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香扇枕温衾

因“扇枕温衾”的孝行故事而名列《二十四孝》的黄香,是东汉时期著名的贤臣。《后汉书·文苑列传·黄香传》有其详细的记载: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岁,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黄香出生在江夏安陆(今云梦)一个贫苦的家庭里。其父黄况是东汉初年的孝廉,曾任郡五官掾和叶县令。黄况为官清正廉洁,因此家境贫寒。黄香是一个幼慧早熟的孩子,在孝廉家风的熏陶下,他从知事时,便主动操持家务,无微不至地体贴父母。九岁时,母亲不幸病故,他悲痛欲绝,几乎难以支持到守丧期满。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孝敬,尽心为母煎药奉养。夏天,酷暑难当,便将枕席扇凉,再请父亲安歇;冬天,寒气袭人,他便钻进被里,以自己的体温去温暖冰冷的被褥,直至被褥暖和了,再请父亲入睡。黄香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十二岁时便懂经史、通道术、能文章。家乡父老无不称赞黄香是最真诚、最纯洁的孝子,最聪明、最勤奋的学子。

                

   为母煎药                                                                         为父扇凉

父老们对黄香的赞誉不胫而走,一下子传到江夏太守刘护的耳内,刘护立即召见黄香。黄香虽然年少却很成熟,见了堂堂太守毫无腼腆之态,对答如流的谈吐,显出了博学多识的才气,尤其是对孝德的解读,更使刘太守折服。刘太守一见如故,对黄香十分喜爱,当即署为门下孝子,并向朝廷举荐。

汉章帝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才的皇帝,他一听到黄香德才出众的消息,便欣喜不已,立即赐给黄香《淮南子》和《孟子》两套书籍,以示鼓励。随后召黄香进京面试。黄香端雅的风姿和博古通今的才学令章帝非常高兴,称赞黄香是道德文章俱佳的、难得的贤才,于是授予郎中之职,入尚书台(为皇帝起草文书、保管文书档案的机构)助理政务。元和六年(公元85),章帝将黄香送入东观(皇家文史馆)进修。他如饥似渴、不知疲倦地广泛涉猎,精心研读感兴趣的各种典籍。此后黄香不仅知古今、通历法、晓天文、明地理、善音律,而且懂阴阳五行,精《周易》八卦。此时的黄香已誉满京师,国人称之为“天下无双的国士”。

黄香得此深造,万分感激章帝的知遇之恩,更难忘怀父母的养育之恩,虽然母亲早已病故,但父亲尚在,且年事已高,每每想到父亲风烛残年,不禁潸然泪下,于是向章帝请假回乡奉养父亲。章帝理解他的孝心,同意了他的请求,但是未过几时,就觉得黄香离京太久,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亟召黄香返京。当时正遇千乘王刘伉举行加冠典礼,章帝在中山邸会晤诸王,章帝特召黄香到殿下与诸王见面,章帝笑问黄香:“你父亲多大年纪,为何久久不入公府?”黄香如实以对。章帝环顾左右,指着黄香对诸王说:“这就是天下无双的江夏黄童。”诸王惊异,莫不以敬慕的目光看待黄香。接着,苦读经史章帝又召黄香到安福殿讨论朝政,黄香对朝廷施政得失,作了有理有据的客观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合理可行、颇有见地的建言。章帝频频点头称善,并赏钱三万,赐黄白两色织工精细的葛布各一端,以资鼓励。随后晋升黄香为尚书郎。从此,黄香便随侍章帝左右。

章和二年(公元88),汉章帝驾崩,他的第四子刘肇继位,是为和帝。和帝年方十岁,但聪明伶俐,能够识真伪,辨忠奸,别善恶。他根据先帝对黄香特别器重的往事,断定黄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忠良之臣。因此每当朝中遇到疑难问题,他便找来黄香,请求指点。黄香则对政务更加谨慎勤劳,忧公如家,经常独宿尚书台,昼夜不离台阁之门。和帝得知此情,深为感动。他知道黄香的父亲尚在,特赐给卧几和灵寿杖,以示敬意。

     秉烛理政

永元三年(公元91),和帝年届十二,满朝文武重臣齐至皇家祖庙参加和帝的加冠典礼,黄香也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庆典活动,为表达对和帝的忠心,他以优美隽永的文笔记录下了这次庆典的全过程,是为《天子冠颂》,流传至今,为研究汉代帝王的加冠礼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献资料。

永元四年(公元92),黄香晋升为尚书左丞(主管吏民奏章的官员)。这时黄香已经功满,按照朝廷的规定,应当调出尚书台,但和帝考虑到黄香远离台阁,对他处理朝政多有不便,于是下诏留黄香继续担任尚书左丞,并增加他的俸禄,要他安心尚书台的工作。永元六年(公元94),和帝晋升黄香为尚书令(尚书台的最高长官)

延光元年(公元122),黄香升迁为魏郡太守。按照过去的惯例,每当新太守上任,郡府吏员便借机大量购置豪华陈设器物,大摆阔气,动辄耗资数千万。黄香对此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之风十分反感。为防旧戏重演,他在到任之前就先去函魏郡官府,申令不得购置任何陈设器物,不搞祭灶求福,不搞开门纳贺,拒绝接受任何人的造访和祝贺,让那些惯于政治投机、官场取巧的人吃了闭门羹。黄香上任,一改官场颓风,境内百姓无不肃然起敬。

黄香到任后发现,以前的魏郡官府拥有许多田园,历来与农民分种,郡府每年收谷数千斛,这笔财源是太守及其同僚的“黑钱柜”,供他们“特殊”开支和作官府属员额外收入。黄香认为,官府的官吏吃了朝廷的“皇粮”,就不应该又吃农民的“黑粮”,吃“双份粮”违反了朝廷的律令。黄香一身正气,不顾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和阻挠,坚决果敢地向这个腐败毒瘤开刀,他引用《田令》“商者不农”和《王制》“仕者不耕”的规定,告诫郡府官吏:“吃朝廷俸禄的人,不得与百姓争利”,将郡内外的田园全部交给农民耕种,农民只向朝廷纳税。百姓们无不拍手叫好,说:“黄太守才是真正的清官!

那年,魏郡连降暴雨,洪水横溢,农田欠收,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此情此景令黄香心急如焚,他将自己多年的俸禄拿出来救济灾民,将多年所得的赏赐全部捐献出来,分发给贫苦农民。一些富裕之家被黄香的爱民义举所感动,纷纷效法黄香,捐献义谷,帮助官府放粮借贷,使受灾民众安全地度过了荒年。尽管如此,但是汉安帝还是罢免了黄香的职务。原因是:汉朝的皇帝都迷信“天人感应”之说,不管哪里出现了水灾、旱灾、地震、日蚀或贼寇犯境等,都归罪为地方长官行为不端而惹怒上苍降下灾祸,为了求得天帝的宽恕,不得不将地方长官免职。

黄香免职后,心力交瘁,数月后卒于故乡江夏安陆,享年五十四岁,葬于古安陆县城(今云梦人称为楚王城)西北十五华里处(今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                                                                

黄香才华横溢,著作颇丰,有集二卷,已失传,现有《九宫赋》、《天子冠颂》、《责髯奴辞》三篇著作,均收于《古文苑》中。

黄香在孝感的遗址遗迹主要是黄香墓。黄香墓坐落在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316国道西侧,从义堂往云梦县城方向4公里处。黄孝村并无黄姓,因黄香墓在此而得名。黄香墓的修建年代,已无确切考证,但从清初《云梦县志》所记名流咏谒黄香墓的诗文来看,其大规模修建年代最晚是在明朝。201010月,云梦县人民政府决定在义堂镇黄孝村动工修建黄香陵园,并举行了奠基仪式。整个工程占地30亩,投资1500万元,包括重修黄香墓、新建黄香纪念园等项目。