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共孝感市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涂明珍

上半年,市委宣传部组织市文改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对孝感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查走访、座谈,全面了解孝感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对发展孝感市文化产业的对策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孝感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文化产业初具规模。2011年11月进行的全市文化产业清查结果显示,孝感市共有527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22家产业活动单位和16887家个体户,其中包括规模以上文化产品制造业35家、限额以上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29家和限额以上文化服务业单位82家。2011年孝感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0.1亿元,居于武汉(184亿)、襄阳之后(54亿),居第三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排名第一(这与孝感市GDP在全省排第6有关,宜昌、襄阳等地GDP为孝感市的2倍多)。2011年孝感市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2.9亿元、1.1亿元和26.0亿元,其中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5.1%,文化产品制造业占32.2%,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占2.7%。今年上半年,孝感市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分别同比增长18.4%、25.4%和14.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4%,比去年底提高0.2个百分点。

2.广电、报业不断发展壮大。孝感市广播电视信息网络中心建成高清互动数字电视双向互动平台,现在全市共有有线电视用户80多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3万余户, 2011年广告和网络经营收入达到2.3亿元。孝感日报社延伸发展链条,现已成为拥有“三报”(孝感日报、孝感晚报、孝感手机报)、“一网”(孝感网)、“一厂(孝感日报印刷厂)”、“六公司”(湖北今楚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今楚报业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孝感今楚传媒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今楚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孝感今楚家政服务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孝感今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传媒业,2011年创收4000万元。

3.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2011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数997.25万人次,同比增长23.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65亿元,同比增长24%。目前,全市有A级景区14家,星级酒店35家,星级农家乐96家,旅行社42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旅游院(系)4个,旅游汽车公司2家,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16万人。全市在建旅游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188.59亿元。孝感、应城于2009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汤池镇为全省第一批旅游名镇,孝昌观音湖熊畈村、大悟新城镇江冲村为全省旅游名村。

4.文化产品制造业优势明显。孝感市文化产品制造业主要依托全市现有的造纸、印刷等基础较好的优势行业重点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化产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其中,全市35家规模以上文化产品制造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这35家企业分布在7个不同的行业中,其中,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业以及书、报、刊印刷业这3大行业共有25家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71.4%,创产值16亿元。

5.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品牌。荣获中华“老字号”的孝感特产麻糖和米酒,所有生产厂家打的都是“孝文化牌”,形成了聚合效应。孝感雕花剪纸研究所开发的《董永与七仙女》、《百孝图》等孝文化剪纸产品精巧别致,成为旅游纪念品和馈赠珍品。孝特文化礼品有限公司、孝感致信礼邦文化礼品有限公司,致力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将现代设计、技术与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孝文化”及中华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礼品,特色鲜明。

二、当前孝感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孝感市的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着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相关产业连接不紧密,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具体体现在:

1.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够。到目前为止,孝感市还没有制定出关于文化产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发展什么、怎么发展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思路和方案。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商随意性大,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正确引导和科学布局,产业项目分散经营、融合不紧、关联度不高。县市区之间,部门之间封闭运行,单打独斗,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市场协调性较差,难以形成大产业、大品牌、大市场。

2.文化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孝感市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力量分散,缺少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孝感市文化服务业以中小企业和文化个体户为主,虽然有一定的经济总量,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多,经营单位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有规模效应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较少。在463家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中,年营业收入大于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6家,仅占全省的4.1%。作为事业性质时期发展起来的娱乐业、演出业、电影业等大众牌产业占比较重,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

3.传统门类占主流,新兴门类发展滞后。全市现有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分类体系中偏重于“传统型”,在经营上基本局限于传统产业,在发展上主要靠内容的复制、模仿与传播,缺少创意型文化资源配置特色,缺少有能力进行跨行业、多领域经营的企业,尤其是对科技含量高的如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未能有效培育,文化资源和高新技术结合的高附加值和高回报的品牌文化产品难以涌现,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4.人才资金缺乏,文化产业发展受到制约。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就孝感市文化人才资源情况看,专业人才偏少,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紧缺。文化产品缺乏创意,运作模式缺乏创新,市场开拓力度不大,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现在孝感市文化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基础差,底子薄,有限的资金多用于工业和民生工程上,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占比较小,资金缺口较大。

三、对下一阶段孝感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领导,高标准制定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总要求,切实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定产品,以精品创名牌,以名牌赢市场的思路,聘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对孝感市的文化产业进行研究定位,科学布局,高起点,大手笔编制市县一体、远近结合、特色鲜明的孝感文化产业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从宏观政策上指导孝感市文化产业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2.创造条件,鼓励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一是专项资金扶持。在设立孝感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资金规模,进一步细化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功能,支持文化产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二是建立微小文化企业孵化机制。微小文化企业通过进入孵化平台,享受土地、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和注册、咨询等公共服务,帮助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完善文化市场服务体系。发展和完善经纪、代理、鉴定、推介、咨询、拍卖等文化中介机构,加强群众艺术馆、美术馆、会展中心、文化产品交易中心等场馆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四是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协会。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协会搭建政府和文化企业联系的桥梁,提供工作探讨交流的平台,培养人才,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3.突出重点,培植发展优势文化产业。一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带动演艺与休闲娱乐健身、饮食、网络传媒、图书发行、民族工艺与艺术品等多元产业,形成具有孝感市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品牌优势的文化产业新格局。以提升文化内涵、增加文化景观和互动娱乐项目为重点,加强槐荫主题公园、双峰山孝文化生态观光体验园和王母湖、野猪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凤凰七仙城的开发建设;以开发资源、利用外来资金和现代科技为手段,早日建成应城国家矿山公园、云梦楚王城遗址公园和孝昌观音湖文体公园。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打造“一日游”、“二日游”精品景点路线,不断推动形成全市统一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二是巩固壮大印刷产业。目前,印刷业需要在设备和技术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提档升级,积极发展数字印刷。要整合资源,壮大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成立印刷产业园,发挥集聚效应,提高整体水平。三是大力发展创意传媒产业。创造条件成立孝感市广电传媒集团和孝感日报报业传媒集团。重点发展广告制作传播业、数字网络经营服务业、平面印刷、内容产品生产营销业等产业链。支持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四是重点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强临空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引进和集聚一批文化企业入园发展。积极支持县市区文化产业积聚发展。

4.开发资源,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孝文化”是孝感独特而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我们要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文化资源。一是大力加强“孝字”品牌建设。将孝文化、孝感民俗的文物景点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加以整合,形成“孝字”品牌,推介“孝字”旅游线路,开发“孝字”旅游商品,形成品牌效应。二是加快推进孝文化载体建设。建设孝文化产业园,以”孝字”为龙头,大力发展养老、休闲娱乐、老年人用品、青少年教育培训等产业,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注册“孝字”牌商标,开发系列商品。三是加强地方民间文化产品开发。以举办孝文化节、李白文化节等特色品牌节庆展示活动为载体,积极发展地方民间文化产业。加快开发孝感剪纸、云梦竹简和皮影、应城膏雕、汉川善书、安陆漫画、大悟织锦、马口陶瓷等民间优秀传统艺术品,促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5.创新机制,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实施选得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兴文战略。拓宽途径,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一是建立市级文化人才库。对拔尖人才进行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发放津贴。二是实行项目资金申报制度。对有针对性、发展前景较好的课题或项目给予补助、奖励或贴息支持,通过对项目的扶持鼓励专业人才出作品、出精品。三是大力培养、选拔和引进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来孝感创业。推荐、支持有条件的人员到综合性大学参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