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富强文明宜居新应城迈进

中共应城市委书记  徐长水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黄金十年”重要战略机遇,努力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五个湖北”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与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完全一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应城将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加快实现“全省经济强市、全国文明城市、现代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这三大目标互相联系、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目的都是为了建设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宜居的新应城。

一、建设全省经济强市,让应城更加富强殷实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厚实决定幸福的长久稳固。要让人民更幸福,首先必须发展经济。我们坚持建设全省经济强市目标不动摇,动员全市人民凝心聚力,稳中求进,做大民生蛋糕,让应城更富强殷实。

(一)坚定不移做大做实做强投资。投资是县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我们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建设全省经济强市的首要抓手和载体,真正做大做强。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将47个投资过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主体单位,明确每个项目建设的目标进度,要求责任领导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抓项目,力促跟踪项目早落户、落户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其中,总投资18亿元,地方配套5亿地的新都化工扩能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税金2亿元;总投资56亿元的华能热电联产、总投资80亿元的地下储气库、总投资60亿元的浙江工业园等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80亿元的应城国家矿山公园完成投资2.9亿元,游客接待中心已经封顶。二是努力扩大开放。重点依托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瞄准大品牌、大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产业经济带动强、财税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10月28日,成功举办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城市授牌暨应城2012金秋经贸洽谈会,共签约项目23个,合同金额126亿元。三是着力创优投资环境。坚持营造更加解放思想、更加开放包容、更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努力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全力打造全省“办事程序最简、办理时限最短、收费标准最低、服务质量最优”县市,广纳发展资源,加快应城发展。

(二)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实做强工业。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我们把增加市场主体数量、推进企业“小进规”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一手抓中小企业培育,一手抓骨干企业壮大,更大力度地做多做活做强企业。今年,孝感市争取到县域经济调度资金7600万元,市级财政将匹配企业发展调度资金2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推进企业“三大工程”, 壮大市场主体。今年元至10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达到160家,富邦科技已通过上市审批,成为孝感唯一创业板上市企业,孝感市已拥有3家上市企业。二是推进盐化产业升级。盐化产业是应城市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已跻身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盐化产业既有很多发展空间,也受国家产业政策、能耗等因素制约,必须改造升级,加粗延伸产业链。我们在四里棚办事处、东马坊办事处、长江埠办事处及郎君镇,建设15-20平方公里盐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利用盐卤资源优势和盐业及化工生产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市场需求量大、性能优良、附加值高的盐化工产品,努力建立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社会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目前,示范区已获省发改委批准,现有规模以上盐业化工和精细化工企业68家,从业人员14000多人,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上缴税金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0多亿元。三是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我们坚持“盐化为基,多元发展”,集中力量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支持富邦科技、恒天医药等企业上市融资,鼓励索华、骏腾发、华中厨卫等企业科技创新,开拓市场。目前,索华太阳能热水器已列为全国家电下乡产品。

(三)坚定不移地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农民收入增长,事关农民安居乐业。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农业强市建设步伐,确保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制发实施1号文件,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土地流转、农业防灾减灾、农业综合执法、农业金融服务七大农业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水利大投入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水利项目资金,加强水利建设。今年,全市投入资金2.3亿元,其中市级财政预算资金1880万元,主要用于加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决扭转农业“靠天收”的被动局面。三是加力推进特色农业、板块农业。全市糯稻种植面积32万亩,居全国第一;家禽存笼、禽蛋产量分居全省第一、第二,是全省畜牧水产生产大市,被列为全省生猪调出大县。下一步,将着力创建应城农业品牌,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力争培育和引进1~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四)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应城虽没有名山大川,却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文明传承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汤池温泉,常年水温55℃~72℃,属全国四大高温温泉之一,富含钙、镁、钾等40多种矿物质。近几年,我们不断加大旅游产业投入。目前,汤池温泉二期工程已竣工迎宾,成为国家4A景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和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景区。国庆长假7天,全市共接待游客8.6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5140万元。为进一步壮大发展旅游产业,我们提出建设“西部旅游经济板块”战略。目前,汤池三期开发、国家矿山公园等一系列旅游开发项目正在应城西部地区快速推进。其中,总投资80亿元国家矿山公园已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底完成一期工程并开园。全部建成后将再现应城膏矿与盐矿几百年的发展史、开发史及矿工们的生活史,每年可吸引游客120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以上,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明显。

二、建设全国文明城市,让应城更具影响力

全国文明城市,反映了城市整体文明程度和科学发展水平,是全国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应城在这方面有很好基础,连续六届获得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称号,连续四届夺得全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连续两届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理应乘势而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一)四城同创,夯实创建物质基础。全国文明城市考核标准高、要求严,必须首先取得全国卫生城市资格,并确保卫生、文明、环保、园林绿化、社会和谐等1000多项指标超前达标。鉴于此,我们开展“四城同创”工作,即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湖北省环保模范城市,力争2014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2015年正式进行申报;2013年取得国家卫生城市申报资格,2014年通过考评验收;2015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市;2015年实现创建湖北省环保模范城市目标。

(二)文化引领,增强创建内生动力。文化是一个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先决条件和难点。一是着眼提素质,全力打造道德高地。城市文明程度取决于市民文明素质。我们一手抓硬环境建设,一手抓软环境建设,全力提升人文素养,打造道德高地。坚持“以魂强体”,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谋求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方向。坚持“以德润人”,就是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活动,在全市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的社会好风气。坚持“以神聚力”,就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珍视城市荣誉、共建美好家园,让“文明城市人民创,文明成果人民享”内化为市民群众的价值观,外化为争当文明市民的自觉行动,推动社会文明风尚形成,涌现了“最美妻子”高亚琴、“最美婆婆”李金香等先进典型。二是着眼普惠性,推进“文化惠民”。围绕改善文化民生,建设一批高水准文化设施,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景观,让广大群众共享建设成果。重点建设应城文化体育公园。公园总投资1亿元,2013年建成后将集体育比赛、全民健身、业余训练、文化娱乐、文艺展示、图书借阅、文博展览和文体商贸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应城大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三是着眼创品牌,繁荣文化事业。大力挖掘宣传身边的典型,培养形成新的代表人物,打造成新的文化品牌,把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引导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和事上来,最大程度提升应城知名度。

(三)长抓不懈,形成创建的长效机制。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建立健全机制,长抓不懈。我们坚持“铁打的规划流水的官,届届都按规划办”,把城市文明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建立了“目标递进更新机制、新闻舆论监督及第三方评估机制、执行路段长责任机制、考评奖惩机制、多元投入机制、行政执法联合巡查机制、群众广泛参与机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不断巩固和提升应城市文明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坚持为了群众创建、依靠群众创建,使创建活动成为全市人民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文明素养的过程,成为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和谐的过程。

三、建设现代宜居城市,让应城人民更幸福

现代宜居是应城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建设“美丽应城”的必然要求。我们坚持经济发展、民生事业统筹推进、同步提升,努力建设现代宜居应城,让人民群众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创造财富,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在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中体验幸福。

(一)加力创建文明卫生城镇。文明卫生村镇创建是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我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高水准推进文明卫生村镇建设工作,力争“十二五”末,全市80%的中心集镇、9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文明卫生村镇示范标准。一是加强示范引领。孝感市以武荆高速应城出口至汤池镇、汉宜公路东线两条公路为“线”,以四里棚刘杨新社区为“点”,开展“一线一点”城乡一体化示范线、示范村、示范社区建设。两条示范线,全长50公里,横跨9个处镇、40个村(社区)。全市文明村镇创建突出“一线一点”这个重点,沿线布局,率先突破,努力实现沿线村镇“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 二是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新型社区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加快人口向城区、城镇集聚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求每个乡镇选择1-2个区位条件好、群众基础好、起步比较早的社区和湾村开展城镇新社区和农村新社区建设,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进全市新型社区建设。四里棚办事处以新都化工扩能为契机,动工兴建了刘杨新社区,得到孝感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新型社区建设的“刘杨模式”,给全市城市新社区、城镇新社区、农村新社区建设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努力实现绿化应城目标,让应城“城在树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处处绿色盎然。

(二)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优教、劳有足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不断增强幸福感。一是新增财力投向民生。今年市级财政计划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资金达7.6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60%。继续实施10个方面的实事工程。其中,投资2亿多元,实施引短(港)入城暨第二水厂建设,改善市民饮水质量;投资1亿元建设应城文化体育公园,建设高水准文化设施,让广大群众共享建设成果;投资1600万元,建设集福利院、光荣院、儿童福利院于一体的现代化社会福利院,让群众老有所养。二是构筑社会保障网。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政策,实现城乡居民社保、医保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三是维护公平正义。强化阳光理念,只要是涉及老百姓利益的事情,都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严格依法行政,让投机钻营付成本,让老实守法不吃亏,维护广大群众利益,营造公平正义环境。

(三)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人民安居乐业,提升幸福指数的必然要求。我们坚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是健全完善机制。重点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妥善处理好群众合法诉求,消除不稳定因素。二是完善管理格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把社会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确保人在哪里,管理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三是落实管理费用。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将社区经费纳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四是落实虚拟社会管理。坚持现实管理与虚拟管理相结合,统筹网络媒体与现实社会管理,建立和完善网上信息互动平台,主动开展并正面引导网民讨论热点问题,从重从快打击利用互联网编造、传播谣言的行为,形成强大健康的网络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