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党史文化与旅游开发

市委党史办公室

2012年6月

一、丰富多彩的大别山党史文化与旅游资源

大别山是建立中共地方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中国红军的发源地之一,是人民军队诞生和成长的摇篮。在缔造共和国的峥嵘岁月,百万大别山英雄儿女,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革命史诗。光辉的革命历史,丰富的党史文化,璀璨的人文胜迹,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打造“魅力鄂豫皖、红色大别山”旅游品牌的宝贵资源。

光辉曲折的战斗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事件及其发展脉络构成大别山区党史文化的红色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恽代英、董必武、陈谭秋等一批大别山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大别山区。1921年11月,湖北黄冈成立两个党小组,1922年春发展为2个党支部。这是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中共地方组织在斗争中迅速发展,并领导工农运动,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湖北孝感县成为北伐军的前进基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区爆发著名的黄(安)麻(城)起义、商(城)南起义、六(安)霍(山)起义,以及大悟汪洋店“年关暴动”、宣化店“枣林起义”等数百次农民武装暴动,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和26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创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红25军、红28军、红四方面军等革命武装。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先后取得3次反“会剿”、3次反“围剿”的胜利。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转移后,大别山人民坚持开展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和保卫苏区的战斗。抗日战争时期,红28军及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在红安七里坪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皖中,打响建军后的抗战第一枪。李先念率领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转战鄂豫皖边区,四打大悟山,建立鄂豫皖湘赣边区抗战指挥中心,组建新四军第五师,使最初百余人的游击队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正规军5万多人和民兵30多万人的英雄部队。这支部队,对日伪军作战1262次,毙、伤、俘日伪军和争取投诚反正官兵4.3万多人,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大悟宣化店一带举行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 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拉开全国解放战争序幕。1947年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老区人民积极配合,参军参战,取得逐鹿中原的伟大胜利。同时支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迎来新中国诞生。

光耀史册的党史人物。党史人物是大别山党史文化的承载者、创造者和宝贵财富。在血与火的战争中,从大别山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11位:董必武、李先念、李德生、刘华清、陈锡联、许世友、秦基伟、韩先楚、陈再道、洪学智、谢富治。其中,有二任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从大别山走出的开国将帅319位。其中,元帅 1位(林彪);大将2位(王树声、徐海东);上将9位,即万海峰、尤太忠、王宏坤、王新亭、王诚汉、王建安、刘震、周纯全、郭天民(不包括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刘华清、陈锡联等9位上将);中将有皮定均、周志坚、聂凤智、程世才等39位,少将有卢南樵、刘振国、杨焕民、罗厚福、姚运良、谢甫生等268位。1955年到1964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中,大别山区有570人,占当时全国将军总数的35.5%[1]1988年,全国授上将军衔17位,大别山占5位。全国著名的12个将军大县中,大别山区有6个,占50%。这六大将军县是:湖北红安61人,安徽金寨55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县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北麻城26人。徐向前元帅为湖北红安题词:“两百个将军 同一个故乡”,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大别山区的将军密度堪称世界第一。

彪炳千秋的革命精神。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不仅创造惊天动地、彪炳史册的英雄业绩,而且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大别山精神。这就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敢于牺牲的英雄气魄、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正是大别山精神作支撑,无论革命处于高潮还是低谷,大别山革命红旗始终不倒,组织不散,队伍不乱,斗争不断。为了革命胜利,大别山百万人民参军作战,几十万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仅登记在册烈士13万余人。其中,大悟全境28万人,有17万人参加革命,7万多人献出宝贵生命,在册革命烈士8000多人。大别山处处摆战场,山山埋忠骨,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烈士的鲜血。徐海东,从窑工到开国大将,最具传奇色彩。他为革命冲锋陷阵,9次负重伤,身上17处弹痕。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常常出奇制胜。毛泽东主席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他的家族中有60余人被敌人杀害。他的光辉业绩和优秀品质无不闪耀大别山精神的光辉。在不同时期,大别山精神表现不同形式。土地革命时期,集中体现为“红安精神”,即“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和“一图两不图”(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抗日战争时期,集中体现为新四军“铁军精神”,即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在解放战争时期,集中体现为中原突围精神,即奋勇突围,敢于胜利;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国家;同心同德,团结协作;敢闯新路,艰苦创业。这些宝贵精神,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激励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开发大别山红色旅游的革命灵魂。

数量众多的红色遗产。大别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留下红色文化遗产近1000处,是全国革命遗存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河南新县有革命遗迹、遗址90余处,革命纪念地365处。[2]安徽金寨县有革命旧址288处。其中,被保护单位国家级7处、省级2处、市级2处、县级14处。湖北红安县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40处。大悟县有革命遗址81处;革命遗址群1处(白果树湾革命遗址22处)。其中,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分,国家级5处,省级1处,县级39处,未定级37处。按普查类别分,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9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2处,开国将军和革命领导人旧居和故居50处,烈士墓3处,纪念设施8处。大别山区非物质红色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仅改编或创作的红色歌谣达数百首。如《分田歌》《送郎当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系列革命歌曲,

广为流传,唱遍大江南北。很多歌谣朴实、通俗,充满地域风情,群众喜闻乐见。如:1930年8月,红一师在大别山区的孝感小河溪举行祝捷大会。四乡群众高举红旗,敲锣打鼓,搭台演戏,还编唱歌谣,歌颂红军战绩。歌词是:“八月里来桂花香,红军游击到我乡,孝感花园打一仗,小郎哥啥,缴获枪支无其数,嘿,还有八挺机关枪。”[3]革命遗址、纪念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别山党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给我们留下永不褪色的记忆。

名声响亮的相关文化。大别山早在3000多年前的《尚书·禹贡》中就有记载。相传汉武大帝刘彻、唐代大诗人李白游此山时赞叹:“此山大别于他山也”、“此山之大,别于天下”。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气势磅礴,奇松怪石林立,生长一种稀世名花——都支杜鹃。每逢山花渐稀时,都支杜鹃却在那里“正色争炎日,重合沓绛笺”,洋溢华贵之气,令人赏心悦目,是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大别山森林植被呈片状分布。湖北罗田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英山桃花冲森林公园,安徽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舒城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南南湾国家森林公园、新县金兰山森林公园等,都是美丽的生态自然景观。天堂寨被誉为“中原第一峰”、“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大别山历史厚重,民风淳朴,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河南信阳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安徽六安市皖西文化历史悠久,湖北孝昌县孝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时期,楚国一代名相孙叔敖、子文,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大理学家程颢、程颐,明代医圣李时珍,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程正揆,近现代地质科学家李四光、爱国诗人闻一多等灿若繁星的历史名人巨匠,都诞生在大别山。他们留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此外,还有大量的古遗址、古遗物、古墓葬、古建筑、古寨堡、古景观等,都是底蕴深厚的精神积淀,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党史文化资源相生相伴。

因此,集“红色、绿色、古色”三元素为一体,可以着重打造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辅之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古色”旅游,以大别山自然生态为主题的“绿色”旅游,形成大别山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大别山党史文化与旅游开发进展和成效

大别山党史文化资源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开发利用。2004年,中央颁布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发展红色旅游重要意义、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成为发展红色旅游的纲领性文件。[4]从此,大别山丰富多彩的党史文化与旅游资源进入集中开发、快速开发的新时期。大别山区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精心设计规划,努力打造以党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相结合,经典景区与精品线路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大别山红色旅游新格局。201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推进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后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提出“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战略目标,再次为湖北大别山红色旅游开发添加助推力量。大别山党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确定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通过与全国红色旅游规划对接,安徽省确定建设两条大别山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一是皖西“千里跃进大别山”寻迹之旅:主要红色景点有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下楼房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旧址、天堂寨)——霍山县(佛子岭水库、白马尖)——岳西县(冶溪方家祠堂刘伯承旧居、革命烈士陵园、鹞落坪)——太湖县(刘家畈、太湖)。二是大别山区“革命英烈、将军故里”缅怀之旅:主要红色景点有六安市区(皖西烈士陵园)——裕安区(独山革命旧址群)——金寨县(梅山水库、红25军军政机构旧址、革命烈士陵园、红28军军部旧址)——霍山县(西镇暴动旧址群、安徽省红色旅游区域中心纪念园)——岳西县(中央红军独立二师司令部旧址、鹞落坪及凉亭坳红28军军部旧址群、革命烈士陵园)。河南省确定建设3条大别山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一是以信阳大别山区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圣地游”,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鄂豫皖中央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航空局旧址、许世友将军故里、郑维山将军故里、吴焕先烈士故居、金兰山)——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烈士陵园纪念馆)——光山县(花山寨会议旧址、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徐畈革命旧址群、王震旧居、邓颖超祖居)——信阳(四望山农民暴动指挥部、尖山鄂豫边省委旧址、南湾湖风景区)等。线路主题形象是“苏区首府,将军故里”。二是以罗山何家冲为起点的“长征精神游”,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罗山县何家冲红25军长征出发地、方城独树镇战斗纪念地、淅川荆紫关革命战斗纪念地、卢氏铁索关红25军军部旧址等,其线路主题形象是“艰苦卓绝,浴血长征”。三是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主线的“中原解放战争战地游”,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鹤壁石林会议旧址、清丰县单拐冀鲁豫军区旧址、台前县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地、正阳雷岗激战纪念地,光山王大湾会议旧址、鲁山豫西革命纪念馆、宝丰县商酒务镇红色旅游景区等,其线路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逐鹿中原”。湖北省着力抓好红安县中华将军园、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和革命烈士陵园等项目建设,抓好大悟县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宣化店中原军区旧址、白果树湾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成内联成线、外通鄂豫皖大别山区的红色经典旅游线路。

建成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在大别山区的就有18个。其中,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金安区、裕安区、霍山县和安庆市岳西县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点)有6个,即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皖西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红25军军政机构旧址,岳西县及金寨县红28军军部及重建旧址;河南省信阳市有6个,即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将军故里,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罗山县铁铺乡红25军长征出发地;湖北省黄冈市和孝感市有6个,即麻城市烈士陵园,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英山县英山革命烈士陵园,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大悟县宣化店谈判旧址、新四军五师旧址。大别山区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投资,倾情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项目。湖北大悟县白果树湾是新四军五师旧址群所在地,2005年县政府投资 980 万元新建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纪念馆,新增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利用声、光、电等现代陈列布展方式,全面完成白果树湾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景区的陈列布展工作,并于2009年6月27日举行开馆仪式。大悟宣化店是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旧址群所在地,2007年县政府投资 1281万元对旧址群进行维修、恢复,新建中原突围纪念馆和占地面积76亩的红色广场。红安县政府投资1亿多元修建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麻城市筹资7000多万元,建成的麻城市烈士陵园和乘马岗会馆,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红色经典景区建设,是对重要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最好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推出一批党史文化研究成果。鄂豫皖三省党史部门和文化部门十分重视党史文化成果的整理、研究和开发,编纂出版《鄂豫皖苏区史稿》《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中国共产党河南历史》《中国共产党安徽历史》《中共大悟简史》《金寨红军史》等一批党史书稿;编辑出版《大别山上红旗飘》《何耀榜传》《杨松传》《群星璀璨》《红星永耀大悟山》《联花绽放将军县》《红安开国将军画传》《红安开国将军》《红安两百将领传》《六安将军传》《金寨县将军传》等一系党史人物传记;拍摄《中原突围》《徐海东大将》《虎踞中原》等多部在全国热播的电视剧;编演的楚剧《中原突围》《虎将军》还参加过人民大会堂的汇报演出。大别山各大红色旅游景区都有大量的反映当地革命故事、著名革命人物、革命史专著及当地风土人情的书籍、音像带销售,有效地补充人们在观、听、游之后的不足,对人们全面了解景区的情况,起到很好的作用。

打造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改革开放以来,大别山区各级党委政府从挖掘开发红色资源入手,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到馆、陵、碑建设系统化,遗址遗迹保护立体化,图文资料形象化,讲解介绍生动化,有力地推动思想教育活动,推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据初步统计,大别山区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 20多处。仅孝感市就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省级5处。

涌现一批旅游经济发展强县。大别山革命老区属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湖北红安、河南新县、安徽金寨县等红色旅游资源大县,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在大别山区率先发展成为旅游经济强县。河南新县花很大精力打造三条红色旅游精品线,恢复60处革命旧址,培育5000人的日游客接待能力,重点维修复原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完善烈士陵园功能,维修许世友墓及郑维山将军旧居,修建革命历史博物馆等。通过这些措施,创出品牌,使新县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县在经济上异军突起,在信阳市的县、市、区财政收入排行榜上升至第二位,旅游产业占总体收入的20%。大悟县通过红色精品景区打造和革命遗址开发,建设“绿色、古色、特色”旅游环境,取得良好效益。初步统计,全县近几年共接待游客272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有力地拉动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大别山党史文化与旅游开发问题及对策

虽然大别山党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受行政区划制约,鄂豫皖各省旅游规划没有站在大别山总体开发高度来制定,往往是立足于本省甚至于本县,形成孤军作战、各自为阵、自成体系的分散格局,出现旅游资源类似、旅游产品雷同、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二是缺乏资源整合。大别山横卧中原,地跨三省,景点分散割裂,存在红色旅游资源产权不清、政出多门、利益冲突、无序竞争等问题。三是开发投入不足。大别山地区是革命老区,受自然、技术、交通、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影响,投资环境相对较差,吸收外来资金较为困难,单靠政府投入,不能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四是硬件设施落后。大别山景区很多路面等级低,路况差,旅游大巴车难以到达,且车程较长。很多景点布局零乱,排水、通讯、住宿、接待、环卫设施落后,不能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旅游服务体系。五是软件服务滞后。景区内的许多管理、服务人员由本地村民担任,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受过正规旅游业务培训人员较少,红色旅游专业人才紧缺。

上述问题,有的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解决,有的需要建立联合机制解决,有的则需要党和国家从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利用大别山党史文化资源,发展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重在弘扬大别山红色革命精神,丰富大别山红色内涵,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引领大别山产业发展,增强大别山红色旅游吸引力、竞争力,使大别山红色旅游跻身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一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

加强组织领导协调,统一红色旅游规划。建议由中央牵头,成立由国家有关部门和鄂豫皖三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这个机构应该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实体工作机构,负责统一研究解决发展红色旅游中存在的重大宣传报道、重大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编制、文艺文学创作、党史文化挖掘、文物征集保护等重大问题。鄂豫皖三省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努力使大别山红色旅游联动开发,互利共赢。积极争取国家红色旅游办公室和国家旅游局牵头,组织鄂豫皖三省编制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精品景区,设计一批红色旅游产品,编制一批对游客具有吸引力和震撼力的红色旅游线路,突出红色历史背景,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彰显红色文化特点,使红色旅游与绿色、特色、休闲旅游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发挥党史部门作用,统一党史文化挖掘。将红色旅游圣地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展示和宣讲水平,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目标之一。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为实现这一目标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大别山区的各级党史部门要建立协作机制,在党史研究、党史知识学习、党史宣传、党史纪念活动、党史资料征编、党史遗址保护等方面,统一拟定研究课题,实现党史文化资源共享。党史工作者不仅要当好党史文化的研究员,发挥专业特长,深入挖掘大别山革命精神内涵,帮助景区改进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不断丰富讲解内容,为景区定身打造一批富含这些宝贵精神的文艺精品力作;还要主动当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宣讲员,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使听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有收获,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湖北省委在红安县成立革命传统教育学院,省委党校每一期的学员都被安排到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由党史专家给他们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孝感市委在大悟县的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等地建立4个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聘请一批基地特邀党史教员和特邀党史宣讲员;孝感市委党史办公室还配合基地教育,编辑出版《孝感革命精英》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教材。这些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在开发红色旅游过程中,要逐步完善教育基地的基础条件,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使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完善投资融资体制,统一景区景点建设。发展红色旅游要发挥市场作用,吸纳社会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公共项目主要靠政府投资建设,经营性项目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特许经营权出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出台具有权威性、可操作性的综合性意见,在项目审批、资金扶持、土地使用、银行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和交通建设投资支持,做好红色旅游景区内的道路、供电、消防、环卫、给排水设施建设和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直接配套的干线公路建设。主动争取中央财政对红色旅游区、旅游线路的规划编制和重要革命文物的保护、展示工作给予适当经费补助,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对红色旅游提供金融支持,引导各类企业、组织参与红色旅游的建设经营。国家宣传、发展改革、旅游等部门要加强对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开发建设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严格控制相同题材和内容的项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庸俗化和过度商业化。

加强旅游宣传推介,统一市场营销策略。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宣传好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宣传好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知识和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积极介绍红色旅游重点线路、景区景点和有关知识,及时推广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要注意结合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黄金周”等重要节假日,充分报道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的新情况,反映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将介绍红色旅游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影视片等充实到网页上,形成网上宣传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灯箱等多种宣传手段,通过书写标语、张贴宣传画、刊播公益广告等形式,扩大红色旅游的社会影响,把大别山红色旅游品牌叫响,做到家喻户晓。大力塑造大别山红色旅游主题形象,广泛宣传感召力强的大别山精神,按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游客互送、产品共推,线路互联、合作共赢”的思路,整合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策划大别山红色旅游互动区的整体包装。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层面游客的不同旅游关注点、旅游习惯等,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自然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不同产品进行组合,增强旅游市场吸引力。

注重培训从业人员,统一规范旅游管理。制定培养旅游人才战略规划,依托鄂豫皖三省的职业技术学院(校),重点开展红色旅游管理人员、导游员和讲解员分级分期的专门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红色旅游研究、规划、设计、管理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培育一支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培养一批敬业精神强、职业道德正、服务意识浓、讲解技能好、形象素质优的导游员队伍。加强对旅游沿线和景区的综合治理。通过严格整治,保持旅游沿线和景区的清洁卫生,杜绝非法经营,规范旅游秩序,改善参观环境,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强买强卖、坑蒙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杜绝“黄、赌、毒”、封建迷信活动,切实保证红色旅游的安全、质量、秩序和效益,防止以红色旅游的名义从事损害红色旅游形象的活动,保证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中共孝感市委党史办公室,孝感市地方志办公室:《开发利用史志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鄂孝内图字〔2010〕9号,2009年12月,第69页。

[2]卢丽刚、时玉柱《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其应对策略》,《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37期。

[3]中共孝感市委党史办公室,李子清主编《中国共产党孝感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42页。

[4]刘宏民:《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发利用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