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23日在孝感市第四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孝感市人民政府市长  梁惠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大会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  

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十五”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从2002年到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由236.8亿元增加到404.2亿元,年均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由32.1∶34.6∶33.3调整为24.6∶38.3∶37.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8.9亿元增加到12.7亿元,年均增长9.3%,可比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81.4亿元增加到144.5亿元,年均增长14.5%。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优势农业板块面积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可喜步伐,全市实现了67%的行政村通达沥青(水泥)路,解决了12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步伐加快,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成效明显,五大支柱产业规模实力增强,精品名牌战略取得初步进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51.9亿元增加到98.8亿元,年均增长17.5%。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城镇商贸物流业加快提升,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推进,旅游、房地产、信息、金融、保险、中介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78.9亿元增加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0.7%。市本级经济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汉川市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综合评价考核先进市。  

(二)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全市城镇化率由29.7%提高到35.7%。孝感城区向东拓展,东城起步区路网建设骨架拉开,槐荫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市开发区和孝南经济开发区建设规模扩大,城区总面积由24平方公里扩大到31平方公里,人口由28万人增加到33万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累计实施老城区改造工程100多项,直接完成投资5亿多元,城区污水综合治理项目进展顺利,天然气工程如期建成,完成一批小区开发和路网、供排水管网、市场设施等改造工程,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城市总体规划重点控制区管理进一步加强,禁行区营运机动三轮车全部取缔,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和城区交通、市场、经营秩序整治力度加大。各县市以开发区建设为重点,城区规模加快拓展,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加快实施,小城镇面貌进一步改善。孝感及应城、云梦获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县城)称号,汉川、安陆、大悟获省级卫生城市(县城)称号。  

(三)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县市区国有、集体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全市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格局。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黄麦岭磷化工集团公司债转股获国务院批准,汉光电工厂改制基本完成,孝棉实业公司、金龙泉啤酒(孝感)公司、广盐华源公司、应城久大公司、湖北安棉公司等改制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省属下放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成效。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进展顺利,农村公益性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正在形成,土地二轮延包及流转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不断完善,行政审批流程管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展开。财政、金融、投融资等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我市开发区建设政策性贷款正式启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累计吸收外商投资3.2亿美元,年均增长13.3%;累计外贸出口3.4亿美元,年均增长34%。着力推进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汉孝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援藏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和驻外机构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三项经费年均增长18%。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由26家增加到60家,孝感及7个县市区全部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行列。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两基”成果得到巩固,贫困学生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前完成,孝感高中及各县市区一中完成整体搬迁,一批中专学校教育资源得到整合,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孝感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群众性文体活动生机勃勃,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快发展,市区广播电视实现了统一管理。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体制改革和血防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孝感市紧急医疗救助中心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扎实推进,重大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得到加强,孝感及应城建成惠民医院。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取得新进展,双拥工作继续深入,孝感再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金融、保险、工商、国税、地税、电信、移动、联通、邮政、供电、烟草、石油、盐业、质量技术监督、药品食品监督等单位为孝感发展作出了贡献,驻孝人民解放军和武警、消防部队在各项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事、编制、统计、物价、审计、民族、宗教、残联、老龄、档案、保密和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207元增加到8635元,年均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44元增加到3336元,年均增长8.1%。孝感城区启动廉租住房制度,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加大,新增城镇就业15.7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1.7万人。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村特困救助对象达到10.7万人,农村五保“福星工程”进一步完善。投入扶贫资金1.6亿元,完成了15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解决了17.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六)依法行政得到加强。坚持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依法治市工作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累计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意见365件,政协委员提案725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全面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任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环境创新、整治和建设力度,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全面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和“平安孝感”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保持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活动,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市经济呈现出发展提速、结构改善、效益上升、后劲增强的良好势头。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4%,外贸出口增长2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2%,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超额完成。  

四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来之不易。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不断加大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力度,构筑了加快产业聚集和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万众一心战胜“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坚持在抗灾中保生产、保发展、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致力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坚持在改革发展中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较好地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立足新的实践,探索符合孝感实际的发展路子,坚持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优化环境为主要工作举措,全面加快“一主三化”进程,不断拓宽了加快发展的空间。四年工作的成就与进步,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各级各部门奋力拼搏,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广大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孝感发展的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面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偏低,孝感市区龙头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较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有待加快,少数机关干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服务不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刚刚闭幕的市第四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孝感发展的宏伟蓝图。大会确定的主题鼓舞人心,提出的目标催人奋进。政府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党代会提出的任务上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兴市、科教立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化和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孝感而努力奋斗。  

到2011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总量在“十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生产总值达到72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12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年均增长8.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4%。  

(一)全力推进经济发展。立足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后劲,为建设经济强市迈出坚实步伐。  

第一,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壮大工业,提升农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以工业为支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83%以上。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扩大工业总量、培育产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争创精品名牌,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任务来抓,工业增加值达到275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全力扩大工业总量。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通过招商引资、支持企业技改扩能和裂变式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年税收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抓好一批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00家,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30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突出抓好规模大、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前5家企业,力争这些企业年销售收入和上交税收五年翻一番。坚持每年评选表彰全市十强工业企业、十大纳税工业企业和十佳成长进步工业企业,激励企业做强做大。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大力培育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着力提升支柱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按产业布局向园区集中,提高园区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力争盐磷化工、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汽车机电、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五年翻一番,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十大产业集群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八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托市高新区和军工企业,引进壮大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科技创业型企业,提高创业服务中心孵化能力,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大力培育精品名牌。继续落实奖励扶持政策,加快争创新的品牌,推动现有品牌上档升级,力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精品名牌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长期任务来抓,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稳定粮食、油料生产,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和蔬菜、林果等特色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规模,粮食总产稳定在40亿斤的较高水平。加快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建成标准化基本农田50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5%以上,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农业避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认真落实扶持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突破10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50亿元。大力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有效增加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着力提高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能力,坚持不懈地抓好劳务经济,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新增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以上。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六改五通”,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达沥青(水泥)路,所有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解决16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半数以上的村庄达到“万树村”标准。继续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70亿元,年均增长12.5%。提升壮大商贸流通业,引进和发展大型市场、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物流中心和星级酒店,培育和建设各类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型商贸企业和市场,带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实施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小型超市、连锁店、直销店向农村延伸。加快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规划建设休闲娱乐设施,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以上。引导发展房地产业,支持鼓励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大力培植发展后劲。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350个以上,投资过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150个以上,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翻一番。扎实做好汉川电厂三期扩建、汉孝城际轨道交通、云应地区石油储备库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策划,积极与国家和省里重点项目对接,坚持招商引进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大项目,引导企业新上大项目,努力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节能减排作为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严格落实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降耗,强力推进建筑节能。以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为动力,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下决心解决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突出问题,开展小纸厂、小水泥和城市污水等专项治理,抓好江河湖库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保护,建设县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实施汉川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强化土地、矿产和水资源管理,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全市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0%,废气达标排放率达到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  

第二,推进改革开放增强体制竞争力。按照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筑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创新企业发展机制。巩固扩大企业改革成果,妥善处理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支持改制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推进企业开放性重组,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嫁接改造优势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全国、全省同行业排头兵。完善国有资产监管运行体制,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有效营运。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为重点,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逐步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加快投资体制、财税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资本市场融资力度,支持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调整和优化预算支出结构,确保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全力扩大招商引资。吸收外商投资6.7亿美元,年均增长12%。深入研究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招商机制,拓宽招商领域,培养招商人才,实现招商引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新突破。继续抓好小分队招商,有效推进活动招商、基地招商、行会招商和以商引商,切实抓好回归工程。突出港台和日韩招商,重点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突出沿海招商,重点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产业转移;突出产业和行会招商,重点抓好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延伸配套,加快产业链的形成,大力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外商投资、高新技术、名牌产品等优势企业集团到孝感落户。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限制类尤其是淘汰类、禁止类的企业和项目引进。  

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外贸出口10.3亿美元,年均增长16%以上。完善扶持政策,发展开口企业,培育一批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出口大户。大力开拓出口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农副产品出口比重。加强外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抓好“大通关”建设,促进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发展。  

大力推进环境创新。坚持把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核心,实现投资环境由“政策优惠型”向“服务优化型”转变。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流程管理,继续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实行项目全程帮办制度、引资单位全方位服务制度和重大项目领导帮扶制度。加大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典型案件的公开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四霸六强”,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合法权益。  

第三,推进自主创新增强科技竞争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坚持走开放型科技创新之路,不断深化拓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挂靠武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技术中心,提高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培育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创新型企业家,使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到30万人以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继续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实行重奖,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探索、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二)加快提升城镇功能。坚持以孝感城区为中心,促进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努力扩大发展空间,提高承载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加速全市城镇化进程。  

第一,提升中心城市龙头地位。按照城市发展定位,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扩大建设规模,丰富文化内涵,加快把孝感建设成为湖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核心层重要的产业基地、生态环境优良的宜居休闲城市和中华孝文化名城,城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突破40万人。坚持向东为主拓展城市空间,以市开发区为基础,沿孝汉大道布局军工民品高科技产业带;以孝南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沿孝武大道布局轻工和物流产业带。加快市开发区建设,形成中心城市核心产业基地;加快东城新区建设,建成行政中心,完善商务、文化、体育等综合功能。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形成连接武汉、辐射县市、通达新老城区的路网格局。加快提升老城区道路、供排水和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建成第三水厂、污水处理厂、河口泵站和槐荫公园,规划建设环川风景区。深入开展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坚持管理重心下移,逐步建立市区联动、调控有力的长效管理体制和机制。  

第二,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积极引导和支持县市城区新一轮规划建设。汉川、应城形成中等城市框架,安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云梦、大悟、孝昌按小城市要求完善功能。优化小城镇空间布局,着力培育发展城镇群和城镇带,突出抓好5个国家级、9个省级和33个镇区人口过万人的重点镇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层次合理的小城镇发展格局。  

第三,增强城镇聚集和辐射能力。坚持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不断增强城镇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以上。市本级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市开发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增强对本级经济的支撑能力,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总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技工贸总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同类开发区平均水平。依托城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7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综合评价考核中,汉川市进入全省一类县市区前10名,应城市、云梦县进入一类县市区行列,孝南区、安陆市进入二类县市区前10名,大悟县、孝昌县进入二类县市区行列。  

(三)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坚持依托武汉,积极服务武汉,主动融入武汉,加快发展孝感,努力使融入工作走在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前列。  

第一,加快建设六大基地。采取一个基地组建一个专班的办法,强化责任,扎实推进,力争年年见新成效,五年见大成效。  

抓好工业协作配套基地建设。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主动对接武汉工业产业链,配套生产上下游产品,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和光电子产业。引进武汉的品牌、资本和技术,做强做大一批成长型企业和优势骨干企业。  

抓好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按照城郊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品牌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推行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建成一批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努力使孝感农产品更多地进入武汉加工销售体系。  

抓好商贸物流集散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改造兴建农产品物流中心、建材物流中心和工业原辅材料批发市场,提升老城区商贸中心功能,加快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西北部的商贸物流中心。  

抓好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大力培育休闲与商务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四大品牌,开发以京珠、汉十高速公路为轴线的两大景观带,提升双峰山、观音湖、白兆山、刁汊湖、汤池温泉、龙潭湖、天紫生态度假村、宣化店红色旅游、安陆古银杏群落和云梦楚王城遗址十大景区建设水平。  

抓好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建设。借助武汉地区高校密集的优势,完善孝感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城乡就业实训基地,促进汉孝人力资源交流,开辟孝感城乡劳动力进入武汉就业的绿色通道。  

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深化与武汉的科技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流动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在孝感转化应用。  

第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交通运输接轨,形成武汉至孝感及各县市“一小时通勤圈”。完成荷沙线武汉至汉川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武荆高速公路和武襄铁路增二线应城段建设工程,争取汉孝城际轨道交通开工建设。推进科技、商务、金融等信息接轨,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完善能源基础设施接轨,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第三,加快健全融入机制。促进高层互访制度化,力争每年组织一次汉孝高层互访活动。深化部门对接,巩固各县市区与武汉各辖区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鼓励支持商会、学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经济全面融入,资源无障碍组合,生产要素无障碍配置,不断把汉孝合作引向深入。  

(四)扎实构建和谐孝感。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确保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取得新进展,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一,更加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就业引导,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鼓励支持在创业中就业。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4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快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医疗、教育救助为重点,住房、就业、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临时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城市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愿意集中供养的全部纳入集中供养,农村特困群众、受灾困难群众和城市“三无”人员得到及时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人均补助水平由2000元提高到4000元以上。抓好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适时启动农村低保。  

第二,更加重视教育和公共卫生工作。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促进公共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各类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切实抓好高中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孝感工业学校等10所中职学校建成省级以上示范学校,支持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孝感学院加快发展。扩大公共卫生覆盖面,健全完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完善惠民医院制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生育文明建设,做好老年人工作,重视残疾人康复。  

第三,更加重视住房和物业管理工作。抓紧抓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规范小区物业管理,严格落实新建小区综合验收制度,实行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妥善处理建设较早小区的遗留问题,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行水电终端收费。  

第四,更加重视文化和社会平安工作。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孝文化研究、宣传和项目建设,推动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支持居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好转。强化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单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完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适应加快发展、改革攻坚、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和繁重任务,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管理创新,保障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学习,创新行政理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把政府抓经济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审批方式,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扎实开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第二,创新政府运作方式。建立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执行市政府议事规则,完善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制度和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探索试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把财政、编制和学校、医院收费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推进政府诚信建设,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第三,加强政府效能管理。强化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做到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大事抓住不放,急事当机立断,难事合力攻坚,奋力推动工作落实。始终保持工作的高效率、快节奏,认真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健全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始终保持政府的政令畅通,严格落实部门领导问责制、引咎辞职制和责令辞职制,对不依法履行法定职权,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责令辞职等方式严肃问责,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  

第四,推进政府廉政建设。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行为,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切实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活动,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三、2007年的工作重点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  

(一)加大工业发展力度。预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市开发区重点完善体制机制,拓宽发展空间,抓好园区路网配套建设,实施孝棉高档服装面料、锦园科技镭射转移纸、捷能公司特种光源、奥瑞那国际光电子产业园、华中光电存储光学系统、华中光电汽车灯具等16个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以上。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强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聚集能力,使之真正成为新的生产力集中区。切实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继续实施“三个三十”工程,着力推进金岭公司年产30万吨球团矿、广盐华源公司60万吨真空制盐、孝南维达纸业四期扩建、汉川汉正服装工业城、应城久大100万吨盐硝联产和10万吨品种盐、云梦楚天虹太阳能电池新建、安陆中科铜箔二期扩建、大悟瑞光纺织二期扩建、孝昌惠洋微特电机新建等28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当年完成投资25.8亿元。加快壮大产业集群。推动工业企业走集中集群发展之路,围绕五大支柱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力争十大产业集群规模效益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做大做强工业骨干企业,力争新增亿元企业8—10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0家以上。抓好科技创业园建设,推动一批企业建立省级技术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精品名牌培育力度,提高精品名牌市场占有率。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预期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抓好优势农业板块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基地,做好防灾抗灾准备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孝感南大市场、湖北汈汊湖绿色水产、湖北神丹公司、湖北豪丰米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引进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培训农民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完成62个村整村推进任务,使5.3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新建通村公路1000公里,行政村通达率达到73%;解决农村2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2万口;加强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三)提升第三产业水平。预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8%。提升壮大商贸流通业,重点在引进培育大型商贸物流企业上实现突破,加强各类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巩固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果。抓好十大旅游景区建设,加大旅游产品营销和市场开拓力度,全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5亿元。稳步发展房地产业,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深入开展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社会化试点。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服务业,提高社区服务业发展水平。  

(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孝感城区建设,高标准编制东城新区建设详细规划,加快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启动行政中心建设。继续抓好老城区改造,建成污水处理厂一期、垃圾处理填埋一区工程,启动三水厂建设和长征南路拉通工程,完成后湖冲沟、王家窖冲沟和三里冲沟治理改造工程,加强破损路面、供排水设施和住宅小区配套设施维修改造,刷黑一条主干道,新增一批公交线路,公开招标拍卖孝感城区公交线路营运权。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抓好城市交通、市场、经营秩序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和“禁实”、“禁现”工作。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积极协调解决县级市、县城及小城镇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推进30个市级重点镇和一批建制镇建设。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妥善处理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推动已改制企业在开放重组中发展壮大,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抓好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健全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业“小三场”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县市区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并逐步向乡镇延伸。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和各项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深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A级金融信用市和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的创建力度。继续抓好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扩大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规模。全力扩大对外开放。精心组织好香港招商和金秋十月招商活动,巩固温州招商基地,有针对性地在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建立招商基地,继续抓好“回归工程”,切实加强招商信息、项目、合同的跟踪落实工作。预期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12%以上。积极发展出口企业,开拓出口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预期外贸出口1.5亿美元,增长20%。继续加大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力度,努力在汉孝合作与交流上取得新的成效。  

(六)切实加强和谐孝感建设。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实施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项目,抓好关爱留守学生的“春雨工程”,继续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完善惠民医院制度。实施孝南、汉川血防整村推进和整县推进工作,对所有晚血病人实行免费救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证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和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帮助800户“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覆盖面,做好事业单位职工参保工作,全面解决原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病有所医问题,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继续抓好城镇低保、农村特困救助和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农村五保户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健全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开展五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重视做好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统计、审计、物价、气象、档案、保密、地方志、残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台湾事务等各方面的工作,支持中省驻孝单位为加快孝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位代表,面向未来五年,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顽强的毅力,更加坚定的信心,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奋力构建和谐孝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