22处;流经孝感、云梦等县的澴河河堤溃口65处,两县多个垸子进水,不少农田和村庄受渍。孝感县淹死12人,云梦县因灾死91人。

江南7县的受灾情况同样非常严重。崇阳、蒲圻、通城等县的沿河地区,因山洪猛烈,房屋倒塌,水利设施被冲毁,资产损失,人畜伤亡,为历史上几十年所未有。其中,崇阳县受灾面积达64个乡,7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仅该县15个乡统计,即淹死144人。大沙坪一条街有58人被淹死。洪桥乡沙滩村被淹死30人。沿河集镇、村庄洪水淹没房顶,群众惊慌逃命,约80%的房屋、牲畜、粮食、家具付于流水。

灾情发生后,中共孝感地委多次向湖北省委报告灾情和抗灾情况。其中,8月3日综合报告了孝感专区的受灾情况:全区受灾田地5 109 715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7.67%,受灾人口280万人。其中,汉川、汉阳两县因蓄洪而成重灾的灾民约30万人,因堤垸溃漫而成重灾的人口约90万人,因内涝而严重受灾的约110万人,轻灾人口约50万人。灾民占全区人口的50.18%。灾情遍及1240个乡,约占全区总乡数的57.5%。汉川、汉阳、嘉鱼3县有95%以上的田地全部淹没,变成一片汪洋。由于雨量大、水势猛、持续时间长,致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伤亡人口在1000人以上,其中,死亡和重伤者各占一半。耕牛损失823头,生猪损失828头,房屋倒塌114 775栋。武昌等6县被冲走的粮食达300万斤以上。农田水利工程受到严重破坏。仅通山县因山洪暴发,7072处塘堰被冲垮。很多田地水毁严重,田埂倒塌,肥土严重流失,沙压面积大。全区有44.43%的田地,不仅夏收减少,秋收无望,甚至连冬播也受影响。

前面的灾情统计上报不久,后面的灾害又来。8月17日至19日,孝感专区又降大雨。江南7县雨量很大,有190~230毫米。由于雨势很猛,崇阳、咸宁、蒲圻、通山、通城5县山洪暴发,不少地方遍地流水成河。其中,崇阳县有的地方平地水深数尺,咸宁县横沟桥附近铁路上一度水深2尺,火车被迫停止通行长达3个钟头。山洪暴发造成大量田地遭到水毁。咸宁、崇阳、蒲圻3县水毁田地多达225 354亩。其中,减收2~3成的有165 320亩,减收5成的有6932亩,无收田地多达47 787亩。山洪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有8人被淹死,2人重伤;104间房屋被冲垮。其他4县也有程度不同的损失。

孝感军民抗御1954年特大洪灾。中共孝感地委和孝感专署对1954年可能出现特大洪灾,早在5月19日就从组织上做了抗灾准备,成立了全区防汛抗旱生产联合指挥部。指挥部以地委副书记、专署专员樊作楷为指挥长,以地委委员徐恩德、专署水利局局长朱道平、专署堤防处处长张曙光为副指挥长,地委书记王家吉为政治委员。为了便于指挥汉江、府河两流域的防汛工作,决定成立汉江、府河两个防汛指挥部。汉江防汛指挥部以张曙光为指挥长,以汉川县长王清和、汉阳县长赵连吉为副指挥长。府河防汛指挥部以朱道平为指挥长,以云梦县长蒋蔼堂、应城县长邓必祯、汉川县长王清和为副指挥长。

5月26日,中共孝感地委和孝感专署遵照湖北省人民政府提出的“防汛排渍,防汛抢险是当前压倒一切的紧急战斗任务”的指示,召开全区紧急防汛会议,部署防汛抢险和救灾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迅速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和办公室,组织干部群众投入防汛抢险和生产自救工作。在武汉百万军民投入抗御特大洪水的同时,孝感军民展开了抗御特大洪灾的斗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孝部队奋勇当先,投入抗洪抢险斗争。驻孝感、云梦、安陆、应城等县和前往汉川县抢险的部队,在各地的防洪抢险斗争中,主动承担最艰巨的任务,表现了人民军队爱国爱民的高贵品质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军首长和师、团各级首长亲临一线,上堤指挥部队与洪水战斗,为防汛抢险做出了重大贡献。有的指战员还在抗洪抢险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云梦县境内府河大堤溃口时,人民解放军3个连的指战员协助地方政府,从水中抢救出1000多名群众。驻安陆的部队也协助地方政府从水中救出1000多名群众。应山县马坪镇山洪暴发时,当地驻军不畏艰险,下水抢救灾民,有2名战士在抢险中献出了年青的生命。徒步百里赶赴汉川县抢险的700名指战员始终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在大兴垸开始溃口时,战士们用身躯结成人墙抢堵决口,班长武双贵被洪水冲走,英勇牺牲。6月11日夜里,孝感县茶港附近发生险情,部队工兵连迅速前去抢险,战士任光尧因下水救人,被急流冲走,不幸牺牲。

7月1日,中共孝感地委向部队首长及全体指战员并中南军区致信感谢。地委在感谢信中说:“我们谨代表孝感专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全体人民,向劳苦功高的部队首长及全体指挥员、战斗员致以崇高的敬礼和感谢,向在防汛中负伤致病的同志致以诚挚的慰问,并向在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奋不顾身英勇牺牲的烈士致哀悼之意。我们已通知各县党政领导机关,就近向当地参加防汛抢险的部队进行慰问,迅速解决他们的困难。同时积极寻找还未找到的牺牲同志的遗体,妥善安葬,并追悼抚恤。”

在地委和专署的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孝感专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地进行抗洪斗争。中共汉川县委和汉川县人民政府组织全县1300多名干部和10万民工,投入抗洪抢险斗争。在抢救和安置本县灾民的同时,还出动1万只船帮助沔阳县分洪区抢救物资和安置灾民。并在洪峰到来之前,完成汉江干堤加高土方50.6万立方米。地委副书记、专署专员樊作楷,地委委员专署副专员王忠,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常惠到汉川抗洪现场指导防汛。汉川县委和汉川县人民政府遵照中共湖北省委和孝感地委的指示,在干部配备、劳力部署、施工安排等方面,均把汉江北岸作为防守重点。在“支援北岸、保卫武汉”的号召下,南岸的群众顾全大局,渡河支援防守北堤。全体党团员、积极分子、军工、民工、技术人员,都抱定“人在堤在,水涨堤高”的决心,日夜奋战在154公里的汉江干堤上,不少人累病了,受伤了,仍坚持战斗,不下火线。县人民政府负责人熊映庭病卧在床,听说三甲口出现险情,带病赶往现场,组织抢险。为了保堤护堤,广大干部群众连续战斗两月有余,克服风雨交加、道路泥泞、取土地方远等多种困难,不断地加固加高堤防,完成土方91.6万立方米,并赶做长50公里的防浪工事,在水位超过历史纪录的情况下,排除大、小险情91处,安全渡过17次洪峰,确保了汉江干堤的安全,有力地支援了武汉军民的防汛斗争。

中共安陆县委、安陆县人委于7月10日上午得到随县电告:涢水上游洪峰已抵随县县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正在召开的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立即休会,全体代表投入抢险。县委领导人英士珍、刘大信、安国恩亲临抢险斗争第一线,指挥干部群众抗洪抢险。全县投入抢险斗争的有5.99万人次。其中,干部1397人,农民5.44万人,工人250人,学校师生380人,县人大代表234人,部队指战员699人,市民1481人,船民1113人,民船371只。共救出灾民6800人,进行临时安置,还转移粮食42.46万公斤。

中共云梦县委和云梦县人民政府带领8万多名干部群众在安全转移灾民和粮食等物资之后,积极投入府河和其他堤防的抢险斗争,面对堤防外崩,迎流顶冲严重,连续发生内崩、脱坡、洞漏、散浸、涌沙、漫堤等6种险象,采取外削沉柳护脚、内帮、护坡护岸、围井、做压浸台、打桩、打澎筒、做挡水子堤等方法,抢修防护府河堤和其他堤防,奋战7昼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后因水位漫过堤顶而转入救灾工作。

中共应城县委和应城县人委组织1300多名干部和3万群众,在安全转移灾民和粮食等物资的同时,投入府河等堤防的防汛抗洪斗争,坚守防洪阵地。从7月4日至8月14日,加高培厚堤垸19处、47段,抢修险堤214段,打矶头2200个,完成土方14.13万立方米,终因洪水太猛,漫过堤顶,全县堤院非溃即漫,抗洪的干部群众只好转入救灾工作。

中区孝感县委和孝感县人委主要负责人王振明、赵光远率领5万多名干部群众,其中包括孝感师范和孝感高中(当时称为孝感县第一中学)的师生,在完成抢救和转移灾民和物资之后,日夜战斗在府河、澴河等河流的防汛阵地上;各区乡、机关、团体都组织抢险大队,分工分段包干,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坚持抗洪斗争,终因洪水漫堤而转入救灾工作。

其他各县的县委县人委都在积极地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抢救灾民和物资,妥善地安置灾民,并投入抗御特大洪水的斗争。抢险抗洪斗争在孝感专区的江南、江北16县广为开展,虽然成效不尽相同,但广大干部群众同特大洪灾进行顽强斗争的精神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记忆,在孝感专区抗洪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二、灾后重建和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灾后重建和生产救灾工作的开展。1954年7月上旬至中旬,孝感专区北部9县和南部的武昌、嘉鱼等县先后由抢险抗洪斗争正式转入全面的灾后重建和生产救灾。南部的崇阳、咸宁、蒲圻等县因8月中旬又发生特大山洪,灾后重建和生产救灾从8月下旬才全面开展。但因为从6月上旬开始,孝感专区就多次发生洪灾,每次发生灾情,干部群众即开展抢险抗洪斗争,随后转入灾后重建和生产救灾。这种过程有过多次循环,因此,孝感专区阶段性的灾后重建和生产救灾早在6月份即已开始。

中共孝感地委和孝感专署在领导全区人民进行抢险抗洪斗争和开展灾后重建及生产救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及时发出指示,指导各级党政领导人带领民政干部深入灾区,慰问灾民,开展救济工作。全区先后发放救济款5亿多元(旧币),并供应粮食,保障灾民生活。还会同当地干部对灾民开展思想工作,安定灾民的思想情绪,帮助灾民坚定生产救灾的信心和决心。其目标是做到3个保证:保证不饿死一个人,保证灾民不外出逃荒,保证不误生产。对因灾造成人员伤亡或房屋倒塌的重灾户进行抚恤和扶助,并做好安排,由政府和群众帮助重建或维修房屋,重建家园。

组织医务人员,携带药品,到灾区医疗伤病灾民,并帮助灾民预防疾病。全区先后抽调1474名医务人员,组成巡回医疗队,分赴各个灾区,使灾民中的伤病者都得到及时治疗,其中重灾病人得到多次治疗。医务人员还指导灾民打扫环境卫生,喷撒药物,以预防灾区病疫发生。

发放贷款,调集种子,安排灾后复种。全区发放20多亿元(旧币)的生产救灾贷款,调集143万斤晚谷种、4万斤荞麦种、15 000多斤萝卜、白菜等蔬菜种子,让灾民购买种子,既在旱地补苗复苗,栽红苕,还在地势稍高、渍水退得较早的农田里下秧育苗,抓紧季节开展大规模的灾后复种。

组织干部排除渍水。在渍水成灾的滨湖沿江地区,及时组织干部群众,运用互助合作的方式,清沟渠、筑围堤、车水排渍。汉川县以区成立排渍指挥部,以乡成立排渍中队,开展排渍工作。根据7个区的统计,共出动2000多乘水车排渍。全县涵闸全部打开排渍,恢复了大片农田。武昌、嘉鱼两县各调集10部抽水机下乡支农排渍,灾民纷纷出动水车排渍,加快排渍进程。各地灾民抢在8月8日立秋前,在排除渍水的农田里栽上大面积的晚谷秧。在不宜栽秧的田地里种上荞麦、泥豆,插上红苕,或种上萝卜、白菜,使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动员全区贸易、合作、森工、水产、粮食、食油等部门,把支援生产救灾列为本部门最迫切、最突出的中心工作,全力以赴地做好土特产、水产、木材、副食品的收购工作,做好粮食、食油、食盐等生活资料和农具、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以及维修房屋所需木料的供应工作。上述部门遵照地委和专署的指示,克服单纯利润观点,增加投放资金,加大收购和供应工作,不仅增加了灾民的收入,而且满足了灾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不少县还抽调有关部门的干部和职工,调集车辆和船只,联合组成流动供应组和收购组,把灾民需要的粮食、食油、食盐、蔬菜、生产工具等生活、生产物资送往灾区,到村、到塆上门服务,再把灾民出售的土特产品、破铜废铁等带回城镇,给灾民提供方便,深受灾民欢迎。

组织群众开展多种多样的副业生产,增加收入,减少生活困难。全区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分别开展打鱼、驾船、搞运输、打花篮、织鱼网、编芦席、打草鞋、打蒲包、挖药材、砍柴禾、做手艺等多种多样的副业生产。汉川县老关乡583户2630人,有田4985亩,只有583亩未淹。灾后有人要求外出逃荒。乡党支部及时组织群众搞副业生产,有420户打蒲包、8户捕鱼、5户打猎、4户打草鞋,都足以维持生活。全乡又集中3万斤蒲花,到汉口卖到1975万元(旧币),解决了生活和生产所需的资金。咸宁县四联乡新生农业合作社有3个生产组,他们安排2个组搞农业生产,抽一个组搞副业生产,买了2只木划子,每天捕鱼300多斤,打花篮300多个,两个半月赚2250万元(旧币),解决了全社灾民的生产、生活困难。

通过上述工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孝感专区1954年的灾后重建和生产救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0月8日,中共孝感地委和孝感专署向湖北省委、湖北省人委报告:全区16县经过与自然灾害作不懈的斗争,获得平均七成的年景。在遭受特大洪灾的年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全区没有饿死一个人,没有灾民外出逃荒,也没有贻误来年的生产,更是不易,体现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水利建设的发展。进入“一五”时期后,中共孝感地委和孝感专署运用前一时期在水利建设中积累的经验,领导全区人民继续开展水利建设。

1953年10月21日至25日,地委和专署召开全区农田水利会议,提出1953年全区农田水利兴修工作的奋斗目标,下拨800万元(旧币)工赈款,支持各县兴修水利。全区干部群众通过一个冬春的奋战,兴建了大、中型工程——库坝142处,完成土石方400万方;小型工程——塘堰54 027处,完成土石方6280万方;支、民堤岁修完成土方666万方;兴建抽水机站21个和南屏垸闸1个。

1954年特大洪灾之后,孝感专区各级党政组织和人民群众对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比以往更高。根据地委和专署的部署,各县干部群众从1954年冬天开始,到1957年春天,连续苦战3个冬春,每个年度都取得重大成绩。1957年9月,地委和专署召开全区水利工作会议,对新中国建立之后,特别是近3年的水利建设成绩作了一个综合统计:到1957年9月止,全区在堤防工程方面加固加高干、支、民、围堤,完成土方8797万立方米,完成抛护工程129处,计石方21.3万多立方米,使抗洪能力得到较大的增强。全区汉江干堤中有76%的堤段超过1954年最高水位1米以上,其他堤段达到了远景规划高程。府河河堤及其他重要民堤都可以保证安全泄洪。农田水利方面:共建成水利工程34.7万多处,可灌溉农田756.7万多亩,较1953年增加了118%,其中保收面积增加了26.4%。排涝工程方面:1955年至1957年,全区新建和整修排涝工程7000多处,增加排水面积22万亩,改善排水面积170多万亩。水利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农业生产的丰收起到较大的保证作用。1955年和1956年全区连续两年大丰收,同水利建设的迅速发展紧密相关。

水利建设也使不少地方改变了面貌,从穷山恶水变成了美好家园。汉川县环城区仙女山乡在解放前不是淹水就是渍水,农民生活极其困苦。这里流传一首民谣:“养女莫嫁仙女山,缺吃缺用又缺穿,租稞交不起,地主跑来掀香案,穷人祖辈不得安。”解放后,特别是1954年特大洪水之后,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开展水利建设,堤防得到了加高加固,并且兴建了一座联合排渍闸,基本上解除水灾的危害。从1955年开始,连年增产丰收,农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群众新编一首民谣来描述自己的生活:“解放花开仙女山,青山绿水绕城关,山上唱歌山下响,男女老少忙生产,打的粮食堆成山,有吃有用又有穿。”

参加兴建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1954年特大洪灾之时,汉江发生百年罕见的大洪水,湖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于7月9日在沔阳县禹王宫扒口分洪,牺牲局部利益,解除了特大洪水对京汉铁路、对武汉、对汉江下游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维护了全局利益。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汉江水患问题,省委、省人委制订了汉江流域治理规划,在其下游兴建分洪工程。杜家台分洪工程是其中的主要工程,经国务院批准后于1955年冬天实施。工程由省出资兴建,由省委、省人委组建分洪工程总指挥部。组织汉川、汉阳、应城、孝感、云梦、黄陂、沔阳和武汉市8县市14万人力,兴建杜家台分洪工程。规定每个标工付0.6元(新币)工酬。整个工程分为分洪闸和分洪道两大部分。分洪闸建在沔阳县境内的杜家台,为开敞式轻型钢筋混凝土永久性结构,30个4×12.1米的孔,总宽363米,钢质弧形闸门,双保险启闭,建设任务主要由武汉市和沔阳县承担。分洪道全长21公里,左右堤距820米,挖填土方总计1090万立方米,由孝感专区6县民工承担。

中共孝感地委和孝感专署遵照省委和省人委的决定,安排有关的6县组织民工参加兴建杜家台分洪工程,要求有关各县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汉川县是汉江下游分洪工程的主要受益县之一。中共汉川县委和汉川县人委成立指挥部,勇挑重担,承担修筑分洪道尾端左右岸两条堤,土方任务是450万立方米,约占分洪工程土方总任务的41.3%。汉川县的施工地段地势低洼,筑堤陡高很大,而且长6135米的右堤中有1800米横垮蒿芭湖;长5726米的左堤中有850米穿过白塔湖,两处的水深都在1.5米以上,筑堤时需要排除的淤泥多达4万立方米,除穿越两湖之外,还需要填平大小坑塘327口。10月上旬,县指挥部和7个区土方大队的干部,带领小分队到达工地,一面搭盖工棚,一面清基行海底硪。11月1日,工程全线动工,汉川县上足劳力,最多时达到52 548人,其中有妇女劳力2452人。干部群众在水中泥中艰苦奋战,力争保证工程进度。但在即将竣工时,堤段发生11处沉陷,需要整修填平,加之省指挥部将兄弟县遗下的昌家湾等处垮陷堤段交给汉川县负责填平修缮,故任务十分繁重。面对多种困难,汉川县各级干部身先士卒,迎难而上,率领广大民工,以140个劳动日全面完成任务。汉川县在这次分洪工程中完成土方511.2万立方米,比原计划超额61.2万立方米;完成标工466.2万个,节省标工87.4万个。在1956年4月25日举行竣工典礼时,荣获省总指挥奖给的各种锦旗26面。应城县委、县人委组织城郊、郎君、黄滩、陈河4个区的民工6400人,修筑分洪道堤段2.1公里,计土方43.4万立方米,标工35.5万个,经验收,堤段质量合格,于1956年1月31日返县。孝感、黄陂、汉阳、云梦4县也按时上足劳力,按期完成了任务。

杜家台分洪工程建成之后,进行过多次安全分洪,为保障汉江安全渡汛,为保障武汉市、京广铁路和汉江下游人民的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杜家台分洪工程的建成是8县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孝感专区有6个县的人民出了重大贡献。汉川县的干部群众在兴建工作中的表现十分突出。杜家台分洪工程完成之后,在中共孝感地委和孝感专署的配合下,湖北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编制府河流域治理规划,于1956年9月完成。这是全省编制的第一条中等河流的流域治理规划,也是全国较早的中小河流域治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